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搜尋
人生下半場
共找到
302
筆 文章
-
-
2024-11-09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4退休力論壇/中信蔡安棋:「一百法則」配置退休金
「退休後的花費,比我們想像的更多!」在聯合報2024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中,中國信託銀行專家團隊協理蔡安棋指出,曾遇到企業主,雖然高齡一百歲,仍想繼續掌握企業營運狀況。進入人生下半場,多數人可能面臨通膨降低購買力、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市場狀況波動劇烈、重大事件影響資產起伏等風險,或受到詐騙、不善管理、失智、失能等事件,皆可能對退休金規劃造成重大衝擊。蔡安棋解釋,民眾常仰賴的退休金來源包括定存利息、租金收入、股利收入與債券收入等,但這些很可能成為「退休金NG來源」,主要原因在於存款利息利率不一定可以抵抗通膨,以租金收入來說,管理與賦稅成本也容易逐年增加,在股利收入上,因企業各年度股利政策變動,股利收入也會起伏不定,而債券存續年期也不一定能支付退休永續金流,因此,一定要妥善規劃,避免後顧之憂。退休規劃應留意通膨怪獸,確保退休無虞!此外,蔡安棋也提醒,一般人以為退休時,一個月只要準備兩、三萬元即足夠,不過,根據主計處公布之家戶支出統計,若退休後要樂活生活,再考量10年通膨影響,一個月退休金至少要9.2萬至14.5萬元,即退休20年至少要準備3048萬元,且往後還有醫療、照顧費用、外籍看護費用等,而通膨怪獸更可能進一步侵蝕退休金準備,因此在財務規劃上,更要思考周全,並慎選專業團隊、適合策略。蔡安棋建議,在退休財務規畫上,可以用「一百法則」進行檢視、思考,也就是說,如果55歲退休,積極資產配置比率可達45%,若70歲退休,積極資產配置則須控制在30%,隨著年齡增加,風險性資產的比率也要調降。若是「必要」基本生活開銷、基本醫療,可用定存、還本險等進行規劃,若希望退休可以找找朋友喝咖啡、聊是非,或參加小型家族旅遊,可依這些「需要」選擇平衡型基金、債券等,若是有夢想「想要」實踐,則可考慮運用股票型基金積極參與市場,以成就人生夢想。老後醫療照顧,也要做好風險轉嫁或自留規劃「退休規劃、準備上,除了生活花費,也要留意醫療支出問題!」蔡安棋也建議,進行退休規劃,一定要進行醫療風險的轉嫁,這可區分為「頻繁」、「長期」與「大額」三方向,若是頻繁醫療需求,可優先考慮實支實付、意外實支型產品,以支付頻繁小額醫療支出。對於長期醫療需求,則要靠失能險補足這道缺口,若是大額醫療需求,像遭遇重大傷病、特定傷病、癌症等,建議「保大不保小」,像癌症險等,就可以納入考慮。此外,針對醫療風險,建議準備至少四百八十萬元準備金,且一定要專款專用,未來才比較有保障。選擇適合工具、產品,財務管理更有智慧蔡安棋也建議,中國信託銀行近來推出「保障管家」服務,可幫助該行客戶於網上迅速檢視自己的保單狀況,從保障健檢分析、所購買的保單品項與理賠、給付範圍查詢等,由於保單資訊可自動匯入,因此更可迅速掌握資訊,所有資訊也是一目瞭然。為了避免退休後遭詐騙、資金遭挪用,財富保全的規劃,也是重點。蔡安棋提醒,「退休安養信託的規劃、專款專用」都要納入考量,透過預簽型退休安養信託,可幫助建構退休防護網。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顧好自己,再顧家人」,優先確認退休金流充足、永續與否,退休金要專款專用,並用於自己的退休生活;若有想照顧的人,可運用規畫分年贈與、預立遺囑或「傳承信託」等,依自己的意願、規劃,將資產傳承給所愛之人。
-
2024-11-02 焦點.元氣新聞
【延遲轉大人】運動員生涯短 投資身體和時間複利
一九九八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距離「退休」非常遙遠,但廿二歲就展開職業球員生涯的TPBL新北中信特攻當家射手謝亞軒,國內籃壇新世代好手,也是中華男籃射手接班人,但他說球員職業生涯相對有限,期待自己能維持狀態直到卅五歲,「退休」後持續回饋籃球圈。現在的人平均壽命愈來愈長,謝亞軒直言,雖然沒有確切想過自己能活到幾歲,但當然是「愈久愈好」,前提是身體健康,「我認為九十歲可能是理想年齡」。從小接受運動訓練,謝亞軒除了籃球,包括桌球、撞球、棒球,甚至出社會後開始接觸高爾夫球,對身體保養也有一套,飲食注意減少糖分與高油脂食物攝取,減輕身體負擔。除了「身體的投資」外,職業球員身分讓他的收入比一般社會新鮮人高,但他深知職業運動員生涯有限,必須及早做準備,出社會後即利用時間鑽研進行投資理財,股票與基金都是他目前研究的方向,希望能為人生下半場買保險。國內職籃逾卅歲就被逐漸納入「老將」名單,謝亞軒希望能到卅五歲後再從球員身分退休,甚至以四十歲的隊友曾文鼎為榜樣,鍛鍊身體,延長運動生涯。數位版看這裡/不同世代抓人生重點XYZ世代如何看待百歲人生,不同世代人生使用說明書有哪些重點?聯合報數位版一次看。高齡社會催生「延遲轉大人」現象 XYZ世代該怎麼面對老
-
2024-10-04 退休力.理財準備
想提早贈與,又怕子孫拿到就賣掉…不動產傳承5招,防兒孫翻臉、棄養!
