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8 科別.心臟血管
搜尋
保暖
共找到
581
筆 文章
-
-
2021-01-18 養生.生活智慧王
發熱衣輕薄又抗寒!但4類人穿了恐搔癢起疹
秋冬季節變換,天氣忽冷忽熱,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1件可抵禦低溫,有家長怕孩子晚上睡覺踢被子著涼,為孩子穿上發熱衣,結果細嫩的皮膚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提醒,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而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穿發熱衣,建議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發熱衣主要靠「吸溼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溼又熱。李孟穗建議有以下狀況的民眾,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 ▸狀況1:新陳代謝快 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若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門診就曾有民眾穿著發熱衣去爬山,結果全身起汗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也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 ▸狀況2:痘痘肌 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 ▸狀況3:異位性皮膚炎 這類病人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 ▸狀況4:冬季癢 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溼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 李孟穗說,台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就可以很方便脫除。 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家長要留意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需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延伸閱讀: 全台急凍!穿發熱衣禦寒卻愈穿愈癢?不會熱? 專家曝「保暖禁忌」小心冷到 絕大多數都用錯!暖暖包握在手裡太浪費 專家曝發熱「正確位置」
-
2021-01-18 新聞.健康知識+
醫病天地/急凍 頭頸保暖很重要
強烈大陸冷氣團發威,後天又遇上24節氣的大寒,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之說,要袪寒保暖,除穿層層厚衣,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提醒,從中醫角度,頭部和頸部也是保暖重點,最好戴上帽子、圍上圍巾,防範寒氣入侵。申一中說,「足太陽膀胱經」行走於背部,從屁股行經腰到頭部,是人體很重要經絡,一旦受涼,會影響氣的循環,還可能頭痛、脖子痛,這條經絡更關係臟腑功能,尤其心血管疾病,要做好保暖。除足太陽膀胱經,任脈則行走於前胸,從前陰部位向上走,一路到下巴,是人體另一經絡,頸部的前方有氣管、咽喉等,也是保暖重點。因此,防寒時除多添衣物,申一中說,千萬別忽略頭頸部,戴上帽子和圍巾可防風寒入侵,對上年紀的人更是重要。另外,按摩穴位也可達暖身功效。若手腳冰冷,最簡單就是按壓合谷穴,合谷穴位於雙手手背虎口處,經過這裡的氣血豐沛,多按壓可讓身體暖和。申一中還建議,怕冷的人還可以用手掌搓揉肚臍周圍,可改善血液循環和腸胃功能,若頭部或有其他部位不適,都可按揉。若使用暖暖包,建議也可放在肚臍周圍,但使用要特別小心,才不會燙傷。寒流來襲,也可喝薑湯袪寒,申一中說,不管是紅糖薑湯,或是薑煮地瓜湯都很合適,但若有感冒、喉嚨痛或乾咳就不適合喝。此外,動一動也可讓人覺得溫暖,千萬別因天氣冷就不想動。
-
2021-01-1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寒流來也不怕!中醫師傳授低溫保暖秘訣,還能調整體質遠離疾病
寒流頻頻報到,各地氣溫溜滑梯!冬至過後,代表嚴冬來臨,可預見一波波冷氣團將持續來襲,這時,必須為自己與家人擬定良好保暖策略,維持身體氣血暢通,才能面對凜冽氣候,也能遠離疾病。面對持續下探的低溫,連暖暖包都大缺貨的時候,該如何為自己保暖呢?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王嘉涵以養生十六宜的「背宜常暖」、「胸宜常護」,來建議大家衣著保暖重點。王嘉涵指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行走於背部,是固護人體、防範風寒入侵的第一道防線;任脈行走於胸前,是一身之氣運送輸佈的要點,且貫通心脈,是維持呼吸暢通、心跳有力的關鍵。除了外套外,不防在外套內多加件背心,以溫暖經絡、強化抵抗力。此外,任督二脈亦行走於脖子與頭部,抗寒時不可忽略。王嘉涵強調,帽子與圍巾搭配使用,對體弱的長輩更顯重要。除了胸背之外,他進一步說明,位在足底的腎經湧泉穴,又稱長壽穴,所以,外出時應注意足部保暖,務必穿襪、穿包鞋;在家時也可使用溫水泡腳、按摩足底,或搭配中藥足浴包泡腳。藥師胡仁珍表示,中藥足浴包製作很簡單,可在家自己做。中藥足浴包熬煮足浴藥湯後,再把藥汁用溫水調和至40度左右、手可接受溫度,再裝入水桶或足浴機泡至小腿肚之上,只要15分鐘,就可以溫熱下肢穴道,活絡氣血,溫暖全身。胡仁珍進一步提醒,足浴過程中如果有頭暈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完成足浴也要趕緊擦乾雙足,穿上襪子保暖,才不會受風寒。中醫足浴包藥材:艾葉3錢、桂枝3錢、乾薑2錢、紅花2錢、巴掌大生薑熬煮:以棉布袋裝入中藥材,包好綁緊;生薑拍打後備用;將藥包與生薑放入鍋中,加入1500~2000水,熬煮20分鐘,即完成足浴藥湯。除此之外,在飲食上,王嘉涵建議,多數人喜歡天冷進補,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藥膳補養,如果正在感冒、喉嚨乾痛、傷口發炎、血糖血壓不穩定,還有兒童,都建議暫時不要進補。排除不能進補的人,如果進補後出現口乾舌燥、大便秘結、冒痘痘、夜難眠的情況,就表示溫補太過應立即停止。而正在坐月子的產婦,進補時要特別注意酒的使用,建議不加酒烹煮,避免乳汁中含酒精,影響到新生兒腦部發育。王嘉涵呼籲,小兒與年長者是身體較脆弱的族群,冬日照護必須更加小心!小孩保暖不需要過多厚重衣物,長輩與糖尿病人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溫度掌控,避免燙傷。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 王嘉涵、臺中慈濟醫院中醫藥師 胡仁珍
-
2021-01-16 養生.生活智慧王
