2020-02-03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免疫力
共找到
2297
筆 文章
-
-
2020-02-03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肺炎引發口罩之亂 抗煞專家:到現在都沒有戴口罩
武漢肺炎引發台灣口罩之亂,國內前抗煞專家蘇益仁今天表示「看不懂台灣人搶戴口罩是什麼意思」,到現在他都沒有戴口罩,以台灣目前的狀況根本不必全民戴口罩,如果大家這樣搶口罩繼續下去,一定會出很多問題。2003年台灣SARS流行期間,擔任疾病管制局(疾管署前身)局長、國內病毒專家蘇益仁表示,武漢肺炎的傳染力確實很強,戴口罩也確實可以防疫,但是台灣目前並沒有社區感染的情況,所以全民戴口罩是不必要的。他強調,目前抗病毒最重要的工作是決戰於境外,不能讓病毒進入社區,而從各項防疫工作來看,做的很好,即使有病例進入台灣,也都控制得很好,社區裡既然沒有病例,從社區裡得到武漢肺炎的機率很低,實在不懂為何大家都要戴口罩。他表示,自己不戴口罩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戴口罩應該是用來防流感,但自己有打流感疫苗,感染的機會很低,即使有感染,台灣克流感的藥物也很充足,不必擔心,所以一直都沒有戴口罩。他指出,今年過年期間的流感疫情並不嚴重,一方面是暖冬,加上現在很多人打疫苗,病例自然下降,但依照以往的經驗,流感的高峰期尚未到達,約在2月10日到20日之間才是高峰,不過台灣20歲以下與50歲以上的人都有打疫苗,即使有流感疫情,應該也不會太嚴重,所以實在看不出有戴口罩的必要。他認為,除非本身免疫力低下,或是有流感症狀者,或是前往醫院等場所,才需要戴口罩,大家實在不必這麼急著要戴口罩。
-
2020-02-02 科別.骨科.復健
本土研究:置換人工關節 濕疹發生風險高出近四成
台灣的人工關節置換需求隨著人口老化快速增加,近來有醫師在臨床上觀察到,部分不明原因濕疹的患者曾經置換人工關節,因而懷疑人工關節可能引起濕疹。中國醫藥大學近日發表的統計性研究的確顯示,裝有人工關節的民眾罹患濕疹的風險高出一般人近四成,不過是否真的有因果關係,尚待探究。這項研究於去年11月發表於國際期刊「醫學」(Medicine),由中醫附醫皮膚科主治醫師吳伯元與骨科主治醫師蔡俊灝共同撰寫。研究團隊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找到2000年至2010年間2024名置換人工關節的民眾,另找8096人作為對照組,觀察兩組人到2013年底前的濕疹發生情形。研究團隊同時考慮了年齡、性別、免疫力、疾病史以及關節置換位置等影響因子。分析結果顯示,曾經置換人工關節的人後續罹患濕疹的風險高出對照組38%,其中,置換髖關節者的罹病風險高出24%,置換膝關節者的罹病風險高出45%。不過,5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則沒有顯著差異。中醫附醫皮膚科主任吳伯元表示,這項統計性研究只能看見置換人工關節與罹患濕疹的相關性,還不能確認兩者間具有因果關係。研究團隊下一步將藉由實驗探究其中機轉,如果找到特定人工關節材質可能提升濕疹發生率,那麼未來或許有機會製作這類成分的過敏測試貼布,讓有意置換關節的民眾先試貼於皮膚,確認無礙再動手術。吳伯元建議,醫師與置換人工關節的病人在術後應留心是否有過敏反應,如果發生原因不明的濕疹應提醒醫師,讓醫界累積更多關於併發症的訊息。如果民眾曾換過人工關節、後續罹患濕疹,且懷疑兩者有關連,那麼日後若有需要再換另肢人工關節時,宜與醫師討論是否應更換不同材質的產品,以降低濕疹發生風險。
-
2020-02-01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傳雙黃連可抑制武漢肺炎 中醫師解讀3成分藥材
傳聞中醫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中國網友瘋搶。中醫師表示,該口服液含的金銀花成分確實有助提升免疫力,但僅對健康者有保健功效,能否抑制武漢肺炎仍有待證實。中國官媒新華社旗下微博帳號「新華視點」昨天晚間發布消息稱「上海藥物所等機構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已展開臨床研究;消息一出引發中國網友瘋狂搶購,就連毫無關係的雙黃蓮蓉月餅都被搶購一空。開業中醫師彭溫雅表示,根據理解,雙黃連口服液成分包括金銀花、黃芩、連翹等3味中藥,並沒有品名中所稱的「黃連」,容易造成民眾混淆。彭溫雅進一步解釋該口服液中的3味成分,其中的金銀花原本就是有名的抗病毒藥材,可以提升免疫力、抗病毒,健康的民眾飲用有助於保健,因此市售不少茶飲中都含有金銀花萃取液。至於黃芩、連翹則是比較不常用的藥材,性質較苦寒,具清熱、解毒的效果。彭溫雅說,這3味成分加在一起,主要用來治療喉嚨疼痛等相關症狀,尤其是因身體發熱引起的咳嗽、咽喉疼痛,適合喉嚨重度使用的職業,像是老師、主播或熱性體質的喉嚨痛者。不過,體虛、容易腹瀉者千萬不能用,就中醫角度來看,腸胃是免疫力最大的來源,若喝了恐加劇腹瀉症狀,得不償失。彭溫雅強調,這3味中藥材在國內中藥房都能買到,但是否有效仍有待證實,而且這3味藥材加在一起「保證很難喝」,肯定苦到難以入口。彭溫雅說,近期因武漢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各種中藥偏方紛紛重出江湖,許多朋友都拿各種偏方來詢問是否有效,甚至連中國古代宣太后的防疫茶都冒出來。她強調,每個人體質不同,不可能有適合所有人使用的調養方劑,民眾若想借助中醫提高免疫力,可找住家附近的中醫院所諮詢中醫師,氣虛者可含人參片、血虛者可以當歸加黃耆調理、喉嚨痛者可服用金銀花、有癌症體質者則可使用六君子湯等調理脾胃為主的湯劑。想靠調整生活作息養生,彭溫雅說,立春快到了,外出可多穿防風的衣服,並戴圍巾、穿襪子確保風池穴、湧泉穴的溫暖,避免風邪入侵是養生一大重點。此外,台灣因地理環境影響,濕氣較重,喝四神湯是老少咸宜的藥膳食療。
-
2020-02-01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支援武漢護士不到一周老10歲 對比圖好揪心
武漢疫情嚴重,近日一名支援武漢的女護士一張對比圖在網上引起關注。支援抗疫前線第一天,只見女護士還神采奕奕,6天後的她,臉上口罩印痕清晰可見,疲憊不堪的她彷彿老了10歲…人民日報報導,除夕夜(1月24日),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員、西南醫院肝膽科主管護師劉麗隨隊支援武漢。當時,已在機場過安檢準備去看女兒的她被召回,當晚又登上去武漢的飛機。出發前,醫院安排大家打了一針胸腺肽用於提高免疫力。幾天過後,劉麗的一張近照令人淚目。不只劉麗,各地也有不少醫護人員趕到武漢支援。紅星新聞報導,就像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呼吸科副主任、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赴武漢醫療隊長張傳濤,大年初一(1月25日)凌晨接到醫院通知:緊急集合,出發武漢。張傳濤在出發途中故作鎮靜地給河南老家的老母親電話說:「我要帶孩子們去海南玩,老家太冷了」,母親囑咐他「出去玩,也要記得吃藥,把血糖控制好,多喝水,不喝又要痛了(腎絞痛)」。沒等母親把話說完,張傳濤就掛了電話,因為聲音已經哽咽,母親等這次春節團圓等了八年。接著,他屏蔽了老家所有親戚的微信朋友圈,免得有消息傳到父母耳朵。報導稱,由於前方醫療物資缺乏,接下來的幾天工作中張傳濤一邊尋找物資支援,一邊安撫隊員心理,並向隊員承諾絕對保障大家安全上班。工作繁忙、任務艱鉅,即使是休息時間,張傳濤都會到病房加班,為當地醫生講授中醫藥治療方案,到病房查看病人,鼓勵安撫病人。不料,張傳濤來武漢的消息還是傳到母親耳朵裡,母親哭了很久,但始終沒給他打電話,只是讓哥哥和妹妹問候他,張傳濤至今也沒打電話給母親,一則沒有勇氣打,二則也沒時間打,總覺得有這裡有太多太多事情要做。
-
2020-01-30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黃瑽寧:關於武漢肺炎,帶你看懂2019新型冠狀病毒