「長輩贈與不動產,希望未來讓兒孫免繳遺產稅,但又擔心他們拿到不動產後就賣掉,或者翻臉不孝、棄養…」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王柚鈞,在提供諮詢服務過程中,常遇到樂齡族群出現「疼惜兒孫,又希望為自己留後路」這類兩難心態,不動產、遺產規畫等也成為樂齡族群是否安老的重要關鍵。評估資產規模 提早規畫分配美麗華集團、藝人劉若英的姊姊等,便陷入不動產護產、爭產風波。不想身後事不得安寧,王柚鈞建議,樂齡族群最好平常就思考、準備財產分配、規畫等議題。在規畫不動產傳承、贈與不動產時,可運用「分年贈與」、「共同持有,但長輩持有比例達二分之一以上」與「限制登記」等方法,針對上述兩難情境予以解套。此外,像「信託」、「不動產設定抵押權」等也是解方,不過要使用上述這些方法前,還是需評估資產規模、家庭成員組成、家庭狀況與相關法律規範等,才能減少糾紛,並達到預設目標。王柚鈞認為,若只有一份不動產,與贈與稅相比,遺產稅的「稅賦成本」較低,因此當樂齡族群只有一份不動產,又是自住,建議應保有這份不動產,當有一天離開,就自然傳承下一代,或是運用安養信託,會比較有保障。傳承、贈與不動產5招1.分年贈與2.共同持有,但長輩持有比例達二分之一以上3.限制登記4.信託5.不動產設定抵押權不動產抵押權 需有借貸關係若樂齡族群希望可以提早贈與不動產,則有前述方法可運用,以「共同持有,且持有比例達二分之一以上」來看,王柚鈞指出,由於「土地法」34-1條規定,只要持有人半數以上達成協議,即可對不動產進行買賣等處分、變更,為了避免有人一拿到不動產就趕快賣掉、取得現金,讓自己的不動產持有比例超過二分之一,便顯得非常重要。對於「拿不動產去設抵押權」議題,王柚鈞提醒,有些長輩希望以不動產設定抵押權的方式,也就是將不動產的抵押權設定在長輩自己身上,避免兒孫隨意變賣不動產,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長輩與兒孫必須要有金錢借貸關係,抵押權才成立。「當資產規畫健全,若有一天生病了,或要住養生村、安養機構,較不會有後顧之憂。」王柚鈞表示,對於不少樂齡族群而言,進行資產規畫時,不動產是關鍵一環,這與資產活化、現金流的運作有關,像老屋都更議題,若搭配不動產傳承、移轉,便有許多細節、情況需要考量。不動產課程 助樂齡理財防雷聯合報即將舉辦的退休力理財規畫「不動產篇」課程當中,王柚鈞將以深入淺出的全方位角度說明、分析不動產市場、資金與物件等整體趨勢,並以資產活化角度,引領學員思考如何進行,才是最符合需求的配置形式,他也會援引不同情境實例,讓學員更理解不動產規畫、傳承所需考量重點,期待協助樂齡族群可以擁有更安心、更無後顧之憂的第三人生與更豐富的精采生活。退休5力課程/財務安心系列 解鎖理財投資密碼日期:10/20(日)「不動產篇」買賣傳承面面觀-輕鬆破解誤區11/03(日) 「投資篇」追求財務自由很簡單-提早退休不是夢11/17(日) 「傳承篇」圓滿人生下半場-不讓紛爭來敲門時間:下午2時至4時30分地點:台北市信義路四段273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報名連結:https://shih5869.pse.is/6hmwka
-
2024-10-01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不想吃飽發呆 投入補教樹人
退休後過了兩年閒雲野鶴的生活,想去那兒就去那兒,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爬山涉水、蒔花植草、賞鳥觀海,逍遙自在。可是日子久了,開始覺得生活頓失重心,不想每天吃飽睡覺或發呆,所以決定重返職場,重新回到社交生活。曾到連鎖速食餐廳應聘,主管評估我的動作太過優雅,不適合速戰速決的櫃台工作。去過幼兒園當助理人員,打掃環境、隨車接送、協助幼兒吃喝拉撒睡,後因老骨頭不堪折騰鎩羽而歸。想要體驗不同領域職涯經驗的雄心壯志,最後敗給已經衰退的體力,因此還是重操舊業,投入補教業作育英才。雖然一樣執鞭教書,但處事觀念與當年狀況是大相逕庭。以前是糾結於成績分數,總想著要把鐵杵磨成針,所以師生間關係搞得很緊繃;現今已近花甲,我才清楚明白「成績不重要,態度才重要」道理,分數高低是一時的,心態能力是永久的,如今與家長溝通時,學業成績先擺一邊,品格和學習動機放中間。所以,我不但教「書」,更重在教「人」,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批判思考的能力,懂得反思自省的能力,這些能力會陪伴孩子一輩子,變得愈來愈好。自此,師生如知交,教與學相長,這是我步入人生下半場領悟所得的精髓,也是當了高年級實習生以後,時刻勉勵自己的人生座右銘。
-
2024-09-30 焦點.元氣新聞
壓力大、虛累累,小心身體無聲抗議!選擇有國家認證的專利紅麴,高效又安全!