發熱衣洗錯一次「保暖度大降70%」4大洗滌地雷曝光
近來寒流接連報到,各地低溫達10度以下,相關禦寒用品也因此大賣,其中發熱衣、發熱褲也掀起潮流,因為只要薄薄一件就可以有保暖效果,但因為發熱衣有特殊加工,洗滌上也與一般衣服不同,有許多眉角,甚至可能洗錯一次,保暖度馬上降低七成。發熱衣的原理是來自於特殊的纖維結構,能鎖住身體散發的水蒸氣轉為熱能,但是如果用錯的方式,像是過熱的水以及過度搓揉,可能會導致它失去原本功效,因此有四種洗滌方式相當重要。第一,不要用熱水洗,熱水會破壞發熱衣材質,甚至可能變形,建議先參考衣服上清洗標示。第二,不能丟烘衣機,在台灣潮濕天氣,民眾喜好用烘衣機讓衣服更快變乾,但是發熱衣如果丟進烘衣機,恐怕會破壞其保暖性,建議還是採用自然風乾。第三,不宜過度搓揉,發熱衣屬於特殊材質,如果大力搓洗會將纖維、塗層破壞。最後一點,不使用特殊洗潔精,像是漂白水或是衣物柔軟精,這些都有可能破壞發熱衣本身結構,如果想要讓發熱衣壽命持久,建議還是用一般的洗衣精或是洗衣粉比較好。另外發熱衣也不是人人都適合穿,皮膚科醫生也提醒,發熱衣為保暖,大多會貼緊肌膚,流汗後容易悶在衣服內,又濕又熱,因此建議在攝氏10度以下低溫穿著。有異位性皮膚炎、痘痘肌或乾肌膚質的人不太適合,建議改採「洋蔥式」穿法保暖。
-
2021-01-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低天冷中風及猝死風險 南投衛生機構建議戒菸、保暖
天氣持續冷颼颼,腦血管意外事件和猝死人數也不斷攀升,近日南投縣不僅發生55歲公務員因心血病急救不治外,也有33歲遊客猝死的年輕案例,可見猝死個案也下降到青年、壯年,不再只有老年族群居多,專家提醒,天冷時比天氣溫暖中風和心臟疾病發生率高,肥胖不運動、抽菸、不良生活習慣、精神壓力大、過勞者,都是發病的高危險群。南投衛生局指出,台灣自去年最後一天氣温驟降10度到現在,人體的自然調節機制使得血管收縮、心跳變快、血壓上升、血液粘稠度增加,在腦血管容易發生腦血管意外,心血管也容易引發心肌梗塞或心因性猝死,增加中風和猝死的風險,尤其是高齡者、有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史,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因此,天氣變冷尤其是氣温驟降或低溫特報時,一定要做好頭部、頸部、腹部、手部及腳部的保暖措施,室温最好控制在攝氏18至21度左右,以防止温差過大,而且還要戒菸,才能有效防止因血管收縮或血液粘稠造成的不可逆傷害。保健科表示,天氣冷,若再有抽菸的行為簡直是雪上加霜,特別是菸品中的尼古丁會促使末稍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心跳加速,且會使血小板黏性提高,加速血液凝固,因而容易造成血凝塊阻塞血管,引起心肌梗塞和中風,南投縣戒菸資源分佈於各鄉鎮市,目前共有74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可以提供專業性的戒菸協助。
-
2021-01-15 新聞.健康知識+
先蓋毛毯還是蓋棉被?哪種材質最保暖?專家教「三明治蓋被法」超溫暖
近日冷氣團來襲,天氣變化就像溜滑梯,冷風酷寒,中風、猝死的案例層出不窮。除了最基本的保暖工作要做足,每天睡覺「蓋棉被」的方式也要注意,才能有效保暖。倘若棉被蓋一件不夠暖,一定要蓋兩件嗎?如果有棉被和毛毯,究竟又該先蓋哪一件,才能讓自己整晚睡得更安穩?棉被蓬鬆的體積就像是個保暖空氣層,可以隔絕冷空氣,進而將溫度保留在內,達到保暖的功效。不過,冬天時,許多人都會出動棉被、毛毯、保暖墊等各式寢具,就怕只蓋一條被子不夠暖。 什麼!蓋棉被順序錯誤,溫度差很大? 不少民眾習慣先把毯子鋪在床上,躺下後再蓋棉被,覺得睡起來很舒服。這樣的方式雖然也可以保暖,但效果有可能不如預期。 網路上曾有實驗比較「先鋪毛毯再蓋棉被」與「先蓋棉被再蓋毛毯」的蓋被方式,被窩裡的溫度有什麼差異。結果發現,後者的溫度較高,保暖效果比較好。果真如此嗎? 生活魔法家陳映如表示,若要加強保溫效果,建議先蓋棉被,讓蓬鬆的被子靠近身體,形成保暖空氣層,阻止熱氣流失,再把毛毯加蓋在棉被上方,加強阻隔冷空氣,確實能達到更好的保暖作用。 冬天好怕冷,用「三明治蓋被法」最暖和? 如果想達到「冬眠級」的更佳保暖效果,不妨試試看「三明治蓋被法」。陳映如表示,床上可先鋪一條毯子或保暖墊,躺下後身上先蓋棉被,再加蓋一條毯子,睡覺時就像被包夾在三明治裡,保暖效果更好,減少冬天睡覺時被低溫冷醒的機會。 棉被、羽絨被、蠶絲被、化學纖維被,哪一種最保暖? 除了採用正確的蓋被順序之外,保暖與否其實也跟棉被本身材質有很大的關係。目前一般家庭常用的寢具包含:傳統棉被、羽絨被、蠶絲被、化學纖維被等,各有優勢與特色。 1. 傳統棉被 陳映如分析,傳統棉被的填充物是棉花,容易吸濕氣,因此較可能發霉,重量也很重,因此近年選用的民眾比較少。不過,也有些人特別喜歡傳統棉被的厚重感,覺得蓋起來很有安全感。 若還是習慣蓋傳統棉被,提醒民眾要做好清潔與除溼,盡量保持棉被的乾燥,兼顧衛生和保暖效果。 2. 羽絨被 這幾年很多人愛用的羽絨被,優點是重量輕、透氣,保暖效果也好,但比較不容易在家清洗,可能需要送乾洗。 3. 蠶絲被 至於蠶絲被,雖然價格高,但質地觸感非常柔軟、細緻,蓋在身上會有很貼身的感覺,舒適度高,因此也有不少愛用者。不過,蠶絲被不太能水洗,一般都需要送乾洗,對有些家庭來說比較麻煩。 4. 化學纖維被 化學纖維被則是具有透氣、好清潔的特點,隨著科技進步,市面上也能找到不同功能訴求的化學纖維被,保暖效果也不錯。 不過,陳映如指出,由於每個人的習慣與愛好都不一樣,加上不同寢具廠商的製作方式也不盡相同,因此很難說哪一種棉被的保暖效果最好。建議民眾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品項即可。 ●原文刊載網址 ●延伸閱讀:.人際關係的矛盾都是從「我以為」來的!要讓自己變得更可愛,多些體貼、少點自以為.獨立的人,能專注有興趣的事,感受氣定神閒!50後的成熟,是一個人更能承載住自己.熟齡媽媽:我不圖子女養我,只求他們以後過得比我好
-
2021-01-15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暖暖包當調理包 失智長者誤食鐵砂
最近天冷,南投一名80歲老翁誤將暖暖包當「食物調理包」,把鐵砂拌麵一起吃下肚。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提醒,避免失智長者直接接觸暖暖包,最好放在布包裡,再給長輩使用,可以粗筆在外層寫上大字警示語或警示圖,降低失智者誤食的機會。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提醒,若幫失智長輩貼暖暖包抗寒,要小心時間不能太久以免燙傷,「一般人的皮膚都有溫覺,當溫度超過45℃時,會感覺熱甚至燙,但對失智者來說,他們的感知功能差、加上年紀大,末梢神經血液循環不好,灼燙傷風險比一般人高。」徐文俊進一步指出,家有失智老人,冬天使用保暖電器要更當心,一定要有家屬陪伴,睡覺時使用電毯,要買「恆溫毯」,若開電暖器,放置距離不能與長輩過近,使用暖氣空調會比電器更安全。湯麗玉提醒,許多暖暖包純白色包裝酷似中藥包,失智者及視覺障礙者都容易誤食,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應規定暖暖包避免使用純白包裝,且在包裝上應加上大字警示語及大的警示圖,以降低民眾誤食的機會。
-
2021-01-14 科別.消化系統
連續寒流!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增 醫師:有症狀快就醫