2020年的今日,流行病學與病毒分析的進步程度,已非2003年SARS時候的緩慢。從當初寫這篇文章的第一版到現在,短短不到一周時間,病毒的序列已經解碼,呼吸道受體已經公佈,疫苗已經開始進行,全球許多專家也使用各種數學模式,來猜測這隻(株)病毒的未來發展,每天都有新的進展和突破。我的責任是努力幫大家讀書,把一些艱深的訊息排除,丟掉那些網上亂傳的謠言,整理並定期更新在這篇文章中。目前看起來,這隻(株)病毒介於第一類型(死亡率低、傳染力高)和第二類型(死亡率高、傳染力低)之間,還有一些不確定性。解釋如下:1. 傳染力不算太高:跟流感病毒類似,再低一點點。網路上大家可能聽過一個詞叫做R0值,這個R0值意思是一個人感染到某種病毒之後,可以傳染給身邊多少個人的意思。R0值越大,病毒散佈越快越廣,R0值小於1,表示這個病毒最後會自己消失,很難變成全球性疾病。但是要特別注意,R0值的解讀有非常多的but,也就是說這個數值有很多但書,是浮動的,而非固定的一個數字。 舉例來說,台灣的流感疫苗接種率高,所以流感病毒的R0值在台灣相對就比較低,因為病毒傳不出去,四處碰壁。再舉例來說,當初對武漢病毒不了解的時候,武漢人進出醫院都不戴口罩,所以R0值超級高;但如今大家都勤洗手戴口罩,R0值立刻就下降了,這也是另一個影響的因子。現在中國能夠發掘的病例,大多數都還是發燒、肺炎等等重症病患,還有成千上萬沒有明顯症狀的病人,被排除在醫院之外,自己慢慢就痊癒了。所以在沒有真實「輕症+重症」病人數的明確資料,2019-nCoV武漢病毒的傳染力到底有多強?R0值是多少?答案是:不知道。目前科學家對武漢病毒R0值的估計,從1.4 - 3.8都有,我可以保證3.8肯定是高估的,不要理它,1.4或許差不多。1.4這個數字代表每一位患者,平均可以傳染給1.4個身邊的人,和流感病毒在沒有打疫苗的狀況下很類似,因此你可以說:2019-nCoV的傳染力跟流感很像,再低一點點。所以,只要勤洗手戴口罩,就能有效降低被感染的風險。但冠狀病毒會隨著時間,慢慢適應(愛上)人類的體內環境。也就是說,傳染力可能還會增加。要怎麼知道2019-nCoV的傳染力變強呢?請大家密切追蹤台灣、美國、越南、新加坡等等境外病例,若本土病例越來越多,就表示此病毒的傳染力提升了。而當每個國家都有本土病例發生時,這隻病毒變成全球性病毒的日子也不遠了,就跟流感一樣。(今天最新消息是日本和台灣各出現一個本土病例,台灣的本土病例是夫妻互相傳染的。就讓我們繼續觀察下去。)2. 重症率和死亡率不太高:也跟流感病毒類似,中老年人會高一點點。媒體這幾天常常使用錯誤的解釋,說2019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率15%,這句話是錯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一項小規模統計,疫情爆發剛開始時,2019新型冠狀病毒「重症後死亡率15%」。是重症死亡率,不是真實死亡率。 2019-nCoV感染後,真實死亡率是多少?答案是不知道,但肯定小於4%,一般預估是在2%左右。目前確診人數已經將近五千人,死亡人數大約100人上下,而這五千人幾乎都是發燒、肺炎患者,輕症患者根本沒有機會就醫,也無法被篩檢出來。所以整體來說,可以估計:2019-nCoV感染後的重症率與死亡率,跟流感病毒也是差不多,中老年人會再高一點點。中老年人重症率比流感病毒再高一點點的原因,是因為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流感病毒的抗體保護自己,但卻都沒有武漢病毒的抗體。3. 病毒繁殖速度,和抗體產生的賽跑:武漢病毒和SARS病毒有一個極大的不同點,所以真的不應該再拿SARS病毒來預測這隻(株)新型冠狀病毒。這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病毒本身跟人類肺部受體的黏著度(affinity)有很大的差異:SARS病毒很黏,但2019-nCoV不黏!目前已知有三隻(株)冠狀病毒,使用肺部的一個蛋白質hACE2,當作進入人體的大門。這三隻(株)病毒分別是:SARS病毒,武漢病毒,以及輕症為主的NL63病毒。SARS病毒一看到肺部的hACE2蛋白質,就餓狠狠的扒上去不肯下來,進入細胞後快速的繁殖,所以SARS的疾病嚴重度比較高。但是另一隻(株) NL63冠狀病毒,雖然也頗喜歡hACE2蛋白質,但沒有那麼的黏,所以病毒繁殖速度比較慢,症狀也因此比較輕微。好消息是,武漢病毒(2019-nCoV)對於hACE2蛋白質的愛慕程度,也不是這麼的黏,所以可以預測這隻病毒的嚴重度,會偏向較輕微的NL63病毒,而非恐怖的SARS。大家一定很好奇,那麼這隻(株)NL-63病毒,會造成的症狀是什麼?在兒童,HCoV-NL-63會引起細支氣管炎,哮吼等兒科病,而在老年人則是一樣會引發呼吸衰竭,肺炎等等。但是因為大部分的老年人,在兒童時期或許得過NL-63病毒,在身上都已經有部分的保護抗體,因此重症不多。然而武漢病毒不同,它是一隻(株)新的病毒,所以所有人身上都沒有抗體,兒童感染之後,應該還是輕症為主(原因不明,有很多可能原因,就不贅述了),但老人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挑戰就比較嚴峻了。總而言之,武漢病毒感染後的嚴重度,取決於病毒繁殖速度,和自身抗體產生的一場賽跑;這隻(株)武漢病毒繁殖的速度沒有SARS來得快,但我們的免疫反應也要加把勁兒,只要跑贏它,就會是輕症,或是無症狀。4. 我是兒童感染專科醫師,論文專長是病毒相關研究。這幾天有各種流傳未經證實的消息,讓家長們心生擔憂,事實上,大部分的臆測都是沒有必要的。大家只需要鎖定疾病管制署的官方訊息,以及加入疾管家LINE群組,獲得最正確的資訊即可,不要在其他的LINE群組道聽塗說,自己嚇壞自己,對疫情毫無幫助。春節之前我曾經安慰大家,除了不建議前往中國之外,要造訪其他國家旅遊,可以按照原訂計畫出發。我也提醒大家只要記得在飛機上戴口罩,勤洗手,應該就可以放心無虞。春節已經到了尾聲,疾病管制署也對中國之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證實專家們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最後提醒所有由中國返台的大人或小孩,如果出現發燒與呼吸道症狀,你們應該都知道該怎麼做了:戴著口罩,儘快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接觸史,以供醫師做確切診斷。就算返台後沒有症狀,也請不要到公共場所趴趴走,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14天。(消息隨時更新)【小叮嚀】寒假再過不久就要結束,提供家長們參考:開學前後的防護建議及健康管理措施。【更新時間:2020/1/21 PM8:00】疾病管制署對中國大陸武漢之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意思就是:如果沒重要的事,就別去武漢啦。如我文章所述,沒重要的事,可能也別去中國旅遊了,新病毒一定不只武漢有,大城市也應該都有。台灣已經確診第一例,但我猜測,死亡率不會太高,只是因為大家都沒抗體,嚴重度會比一般呼吸道病毒高一些。【更新時間:2020/1/23 AM8:30】加拿大公衛學者摩尼爾.塔哈(Monir Taha)評估,2019-nCoV病毒的死亡率,可能和流感病毒類似,至於傳染力則較弱,甚至比SARS還更弱一些。但冠狀病毒會隨著時間,慢慢適應(愛上)人類的體內環境。也就是說,傳染力可能增加,但死亡率希望能不要上升。【更新時間:2020/1/24 PM9:30】交通部、觀光局、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已取得共識,明日(1/25)凌晨0點起,將全面禁止旅行團赴中國旅遊;自由行方面則不受限制。【更新時間:2020/1/25 PM4:00】媒體這幾天常常使用錯誤的解釋,說2019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率15%,這句話是錯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某小規模統計指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重症後死亡率15%」。是重症死亡率,不是真實死亡率。流感重症後死亡率也是5-15%,而新冠狀病毒在人身上沒抗體(這是最重要的因素)、又沒疫苗、也沒特效藥,重症死亡率應該會比流感高一些,這很合理。目前最新統計全球已經將近五千確診病例,稀釋了死亡率到4%左右,之後這個數字只會再往下。但確切的數字是多少?答案是:不知道。目前重症死亡個案大多是老人與慢性疾病患者,兒童病例只有三例(很多兒童可能輕症,根本不知道自己罹病),更加證明了自身的免疫力,才是戰勝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更新時間:2020/1/28 PM8:00】疾病管制署對全中國大陸(港澳除外)之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看吧!我早說過了,沒事真的別去中國。※本文獲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請看「黃瑽寧:關於武漢肺炎,帶你看懂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訊更新中)」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
2020-01-29 武漢肺炎.防疫作戰