你也是「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工作超載、壓力爆表嗎?沒時間運動、經常「報復性熬夜」,想要改變卻又力不從心?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責任制或輪班制的工作環境,容易讓健康亮紅燈!在無法改變生活方式的狀況下,補充適合的營養,增加代謝能力,這道功夫絕對不可少!紅麴是近年快速竄紅的養生好物,具有輔助調節血脂血糖、延緩衰老等多重功效,究竟紅麴「寶藏級功效」有哪些?消費在選擇紅麴保健品時又該注意些什麼?盤點紅麴4大功效紅麴是一種發酵物,是煮熟的白米加入紅麴菌發酵而成。紅麴從早期就被視為傳統養生聖品,還可當作天然色素,近年研究發現,補充紅麴對健康有很多好處,讓紅麴一躍成為新興的熱門保健品,簡單來說,紅麴主要有以下幾種功效:1.輔助調節血脂血糖,完勝健檢數字。2.降低總膽固醇,遠離高風險等健康危險因子。3.延緩衰老,幫助思緒靈活,避免卡卡當機。4.調節生理機能,促進循環代謝,維持良好的精氣神。國家認證X獨家專利菌株, 吃1樣就能顧3項雖然紅麴功效卓越,但市面上產品品質良莠不齊,該如何挑選?與其聽信網路謠言、都市傳說,不如選擇通過檢驗、擁有國家認證的產品,由國家最高單位把關,對於成分和劑量都有嚴格管理規範,方能安心長期補充。在目前市面上獲衛福部審核通過的「健字號」紅麴保健品中,「娘家大紅麴」以全方位3大功效,受到許多消費者的青睞。「娘家大紅麴」使用台灣大學潘子明名譽教授團隊研發的世界獨家專利成分ANKASCIN安可信心568-R,專利紅麴菌株經動物實驗,有助「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延緩衰老」,獲得國家3健康食品認證,吃1樣就能顧3項,高效又方便!此外,「娘家大紅麴」也是市面上調節血脂血糖保健食品中,唯一做到「3降1升1調節」的紅麴保健品,持續使用可輔助降低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還能提升好的膽固醇,並且調節血糖,宛如為健康築起一道道護城河,把隱形炸彈擋在門外。針對超高齡社會最令人憂心的退化問題,「娘家大紅麴」經誘導型老化動物實驗模式結果,被認證有延緩衰老之功效,使用「娘家大紅麴」有助降低代謝類澱粉廢物沉積,提升思緒反應力,進而維持思緒清晰、常保靈活、敏捷的判斷力,詳細實驗結果均記載於健康食品查驗登記許可資料摘要。紅麴有沒有副作用?怎麼吃才安全?市面上許多紅麴保健品都含有莫那可林K (Monacolin K),而莫那可林K有傷肝、傷腎及與慢性病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風險,而許多會補充紅麴保健品的人,也都開始在吃慢性病藥物,若紅麴保健品含有莫那可林K,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因此莫那可林K已遭到美國禁止於保健食品使用。「娘家大紅麴」不含莫那可林K,不會有上述風險及副作用,是台灣市面上唯一獲得美國食藥局FDA核可上市的紅麴。坊間有此一說:「紅麴保健品必須要添加Q10才有效」,這是真的嗎?的確,輔酶Q10有「發電機」、「助燃劑」之稱,是人體能量合成的重要酵素,能幫助參與能量代謝。原則上輔酶Q10是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但是當產品含有莫那可林K時,會干擾輔酶Q10合成,因此許多紅麴保健品都會額外補充Q10。但「娘家大紅麴」不含莫那可林K,不會抑制體內輔酶 Q10 合成,所以不需要額外添加Q10。 對體質較敏感、重視安全的消費者來說,「娘家大紅麴」不僅符合台、美檢驗認證標準,功效看得見,長期吃也不會有副作用,更透過「醫、學、產」三方合作,從紅麴發酵到產品製造均在台灣,使用全密閉專利自動化密閉固態發酵,製程設置多重風險管制點,頂尖專利技術加上超嚴謹製程,讓消費者能夠全然信任。不只長輩需要補充紅麴,「這族群」也須及早保養!除了中高齡族群因代謝下降,營養吸收率不如年輕時好,建議補充「娘家大紅麴」支援健康,上班族經常外食和應酬,家庭事業兩頭燒,沒時間運動、作息不正常,高壓生活容易導致身體的血糖血脂不穩定,建議及早透過「娘家大紅麴」調節生理機能體質,儲存人生下半場的續航力,同時還能幫助思緒清晰不打結,工作效率更提升!現在就來體驗「娘家大紅麴」的好處>> https://bit.ly/4dGo3O6
-
2024-09-02 醫療.精神.身心
年長者誘發憂鬱症常見3原因!醫:存好「3三本錢」 不怕老了病來磨
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年長者自殺深受身體及精神疾病影響。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明憲說,俗話說久病厭世,這是老年人心情的寫照,特別是長年的疾病已造成身體失能、影響日常生活,這樣的情形更會讓人想早點解脫。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表示,老年人自殺原因於生理及心理因素無法完全分開,而心理因素誘發自殺意念,確實與老年憂鬱密切相關。林明憲說,臨床發現,許多老年人對自己的憂鬱情緒並不自知,往往是家人發現長輩情緒低落、沒有活力,或是食欲不振,體重突然減輕,往往在6個月內體重減輕原體重的10%應多加注意,提醒經排除身體疾病外,如發現長者出現憂鬱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老年人誘發憂鬱症常見3原因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黃柔嘉表示,老年人誘發憂鬱症常見三大原因,第一、生理識別:也就是說,當年輕時認識的朋友、老伴一一的離開人世,將引發老年人面臨死亡的焦慮,且又無人可以傾訴、訴說時,容易罹患憂鬱症。第二、久病不癒:即便不是現在常見的癌症,如退化性關節炎影響的不只是關節疼痛,更可能影響活動的自由度,尤其,許多老年人住在傳統公寓沒有電梯,無法走下樓梯外出,長期的孤獨造成情緒低落;另一方面,此時孩子已紛紛離家,平時只能用視訊、電話聯繫,但老人家多有重聽問題,聽不清楚孩子說話,心情會感到十分挫折,引發晚年憂鬱。