寒流不斷,許多人都注意要保暖防止心血管出問題,台中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張歐高奇醫師提醒,不只心血管,臨床已經發現,上消化道出血而接受緊急胃鏡治療的病人也跟著寒流而變多。醫師張歐高奇表示,門診許久未見的老病人在幾波寒流中出現在急診,緊急接受胃鏡處理的個案增加,尤其是原本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惡化成上消化道出血情形越來越多,他說低溫環境下,因為體內多種內分泌激素分泌異常,導致血管收縮,使胃酸分泌增多,導致消化性潰瘍面加大、加深,侵蝕周圍的血管,就出現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一名85歲老翁長期背痛及腰痛,平時服用止痛藥治療,這波寒流來襲,一天清晨上廁所突然解了大量黑便,同時出現頭暈症狀,家屬緊急送到醫院急診,醫師評估檢查發現是上消化道出血,緊急經過內視鏡處置後才恢復。張歐高奇指出,病人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常以解黑色大便表現;更大量出血時,大便會呈現暗紅色,有時會嘔吐出鮮血或咖啡色渣物質;也有病人伴隨出現頭暈、心跳變快、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冒冷汗、呼吸困難等情況。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主要以藥物治療和內視鏡治療為主,張歐高奇表示,依不同出血部位及原因,內視鏡可以進行注射血管收縮劑、電燒止血、機械性壓迫止血法(如內視鏡止血夾)、血管結紮,或進行血管攝影的栓塞治療,到最後的手術治療,都依據病人狀況採取不同處理。他提醒老年人、服用消炎止痛藥物病人、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長期酗酒、肝硬化及洗腎病人、幽門桿菌感染及之前有過潰瘍病史的人,都是上消化道因天冷而出血的高危險群;他也呼籲,屬於高危險群的人一定要做好保暖,避免酒、咖啡、濃茶、辛辣等刺激性飲食;平時保持充足的睡眠、勿熬夜;盡量紓解工作壓力,避免三餐不定時及暴飲暴食,並少吃不必要的止痛藥,降低出血危機,如出現消化道出血症狀,務必早就醫。
-
2021-01-13 科別.消化系統
老翁誤食暖暖包 醫師籲不要催吐儘速送醫
一名老翁把暖暖包當成食物調理包,將暖暖包剪開放入麵裡拌一拌吃下肚,外籍看護工趕緊送老翁掛急診,觀察後無大礙出院;南投醫院指出,如誤食暖暖包不要催吐,趕緊送醫治療。衛福部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蔡金記向記者表示,最近暖暖包因寒流來襲大缺貨,但日前卻有一名80歲老翁誤把暖暖包當成食物調理包,將暖暖包剪開送入麵裡拌一拌吃下肚,外籍看護工見狀,趕緊阻止老翁繼續吃麵,並將老翁送往南投醫院急救。蔡金記指出,老翁誤食的量不多,他們幫老翁進行胸部、腹部X光檢查,也使用胃鏡檢查,發現老翁胃部發炎,住院觀察2天,確認無大礙後就讓老翁出院。蔡金記說,暖暖包內裝有鐵粉、活性碳、鹽類及吸水性樹脂,可以持續釋放熱能,有的人誤食後不一定會有症狀,也有人會出現嘔吐、腹痛等症狀,提醒民眾如有誤食的情形,記得不要催吐,以免造成更大傷害,應儘速送醫治療。蔡金記表示,有時民眾為了保暖,也會把暖暖包貼在身上導致燙傷,呼籲民眾使用暖暖包應隔著衣物,使用時間也不要太久;老人及兒童使用時,應有成人在旁協助,免生意外。
-
2021-01-13 新聞.健康知識+
冷爆了!「5疾病」易發作 各別常見症狀曝光
入冬後寒流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容易讓血管緊縮、血壓上升,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若有以下心臟疾病的徵兆,必須特別注意健康防護、做好保暖工作,或盡速就醫診斷。1.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可能來得突然,尤其天氣多變溫度驟降時,血管收縮功能來不及應變,導致冠狀動脈痙攣,或發生粥樣斑塊阻塞,將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如果出現胸痛、胸悶、噁心嘔吐、氣喘吁吁、冒冷汗、症狀時,有極高機率是心肌梗塞,必須立刻撥打119叫救護車送醫,或是由旁人做CPR急救。2.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因為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導致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供給身體所需而產生的症狀,而天氣寒冷會增加心臟衰竭發作的機率,假若有呼吸困難、容易疲倦、心搏過速、雙腳水腫、久咳不癒、夜晚頻尿、胸痛等症狀,就有心臟衰竭的可能,建議盡速就醫治療,並限制鹽分和水分的攝取量。3.狹心症:狹心症為血流供應不足時,心臟肌肉因缺氧產生的壓迫性胸痛或胸悶的現象,當症狀惡化時,可能合併冒冷汗,呼吸困難及左上肢或頸部麻痛。平時要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以及情緒起伏過大,以免引發狹心症發作。4.二尖瓣脫垂: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主要區隔兩房室間的血液流動,當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會關閉,防止血液逆流至左心房,左心室放鬆時,二尖瓣會打開,讓血液由左心房流至左心室。而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在左心室收縮時,由於二尖瓣無法完全密合,會造成部分血液逆流,使心臟輸出的供血量減少,常見症狀包括:短暫而頻繁發作的胸痛、心悸、暈厥、呼吸急促、手足發抖等,一旦天氣變冷,心臟就更容易產生不舒服的狀況。若有相關症狀發生時,應採規律作息、不熬夜、避免刺激性飲料並到醫院做定期追蹤。5.周邊血管阻塞:周邊血管阻塞最常發生在下肢靜脈及下肢動脈,「下肢靜脈阻塞」與血液回流異常、靜脈栓塞有關;「下肢動脈阻塞」主要致病原因在於體內膽固醇過多,使血脂肪囤積在血管壁上,長期下來血管會變得狹窄、血液濃稠,容易形成血栓堵住血流,嚴重時,可能造成下肢壞死,有截肢的風險,不可輕忽。若有傷口久久無法癒合、手腳老是感覺冰冷、間歇性跛行、腿毛脫落、腳部腫脹等症狀,可能是周邊血管阻塞所導致,建議盡早就醫診治。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患有三高病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在天冷時血壓容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因此務必注意保暖,若有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延伸閱讀: 開車時發生心肌梗塞怎麼辦? 保命「2動作」死亡機率降 愈晚愈濕冷!低溫恐致心臟瞬間引爆 使用保暖物漏「1細節」危險急飆
-
2021-01-12 新聞.健康知識+
手套 發熱衣 外套 機車族禦寒3寶