網傳喝高粱酒殺菌抗病毒 醫駁斥無醫學根據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網路盛傳「外擦酒精內服高粱」的圖卡,宣稱可以抗病毒、抗肺炎,醫師駁斥完全沒有醫學根據。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以酒精擦拭、消毒可以破壞病毒,但飲酒殺菌沒有醫學根據,不能預防病毒感染,戴口罩、勤洗手才是防疫之道。曾任耳鼻喉科醫師的曾梓展說,網路上有很多資訊,但不一定是正確的,任意散布與疫情相關的不實言論,最高可裁處300萬元,市府多以柔性勸導為主,但建議民眾不要隨意轉傳。曾梓展說,根據醫學研究統計,2019新型冠狀病毒好發於中壯年人,對免疫力較強的成年人,感染後症狀較嚴重;不像流感疫情,重症患者90%以上都是慢性病患、年長者或幼童,成年人反而比較少。曾梓展建議,2019新型冠狀病毒以飛沫、接觸傳染為主,防疫之道為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尤其是人潮聚集、密閉式場所,網傳喝高粱酒抗病毒等方法,都沒有醫學根據。曾梓展說,中央公布的第8例確診病例,與第5例屬於同住家人,而且第8例症狀輕微,如果同住家人有被列管,即使沒有發燒、上呼吸道等症狀,潛伏期仍有傳染力,在家仍要戴口罩,避免同住家人被傳染。
-
2020-01-29 武漢肺炎.防疫作戰
買不到口罩怎麼辦? 醫:無嚴重汙染可消毒再用
政府釋出防疫戰備口罩,四大超商限制購買數量,但仍有不少民眾反映「買不到」,手上僅剩的口罩格外珍惜使用,卻擔憂重複使用恐會造成反效果,林口長庚感染醫學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景泰說,民眾使用過的口罩,外層若沒有嚴重汙染,可向外層口罩噴灑些許酒精,晾乾後再繼續使用。民眾瘋搶口罩,網友諷刺口罩成了今年拜年最佳伴手禮,黃景泰表示,口罩的使用不必脫下後就換一個,只要沒有受到汙染,都可以繼續使用,有些民眾一小時換一個「實在太浪費」。他解釋受到汙染的情況像是,與未戴口罩者長時間對談,或是任何可能被他人的噴嚏或是唾液噴濺,就應該要立即更換,不得再重複使用。他說,自己在醫院工作,看診時,也不會看一位病人就換一只口罩,只有在協助民眾做流感快篩時,必須要接觸到患者的唾液、鼻腔黏液,才會做完一位快篩檢查後就換一只口罩。一般民眾外出配戴口罩,若沒有長時間的社交行為,或與人接觸的過程,口罩其實還是可以繼續使用,黃景泰說,可使用酒精噴在口罩的外層,無須噴太多,放在通風處晾乾,記住晾乾時別受到其他汙染。黃景泰說,口罩使用一天後,內層多會沾上自己的唾液,也多少會有自己唾液的味道,只要能忍受自己的唾液或是鼻涕味,加上口罩外層沒有被汙染都可以再使用,不過消毒重複使用頂多一次,且重消使用僅限自己用,千萬別拿自己用過的口罩,重消後給其他家人朋友用。黃景泰說,台灣疑似通報案例雖不斷增加,但他認為台灣防疫能力強,且目前台灣雖有確診案例,但並沒有重症案例,建議民眾嚴加戒備但切勿恐慌,近期一定要注意保暖,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增加免疫力,才能抵禦疾病上身。
-
2020-01-28 新聞.健康知識+
抗武漢肺炎除了戴口罩 專家教精油和藥草增加免疫力
中國武漢從去年爆發不明病毒肺炎後,如今台灣及美國也有確認個案,而且是住在我所居住的華盛頓州,民眾除了遵照防疫專家的建議外,從藥草及芳療保健的角度,教導大家可以準備一些抗病毒的清潔劑及藥草茶,可增加免疫力及保護呼吸道及肺部健康。早在中世紀黑死病流行時,當時流行區域的三分之一的人難逃一死,但有人發現,薰衣草精油萃取廠的工作人員卻逃過一劫。現代科學研究發現,精油成分如香芹酚(carvacrol)、百里香酚(thymol)、茴香腦(anethole)、香芹酮(carvone)、β-石竹烯(beta-caryophyllene)、檸檬醛(citral)、丁香酚(eugenol)、檸檬烯(limonene)、沈香醇(linalool)、醋酸芳樟酯(linalyl acetate)會破壞病毒結構或強化免疫系統,減少病毒對人體的持續破壞。精油方面,奧勒岡精油又稱「超級精油」,常用於食品加工,達到抑菌作用,因其含高量的香芹酚,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於2012年,在「運用藥學科學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harmaceutical Science)發表,奧勒岡精油抑制HIN1病毒的成果。研究人員從市面買來五個濃度不一的奧勒岡精油,五個樣本的「香芹酚」濃分別為75%、93%、80%及2個未標示濃度。由於奧勒岡精油直接用於皮膚,刺激性強,所以加上橄欖油混合稀釋。結果發現,奧勒岡精油無論是否稀釋與否,都具有抑制H1N1效果。2009年整合基礎醫學期刊「Holistic Primary Care」曾發表期刊,研究人員以奧勒岡精油進行體外試驗,發現冠狀病毒接觸到奧勒岡精油約廿分鐘,會被破壞失去複製能力,病毒顆粒從原來的每毫升五百萬個病毒顆粒,廿分鐘降到每毫升167個病毒顆粒,研究人員混合奧勒岡與其他精油如肉桂、孜然及鼠尾草等製成複方精油,再進行實驗,廿分鐘後測不到病毒顆粒。不過,這個實驗配方的鼠尾草精油的神經毒性較強,民眾不宜自己調製使用。奧勒岡精油用於皮膚易有刺激性,兒童可以用含香芹酚較低的冬季薄荷替代,其他相關具有抑制病毒的精油還包括佛手柑、萊姆、肉桂、檸檬、絲柏、尤加利(globulus, radiata, smithii等三種品種均可以)、永久花、綠花白千層、羅文沙葉、迷迭香、百里香及廣藿香;增加免疫力的精油有綠薄荷、乳香、檸檬、血橙;輔助呼吸道抗發炎的有尤加利、赤松、絲柏及藍絲柏。精油因生產區域、緯度及土壤,每批產生不同化學結構,要注意的是,不要買到稀釋、混充或加入塑化劑的精油,同時也不能內服,美國及英國芳療師執業規範對內服有嚴格規定,內服不當會造成食道灼傷及肝腎毒性。很多人問,精油與藥草相比,那個較有效?部分藥草也有很好的效果,建議藥草與芳療可以雙管齊下。以下是和肺肺部健康有關的藥草:抗微生物:能幫助身體對抗外來病毒、細菌,強化免疫系統,包括紫錐花、大蒜(藥草界俗稱便宜的紫錐花)、接骨木、百里香及osha(奧沙根)。抗筋攣:可以放鬆氣管及肺部平滑肌,減少劇咳帶來的疼痛,平常也可以用於氣喘,包括野生櫻桃皮、半邊蓮、接骨木。心臟功能:心臟功能不好,氧氣不足會影響肺功能,這類香草包括山楂、益母草及菩提花。排痰:幫助將過多分泌物,如對抗病菌而戰亡的細胞、白血球排出,同時有化痰作用,讓痰液變稀才能咳出,舒緩乾咳及敏感性咳嗽,這類藥草有土木香、毛蕊花葉、藥蜀葵、半邊蓮、款冬、甘草。神經緩和:重病時,會有焦慮及壓力情況,可幫助緩和呼吸道神經功能,這類藥草如半邊蓮、牛膝草、刺毛萵苣。強化肺功能:強化與重建肺部功能,如排除異物,這類藥草有毛蕊花葉及土木香。民眾可以用精油適度薰香,每次半小時至一小時,一天數次,不要一次連續數小時,因為這樣效果不佳,且容易造成血壓及心跳上升,每次都要更換新的精油及開窗,讓空氣流通;或與酒精、有機純露及5%的精油製成乾洗手。提醒民眾,懷孕者、巴金森氏症、G6PD及癲癇患者等,使用精油有特別的注意事項,使用前宜諮詢專業的臨床芳療師。
-
2020-01-28 武漢肺炎.防疫作戰
大量吃維他命C抗武漢肺炎?連一般感冒預防都有問題
一位好友用臉書寄來一則《星島日報》昨天發表的新聞「抗新型肺炎?醫師主張大量吃維C」。這則新聞所講的“醫師”名叫丁陳漢蓀。但是,他並不是醫師,也沒有任何正規的醫學訓練。新聞裡說:丁陳漢蓀以實際病例指出,流感再嚴重的人,只要服用足夠的維生素C達到腹瀉,流感在一天之內就可以好轉。新聞裡又說:丁陳漢蓀表示,維C不但能增強免疫力,且有可能抵抗武漢肺炎,「因為武漢肺炎和之前的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都是冠狀病毒所引起的感染。用維C可以有效的預防及治療。 有關維他命C能預防或治療一般感冒(common cold)或流行感冒(influenza,簡寫為flu),是Linus Pauling博士在1970年代所提出來的“理論”(沒有臨床證據)。Linus Pauling博士是Oregon State University(奧勒岡州立大學)的傑出校友(拿了化學跟和平兩個諾貝爾獎),而這個大學就設立了一個以他為名的研究所Linus Pauling Institute。這個研究所的網站有提供一個專講維他命C的網頁。在這個網頁裡,用influenza或flu搜索,結果是零。用common cold搜索,搜到這兩句話(翻譯):總體而言,定期使用維他命C補充劑可縮短感冒的持續時間,但不會降低患病的風險。 一旦感冒症狀開始服用補充劑就沒有任何好處。有關維他命C之用於預防或治療一般感冒或流行感冒,請看這兩篇回顧性論文:2013年:Vitamin C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he common cold(維他命C用於預防和治療普通感冒)。結論:維他命C補充劑未能降低普通人群的感冒發病率,表明常規服用維他命C補充劑是不合理的。2017年: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luenza, Influenza-Like Illness, and Common Cold by Herbal, Complementary, and Natural Therapies(通過草藥,輔助療法和自然療法預防和治療流感,流感樣疾病和普通感冒)。結論:定期服用維他命C補充劑只會稍微減少感冒的時間和嚴重程度。所以,維他命C既然連一般感冒的預防都成問題,還需要談更嚴重的流行感冒嗎?至於SARS和MERS,根本就沒有維他命C的研究報告。所以,《星島日報》這篇《醫師主張》,就把它當成是惡作劇吧。原文:抗武漢肺炎,大量吃維他命C?