第三、頓失重心:特別是退休人士,如果沒有自己的興趣,失去工作後,生活沒有重心,也容易引發憂鬱,因此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未來的老人,建議從年輕時就應培養興趣。若能從這三方面著手防治,應可降低老年人罹患憂鬱症及自殺風險。黃柔嘉在北市聯醫總院擔任諮商心理師6年來發現,如果老年人多增加外出的機會,可以大幅降低誘發憂鬱的機會。如有些長者心胸開放多參加共餐、社區老人課程,並建議家人可以多陪伴長者,不要讓長者感到孤單,子女可以多陪伴長輩外出,甚至邀請長輩一起採買蔬果等,讓長輩腦部多接受外界的刺激,以降低心情憂鬱及負面思考。因憂鬱需要就醫時 不要馬上掛精神科或身心科「當家中長輩因憂鬱需要就醫時,千萬不要馬上就到精神科或身心科就醫。」黃柔嘉說,此時應到家醫科、整合醫學科,避免長輩忌諱而不願就醫,反而讓病情持續惡化,而衛福部近年來推動長照,可以安排到宅心理諮商的服務,讓長者說出內心的話,有助降低憂鬱情緒。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年輕時可能忙於工作、家庭,許多年長者剛退休時都很開心,終於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但過一段時間,突然發現生活頓失重心,心情直接受到衝擊;門診中許多退休族群談到,退休後發現時間好多,卻不知如何安排,只能一整天坐在家裡看電視,與自己當初的想法落差很大,內心感到莫名的恐慌,孤獨感更加強烈。李俊宏呼籲,當步入55至65歲間,就應開始準備及安排人生下半場的退休生活,包括退休的前後,自己在工作、生活的心情轉換,以及往後的日子怎麼去照顧自己,並維繫一個良好的社會生活,如主動參加長青學苑、銀髮社團等,而不要等到真正退休後卻無所適從。黃柔嘉說,近年來除關注老年憂鬱、自殺議題外,也開始注意家庭照顧者的心理健康,尤其現在許多家庭是老老照顧,呼籲照顧者可以為自己保留一個休息、喘息的時間,降低長期照顧所造成的心理負擔,避免成為下一個憂鬱、自殺的高風險族群。約四分之一老年人有憂鬱症狀 部份症狀與失智症類似國人隨著年齡增長,自殺率愈高。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吳其炘表示,衛福部近年統計,老年人自殺率已微微下降,但仍高於其他年齡層,且自殺人數持續上升,每年老年人自殺死亡約達900至1000多人,特別是國內人口老化快速,大家都還在適應老化的過程,社會、家庭仍缺乏相對的支持及準備。依衛福部最新統計,112年65歲以上老年人自殺高達1130人,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表示,老年人原本就是自殺高風險族群,主因是受到身體及精神疾病影響,尤其是久病或失能患者,當明顯感受到身體老了,心情產生孤立、憂鬱,此時若又缺乏社會、家庭、親友等支持,無法獲得關心、照顧;此外,當老伴過世,依賴的人不在了,整個人也會陷入憂鬱,自殺風險相對提高。老年人的憂鬱議題值得重視,李俊宏說,依國外研究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約四分之一都有憂鬱症狀,如思考、精神出現遲滯的情形,也就是少話、生活沒有動力、提不起勁、不想動,或是食欲減退等,其中也包含憂鬱症,這比例相當的高,原因是身體老化後,大腦也逐漸退化,造成腦神經荷爾蒙的失去平衡,影響大腦調節、認知功能等,增加罹患憂鬱的機會。李俊宏說,部分憂鬱症狀與失智症十分類似,當家人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憂鬱症狀,仍建議就醫檢查,釐清是否為失智症;老年人可能同時也飽受失眠、孤獨所苦,而造成酒精成癮、安眠藥物成癮等問題,且鰥寡孤獨是老年人常遇到的問題,隨著年齡愈來愈大,在情感及生活上,對於另一半的依賴也愈來愈重,一旦老伴過世,整個人就會陷入憂鬱,無形中增加了自殺風險。存好「三本錢」 不怕老了病來磨「俗話說,老了最怕病來磨。」李俊宏說,高齡醫學常提到一位老年人要存三大本錢,第一、要存好「老本」,讓自己老時經濟無憂,特別是如果老年人需要租屋,其實在台灣並不友善,許多房東不願意租給老年人,申請社會住宅又十分耗時,年輕時就應開始存好老本;第二、要存好「身本」,讓身體保持健康;第三、要存好「腦本」,隨時注意腦健康。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高血壓會影響老年人自殺?吳其炘指出,許多老人家十分擔心高血壓,進而影響情緒、生活品質,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等問題,且高血壓控制不佳,更可能引發腦中風,在在增加自殺風險。至於消化性潰瘍增加老人家自殺風險。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說,已開發國家的老年人常見疾病,為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疾病、癌症、肺部疾病等,消化性潰瘍並非主要疾病,但因老人家患有腦部、心臟疾病時,必須需要服用阿斯匹林等抗朽血栓的藥物,但此類藥物容易造成消化性潰瘍,因此,臨床上許多醫師會開立藥物防止消化性潰瘍,而開立藥物就必須打入消化性潰瘍的診斷碼,藥物才能獲得健保給付。邱瀚模表示,消化性潰瘍目前治療效果都不錯,且一個人選擇自殺常是多元因素所致,如神經退化性疾病、憂鬱、失眠等都可能是選擇輕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須了解其背後的原因,消化性潰瘍應不是長者自殺主因。★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14 失智.失智資源
「愛笑寶貝志工團」讓長輩們破冰 透過老老互助發現人生新價值