寒流一波波,機車族被凍得唉唉叫,即使沒下雨,有些人還是穿上雨衣,抵擋刺骨冷風,醫師提醒,冷風造成體溫流失,機車騎士應更注意保暖,最外層務必穿上防風、防水外套,並戴手套、口罩、圍巾,禦寒裝備完善,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表示,天氣又濕又冷,這對機車騎士來說,可是一大考驗,如果沒有手套、羽絨保暖防雨外套,光是手掌、手指就凍得發痛,還可能引發交通事故。「手套、發熱衣、防寒外套是機車騎士必備三大禦寒物品。」黃國晉說,機車騎士最好將自己包得密不透風,就能達到最起碼的保暖效果,因此,行車之前,務必做好各項抗寒準備。另外,有些騎士穿外套,戴上手套、圍巾和口罩,卻忘了照顧下半身,雙腳僅踩著拖鞋、涼鞋,黃國晉指出,腳趾露在外面,很容被凍傷,建議騎乘機車時,一定穿上鞋子、長筒毛襪,避免露出腳趾以及一截小腿肚。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則提醒,在寒風中騎車,務必放慢車速,因為穿戴手套後,難免影響手掌、手指活動靈敏度,反應較差,才能降低車禍意外發生風險。此外,低溫將使得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率,王英偉表示,民眾如果突然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惡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務必緊急就醫。
-
2021-01-12 養生.抗老養生
祛寒保暖 中醫師推薦喝2茶飲、吹風機吹5穴
● 小寒過了,大寒將至,體內陽氣開始生長● 祛寒保暖,為來年健康打底● 冬天脾胃虛寒,要補脾氣腎氣寒流接連報到,明明穿了好多層衣服,還是冷到不想動,這樣你可能沒抓到冬天祛寒保暖的重點。開業中醫師彭溫雅提醒,現在做好驅寒保暖,可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好底子。她並傳授祛寒妙方,兩款暖身茶飲、五個保暖關鍵穴位,加上早上出被窩靠一支吹風機,就能就讓全身暖起來。1月5日是小寒,20日是大寒,彭溫雅表示,這是冬天最後兩個節氣,人體內陽氣開始生長,以備進入萬物生長的春天。此時陽氣不像夏天外顯,反而潛伏於體內像個小火爐,所以人們會感到消化功能變好、食欲旺盛。冬天吃太油膩 脾胃負擔重雖然吃東西可以讓身體溫暖,但並非祛寒保暖的正道。彭溫雅說,冬天食欲旺盛,短時間內若暴飲暴食,吃下太多油膩、重口味食物,反而會讓脾胃負擔太重、脾氣虛,加上天候濕冷,結果痰濕堆積於身,身體浮腫無力,精神不濟。要從內達到祛寒保暖,建議避免吃太多冰冷或油膩辛辣的食物。婦幼補脾氣 男性長者補腎彭溫雅提醒,保暖、避免室內溫差過大,是冬季保藏陽氣的重點,因為寒冷和溫差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容易使心血管疾病發作,也會導致循環不良,手腳冰冷、關節疼痛,其中以膝關節不適最常見。脾胃腎在冬天容易虛寒,建議女性和兒童把重點放在補脾氣,男性長者則要補腎氣。推薦五味子茶、杜仲茶兩款暖身養生茶飲,分別可用於補脾氣、補腎氣。起床先熱穴位 由下往上吹早起離開被窩時,冷熱差異大。彭溫雅建議,可在床邊擺一支吹風機,還有早上起來要穿的衣褲、襪子,先用吹風機把五個重要保暖穴位吹一遍,再穿衣服,保證全身暖烘烘。吹風機保暖的技巧是從下往上吹,依序是腳底的湧泉穴、肚臍的神闕穴、後腰的命門穴、頸後的大椎穴、頭頂的百會穴。寒氣從腳底上來 穿襪保暖彭溫雅說,不需要吹太久,只要開始有溫暖的感覺,就可以穿上該部位的衣物,從襪子、上衣、圍巾、帽子依序穿上。寒氣都是從腳底上來,所以穿襪是保暖關鍵,即便在家也要穿上襪子或拖鞋,不要赤足踩地,否則就算穿很多,還是會感到寒冷。
-
2021-01-12 科別.心臟血管
寒流席捲機車通勤族 心臟科醫師透露禦寒小撇步!
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國內各地天氣寒冷,除了長輩及慢性病病人要注意保暖,冬天機車通勤族最是辛苦。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機車騎士應放慢速度,可穿戴手套及襪子、圍巾和口罩,並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的外套。加強保暖。機車族需忍受低溫加上車速帶來的冷風,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宗道表示,騎車時口、鼻暴露在外面,除戴口罩,建議可用圍巾稍微包圍住口鼻,避免接觸冷空氣;移動機車也算是一項運動,若出力時感覺胸悶、喘不過氣,應去醫院檢查。國健署長王英偉提醒,強風造成體溫流失過快,騎車時應放慢速度,穿著須保暖且具靈活度以免影響車輛操作的精準度,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等外套,穿戴手套及襪子、穿戴圍巾和口罩等,注意四肢與頭部保暖。王英偉表示,低溫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機會;長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別是需要注意保暖,以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發作。王英偉表示,若發現自己或親友出現下列心臟病及中風徵兆,請盡速就醫,爭取黃金搶救期。●心臟病徵兆:突然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惡心、極度疲倦、頭暈或暈厥等,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立即就醫治療;有冠狀動脈疾病病史者,在送醫前,可先使用醫師開立的舌下含片,做緊急救護。●中風徵兆:中風口訣FAST(快、快、快):「臉歪手垂大舌頭,記下時間快送醫」,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黃金時間搶救急性中風。「F」就是FACE:臉歪: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就是ARM:手垂: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S」就是SPEECH:大舌頭: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就是TIME:記下時間、快打電話送醫: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
2021-01-11 科別.骨科.復健
天氣濕冷關節容易痠痛?日本專家激推2類抗寒食物