-
2020-01-27 新聞.健康知識+
常熬夜的人罹癌率高4成!日本睡眠醫師:再晚也不要超過這時間睡
晚上12點前上床,疾病不上身 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也就是說,我們生理時鐘的週期,早就銘刻在人類數百萬年的歷史當中。隨著文明的進步、電燈的發明,讓夜晚變得和白晝一樣明亮,也只是這百餘年來的事,所以我們的身體,根本無法應對這種急遽的改變。 若是持續過著日夜顛倒,或者是半夜二、三點還不睡覺的生活,就會打亂身體本來的節奏,而埋下疾病的禍源。其實會造成這樣的結果理所當然,因為健康的基礎就在良好的睡眠,而良好的睡眠就是配合正常的生理時鐘,在可以發揮健康機能的時段,取得適當的睡眠長度。為了有效發揮身體的修復功能,第一步就是在晚上12點之前就寢。 身體裡本來就有一套體內平衡(homeostasis,又稱恆定狀態)的機制。簡單來說,就是保持體內環境維持在舒適、安定狀態中的機制,例如維持體溫、血壓,排除病原體等異物,及修復傷口等作用,都是這個機制中的一環。在晚上12點以前就寢,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就能將這個機制發揮得更淋漓盡致,讓身體保持美好狀態,引導我們挺進健康之路。 例如,促進新陳代謝、強化免疫機能、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生長激素,只會在睡覺期間分泌,而且是在就寢後不久到開始熟睡的這段期間。超過凌晨3點後,身體就不再製造生長激素;若未在12點之前就寢,無法在對的時間進入深層睡眠,生長激素也不再分泌。另外,半夜不睡覺、一直暴露在光線下,褪黑激素也不會分泌。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會輾轉難眠外,也無法發揮抗癌、抗氧化和解毒等作用。 生活不規律、到了深夜還不睡的不良習慣,會妨礙身體原有的功能,造成體能狀態不佳的結果。我這麼說,一點都不言過其實,只要想想,人生1/3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但一般人通常只思考清醒時的事,卻毫不在乎睡眠的好壞。可是,只要充實這1/3的睡眠時間,就可以讓其餘的2/3有更完美的表現,也就是在睡眠時好好修復身體,就能在清醒時讓大腦的功能、身體的體能發揮得更好,進而擁有健康、充實的人生。 總而言之,隔天可以做的事情,就不要逞強在半夜做,過了半夜12點不睡覺,還在日光燈下看電視、打電腦的習慣,就阻礙身體本來具備的健康機制。 修復身體、提高免疫力,消除大腦和身體疲勞的機能,主要是在睡眠期間運作,我們要尊重身體的力量,並且讓這些力量發揮最大功效,就必須在晚上12點之前上床睡覺。 夏夜一樣睡得舒服的方法 難入睡、睡不著,再碰到夏天就更棘手了。例如,熱帶地區的夜晚,溫度、溼度都很高,漫漫長夜很容易讓人睡不著。如果一整晚都開著冷氣,就算把溫度調高一點,半夜還是會冷醒;若是設定一段時間後自動關掉冷氣,隨著室溫慢慢升高,又有可能被熱醒。所以,夏夜是最容易因為睡睡醒醒,而睡眠不足的天氣。 夏天因為平均氣溫、溼度都較高,造成睡覺時深層體溫不容易散熱,人就會輾轉難眠、不好入睡。幸好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發達的環境,可以巧妙運用電器用品,幫助我們一夜好眠。讓夏天也有優質睡眠的方法,就是睡前兩個小時先開冷氣,設定溫度為攝氏29度,降低房間裡的牆壁溫度。 大多數人在睡前都可以忍耐悶熱的天氣,上床後才會開冷氣。但是,這麼做只有房間裡的空氣是冷的,一旦定時關掉冷氣後,停滯在牆壁裡的熱氣就會釋放出來,讓房間裡的溫度急速上升,教人難以入睡。如果能夠事先降低牆壁的溫度,上床就寢後二、三個小時,定時設定再關掉冷氣,就能保持舒服的室溫,直到凌晨四點左右。 而身體在體溫最低的凌晨兩點到4點的睡意最強,之後體溫就會緩緩上升。所以凌晨4點後,為了要順利清醒,會慢慢提高體溫,不再讓身體冰冰涼涼的。也就是說,這種方法可以讓室溫在凌晨4點後才慢慢上升,不會妨礙到體溫上升,我們就能輕鬆醒來。 只要花一點點心思,我們就可以在難以入睡的夏夜擁有舒適的睡眠,徹底擺脫睡眠不足的煩惱。因此,了解人體的結構,絕對有助於取得良好的睡眠。 延伸閱讀: 5個月瘦15公斤,水腫消失、膝蓋不痛了!韓國肥胖醫師:每天一杯茶,替身體「除痰濕」●書籍簡介 修復身體的黃金7小時:養顏瘦身 × 提升免疫力 × 自癒百病, 拯救上萬人的名醫教你日日好眠,擺脫所有文明病!万病をふせぐ眠り方作者: 宮崎總一郎 譯者: 劉錦秀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8/05/29語言:繁體中文 宮崎總一郎 1954年出生於日本愛媛縣,1979年畢業於秋田大學醫學系,1985年完成秋田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課程。 現為日本睡眠學會理事、日本睡眠學會認可醫師(certified physician of sleep medicine,JSSR),並於滋賀醫科大學擔任睡眠學講座的特任教授(specially approved visiting professor),及在其附屬醫院擔任特約睡眠門診醫師。 他除了為有睡眠障礙的患者進行診察、治療外,更透過「睡眠森林」機構推廣睡眠知識,並培育專業的睡眠指導員,傳達世人睡眠的重要性。著有《對大腦有用的「睡眠學」》(角川SS溝通出版)、《成長中孩子的睡眠學》、《給快速入睡家族的建議》(皆為恒星社厚生閣出版)。
-
2020-01-27 養生.運動天地
總是全身痠痛卻找不到原因?美女醫教你伸展戰勝疼痛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鬆筋膜‧除痠痛‧雕曲線的強肌伸展解痛聖經》,作者金修然】原因不明,總是全身痠痛?痛點越多,越可能是「纖維肌痛症」在大邱經營蘋果園的四十多歲女性來到我們醫院,那份痛楚該有多麼苦不堪言呢?「疼痛感好像在我身上的每個角落跑來跑去,頸部、背部和腰部覺得刺痛,某天開始連膝蓋和腿也跟著痛了起來。因為在經營蘋果園,經常要開車,所以不論去哪裡我總是將礦泉水瓶靠在背上,由於實在太痛了,這樣做有指壓的效果,就會稍微舒服些。」她如此說著。經常感到不明疼痛的症狀稱為「纖維肌痛症」。曾有二十多歲的大學生因纖維肌痛症太嚴重而休學,也有三十多歲的職業婦女為此辭掉工作,年齡層十分廣泛。他們全都訴苦「全身痠痛」、「吃藥也沒用」。「壓力」會引發疼痛,產生痛點一般來說,疼痛誘發點中只要有四到五個地方會痛,就會確診為「纖維肌痛症」。它通常會形成包覆肌肉的筋膜和在肌肉部位引起疼痛的堅硬組織,稱為「疼痛誘發點」。壓力是纖維肌痛症的起因,一旦有壓力,肌肉用力時會收縮,這時由於血液循環不佳,便會產生疼痛感。即使照了X 光,也做了血液檢查,大多數會得到「沒有異狀」的結論。由於經常感到疼痛,因此患者總是將「全身痠痛」掛在嘴邊。如果活著都沒有壓力該有多好,然而我們的人生卻與壓力密不可分。我既是職業婦女,又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每天都要與壓力打交道,如果沒辦法排除壓力,當壓力出現時,身體會如何反應正是問題所在。舉例來說,有人在零下十度時沒辦法外出;反之,卻有人能外出,並吸著冷空氣哼唱。在零下十度這樣的外在壓力環境下,有些人具有與之抗衡的能力,有些人則沒有,我們稱之為免疫力。換言之,打造對外部壓力有反應的體力相當重要。身為醫師,我詳細地為病患解說:「肌肉被薄薄的筋膜包覆著,而那裡形成會引起疼痛的堅硬組織。舉例來說,有壓力時筋膜會收縮, 同時刺激疼痛誘發點。」雖然不至於痛不欲生,但是摸到或按到肌肉部位的堅硬組織,疼痛感會加劇。而且不只有按壓處會痛,距離較遠的部位也會出現疼痛感。如果想擺脫疼痛,必須透過伸展操來舒緩肌肉、改善筋膜。為此,我開了能強健深層肌肉的運動處方箋給她。一個月後,她的痛楚逐漸消失,氣色也變好了。如果你正在為不明原因的痛楚、每天都全身痠痛的症狀而受苦,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透過伸展,打造能戰勝壓力的身體。Doctor's talk一旦出現疼痛誘發點,會使肌肉功能弱化通常會形成包覆肌肉的筋膜和在肌肉部位引起疼痛的堅硬組織,我們將它稱為疼痛誘發點,是因為肌肉過度緊張和氧氣不足而發生。疼痛誘發點會發生在一塊或多塊肌肉上,可能會出現肌痙攣、運動範圍變小、肌肉弱化、自主神經系統異常等各式症狀。解痛伸展操-消除纖維肌痛症的運動放鬆伸展【每次10秒,反覆10次】功效:藉由手腳拉長的動作,伸展側腹部,放鬆身體。1. 十指緊扣,手臂向上舉高。2. 雙腿交叉,膝蓋不彎曲,手臂往前腿的對角線方向伸展,延展側腹部。3. 換邊伸展,雙手、雙腳盡量拉直,以延展身體。彎腰抓腳尖【每次5秒,反覆10次】功效:伸展腿部內側肌肉、背部和腰部。1. 坐姿,雙腳盡量打開,上半身抬頭挺胸,腳尖朝向身體。2. 大腿用力,避免膝蓋騰空,並同時彎腰抓左腳尖,停留5 秒。3. 換邊動作,用雙手抓右腳尖。