人多的地方通常比較熱鬧,但有個地方就算人多,往往也安靜的讓人感到絕望。這就是我這些年來勤跑養老院的感受。在養老院,一排排坐在輪椅上的長輩,圍在大廳看電視,很少看到交頭接耳聊天的人,明明很多人卻很安靜,難道他們都不聊天的嗎?我訪問過一名失親的老大姐,她說:「都沒有人跟我說話,我好孤單。」她唯一的快樂,就是每星期去美容院洗頭時,老闆娘親切的跟她聊天的時光。我們鼓勵她多和鄰座的住民聊天,但她拒絕,因為說不上話。原本我以為她需要先改變態度,才能改善這個孤單的狀況,但後來發現那群圍在電視機前的長輩們,到底有幾個是沒有失智、失語、憂鬱?幾乎沒人知道。彼此也沒有相互熟悉的機會,很難奢望這群長輩們彼此多互動。過去,生活能自理的長輩願意住到養老院的,畢竟是少數,一旦住進養老院,要交到好朋友更是不容易。因此在養老院的長輩,心裡孤單寂寞在所難免。他們的不語,其實呈現出對生命的無奈與無力。難道住在養老院裡就會變得沒有未來,沒有想法,沒有動力嗎?其實不然。在一次養老院的服務中,一位看起來還稍微年輕的大哥,因中風後不良於行,也坐在輪椅上。在我靠近他的時候,他告訴我,坐在他旁邊的長輩已經失明;我馬上改變互動方式,牽起這位失明長輩的手,讓他能感受我們的熱情。當下我意識到,這些長輩們不是刻意要孤僻,只是缺乏牽動彼此互動的氣氛與機 會。我們既然勤練了愛笑瑜伽,如果能把歡樂帶進養老院內,或許就能改變死寂的氣氛,也讓我的愛笑老寶貝們能發揮愛心、展現自信。我曾參加老人福利聯盟獨立倡導人計劃,獨自到養老院探視沒家屬的機構住民,對環境越來越熟悉之後,我鼓起勇氣帶著據點的長輩還有我阿娘,一起到養老院服務,並成立了「愛笑寶貝志工團」。為什麼叫「寶貝」呢? 一群能為別人服務的老人,能服務別人就是福氣,他們不僅懂得對自己笑是智慧,更懂得對別人笑是慈悲,當然是寶貝。愛笑寶貝志工團,用生命影響生命長輩搬去養老院是為了生活可以有人照顧,但心理層面上的孤單、寂寞,對未來的無力感,院內的工作人員、看護們卻幫不了忙。因此我希望愛笑寶貝志工 團進到機構裡,不只是表演給機構住民看,希望更進一步透過簡單的大笑動作、一起玩遊戲、一起唱歌,帶起更多互動,產生更多連結。有些機構住民其實原本就很活潑,也有專長,例如跳舞、唱歌、吹奏樂器,但平常沒有表現的機會,我們就會特別安排,讓他們可以好好展現自己,與大家同樂。每次握到機構長輩冰冷的手,我都會加碼再給他們溫暖的笑容、笑聲、握手、拍手、擁抱,我相信任何人在這樣的直接接觸下,都能感受到溫暖的。到養老機構服務的愛笑寶貝志工團成員,也都是上了年紀的長輩,更能體會機構住民的苦悶。除了身體很 健朗的志工,也有罹患帕金森氏症、或是剛從中風康復不久,仍須倚靠拐杖才能 行走的長輩,甚至得到癌症的長輩,年齡最大的成員已經83歲;他們都以自身經驗,鼓勵那些同樣遭受病痛折磨的長輩,不要放棄希望,勇敢活下去,並且勇於接納老化,保有赤子之心。這些愛笑寶貝在鼓舞他人過程中,自己似乎也更加有活力。甚至還發生過,有人開懷到忘記把枴杖帶回家的趣事。在我們服務結束要離開前,經常出現雙方都掉下眼淚的情況。當我們再次走進到訪過的機構,有住民對我們微笑認出我們,努力地舉著已經無力的雙手,用微弱的聲音跟著「 Ho Ho Ha Ha Ha 」,甚至收到住民親手寫的感謝卡。每當愛笑寶貝志工團大笑時,院內的長輩們也一起大笑起來,那份感動難以用言語形容。正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我希望我們彼此都能找到繼續活著的動力,並擁抱人生。草創初期,有愛笑寶貝志工團的成員為了不耽誤其他人的行動,而自行騎機 車前往服務地點,甚至有人提早自己先搭公車去熟悉路況,為了服務別人,他們真的突破許多困難。我很擔心老寶貝前往服務路上的交通安全,即使沒有任何政府計劃支持,我還是盡我所能,叫計程車接送老寶貝們。目前愛笑寶貝志工 團的成員超過三十位,固定服務單位超過二十五個,地點遍及新北與台北市,時常有許多單位不斷邀約。我很感謝已有企業看到志工團的努力,主動贊助支持。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也幫忙發起募資計畫,期望能有更多支持者定期小額捐款,幫助愛笑寶貝志工團,讓更多的長輩也能被這股愛笑力感染,進而擁抱生命。「愛笑寶貝志工團」,以愛為出發、大笑當運動,走遍新北市各地的走遍各地養老機構、日照中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把愛笑力的種籽四處撒播。2016年成立至今,截至目前(2024年8月中),服務場次累計已將近 800 場,服務總人次更已經超過二萬。。愛笑力種子講師培訓計畫X愛笑力前進機構計畫如果您也想加入服務的行列並成為講師,可以參加由新北市社會局推出「社區動健康」系列方案,接受培訓成為在地中高齡志願服務人力,投入社區照顧關 懷據點、銀髮俱樂部、松年大學服務。社區動健康有七個方案,包含「肌耐力」、 「自癒力」、「護身力」、「智慧力」、「甩活力」、「心創力」及「愛笑力」,讓新北市的長輩都能再造「銀色奇肌」,期待能夠預防、延緩老人失智、失能,並活化 社區。其中「愛笑力」就是由我們新北市愛笑瑜伽協會來培訓,目前第一、二期的計畫已經結案,成功培訓出近百名愛笑力講師。由於成果相當豐碩,第三期的計 畫也已於2024年展開。講師除了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也配合前進機構 計畫,未來讓各據點的亞健康長輩學會愛笑瑜伽後,隨同愛笑力講師,一起進入當地的養老院服務,實現老老互助理念。很榮幸能有新北市社會局的大力支持。長輩不僅自己學會快樂,也能成為分享快樂的愛笑寶貝志工團成員,不斷複製協會的成功模式。我很期待,未來能讓更多新北市的長輩,不管在社區裡的照顧關懷據點,還是在日照中心學習,甚至在養老院接受照顧,他們都能學習愛笑瑜伽,感受「愛笑力」所帶來的好處與樂趣。
-
2024-08-11 醫療.骨科.復健
蹲下去,站不起來?現在開始努力 雙腿肌力仍可逆