在冬天特別容易發生膝蓋和肘部的關節疼痛,整形外科醫師桐生有紀說明,如何透過運動前的準備以及日常生活習慣來預防關節疼痛。身體寒冷會引發關節痛 運動前先暖身在這個氣溫逐漸降低的季節裡,關節痛的問題讓許多民眾擔心。桐生有紀醫師表示,氣溫下降時,微血管會為了維持體溫而收縮,導致血液循環不良,進而讓肌肉變得僵硬,造成關節的負擔。另外,乳酸代謝功能下降,也是引發關節疼痛的原因。只要身體寒冷,全身都會變得僵硬,在姿勢不良的狀態下運動,更會對身體造成沉重的負擔。如在冷天中跑步、打球等激烈動作之前,建議先進行可以讓體溫升高的暖身運動,並且做好關節的保暖工作。暖身建議進行20分鐘、不會讓呼吸變急促的伸展運動,等血液循環改善後,再開始活動。也因為脂肪很容易冷卻,肌肉則會產生熱能,每天進行肌肉訓練也很有效。抗寒好食物 根莖類及深海魚類冬天的抗寒對策之一,可以多吃根莖類蔬菜,例如人參、蘿蔔、薑和大蒜,也十分推薦多多攝取鮭魚和鱈魚等魚類。另外,人到了中年,會因為軟骨量下降,使骨頭與骨頭之間摩擦緩衝減少,造成關節磨損,容易引起發炎,桐生有紀提醒,這樣的案例也不少,不良的飲食習慣容易流失軟骨,必須特別注意。「最重要的是,要攝取肉和雞皮等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只不過吃了之後並不會立見效,必須要持續攝取。為關節疼痛所困擾的人,可能需要嘗試胎盤注射,從肩膀和臀部進行注射,就能在身體的各個部分發揮作用喔。」桐生有紀醫師補充說明。日常生活中 避免關節疼痛的照護(1)體寒的對策可以溫暖關節周遭的護具,以及改善身體內部寒冷體質的飲食習慣都很重要,要大量攝取根莖類蔬菜。(2)增加肌肉量只要增加肌肉量,就能減輕關節的負擔。鍛鍊腳和背部等大範圍的肌肉,打造一個可以產生熱能的身體就是關鍵。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痛風關節一定會病變嗎? 沒錯!避免發作,常做這些行為要注意 肩膀痠痛、手舉不高就是五十肩?五十肩會好嗎? 復健科醫師告訴你現行治療方式
-
2021-01-11 科別.心臟血管
醫病天地/急凍 醫師籲保暖防中風
連續幾波寒流,全台急凍,多縣市都發生民眾猝死意外,從長者到30、40歲中壯輩都有。心臟科醫師提醒,氣溫驟降,對慢性病、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病人都非常危險,一定要做好保暖、減少出入室內外溫差大的場所,以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花蓮門諾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振銘說,天氣冷、氣溫下降,血管跟著收縮,這時候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會變更高,建議早晚都要量血壓,一旦發現血壓高就要趕快回診,並請醫師調整用藥,否則血壓一旦飆高,發生心肌梗塞、中風、主動脈剝離的風險也跟著提升。此外,天氣這麼冷,民眾喜愛吃補,但是飲食太重鹹,血壓也會變高,切記吃燉補食品時,不要太油太鹹,且這對血脂肪控制也有不良影響,口味適量就好。黃振銘說,寒流來襲,全台氣溫持續下探,入夜後氣溫會更低,民眾一定要做好保暖,可以採洋蔥式穿法,並隨身帶圍巾、外套、手套等配備,盡量保持溫暖。除了低溫,劇烈的溫差變化也是一個危險因子,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對於血管狹窄的人,熱脹冷縮還可能讓血管突然堵住,引發中風、心肌梗塞。因此他建議,若必須進出室內外,或是乘車出門要下車的時候,可以藉由衣物來調節,在室內、車內不穿外套,要到低溫的場所再穿上,車內外溫度也不要超過5度,縮小溫差。不少民眾有晨起運動習慣,黃振銘也建議,在寒流來襲時,最好不要在戶外運動,不只年紀大的長者,就算是年輕人也要避免,才能確保安全。
-
2021-01-11 科別.心臟血管
回溫隱憂…全台猝死案拉警報
寒流近兩天造成全台上百人猝死,昨氣溫雖稍回升,各縣市消防局仍接獲多起猝死案通報。消防人員觀察,回溫是「急救的隱憂」;醫師表示,天冷大家會注意保暖,回溫可能讓民眾輕忽,尤其溫差大易造成血管劇烈收縮,有心血管疾病者較危險,呼籲民眾注意日夜溫差,一早起床做好保暖,勿驟然下床。新北消防局昨接獲八件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急救案,一人六十歲、一人七十歲,六人八十歲以上,有三人經搶救恢復生命跡象。北市消防局有五位民眾急救,三人到院前無呼吸心跳,兩人搶救成功。桃園單日有四男一女通報救護,年齡從六十五至八十八歲不等,其中八十一歲游姓、八十八歲黃姓老翁,都是清晨起床上廁所時失去意識,被發現已無呼吸心跳。新竹縣一名卅五歲男子前天深夜倒臥竹東火車站身障廁所,已無生命跡象,死因待釐清;昨有九十四歲阿公在家過世。中部地區昨天出太陽,彰化救護七人無呼吸心跳,都是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嘉義市消防局救護四名六十到八十歲長者無呼吸心跳,多半睡覺時突然無鼻息,送醫不治。雲林縣有五人死亡,分別是五十二歲到九十一歲老翁,其中四人未送醫。「急遽降溫和升溫都很危險」,衛福部嘉義醫院心臟科醫師李聖楷說,溫差大,老年人自律神經系統調適度差,血管擴張及收縮程度失調,血循不順,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上升,所以冬天並不建議長者等心血管疾病族群泡溫泉,造成溫差過大。李說,氣溫下降除了會增加病毒活性,造成呼吸道疾病,也會讓血管收縮,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嘉義縣市雖在南部,但是地處空曠,日夜溫差大,風險更高。如果有胸口不適,臉部表情不對稱,出現半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要馬上就醫,平時應控制三高,規律量血壓血糖,保養做得好,平安過冬沒煩惱。氣象局預告今起又有一波冷空氣,最冷時段落在明後天,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暨重症醫學部副主任謝貝尤提醒,老人、心血管疾病及三高族群,起床應先暖身或加穿外套,再出被窩,戴帽子、圍圍巾也很重要,多層次穿搭較有保暖效果。
-
2021-01-11 科別.心臟血管
別直衝山頂賞雪 醫:幼童5成會有高山症
氣溫回暖一天又要急凍,山區將再度降雪,高山醫學權威、醫者診所醫師王士豪提醒,國小以下學童至高地時,高山症發生率近五成,家長務必小心,開車載孩子賞雪時不要一步到位、直衝山頂,應先在中海拔過一晚,讓身體適應高山海拔,降低罹病風險。王士豪表示,幼童大腦比成人飽滿,對壓力變化較敏感,加上身體不舒服時大都以哭鬧為主,難以即時發現罹患高山症,因此上高山最好先在中海拔處過一晚,例如上合歡山可先在清境過夜,開車直衝高山若發現身體不適應「捨得放下美景」,否則一不小心可能引發腦水腫和肺水腫,甚至不幸死亡。三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祝年豐表示,目前可以服用丹木斯(Diamox)等藥物來預防高山症,但只有成人劑量;為了避免風險,最好不要帶小朋友登高山。祝年豐說,在高山上出現一陣陣頭痛 、呼吸急促、惡心等症狀可能就是高山症,最好就不要再往上爬,要趕快下山。除了高山症,有人為了賞雪而雙腳凍傷。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表示,台灣的降雪常是「雨夾雪」,溼、冷、冰,如果穿拖鞋或一般鞋子上山,可能出現凍傷或「戰壕足」,嚴重時腿部神經病變,甚至必須截肢。「戰壕足」大都是雙腳在濕冷水中泡太久,血管異常收縮造成缺氧,出現痛、癢、腫脹,甚至凍瘡。「戰壕足」不一定在攝氏零度以下才發生,末梢神經較差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是高風險族群。王士豪建議,登山賞雪或冬天至日本北海道旅遊,最好穿著防水登山鞋,裡面穿套雙毛襪才能保暖;最近上山看雪,至少要穿防水鞋或是雨鞋。
-
2021-01-11 科別.心臟血管
天冷血管緊縮血壓易飆升 慎防5種心血管疾病發作