-
2020-01-26 養生.聰明飲食
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台大醫師教你早餐這樣吃,改善身體慢性發炎
「發炎」是藏在疾病背後的秘密殺手 幾年前《時代》雜誌曾做了一個封面報導。說的是與心臟病、癌症及阿茲海默症的發生,密不可分的「秘密殺手」。這會是誰呢?正是越來越受重視的健康議題──「發炎反應」。 人體的發炎反應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發炎,一種是慢性發炎。急性的發炎反應是人體遇到傷害時進行修復的一個必要過程;但如果這個必要的發炎過程拖得太長太久了,就會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相信有不少人聽過這個詞,常常醫生在診斷了半天,無法歸咎出疾病成因時,就會說是你的免疫力失調、自體免疫能力出問題了。而這類疾病的型態及發生率確實持續增高中,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及牛皮癬(就是俗稱的乾癬)等,都是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導致的問題。事實上,癌症及阿茲海默症也是不同部位的細胞產生慢性發炎的結果。 吃對了,可以有效抗發炎 除了前面所講的病症外,頭痛、腰痠背痛、過敏等任何長期性或突發性的疼痛,也是一種發炎現象,面對這類不是病的不適,不少人會吃消炎止痛藥、抗組織胺劑來解決。這類藥物能有效抑制疼痛,卻也會傷害腸胃及腎臟,長期服用的話,還會破壞腸胃道的黏膜健康。 皮膚及黏膜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這就像古代的城牆,象徵一個國家的國防能力,如果城牆非常穩固、滴水不漏,外來的入侵者就不容易得逞。對人體來說,皮膚及腸胃道黏膜的健康,正猶如這座城牆,是人體第一道非常基礎也萬分重要的防禦。 每一種藥物都有相對應的副作用,為了抑制發炎、疼痛而吃藥,結果卻招來另一種問題,不想陷入吃藥的循環的話,應該怎麼做呢?有沒有什麼優良的營養成分可以取代藥物,既能產生治療的效果,卻又不會有副作用呢?回顧發炎反應的機轉就會知道,打造非常健康的皮膚及黏膜就能成功地防堵外來的侵犯。而正確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即能建構出健全的腸道黏膜系統,強化人體第一道防線的保障防護功能,在病原菌入侵時,免疫系統能夠迅速地反應並加以制伏。此外,也可以適當的補充Omega3、鳳梨酵素及薑黃這幾種抗發炎的好東西,當飲食過度和身體過勞,導致免疫功能失衡時,這些天然的營養素能發揮補強作用,促進免疫機制抵禦外敵。 最佳的抗發炎食物:蔬果、正確油脂 原始人蔬食飲食是一種有效的抗發炎飲食法。從抗發炎飲食金字塔可明顯看到金字塔的基礎以大量無澱粉蔬果、優質蛋白質及好的油脂為主,這些都是不容易使血糖飆升的主食類。早餐時可吃些堅果類,並且多吃酪梨、芝麻及橄欖油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這些都可改善發炎。說到蔬果的抗發炎性及抗癌性等好處,一言難盡。 不少蔬果或天然食物都具有抗氧化性,或者能啟動酵素的解毒功能來對抗老化,像是蘋果、石榴、芭樂、苦瓜籽、苦瓜、海藻、燕麥、洋車前籽殼粉、各種菇類與洋蔥等。而且蔬果的抗氧化效能還可以抑制癌細胞生長,或促進癌細胞分化,削弱它的影響力。甚至當這些蔬果或天然物質的抗氧化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還能促使癌細胞加速凋亡,也能提升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敏感度,而且副作用極少。 修復腸胃道的天然酵素 人體的腸胃道需要很多種類的酵素來協助維持健康,但其實許多食物中就存在這些對人體有益的酵素,尤其是蔬果類。只是大多數的酵素是由蛋白質組成,因此高溫烹調容易破壞它的活性,所以熟食能夠得到的酵素比較少。 食物中的酵素主要為澱粉酵素、脂肪酵素及蛋白質酵素。如果真的無法均衡飲食來獲取人體必要的各種酵素,則建議在營養補充品方面選用含有前面提及的消化道所需酵素,或適量補充水果吸收其中的重要酵素成分。下列四種水果含有大量的分解酵素,適量食用可以成為保健的好幫手: 青木瓜 通常尚未成熟的青木瓜甜度不足,但豐富的木瓜蛋白酶和維生素C都存在它的果肉裡,具有促進消化的效用,並且能夠分解肌肉中的乳酸,減輕身體在過度運動或勞動後堆積過多乳酸所產生的疲勞感,對於體脂肪的囤積也有預防功效。 奇異果 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具高度抗氧化效果的多酚,能夠養顏美容。它的食物纖維和醣類也對腸內益菌的繁殖很有幫助,足以媲美乳酸菌的整腸效果。尤其它特有的含硫蛋白分解酶,對於促進消化有特別明顯的效果,而綠色奇異果的含量較黃色奇異果高出許多,越成熟的果實含量也越高,對於很愛吃肉的人很有助益。 鳳梨 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能夠將食物纖維及糖分轉化成能量,而果肉及莖部裡也蘊含豐富的消化酵素,食用後能幫助人體分解蛋白質。鳳梨酵素除了具有抗發炎、增加免疫力及溶解血栓的三大功效外,也能讓肉質變軟而適合料理,是有益健康的好水果。 香蕉 含有澱粉酶、麥芽糖酵素及蔗糖酵素等各種消化酵素,並且含有豐富的鉀,對於人體代謝水分頗有幫助。 體力孱弱時,適當補充營養輔助劑 人體是靠吃進體內的食物或營養素來建構與維持每日身體必要的機能運作,如果吃進了不好的東西,身體自然也會照單直接吸收以因應生理運作所需,結果就架構出一個戰力孱弱的防護網了。但如果你提供了好的營養素給身體,自然也會被吸收為生理機能所用,建構出完善的免疫機制,為健康正常的細胞築起一道道的堅固防衛牆。 大家都知道,建立規律作息、減少壓力、培養適度運動的良好生活習慣、多食蔬果與膳食纖維等營養均衡的健康正常飲食,對健康至為重要。但是,真的能夠這樣面面俱到落實的人又有多少? 假如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與飲食慣性,其實無法每一項都做到,那我們到底能夠為自己適當地補充些什麼營養輔助品呢?萬一營養失調引發發炎反應,也需要對應的營養素來達到抗發炎的平衡效果。藉此為大家介紹幾個補強免疫防護網的好幫手:必需脂肪酸Omega-3,以及具有抗發炎效用的鳳梨酵素與薑黃素。 吃對Omega-3 Omega-6與Omega-3是人體主要兩種必需脂肪酸。其中Omega-6,在堅果、麥片、大豆油、玉米油等油品當中存量甚豐。它除了主要保護細胞的結構外,也有調節代謝、促進免疫反應發生及強化血小板聚集的凝血功能。可想而知,如果過度攝取Omega-6,一直啟動發炎反應來對抗病菌及凝血效應,反而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 Omega-3多存在於深海魚類與藻類中,它在生理機能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協助預防血管堆積物的產生,包括降低身體不正常發炎的情況、血液過度發炎的預防、胰島素反應的改善、促進細胞膜的健康,以及調節前列腺的分泌等,整體來說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在日常的飲食中,Omega-6較容易攝取到,而Omega-3則比較少見於一般能夠廣泛攝取到的食物裡,這兩種必需脂肪酸其實在體內是會相互競爭的,所以需要較刻意去加強補充才能維持住兩者的平衡,但同時也增加攝取到有益油脂來建構生理系統的機會。 