「腳步有力、行走順暢」是許多人在人生下半場的心願,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在元氣講座「走起來!我的每一步,都是快樂的腳步!」分享,想要有健康的退休人生,具有行動力是最基本的,俗話說「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讓自己具備行動力,就得維持肌力、關節力,才能在人生下半場,走得健康、走得遠、走得輕快,享受健康人生。抬腿、綁沙包、彈力帶,在家隨時都能練肌力。簡文仁說,腳步健康要看三大重點,第一腳的韌性要好,走起路來要很Q彈,第二腿部要有足夠肌肉,第三走起路來要有力。一個人的步態決定他是否健康,小孩走路都跳著走,但沒有力的長輩,走路都拖著走,但只要好好保養行動力,長輩也能跟孩子一樣「跳著走路」沒有負擔。許多長輩常會有「蹲下去、起不來」的困擾,簡文仁說,蹲下去起不來的關鍵原因是「肌力不足」,如果是「蹲不下去」,則是關節出了問題,不是關節不夠滋潤導致僵硬,就是關節受傷引起疼痛。簡文仁強調,不要認為現在自己蹲不下去,未來的人生就一輩子「掉漆」,他強調「健康是可逆的」,下肢的行動力取決於肌力、關節力,肌力需要透過運動,特別是負重訓練獲得。很多長輩會說:「我怎麼可能去舉重!」簡文仁建議用日常隨手可得的椅子或是牆壁,增加下肢的肌力運動,如靠牆坐空中椅子,或是坐在椅子上,雙腳向上抬,還可以在腿上綁沙包、使用彈力帶等,都能有助鍛鍊大腿股四頭肌,強健的股四頭肌可以減少關節負擔,降低磨損風險。安全補充保健食品,必須含「該有的成分」。簡文仁說,保持關節健康除了需要強健的肌肉保護,還需保持關節內的潤滑液。隨著年齡增長,飲食不均衡會減少潤滑液的分泌。很多人會問「到底要不要吃保健食品,增加關節潤滑效果?」他說,年輕時,他一定建議不用,飲食均衡就好:但年長者胃口開始不好、吸收能力也欠佳,可以適時補充安全的保健食品。他說,安全的保健食品意指產品「含有該有的成分」,有些產品標榜含葡萄糖胺,裡頭卻加入止痛藥的成分,讓退化性關節炎引起膝蓋疼痛的民眾,誤以為吃了保健食品之後,膝蓋就不會痛,認為是仙丹妙藥。保持關節潤滑,營養攝取要多元,搭配運動事半功倍。當飲食攝取不足時,如果要保持關節潤滑,可考慮補充如葡萄糖胺、軟骨素等保健食品,這些成分有助於增加關節滑液的分泌,維持關節健康。膝蓋的滋養需要記住「營養攝取要多元」,例如選擇複方的葡萄糖胺產品。除了潤滑關節,很多人常忽略肌肉營養的重要性,長輩胃口不好,蛋白質等營養素自然也難吸收,建議可以攝取一種叫做「咪唑胜肽」的成分,咪唑胜肽是一種由兩、三個氨基酸結合而成的細小分子,能讓肌肉獲得所需養分,此時再搭配負重運動,可達到事半功倍效果。若關節已嚴重退化,務必就醫治療,別想靠運動改善。很多長者已出現關節炎,關節炎分為骨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和創傷性關節炎,適當運動可延後骨性關節炎的發生。但如果關節已經嚴重退化,「千萬別再問有哪一種運動可以改善」,盡快就醫透過手術等方式,讓疼痛或是已變形的關節獲得改善。簡文仁說,有關節炎的患者,一定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運動。曾有一位患者因退化性關節炎就醫,醫師建議他游泳,然而,游泳池離家太遠,需要騎機車半小時,他每次游泳半小時,來回騎車就花一小時,膝蓋長時間彎曲,結果加重了關節負擔,使退化狀況更嚴重。曬太陽做簡單運動,增肌力也攝取維生素D。除了做好肌力訓練、滋潤關節,骨頭本身也要兼顧「骨本」,可多攝取鈣質、維生素D,平時可以趁太陽微微露臉時,外出對著太陽做簡單的運動。他也發明了一套「骨質疏鬆保鈣操」,單手繞頭一圈,單手結束後換另一手,再來兩手向上升直,先往左上方推、再往右上方推,雙腳在手向上推時微蹲,既可以做到伸展,也能做到腿部負重,又能曬到太陽,一兼二顧。簡文仁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適當的訓練和多元的營養補充,這樣才能確保我們在未來的生活中保持活動力和健康。通過及早介入、積極訓練和合理的營養補充,人們可以在任何年齡階段保持身體的最佳狀態,實現健康快樂的生活。
-
2024-07-14 醫療.骨科.復健
鈣片吃吃停停恐致骨密度下降更快 3個NG行為可能害鈣質流失
迎接人生下半場,首先要有好的骨質,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骨質疏鬆症?醫師提醒,可以觀察自己或家人是否出現體型改變,例如駝背、變矮、下背疼痛、走路不方便等狀況,都是骨質疏鬆的前兆。6個危險族群,建議自費接受骨質密度檢查。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說,骨質疏鬆是一種慢性的骨骼疾病,往往數十年間都沒有任何明顯症候,一旦遭外力撞擊或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在脊椎、手腕、還有大腿骨等部位。周立偉建議,最佳檢查方式是到醫院透過儀器檢查骨質密度 (BMD),診斷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目前骨質密度檢測儀有「骨超音波檢測(Ultrasound)」和「雙光子能量檢測(DEXA)」兩種,原則上以雙光子能量檢測較為準確,也是臨床上判斷是否有骨質疏鬆的主要依據。周立偉說,健保提供特定條件下給付,其餘多需自費受檢。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照護中心主任梁哲翰表示,骨質疏鬆大多不會有明顯症狀,但若有以下幾種特徵,可能更容易罹患骨鬆:1.女性。2.體型過瘦或運動太少。3.停經或卵巢切除。4.年長者。5.有骨鬆的家族史。6.營養不均衡或服用特定藥物(類固醇、荷爾蒙藥物)。補鈣還要補維生素D,鈣質才能被吸收利用。周立偉提醒,多數民眾認為運動和補鈣為預防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殊不知維生素D在預防骨質疏鬆上,扮演極重要角色。鈣質並非進入人體後立刻被利用,若一味補充鈣質,卻沒有足夠維生素D幫助鈣由腸胃道吸收,並從腎臟回收鈣,恐使鈣質白白流失。而維生素D不足的年長者,也容易增加肌肉無力、老年衰弱跌倒風險,甚至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問題。人體獲得維他命D主要方式為曬太陽,例如曝曬在正午陽光下約15分鐘,皮膚能將維生素D前驅物,經肝臟及腎臟轉化為有活性的維生素D3,並刺激腸胃細胞吸收鈣離子。周立偉指出,食物中也能獲取維生素D,如奶油、動物脂肪、蛋類及奶製品、魚油類與肝臟、麥片、早餐穀物及嬰兒食品等,因東方人對奶製品攝取量低於西方人,故也可透過維生素D補充劑獲得。反覆補鈣又中斷,恐加速鈣質代謝。相關調查發現,台灣有吃鈣片習慣的民眾,每四人就有一人維持不到半年。雖然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會造成骨鬆,但若長期反覆補鈣又中斷,更會加速骨骼中鈣質代謝,最後骨質疏鬆的程度,可能比沒有補鈣習慣的人更嚴重。