入冬後寒流來襲,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容易讓血管緊縮、血壓上升,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若有以下心臟疾病的徵兆,必須特別注意健康防護、做好保暖工作,或盡速就醫診斷。1.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可能來得突然,尤其天氣多變溫度驟降時,血管收縮功能來不及應變,導致冠狀動脈痙攣,或發生粥樣斑塊阻塞,將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如果出現胸痛、胸悶、噁心嘔吐、氣喘吁吁、冒冷汗、症狀時,有極高機率是心肌梗塞,必須立刻撥打119叫救護車送醫,或是由旁人做CPR急救。2.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因為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導致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供給身體所需而產生的症狀,而天氣寒冷會增加心臟衰竭發作的機率,假若有呼吸困難、容易疲倦、心搏過速、雙腳水腫、久咳不癒、夜晚頻尿、胸痛等症狀,就有心臟衰竭的可能,建議盡速就醫治療,並限制鹽分和水分的攝取量。3.狹心症狹心症為血流供應不足時,心臟肌肉因缺氧產生的壓迫性胸痛或胸悶的現象,當症狀惡化時,可能合併冒冷汗,呼吸困難及左上肢或頸部麻痛。平時要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以及情緒起伏過大,以免引發狹心症發作。4.二尖瓣脫垂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主要區隔兩房室間的血液流動,當左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會關閉,防止血液逆流至左心房,左心室放鬆時,二尖瓣會打開,讓血液由左心房流至左心室。而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在左心室收縮時,由於二尖瓣無法完全密合,會造成部分血液逆流,使心臟輸出的供血量減少,常見症狀包括:短暫而頻繁發作的胸痛、心悸、暈厥、呼吸急促、手足發抖等,一旦天氣變冷,心臟就更容易產生不舒服的狀況。若有相關症狀發生時,應採規律作息、不熬夜、避免刺激性飲料並到醫院做定期追蹤。5.周邊血管阻塞周邊血管阻塞最常發生在下肢靜脈及下肢動脈,「下肢靜脈阻塞」與血液回流異常、靜脈栓塞有關;「下肢動脈阻塞」主要致病原因在於體內膽固醇過多,使血脂肪囤積在血管壁上,長期下來血管會變得狹窄、血液濃稠,容易形成血栓堵住血流,嚴重時,可能造成下肢壞死,有截肢的風險,不可輕忽。若有傷口久久無法癒合、手腳老是感覺冰冷、間歇性跛行、腿毛脫落、腳部腫脹等症狀,可能是周邊血管阻塞所導致,建議盡早就醫診治。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患有三高病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在天冷時血壓容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因此務必注意保暖,若有出現相關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
2021-01-10 科別.心臟血管
詭異!雲嘉上午10人猝死 醫師:溫差遽變最危險
寒流造成全台上百人猝死,今天氣溫逐漸回溫,但嘉義市消防局今天從上午8點40分開始,到10點44分,短短2小時內,出勤救護4人無呼吸心跳送醫,年約60到80歲間,多半在家中睡覺突然無鼻息,送醫急救後都身亡。雲林縣消防局統計至下午2點止有5人死亡,斗六市1名67歲婦人,及斗南鎮、崙背鄉、四湖鄉等4名男子未送醫就死亡;另外水林鄉89歲林姓老翁今天上午突感不適,救護車獲報後急救後仍不治。「急遽降溫和升溫都很危險」,衛福部嘉義醫院心臟科醫師李聖楷表示,溫差大,老年人自律神經系統調適度差,血管擴張及收縮程度失調,使血循不順,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上升,所以冬天也不建議老人心血管疾病族群泡溫泉,溫差過大。李聖楷說,氣溫下降除了會增加病毒活性,造成呼吸道相關疾病,更會讓血管收縮,增加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尤其嘉義縣市地處空曠,日夜溫差大,風險更高。中風及心肌梗塞發生機轉類似,主要皆是由於血管阻塞造成;兩者亦具有相同的危險因子:包括男性,年紀大,肥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臟衰竭等,吸菸,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等。李聖楷提醒,如有胸口不適,臉部表情不對稱,半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就要馬上就醫;平時應遵醫囑服用藥物,控制三高(糖尿病 & 高血壓 &高血脂),並且規則量測血壓血糖,平時保養做得好,平安過冬沒煩惱。消防局也觀察,嘉義市連續多日未出現猝死,但其實本來回溫就仍有隱憂,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天冷會特別留意,注意好保暖,但回溫可能讓民眾輕忽,尤其也會造成血管較劇烈舒張、收縮等,若有心血管疾病者,就可能特別危險。
-
2021-01-10 科別.心臟血管
寒流瘋高山追雪 醫師籲穿雙防水鞋再上
這周的低溫全台多處高山飄雪,民眾也紛紛上山追雪,但卻也導致各種狀況頻傳。有三歲女童在合歡山區疑似高山症發作狂嘔不止,還有「神人」只穿拖鞋上陽明山,造成腳部凍傷。對此,高山醫學權威、醫者診所醫師王士豪表示,上高山前最好先給醫師評估,給予客製化的預防策略,且必須穿著防水保暖鞋子,才能安心上山。花蓮市李姓遊客一家三口日前上合歡山賞雪,三歲多的女童在海拔2374公尺關原加油站就出現嘔吐不止、站不穩等狀況用兩瓶氧氣瓶仍無法舒緩症狀而送醫。王士豪表示,根據研究,由於國小學童大腦較為飽滿,對壓力變化較為敏感,因此高山症的發生率約為四成五至五成,高於一般成人的三成。而學齡前幼童因處於語言發展階段,身體不舒服時不會表達,只能觀察其精神、活力、睡眠來判斷,因此若罹患高山症,風險又更高。王士豪說,上高山最好先在中海拔處過一晚,例如上合歡山可先在清境過夜;但追雪民眾常常趕著看雪而直上高山,如果發現身體不適,則要「捨得放下美景」,否則可能造成腦水腫和肺水腫進而死亡。但最好還是上山前,能先找醫師評估,給予客製化的預防策略。另外,台灣的降雪常常是「雨夾雪」,又溼又冷又冰,如果穿拖鞋或是一般鞋子上山,則可能出現凍傷或是「戰壕足」,造成腿部神經病變,而需要截肢。「這位年輕人是年輕血液循環好,如果老人家、糖尿病患者這樣上山,後果更不堪設想」。王士豪建議,最好穿著防水的登山鞋加裝冰爪,裡面套雙毛襪再上山。如果真沒有這些裝備,至少要穿防水鞋或是雨鞋再上山。
-