飲食中的Omega-3 Omega-3多存在於亞麻仁籽、核桃、芥花油及深海魚油中,含有多種脂肪酸,其中我們常聽到的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DHA (Docosahexan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及ALA(α-亞麻酸)則是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類型:EPA有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能保護心血管組織;DHA對於腦部、心臟、神經系統、腎臟及眼睛的機能運作有直接影響。 正確的飲食觀念是充足的睡眠與適當的運動外不能忽視的重要習慣。不正確的飲食方法導致肥胖,更會促進慢性發炎,而必需脂肪酸中的ALA和魚油中富含的DHA、EPA等則能夠抑制親發炎性的物質產生。但相反的,人造奶油、速食、高溫油炸食品及大部分植物油所富含的亞麻油酸,則會促使大量生成親發炎性的物質。 我們常聽到廣告主打用來補充Omega-3的魚油或水產動物油類,多數取自冷水魚類的脂質,像是鯡魚、鮭魚、鯖魚、沙丁魚、鮭魚、鱒魚、鯷魚等。魚油確實富含EPA及DHA,亞麻仁籽裡的ALA則會在體內被轉化為EPA、DHA,對於發炎反應與癌細胞生長具有一定的改善及抑制效果,油菜籽油與紫蘇籽油也有豐富的Omega-3成分。在食用的習慣上,這些油脂不宜高溫烹調,早餐則可以增加一小把堅果類種子,也加些芝麻及橄欖油在生菜沙拉中。這些含有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成分,都具有改善發炎的效果。 天然的消炎劑│鳳梨酵素 討論到抗發炎,就要好好認識一下鳳梨酵素,因為它對於腸胃道的保健很有貢獻,具有不容小覷的抗發炎效果,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營養輔助品。 鳳梨酵素就是鳳梨蛋白酶,大致包含了兩種物質:一種是從鳳梨科的植物萃取來的蛋白酶,另一種則是這些蛋白酶和鳳梨榨取出來的其他成分所結合的。換句話說,鳳梨酵素可以說是一群蛋白分解酵素與一些醣蛋白的總稱。它具有三大功效: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及溶解血栓。最早於1957年被應用於醫療領域上,是因為它能夠成功地阻隔一些原本會加速發炎反應並使情形惡化的發炎代謝物。 簡單來說,就是鳳梨酵素可以幫助身體有效減少一些不必要及過度的發炎反應,它能夠協助身體細胞阻斷發炎反應的傳遞,告訴身體正確的訊息來降低發炎情形,也避免繼續過度的發炎,對身體造成更多的傷害。 進一步的理解,則是如同我們前面提到的,發炎反應乃一連串很複雜的過程,需要許多細胞因子、激素、前列腺素、各種白血球及血小板釋放出來的血管擴張物等多種物質,來控制這個發炎反應的系統運作,而鳳梨酵素可以調節它們的合成,並切斷這一串發炎反應作用的傳輸路徑,所以有抗發炎的功效。 仔細地解析鳳梨酵素的作用,在於它可以分解具有止血效用的血纖維蛋白,降低血小板過度集結,對於血液裡、尤其是動脈中出現的血栓情形有一定的減緩效果,而這類的疏通效應也能抑制水腫的發生。 此外,它還可以減少發炎前列腺素的產生,使前列腺素這種強力的血小板凝集劑降低一些效能,避免引起發炎,同時提升抗發炎前列腺素的競爭力,更加抑制了一種用來媒介發炎反應產生的舒緩激素,進而減緩發炎。鳳梨酵素還可以降低吞噬細胞的活性,削弱它們的戰鬥力,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並且加速人體用來消滅侵入物的顆粒白血球及單核球的細胞吞噬作用,使肌肉發炎的情形得以緩解。 保肝的薑黃素 隨著現代人逐年增加的生活壓力及空氣汙染、輻射汙染、紫外線等生活環境的各種負面影響,坊間越來越多營養輔助品。其中不乏強調含有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成分,例如葡萄籽、紅酒萃取物、綠茶葉萃取物、朝鮮薊葉萃取物及薑黃素等,而其實這些成分對於保護肝臟細胞也是有所助益的。尤其過去一年,功能醫學對於薑黃素有所肯定,認為它是一種能夠協助肝臟解毒並具有抗發炎功能的有效成分,美國也有許多關於使用薑黃素的個案見證。 印度咖哩中的橘黃色成分就是薑黃,而薑黃素則是從薑黃的根莖中所萃取,這種黃色的薑黃萃取物,早期是食品工業應用的一種天然食用色素,但相關研究指出天然薑黃素對人體健康更高的效益在於它的抗氧化能力,不僅比維生素C的抗氧化能力多出2.75倍,也是生物類黃酮的2.33倍,還比維生素E的抗氧化力高出1.6倍。臨床醫學上發現它除了有抗氧化效用外,也因為它具有的抗炎作用能夠預防血液凝固,故對於降低血脂、抗發炎、抑制腫瘤、抗癌及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都有不錯的效能。 延伸閱讀: 我的病,該開刀嗎?86歲罹癌病人心聲:正因為我不懂,請醫師別說「你自己決定」●書籍簡介 抗炎體質這樣吃!台大醫師教你喚醒身體的自癒力 作者: 林曉凌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16/05/01 語言:繁體中文 林曉凌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瀚仕抗衰老醫學中心院長。取得IBALM營養治療認證(International Board of Advanced Longevity Medicine)、美國功能醫學院臨床實踐培訓AFMCP(Applying Functional 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認證。 以全人的關懷與醫療為使命,不只運用醫學藥理知識幫助病人,也加強進修預防醫學研究及營養治療,利用功能醫學、健康管理計畫與營養處方,幫助更多未病的或受疾病所苦的人,透過整合療法改善新陳代謝,以期達到維持或改善健康狀態的目的。期許自己的微薄之力,能讓更多人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快樂。著有《抗炎體質這樣吃!》一書,並譯有《療鬱:不吃藥的憂鬱解方》。 學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台北縣衛生所醫師兼主任國立台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瀚仕抗衰老醫學中心醫師暨院長
-
2020-01-23 新聞.用藥停看聽
拜年伴手禮送保健食品 小心反而引起慢性病惡化
向親友長輩拜年,保健食品或藥材養生產品是時下最夯的伴手禮。不過看在專業藥師眼中,這些保健食品食品不見得適合每個人,特別是如果長輩平常有服用降血壓藥、抗凝血劑、降血脂藥品,或是有肝腎功能不好、心律不整、自體免疫相關問題,有些保健食品會影響藥效或病情,不應該鼓勵長輩吃。亞東醫院藥師羅睿表示,有高血壓等腎功能不好、心血管疾病的人,會需要注意鈉、鉀離子攝取不能過量,但如果服藥之餘又多吃了濃縮型的食補液,像是滴雞精、蜆精等,會導致鈉、鉀離子上升,血壓也不容易控制,甚至可能出現肌肉無力、手腳麻、心跳加速不規律等症狀。另外有些健康食品,會有抗凝血的效果,如果本身還有服用和抗凝血劑會產生交互作用的話,有可能增加出血的風險 (不明原因的瘀青、牙齦出血),例如魚油、大蒜精、維他命E、納豆、蔓越梅等保健食品。羅睿表示,建議不要擅自服用這些保健食品,如果很想嘗試,一定要和醫師討論,預先評估過身體狀況及相關用藥,會比較安全。羅睿指出,對於有在服用降血脂藥品的病患肝不好的人,若服用紅麴和葡萄柚可能導致肝功能不正常,產生疲勞、黃疸、茶色尿、肌肉痠痛等症狀。人蔘、黨蔘、靈芝、牛樟芝等促進免疫力的保健食品,也不適合一些需要控制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自體免疫疾患患者,因為這些患者通常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這些促進免疫的保健食品正好會將藥效抵銷掉,可能導致病情控制不佳或惡化。最後要特別提醒的是傳統咳嗽糖漿或藥水中常見的甘草,其實心律不整的人應特別注意,很多人不知道甘草其實會降低鉀離子所以會和有些心律不整的藥物發生交互作用,增加藥品的毒性可能引起視力模糊、厭食、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
-
2020-01-23 名人.韓柏檉
疾病都受情緒影響 韓柏檉:有時候「認錯」就對了