周立偉認為,原因在於原本有補鈣習慣的民眾,一旦中斷補充,因血鈣濃度需求,骨頭會釋出大量鈣質至血液中以維持平衡,進而造成骨質密度急速下降,且下降速度會高於從來沒有補鈣習慣者。補鈣建議可結合既有飲食,如固定早餐喝牛奶的人,可於牛奶中加入五穀粉,平時也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乳製品、豆製品等,都能有效補充鈣質。梁哲翰說,維生素C也能夠促進膠原蛋白合成,連接骨質組成物,使組織有健康的支撐。常見高鈣食物有牛奶、起司、小魚乾、小蝦米、深綠色蔬菜、板豆腐、豆干、海帶、黑芝麻。補充維生素D可食用高油脂魚類(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木耳、香菇、蛋黃等。負重運動最能提升骨質,慢跑、健走、登山都不錯。骨鬆患者建議做哪些運動?周立偉建議,加入適當的負重運動,能有效提升骨質,而慢跑、健走、游泳、太極拳等也是不錯的運動選項,只要能持續上述的補鈣方式,就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梁哲翰建議,養好骨質,年輕人或停經前婦女可以去登山、健行、打籃球、體操、韻律操、舉啞鈴或壺鈴。年長者或停經後婦女可以執行健走、慢跑、球拍類運動、舞蹈、太極拳、游泳等活動。規律活動,減少骨密度流失,改善生活功能,以維護獨立生活的能力。鈣質流失3個NG行為1.常吃高鈉食品避免食用可樂、加工肉品、泡麵等食物,會加速腎臟代謝過多的鈉,也會同時排出鈣質。2.脂肪、動物性蛋白質過量過量脂肪會妨礙身體吸收鈣質的效率,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尿酸濃度,使尿液中排出更多鈣。3.過度激烈運動長時間和高強度運動會增加身體對鈣的需求,可能導致鈣從骨骼中被釋放出來,進而降低骨骼的鈣含量。而大量的汗液流失也會導致鈣的流失。Q:骨鬆如何自我檢測?1.現在的身高比年輕時減少4公分以上。2.風險計算公式:[年齡(歲)-體重(公斤)]X0.2,結果≧2為高風險,
-
2024-07-14 醫療.骨科.復健
容易跌倒、爬樓梯費力?3招檢測肌力是否不足:無法重訓也可這樣增肌
趁著兒孫放暑假,全家出遊,歡樂時光卻因腳力不繼,只能待在飯店等大家回來;有時熟齡相約出遊,卻因自己膝蓋痛走不動而成為團員負擔。小腿肌能發揮幫浦作用,輔助血液回流,腳因此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腳力好有三大關鍵:肌力好、骨質好、關節順暢。及早開始鍛鍊腳力,人生下半場也才能無懼走出去。雙腿行走的穩定度與肌力息息相關,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復健科醫師許嘉佑表示,維持下肢穩定的主要肌肉包括:1.臀肌是下肢最大的肌肉群,負責髖關節的伸展、外展、外旋和內旋。強壯的臀肌群可以幫助穩定髖關節,減少受傷風險。2.股四頭肌位於大腿前側的肌肉群,負責膝關節的伸展,可以幫助穩定膝關節,減少髕骨疼痛的發生。3.膕繩肌幫助穩定膝關節,減少前十字韌帶受傷的風險。4.小腿肌負責踝關節的伸展、屈曲和內翻外翻,可以幫助穩定踝關節,減少扭傷的發生。5.核心肌群幫助改善下肢的穩定性,提高運動表現。快速坐站、行走,可自我檢測肌肉強度。用什麼簡單方式,可以檢視自己是否已有肌力不足警訊?許嘉佑說,國民健康署提供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測方式:1.使用握力器測量雙手握力,握力小於30公斤(男性)或16公斤(女性),可能有肌力不足的警訊。2.起立坐下測試連續起立、坐下5次,時間若超過12秒,代表肌肉功能不足。3.步行測試6公尺行走速度,標準為每秒1公尺。如果時間內無法完成,可能有肌力不足的警訊。另外,有以下情形也是肌力不足的警訊:容易跌倒(肌力不足會使身體平衡感下降)、提重物困難、走路或爬樓梯費力。自我檢測時發現有任何疑慮,建議應諮詢醫師或專業運動指導人員,進一步評估。不能只吃蛋白質,其他類食物也要均衡攝取。營養師李昌儒表示,銀髪族要維持好肌力,只吃蛋白質是不夠的,肌肉的生長或維持,需要充足的熱量以及多種營養素的幫助,還要搭配適當的運動,才能讓肌肉健康又強壯。優質的蛋白質是構成肌肉最基本的材料,可以從黃豆製品、海鮮類、蛋類、肉類、乳製品補充;碳水化合物則是肌肉重要能量來源,可以攝取未精製的優質澱粉,像全穀雜糧、麵食、根莖類等;其他像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D、鈣質等,也都有研究指出有益肌肉。最重要的還是均衡的飲食,攝取多樣化、天然、原形的6大類食物,才能讓身體獲得各種好的營養成分。運動後吃對營養補充,修補肌肉效果更好。但對於許多銀髪長輩來說,最常見的困擾是「我也知道蛋白質重要,但是我的牙齒咬不動啊!」建議選擇較軟質的食材,例如比較軟的魚肉、蛋類、黃豆製品;也可以用烹調方式調整食物質地,使用細絞肉、肉泥讓長輩能輕鬆咀嚼,吃出好肌力。為了讓肌肉生長更有效率,李昌儒表示,可以把握運動後的營養補充「黃金30分鐘」,通常30分鐘至2小時內,是滋養修復肌肉的時間,這時候攝取的營養很容易進入肌肉細胞中利用。運動後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例如無糖豆漿加小地瓜、水煮蛋加小顆水果、牛乳加雜糧麵包等簡單方便的組合。重量訓練最能增肌,有氧運動幫助少,但仍有部分效果。除了補充足夠營養,還要加上適度運動才能增肌。許嘉佑指出,深蹲是複合式運動,可以鍛鍊腿部的大部分肌肉群,包括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臀大肌和小腿肌。另外,弓箭步可以鍛鍊到腿部的單側肌肉力量,並有助於改善平衡感和協調性;硬舉可以鍛鍊腿部、臀部和背部的多個肌肉群;腿部推舉是一種孤立式運動(針對單一關節和肌群的動作),可以針對性地鍛鍊股四頭肌。做這些運動時姿勢要正確,循序漸進地加量,注意休息。至於健走等有氧運動,是否對肌肉形成完全沒幫助?許嘉佑表示雖有幫助,但效果有限,健走是有氧運動,可促進心肺功能、增強體力、燃燒脂肪,雖然能訓練腿部肌肉群,然而對肌肉增長的刺激有限。原因是健走的強度通常較低,除非加快行走速度以增加運動強度,或者拉長健走時間以訓練肌耐力。Q:無法做重訓的老人,怎麼運動增肌?體重、彈力帶、水瓶 都可用來做阻力訓練許嘉佑說,老年人無法重量訓練的原因很多,包括關節炎、骨質疏鬆、肌肉力量不足等。即使無法進行傳統的重量訓練,老人仍然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增肌,例如阻力訓練,利用自身體重、彈力帶、水瓶等物品作為阻力進行的鍛鍊。常見的阻力訓練動作包括深蹲、弓步、抬腿、划船等;阻力訓練可以有效刺激肌肉生長,但要注意循序漸進,避免受傷。其他像有氧、平衡訓練都可試著做。無法重量訓練的長者可以從輕度運動量開始,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和時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3 退休力.社會連結