2021-01-10 名人.李偉文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今年因為疫情無法出國,台灣所有觀光景點都人滿為患,有許多人不想人擠人,就往山林野地走,結果稍微有點名氣的步道,也擠進很多觀光客。雖然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但任何一個地方要到森林步道都非常近,所以多年來就有一大批退休的樂齡族幾乎周周、甚至天天爬郊山。可是如今郊山被一大群觀光客占據後,有不少常登山的長輩,就嘗試往更具挑戰性的深山走,結果這幾個月台灣登山的意外事故比率突然暴增。雖然台灣山林的步道設施做得還不錯,但是因為地形複雜且氣候變化迅速,只要不小心離開步道,很容易被廢棄的舊步道及交錯的獵徑、獸徑給混淆而迷路,再加上很多溪谷與邊坡,往下走容易,卻很難爬上來,這也是在許多知名或大眾化步道附近也常出意外的原因。若是再加上原本預計一日往返的行程,沒有攜帶足夠的禦寒衣物,因迷路而困在山裡頭,往往就會產生無法預期的傷害。據統計,登山意外事故,雖然最先引起的也許是受傷或其他各種因素,但最後真正致死的原因大多是失溫。不一定要冷到遇寒流來襲才會失溫,即使溫度沒有很低,但是因為衣服潮濕而迅速由皮膚蒸發水分帶走的體溫,或者颳風的風寒效應,都會在不是太冷的季節失溫休克。人體的體溫只要低於攝氏28度,即使在設備 最完善的醫院中,也是無法救活的,因此,野外活動的保暖應該是第一要務。預防登山失溫是非常重要的事,除了穿著禦寒衣物之外,備用乾燥的衣服、鋁箔、大的塑膠布,以便有需要時可搭簡易帳棚擋風遮雨。所以在野外要保持衣物的乾燥,過夜時找個能遮風避雨之處,而且要準備能快速產生熱量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隨時補充足夠的熱量。感覺寒冷時千萬不要喝酒,記得看過一些早期的電影,救難犬脖子上掛了一瓶白蘭地,這是非常錯誤的示範。因為喝酒造成的溫暖感覺是種假象,酒精能使我們的心跳加快,皮膚的微血管擴張,雖然立刻會覺得溫暖,但其實體溫流失得更快。寒冷時覺得皮膚冰冷,是因為周邊血管收縮,這本來就是身體用來減少體熱流失的防衛方式,但是我們喝的酒卻會阻斷這個身體的防衛本能,反而失溫得更快。另外,登山時最好選擇「防水透濕」材質的機能衣,一方面能夠阻止雨水淋濕、卻同時能將汗排出,能讓身體保持乾爽舒適之外,也能維持體溫。台灣很適合從事各種自然活動,但是任何戶外活動都有一定的風險,只要我們具備相關的知識,了解大自然,就可以將危險降到最低。走向戶外對健康活力非常有幫助,但要做好萬全準備,因為大部分的意外除了輕忽,都來自於知識不足。我們要了解大自然,而不是害怕大自然;我們要謙卑地接近大自然,才能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千萬不要因為活動的意外而阻礙了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
-
2021-01-09 新聞.元氣新聞
全台還要冷5天!中部以北明冰封6度 下周又兩波冷空氣
新年首波寒流持續發威,今天共十個測站打破今年入冬以來最低溫。中央氣象局說,明天清晨仍是最冷時間,中部以北低溫下探6度。下周日僅微幅回溫,下周一又迎新一波強烈大陸冷氣團甚至寒流,全台將一路冷五天。氣象局說,本島平地測站共有10個破入冬新低溫紀錄,包含蘇澳、淡水、板橋、台北、桃園新屋、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比前一波寒流溫都還要低,台北只有7.3度。明天清晨前都是這波寒流最冷時候,各地還有望破今年入冬新低溫。氣象局說,明天清晨中部以北6到8度,其他地區南台灣、花東10度左右,明天水氣減少轉為乾冷,只有東半部、大台北東側近山區有降雨,西半部轉為多雲到晴,桃竹苗也有陽光露臉機會。氣象局說,明天白天高溫北台灣10到11度,還是很冷,中南部15到17度,真正寒流減弱是下周日,北部白天高溫有機會15度,中南部有機會18到20度,但早晚還是要留意10度低溫。氣象局說,下周日白天微幅、短暫回溫,全台到下周三前都算很冷,要做好保暖。下周一到下周三輕晨是下波寒流或是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期間,下周一剛下來是濕冷環境,北部、東半部有局部降雨,下周二後轉乾冷。氣象局說,這波冷空氣最強是在下周二清晨,中部以北9到10度,其他地區南部或花東10到12度,冷但沒有這波冷,因為比較乾,下周三輕晨有輻射冷卻,注意低溫,下周四、五則日夜溫差大,不過周三溫度就會明顯回升。下周末預計還有一波冷空氣,只是強度還不確定,可能是東北季風或是冷氣團。氣象局說,下周日晚間水氣又增多,下半天到下周一降雨情形多,其他時間不明顯。下周日晚到下周一整天有機會下雪,北台灣2000公尺以上山區,中部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機會下雪。
-
2021-01-09 新聞.健康知識+
全台急凍!穿發熱衣禦寒卻愈穿愈癢?不會熱? 專家曝「保暖禁忌」小心冷到
近幾年發熱衣、發熱褲掀起時尚潮流,標榜薄薄一件可抵禦低溫,但不少人皮膚卻開始冒出一堆疹子,紅腫發癢很難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發熱衣吸濕放熱 非人人適合穿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表示,發熱衣雖有保暖效果,卻因皮膚溫度上升,可能引發搔癢、汗疹、黴菌感染或毛囊炎等問題,並非人人都適合。發熱衣主要靠「吸濕放熱」原理,達到保溫作用,大多緊貼肌膚,只要一流汗,汗就悶在衣服內,結果又濕又熱,因此,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4種情況不適合著發熱衣 應另尋其他保暖方式李孟穗建議,有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穿等狀況者,應考量其他保暖方式: 1、新陳代謝快:容易流汗、新陳代謝快的小朋友及年輕人,在不是很冷的天氣穿發熱衣,可能因汗水悶在衣服裡及皮膚溫度上升,而產生汗斑或發癢起疹;另外,穿發熱褲同樣會因溫度太高,容易長股癬或念珠菌感染,尤其男性私處溫度太高,會影響生育能力,不建議穿發熱褲。2、痘痘肌:皮膚易出油、常冒青春痘、毛囊炎的人,穿發熱衣可能造成胸背部毛囊炎;長在身上的毛囊炎又癢又痛,比臉上的青春痘難治療,通常需要數周至數月。3、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病人原本就對溫度調控較慢及皮膚敏感,穿上發熱衣一流汗,會更癢更刺,導致抓得更厲害。4、冬季癢:冬天好發冬季癢,皮膚又乾又癢,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如果又穿上發熱衣,可能引發「災難」,皮膚乾燥脫屑悶在發熱衣裡,加上皮膚溫度上升,全身會刺癢不舒服,建議勤擦保濕乳液,改善皮膚乾燥以緩解症狀。李孟穗說,臺灣冬天不像歐美嚴寒,進到室內還有20℃左右,穿著發熱衣會讓體溫太高而不舒服,建議採取「洋蔥式」多層次穿法,貼身衣物選擇棉質及側邊無接縫圓筒織法,外層加上毛衣、防風外套等衣物,戴上帽子及手套,進入室內就很方便脫除。 機車族禦寒 防風外套比發熱衣有效而機車族禦寒重點在於最外層,選擇好穿脫的防風外套,會比發熱衣有效;此外,小朋友很容易流汗,睡覺如果穿發熱衣再蓋被,應該會因皮膚溫度太高而睡不好,只要穿棉質長袖長褲,加上肚圍即可保暖。 穿雪靴不穿襪 易致長甲癬或足癬另外,女性流行的雪靴(毛毛靴)雖保暖,但李孟穗表示,靴內溫度高,若本身已有足癬(香港腳)、甲癬(灰指甲)等問題,就等於給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而且臺灣冬季常下雨,雪靴一旦進水,黴菌會愈長愈多,腳悶著一整天,更容易長甲癬或足癬。加上有些人穿雪靴不穿襪,雪靴又不常洗,黴菌便一直窩在靴內,造成反覆感染。李孟穗提醒,穿鞋一定要穿襪子,如果腳趾甲有黴菌,掉在襪子裡,襪子可常常汰換,但鞋子很少洗,容易成為黴菌溫床,反覆穿、反覆感染。 延伸閱讀: 愈晚愈濕冷!低溫恐致心臟瞬間引爆 使用保暖物漏「1細節」危險急飆 冬季皮膚乾癢抓到破皮流血! 常做「4行為」小心癢爆...你中了嗎?