抗癌多年,對於人生與生活有更多體悟,回首2019年,展望2020年,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愛自己,先愛他人;放過自己,要先放過他人;原諒別人,也是放過自己。學習愛,愛是一切圓滿的根源,上帝說喜樂之心乃是良藥,所有疾病都受情緒很大的影響,有時候,「認錯」就對了。先愛他人 產生良性互動每個人都會說要愛自己,但是如果不能先愛別人,就容易陷入自卑、自傲、自大、自信、自我的惡性循環中。人與人的關係出現矛盾、爭執、對錯、勝負等糾結的惡性循環中。所以若能先愛他人,產生良性互動,自己最後必受益。有時覺得自己過得非常不愉快,那是因為心中有一個怨或恨的人,這個人不斷地在糾纏你。有形或無形想要跳脫這樣的困境,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放過那個人。最後會發現這也就是放過了自己,讓自己得到身心輕安。也許很多人對我不滿意,但是請你們一定要原諒我。假若你們不原諒我,我不會感到怎麼樣,卻是你們在針對我時會自己感到不舒服。因此若你心中一直留有不肯原諒的那個人,那麼他會在你心中一直折磨著你。怎樣才快樂?為善最樂愛是一切圓滿的根源,但我們從小到大到老,還是學不會。學習把愛找回來,在親密關係、親子關係等所有人際互動中,愛是唯一的解決力量。人一輩子最後發現如何圓滿一個愛的關係,是最終的功課與學習。上帝說喜樂之心乃是良藥,你快樂嗎?真心真意地快樂嗎?不要騙自己了!要怎麼樣才會快樂?就是知足常樂、為善最樂。去年最高興的事就是幫助了很多人,包括處理癌友病人的心情鼓勵;人際關係的糾結加以釋懷;親子之間的互動改善。體認自己勇於嘗試,比別人體認在先,可以引導與帶領別人走出困境。負面情緒 反映在免疫系統所有疾病都受情緒影響,負面情緒太多,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免疫系統,要有好情緒?回到上述重點。另外,認錯就對了,情緒包括喜、怒、哀、懼、愛、惡欲,都跟人與人、人與物有關係。無法好好處理關係,保證不會快樂。千錯萬錯都怪別人的錯,其實人要怎麼樣才會對呢?「認錯」就對了。我希望2020年是身心靈整合健康的發揚光大年,現代社會虛幻假象太多,人們迷惑於科技,社會上知識爆炸,而忙碌不堪的追逐名利,造成身心靈混淆失衡。所以,道法自然、萬法唯心、大道至簡、自然善真,就是所有未來我們追尋的生活規範準則。每天早上吃50種食物,一杯蔬果汁、一杯活力養生粉、加上好油,多點植物性蛋白質,天然簡單、美味有效又不貴,身體的需要重點鞏固了,身體自然有活力,免疫力提升。請您跟著這樣做,有助防癌、抗癌、抗衰逆齡和排毒、減重,把身體的偏差失衡,扶正補充回來。經絡疏通 充實身體能量也建議常做經絡疏通運動,充實身體能量,氣滯血瘀是疾病的普遍現象,透過刮痧、按摩、針灸、運動,能讓氣血循環通暢,精氣神強化。另外,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不代表沒有。人不要迷信,但也不要不相信無形世界的存在,永遠給自己多一個機會去了解未知之事。勇於嘗試、充滿好奇是我2020年持續探索的風格,最終目的是透過體驗分享幫助大家,輕鬆喜悅、自在健康的生活,快意人生。
-
2020-01-22 養生.保健食品瘋
8種保健食品根本不保健 過年別拿它們去送禮
離春節愈來愈近了,又到了買年禮的糾結時刻了。「保健品」可以說是最常見的熱銷禮品,不過,雖然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半個養生專家,卻還是很容易陷入「保健品」陷阱裡。下面我們總結了8個根本不保健的保健品,請仔細閱讀,千萬不要拿它們去送禮。No.1 酵素所謂的酵素,其實是很多種酶的總稱,非常不稀奇,目前已知的酶有四千多種。但那些宣傳能減肥、通便、養顏、抑制高血壓……的保健品類酵素,都是無效的。一方面,酶的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酶的作用其實不一樣;另一方面,多數酶都是蛋白質,可能還沒能抵達胃部,基本上都被分解掉了,也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所以,見到酵素,要說不。No.2 大麥若葉想補膳食纖維,一天喝10包都不夠。大麥若葉青汁其實就是把草混成漿,磨成粉後泡水做成的。但關於青汁的江湖傳說,真是太多了,彷彿這就是一款「萬能保健品」。青汁最常見的功能宣傳就是能改善「酸鹼體質」。酸鹼體質,其實是一個營銷概念。食物代謝中的那一點產物,根本就不會對血液的酸鹼性產生影響。還有一種說法是,青汁可以清宿便。很遺憾,「宿便」也是商家創造出來的,現代醫學裡根本沒有這個說法。一包青汁粉中膳食纖維1.24 克,而成人每天推薦的膳食纖維攝入量是25 克,一天喝一兩包青汁,能有神奇效果嗎?以及青汁排毒、養顏、減肥、護肝、祛痘……等等功效,其實都是無稽之談。喝青汁,還不如多吃點新鮮蔬菜呢。No.3 白藜蘆醇口服的白藜蘆醇產品價格不便宜,經常被商家說成美白、抗氧化、抗衰老、改善睡眠的神器。早在2010年,在針對白藜蘆醇的實驗裡就出現了多個腎衰竭現象,並且白藜蘆醇口服液還有可能帶來副作用。還是不花這個錢為妙。No.4 葡萄籽不如多吃點水果和蔬菜。很多人吃葡萄籽的原因是相信葡萄籽可以抗衰老。 說葡萄籽能抗衰老,無非是說它含有白藜蘆醇的抗氧化物質。至於白藜蘆醇到底怎麼樣,剛剛已經在上一條說過了。除了葡萄籽,市場上還有各種各樣的「抗氧化」產品。但權威醫學期刊多年前就陸續發表研究:抗氧化劑對人沒有用,還可能增加患病和死亡風險。所以,別再亂花錢了。抗氧化物質在很多蔬菜水果中都有,多吃點蔬菜水果,遠離吸煙、紫外線傷害和空氣污染,就已經是在「抗氧化」了。No.5 松花粉想吃就吃,但沒有特別的「保健功效」。松花粉是馬尾松、油松等植物的乾燥花粉。它跟植物的其他部位一樣,主要也是由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組成。可以說,這些粉裡含有的,許多別的食物裡也含有,它的含量也不見得更多。松花粉跟蘿蔔白菜米飯饅頭一樣,可以想吃就吃,但沒有特別的「保健功效」。No.6 大豆異黃酮類保健品不如多吃大豆。大豆異黃酮是一種常見的女性保健品。不少40 多歲接近絕經期的女性都指望它改善更年期症狀,調節激素延緩衰老。但是,大豆異黃酮雖然有類似於人雌激素的作用,活性卻低了很多。它在人體的作用尚待進一步研究,直接服用這一類保健品,效果並不確切。而且,有些商家可能會為了「有效」,而在保健品中摻入雌激素成分,這些成分和劑量不明的添加,反倒會增加激素治療的風險。想要通過雌激素補充治療是緩解更年期症狀、調節體內激素水平,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並且接受嚴格隨訪和監測。最後,吃大豆異黃酮不如吃點大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食用30~50 克大豆。一般情況下,50克乾豆如果換算成大豆製品,約為200 克豆腐,大概是半盒的盒裝豆腐;或者800 毫升,也就是大約4 杯豆漿。照這個量食用豆製品,安全合理。No.7 青蒿素保健品各種青蒿素保健品如「諾貝爾獎青蒿餅」「青蒿素膠囊」等等,都被宣稱具有「抗腫瘤、抗菌、抗寄生蟲、解熱、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可治矽肺病、緩解腰酸背痛」等功能。首先,青蒿素被確切證實過的功效是治療瘧疾。所以如果沒有瘧疾,為什麼要去吃治療瘧疾的藥呢?其次,吃青蒿素抗腫瘤也是不靠譜的。在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中,青蒿素展示了殺死癌細胞的能力。然而,在這樣的實驗中能殺死癌細胞的物質,每年能發現無數種,最後能夠被證明真能抗癌的比買彩券中頭獎的還要少。何況,青蒿素保健品,有過傷肝的病例記錄。買彩券不中僅僅是浪費錢,去吃這樣的保健品抗癌,那可是以身試藥做小白鼠,反而可能損害健康。至於別的「功效」,基本上就是賣家隨便寫寫,當真你就輸了。No.8 羊胎素膠囊安全性存疑。羊胎素是從羊胎盤、羊胚胎中提取的活性物質,主要含有蛋白質、細胞因子和一些激素。是想永保青春的人瘋狂追捧的保健品。但它的有效成分至今無法確定。各種細胞或動物實驗的結果,也遠遠沒有到指導人怎麼使用它的地步。最早,羊胎素是注射用的。但在2015 年4 月,瑞士醫藥監管部門在瑞士全面叫停了羊胎素注射療法。因為這種療法會造成過敏、細菌病毒感染等,且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羊胎素療法有任何抗衰老作用。不過商家們依然不死心。既然不讓打針了,那就做些口服的羊胎素膠囊吧。依然可以掛上「抗衰老、抗疲勞、增強免疫力、重返年輕態」的宣傳口號,大肆售賣。 一種含有不明效果的生物活性成分、可能殘留的病毒細菌的,不知道能不能抗衰老的保健品,真值得我們花大價錢買來冒險嚐一嘗?本文摘自《丁香醫生》微信號,經由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審核