-
2021-01-09 新聞.元氣新聞
寒流發威最新低溫特報! 今下午到明上午16縣市急凍6度
今年首波寒流持續發威。中央氣象局說今天至後天清晨寒流影響,各地天氣非常寒冷,易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尤其今晚至明天上午局部地區有6度以下氣溫(橙色燈號)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今下午至明白天低溫區域:1.橙色燈號(非常寒冷)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宜蘭縣、花蓮縣、金門縣有6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新竹市、台南市、高雄市、台東縣、澎湖縣有持續10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連江縣有持續6度左右或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防範。2.黃色燈號(寒冷)屏東縣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請注意。氣象局提醒,宜加強保暖,使用瓦斯熱水器及電暖器具應注意室內通風及用電安全;預防低溫導致之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寒冷環境,確保兒童之頭、頸、手和腳部溫暖,關懷老人、遊民及弱勢族群避寒措施;冬季為流感好發季節,請注意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農作物及水產養殖業注意寒害。
-
2021-01-08 科別.心臟血管
低溫猝死?彰化縣4長者送醫到院前無呼吸心跳
寒冷來襲,全台急凍,彰化縣消防局統計,今天凌晨到中午為止,彰化縣共有4名老人因天冷送醫OHCA(到院無呼吸心跳),但消防局表示,雖然無法無非判定是否與天冷有關,但因會持續低溫,呼籲民眾尤其是老人家應做好保暖,以免引發心血管疾病。這4名OHCA長者年齡從73歲到89歲,有3人住彰化市、1人永靖鄉。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暨重症醫學部副主任謝貝尤提醒,老人家、心血管疾病及三高族群,在起床應先暖身,或穿一件比較保暖的衣物,再從被窩裡出來,也可以考慮戴帽子、圍圍巾,或是穿比較高領的衣服,避免冷風來了,氣管、血管容易收縮會引起不適,目前有一些機能性衣物,像是發熱衣、羽絨衣或羊毛衣,都可以考慮做多層次的穿搭,會有比較保暖效果;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可以戴手套、穿比較厚的襪子。
-
2021-01-08 科別.心臟血管
宜蘭2老人睡夢中猝死床上 醫師提醒寒流該注意的事
強烈寒流來襲,宜蘭氣溫急凍,今清晨傳出2名80多歲老翁,清晨被家人發現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全身冰冷,家人緊急通報救護車送醫,但到院前兩人均無呼吸心跳,兩人均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病史,疑似因低溫造成猝死。宜蘭衛生局統計昨天7日上午8點至今上午8點,宜蘭縣內急救責任醫院,共收治可能因低溫造成的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病患共4位,其中失去生命徵象者2位。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蕭如豐說,氣溫驟降時請民眾、病友格外注意身體變化,冬天天氣太冷,容易導致血壓出現劇烈的起伏,尤其高血壓患者等,在血管無法承受這麼劇烈的溫度變化時,即使在室內不覺得冷,外出時還是務必確保頭部、頸部與四肢末端的保暖,必要時可以戴上口罩。蕭如豐強調,老人家、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要在半夜上廁所時,也一定要先動一動、暖暖身,讓四肢手腳溫暖一點再起床,避免突然起床導致血壓變化太大,造成心臟無法負荷,甚至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足、也容易發生中風。
-
2021-01-08 新聞.健康知識+
急凍用對暖暖包、電暖器嗎? 保暖NG行為原來這麼多
寒流來襲,氣溫急凍,民眾為了達到抗寒目的,常以電暖爐、電熱毯等電器,甚至貼身使用暖暖包等各種方式保暖、取暖,但是彰化縣消防、醫師警告,不當抗寒取暖的NG行為,反而容易被高溫燙傷、低溫燙傷,甚至引發火警而造成憾事。連日低溫,各地屢傳猝死、中風、車禍,民眾為了抗寒取暖,還有橡膠熱水袋、不鏽鋼水龜、煤油懷爐、電暖爐、電暖扇、電熱毯、電熱水袋、暖暖包、暖暖蛋等,甚至有些民眾使用吹風機等,但一些NG行為,則容易造成火警、燒燙傷及一氧化碳中毒等事件。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暨重症醫學部副主任謝貝尤表示,常見保暖的NG行為包括在密閉空間下燒炭、點蠟燭,可能就會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也因為有明火,也會很容易造成火災;喝酒暖身也似是而非,謝貝尤說,喝酒會讓身體發熱是因為皮膚的微血管會充血,但其實血液是離開身體器官的,反而會讓核心體溫下降,甚至造成低體溫,尤其是在外喝酒宿醉,反而會更危險。在電器方面,謝貝尤指出,像電毯、暖爐或暖暖蛋,長時間接觸皮膚,也有可能會燙傷,尤其是老人家或是嬰幼兒表達能力不好,或是糖尿病病患神經病變,對於冷熱感覺比較不敏感,也有可能因長時間接觸,造成燙傷而不自知,而中風患者無力翻身,躺電熱毯也是長時間接觸,也會造成低溫燙傷。至於常見民眾用暖暖包取暖,謝貝尤提醒民眾,拆開後先輕輕的搖晃,讓裡面化學物質起作用,但使用時儘量避免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考慮在外層再包一層毛巾或比較厚的布,然後再使用,可以放在口袋裡,睡覺時候就記得別放在被子裡面,很有可能忘記而造成長時間的低溫燙傷。謝貝尤說,暖暖包或是熱水袋,這種看似沒有殺傷力的發熱器具,其實一樣會造成低溫燙傷,大約在45度以上的溫度,如果長時間接觸半小時以上,就可能會有燙傷的情形。另,泡澡機、泡腳機,就可能會有「溫水煮青蛙」的情況,所以務必要小心。冬天泡湯也要注意時間不要太久、要適時的補充水份,避免體液流失太多,不然可能會有暈眩症、姿勢性低血壓而暈倒的情形。謝貝尤提醒,老人家、心血管疾病及三高族群,在起床應先暖身,或穿一件比較保暖的衣物,再從被窩裡出來,也可以考慮戴帽子、圍圍巾,或是穿比較高領的衣服,避免冷風來了,氣管、血管容易收縮會引起不適,目前有一些機能性衣物,像是發熱衣、羽絨衣或羊毛衣,都可以考慮做多層次的穿搭,會有比較保暖效果;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可以戴手套、穿比較厚的襪子。彰化縣消防局災害預防科科長蔡佳洲博士表示,避免不當使用電器的NG行為,應養成5不1沒有原則─「用電不超過負載、電線不綑綁折損、插頭不潮溼汙損、電源插座不用不插、電器周圍不放可燃物、沒有安全標章不買不用」的正確用電習慣。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1-01-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羽絨衣怎麼穿才保暖? 名醫揭關鍵原因:不要穿錯
台灣這幾天受到寒流影響,各地溫度驟降,民眾紛紛穿起厚重外套來禦寒,當中羽絨衣最常見,因為價格不貴又相當保暖,因此成為許多人抗寒的選擇之一,但是羽絨衣要怎麼穿才能真正保暖?日本自然療法名醫川島朗就教導正確穿法,原來和內搭衣物的厚薄度有關。據《早安健康》報導,羽絨衣和羊毛被都是民眾在冬天最愛的禦寒物品,因為羽毛、羊毛這兩種材質都是靠體溫加熱,放在不透氣的布料中膨脹,形成一層隔絕冷空氣的薄膜,因此這類材質能越貼近皮膚,就更容易接觸到體表溫度,薄膜也就會越厚,保暖效果就更好。川島朗表示,許多人穿羽絨衣有時候會覺得沒那麼保暖,這是因為他們又在裡面穿了很多件薄的或厚的衣服、T恤等衣物,這樣會羽絨衣的羽毛接觸不到體溫,也就無法隔絕冷空氣,因此川島朗建議,內搭衣物越薄,越能發揮保暖效果。日本電視台對此也曾經做過實測,分別測試羽絨衣內搭薄襯衫和內搭厚毛衣兩者的體溫差別,發現內搭薄襯衫的人比內搭厚毛衣體溫高了0.5℃,因此下次再使用羽絨衣或羊毛被時,內著不要穿太厚,這樣才能真正保暖禦寒。
-
2021-01-08 新聞.健康知識+
抗低溫 注意穿暖、補水、起慢
寒流來襲、越晚越冷,馬偕醫院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張智博特別提醒,對抗低溫,年長者應掌握「穿暖、補水、起慢」三大原則,降低冷天帶來的健康危害。張智博表示,年紀大的長輩在氣溫驟降時,很容易有血管收縮及血液黏稠度增加的情況。因此,寒流來襲必須注意保暖,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曾發生中風、心絞痛的長者,更需要做好足夠的禦寒保暖措施,避免誘發血壓上升、中風、心肌梗塞、猝死的發生。氣溫變低時,因為出汗減少,很容易忘記補充水分,導致血液變得黏稠,不只影響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也容易使得皮膚缺水乾燥,張智博表示,為了扺抗低溫,身體必須產熱增溫,消耗的熱量增加,也會增加基礎代謝率,因此提醒長輩要適時補充熱食和溫開水。此外,老人常半夜上廁所,張智博提醒,不管是半夜起床或是早晨起床,都要記得緩身下床,切勿過於急促,最好先在被窩裡活動一下各處身體關節,舒展筋骨,靜待3到5分鐘後再緩慢下床,適應溫差,也能預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