-
2020-01-21 新聞.健康知識+
自律神經可以被鍛鍊?!醫科教授教你「走路333」增強抵抗力
自律神經訓練 鍛鍊復原力隨著年齡增加,身體會老化,自律神經的機能也一樣會下降。隨著肉體老化,自律神經的機能會不可避免地跟著下降。但是,現代人錯誤的生活習慣導致的自律神經機能下降,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很不幸地,隨著追求便利、舒適、效率的科學文明日益發達,我們的自律神經機能正在明顯下降。如果覺得冷,只要開暖氣就可以了;如果覺得熱,只要按下冷氣開關就可以消解暑氣。 由於體溫會被自動調節,因此本來應該要調節體溫的自律神經會變得無事可做。如果這種狀態長時間持續下去,汗腺機能也會退化,我們會變得連短暫的寒冷或暑氣都無法忍受,還會變得很容易動不動就感冒或中暑。到最後,抗壓性會變得非常地弱。 此外,隨著交通工具的發明與普及,我們變得不需要走路、不再氣喘吁吁,自律神經也就不太需要調整心跳數或呼吸。但如果持續下去,我們最後可能會面臨「自律神經退化」這種緊急狀這時,各位可能會產生疑問。如果站在腦疲勞的角度來看,自律神經既然變得不需要做事,那就不再需要使用交感神經,這麼一來腦不是會變得更輕鬆嗎? 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各位必須要注意,壓力引起的交感神經興奮或活化,與日常生活中交感神經占優勢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 舉例來說,身體在運動時感受到的壓力,與上司斥責我們時感受到的壓力,不管是在程度上還是品質上,都是截然不同的。相信我不用刻意說明,各位都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過,運動完後身體會放鬆,心情會變得舒暢。運動時變得興奮的交感神經會一子就得到緩解,變成副交感神經占優勢。這時,身體雖然很累,心情卻會變得很好。對腦來說,它取得了優質的休息。 相反地,如果被訓斥,就算回到座位,腦袋裡也一直都會是那件事情。最後,交感神經興奮的狀態會一直持續下去,副交感神經因此無法占優勢。而問題就出在這裡。我們擔心、探討到現在的東西就是屬於後者的壓力。由於交感神經一直處於高亢的狀態,腦會因此突然變得很疲勞。 最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強化自律神經的機能,鍛鍊抗壓性。但如果只是調節自律神經、使其保持平衡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要鍛鍊、強化自律神經。只要鍛鍊自律神經,「恢復力」就會變強。 恢復力又稱為「抵抗力」,指自律神經在遇到不利的狀況後,恢復到平衡狀態的能力。雖然比鍛鍊肌力困難,但只要平常持續實踐下面的幾個訣竅,就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1. 非常輕微地活動身體讓我們不停地活動身體吧。就算是坐下、起立這種日常生活中小小的動作,自律神經也都會有反應。我們的心跳會加快,呼吸和血壓會上升等。為了調整出這些變化,自律神經會運作。但如果身體停止活動、自律神經變得安定,自律神經的機能就會停止活化。也就是說,我們會進入「自動調整狀態」。如果這種狀態長時間持續下去,自律神經就會因為沒有受到刺激而運作效率變低。自律神經的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這是因為年紀大了,活動量會變得比年輕時少的關係。因此,讓我們跟著下面的建議,改變日常看看吧。 第一,就算是坐著做事,也要盡量活動身體。改變坐姿、伸懶腰、上下左右轉動脖子、舉起腿或顛起腳尖後放下、彎下腰後把腰伸直等,光是這些輕微的動作,就能讓僵硬的身體稍微變得柔軟,能鍛鍊自律神經。心情也會變得舒暢。 第二,做家事的時候故意做得沒有效率。「輕鬆、迅速、有效率!」這是現今社會強調的生活方式。但是,一味地追求便利和效率的生活方式正在危害我們的健康。我們尤其要盡可能避免攝取只要按下微波爐按鈕,就能食用的包裝食品。包裝食品不僅使用了不健康的食材,而且因為不需要動到身體,會使自律神經的機能下降。讓我們用雙手親自做料理吧。用手清洗食材、調理、料理的過程雖然效率不高,但能強化自律神經。 第三,讀書的時候,學以前在私塾念書的學生念出來。以前在私塾讀書的學生們在念書的時候會發出聲音、念出來。而且還會一邊念,一邊左右搖晃身體。他們會用五感去讀書。雖然與現代人安靜地坐在位置上,只用眼睛迅速閱讀的讀書習慣相比,效率比較低,但這種讀書方法卻能有效地鍛鍊自律神經。 2. 細嚼慢嚥自律神經的所有活動只差在哪個神經占優勢。並不是說交感神經占優勢,就代表副交感神經停止運作。反過來也一樣。雖然吃飯的時候是副交感神經占優勢,但交感神經也在運作。細嚼慢嚥、品嘗食物時是副交感神經占優勢,咀嚼運動時則是交感神經占優勢。但如果這個時候一邊看電視或報紙,一邊吃飯,交感神經就會興奮,而2個神經之間微妙的平衡就會被打破,最後會妨礙原本的目的:吃飯。因此,我們吃飯的時候,要盡量細嚼慢嚥,並一邊和家人或朋友聊開心的事情,享受副交感神經占優勢的用餐時光。 此外,我們也要盡量避免刺激性的食物。以下是會使交感神經興奮的代表食物。咖哩裡的辣椒素會刺激交感神經泡菜裡也有很多辣椒素檸檬也是廣為人知的交感神經興奮劑咖啡的咖啡因會使交感神經興奮碳酸飲料的氣泡感會刺激交感神經 3. 穿得薄一點自律神經會根據我們外部的溫度變化調節體溫。如果天氣變冷,交感神經就會占優勢,自律神經會被刺激而提高體溫。但如果穿得太厚,自律神經就算不去調節,體溫也會維持得跟平時一樣。自律神經的調節能力會因此下降。因此,就算天氣很冷,為了健康,我們也要避免穿太厚的衣服。我們可以穿好幾件薄衣服,並視情況穿脫。相反地,如果夏天在冷氣前面待太久,應該要流汗的汗腺會變得無事可做,自律神經的機能會因此下降。熱的時候要讓身體流汗,才有助於鍛鍊自律神經。 4. 泡10分鐘的半身浴如果泡41度的熱水,交感神經會因為熱氣而變得興奮。泡熱水10分鐘左右,就能得到做輕度運動20分鐘左右的效果。雖然體內深處的體溫不會立刻上升,但隨著皮膚的體溫上升,我們將會得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變快、心跳加速等鍛鍊自律神經的效果。 5. 舒展身體早上起床、坐在辦公室、結束疲憊的一天後躺上床時,我們都會無意識地舒展身體,讓僵硬無比的身體放鬆。也就是說,我們的腦會自動下達命令給身體。如果有意識地舒展身體久一點,就會刺激到交感神經,達到鍛鍊的效果。 6. 透過運動鍛鍊自律神經如果做緩和的有氧運動,又同時進行輕度的肌肉鍛鍊運動,會使鍛鍊效果加倍。我想推薦下面2種運動給各位。第一個運動是「走路333」。重覆「快走3 分鐘,慢走3 分鐘,再快走3 分鐘」這套動作,自律神經會針對各個動作反覆調整,因此具有極佳的鍛鍊效果。第二個運動是「鍛鍊肌肉」。雖然這是無氧運動,但會刺激分布於肌肉的自律神經,同時刺激腦部的自律神經中樞,因此具有鍛鍊自律神經的效果。深蹲、腹肌運動、伏地挺身等的效果就很不錯。只不過,我們要避免勉強自己鍛鍊到感覺疲憊,因為這會超出鍛鍊範圍。除非是有什麼特別的目的,不然過度鍛鍊對我們並無益處。 延伸閱讀: 兒孫每週陪吃飯、100歲了兒媳還陪出國...他一生做對一件事贏得老年圓滿●書籍介紹腦科學權威的最高休息法:11年腦科學實證,8種簡易實踐法,改變生活小習慣,終結疲勞、提升腦力,成為高效工作者作者:李時炯出版社:高寶出版日期:2019/11/6作者簡介李時炯耶魯大學神經與精神學博士慶北大學醫學科教授韓國神經暨精神科醫學學會會長精神科醫學研究財團理事長韓國自然醫學綜合研究院院長血清素文化院(NGO)院長仙村健康療癒中心村長李博士致力於推廣腦科學與精神醫學互相配合的「增強免疫力」與「自然治癒」療法。二十多年來,他卓越的觀察力及獨特的人生觀,讓他活躍於各大電視節目及報章雜誌,不論是國人健康、自我開發、子女教育、讀書方法等各種主題,經由作者的獨到見解,都能引起每個人的共鳴。為了讓國民「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及生活環境」,李博士於2007年以75歲的高齡創辦了自然療法仙村療癒中心,接著在2009年時建立血清素療養院,直到現在仍持續研究「不看病」的創新治療方法。
共
7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