58歲彭大維禮儀師看盡人生百態!去年從照顧者角色畢業 「照顧前適性評估」是否適合成為全職照顧者
【實戰篇】台灣的長照家庭中,逾四成五由男性擔任照顧者。照顧者的角色往往和生命中許多議題對撞,生涯的、親密關係的、婚姻的等等,而男性囿於傳統社會框架,往往挑戰更大。過來人這樣說照顧者彭大維觀察,願意走出來和大家交流、參加活動與課程的,多數是女性照顧者,他認為,對照顧者而言,家是有壓力的環境,長時間窩在這個環境並不健康,他建議照顧者要走出來,身體、心理都是,敞開心,願意跟別人分享,尋求資源協助。他說,八年前的自己一定無法預料會經歷這些過程,但所有事情遇到了就想辦法面對,生命的體驗不斷來臨,只有持續學習才能豐富生命的經驗。五十八歲的彭大維,去年從照顧者角色畢業,回想擔任照顧者這個角色,他說:「我是有規畫的。」八年前,彭大維在殯葬服務業擔任禮儀師,工作需全天待命,他連回家和父母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那時父親確診巴金森氏症多年,身體退化到需要助行器才能行動。彭大維在禮儀師的工作看盡人生百態,思考自己人生下半場要有所轉換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在父親的有生之年盡到兒子的責任。在台照顧父母 視訊在美妻女盤點好所有資源後,彭大維在二○一七年辭去工作,為了具備照顧知能,他去上課取得照服員資格。與此同時,太太帶著兩個國小的女兒赴美求學,母親跟彭大維說:「你也一起去吧!」但身為長子又是獨子,他深受傳統孝道觀念影響,認為「父母在,不遠遊」,覺得家裡總要有個人留下來面對生病的父親和年邁的母親。彭大維跟妻女說,他留守台灣照顧父母,但會找好幫手,仍然可以美國、台灣兩地居,兼顧兩個家庭。真正成為照顧者後,卻出現了很多意料之外。首先,父親對兒子的照顧不領情,當熟悉照顧技巧的他要協助父親如廁、沐浴,父親把他趕出去:「讓你媽來。」再來,父親頻繁進醫院導致的退化,帶給他深刻不安,打斷了「美國、台灣兩地居」的規畫,讓他幾乎不敢出國,深怕一離開,父親就走了,只能透過每日的視訊和妻女維繫關係,因此常被老婆和女兒取笑「對家裡沒貢獻」。看似運籌帷幄 身心卻出狀況身為照顧者這幾年,彭大維看似運籌帷幄,各角色都活躍——禮儀師、生命教育講師、照顧者志工、規律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理應「身心健康」,但是身心卻出現無法預料的狀況,例如查不出原因的聽力持續下降,醫生安排他做睡眠檢查、心理諮商,心理師聽完他的自述後問:「聽起來你一切都很好,有沒有可能正因為你把自己建設的這麼好,事實上你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他聽了一愣,最近還在反思這件事。彭大維認為照顧是全民議題,每個人都將扮演照顧者或被照顧者,他算幸運可以有所準備,但仍有許多意料之外,只能見招拆招。但他強調,照顧者一定要盡力照顧好自己,別讓家裡多一個需要被照顧的人。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5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消費量入為出 退休澹泊自得
測驗退休力如同健康檢查一樣重要,了解個人的優勢和不足。我在5項核心能力中,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有進步,不足的財務、社會連結需加強。評估個人的能力條件,配合期待的生活目標,才能安穩度過人生下半場。年輕時積極投資,退休後理財轉為保守謹慎。多數退休族最愛投資股票,但波動風險較高,股海如驚濤駭浪,我更不敢冒險。日常生活秉持開源節流原則,貫徹量入為出的消費模式,減少不必要花費,預留養老照護的預算,讓老後經濟不匱乏。人生需要不斷學習,接觸新資訊、新事物。退休後更需要學習使用各種通訊軟體,活躍好學,將觸角伸向更寬廣的世界,跟上時代,與時俱進。身體隨年齡退化,面臨疾病醫療、健康照護的認知非常重要,退休後我加緊運動健身,養成固定持續的運動習慣。醫學研究,持之以恆的運動,均衡飲食,能遠離病痛,延緩失能失智的風險。我已躋身資深退休人士的行列,生活有變化,積極安排休閒活動,融入人群,使單調的生活增加活力和色彩,也找到幸福的新生活。熱心參與公益團體、慈善活動擔任義工,付出棉薄之力,展現生命的價值,也是一份榮耀。退休後澹泊無華,樸實簡約,就是我最想要的生活。只要身體硬朗,生活起居不求人,老而自得,才是人生一大樂事。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6-23 退休力.活躍好學
「信GPT的人有福了,信AI得永生!」許銀雄想要台東longstay,ChatGPT提供秘訣
「上個月來台東流浪幾天後,就喜歡上台東的山與海。」許銀雄在「東遊雜記」寫下自己的衝浪之旅,記錄他來到台東學衝浪,在小屋裡與六個打工換宿的小幫手,還有年輕有活力的瑜珈老師兼小管家,以及專業又帥氣的衝浪高手的相遇。這是許銀雄的日記,開始寫日記是ChatGPT給他的建議。經營人生下半場 探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許銀雄是國內人工智慧、智慧醫療、大數據分析的專家,去年自宏碁智醫總經理一職退休,目前是陽明交大客座教授、華安醫學首席顧問,雖然身上仍「掛」著許多職務,且因為專長是現在當紅的AI,經常不得閒,但他認真想要開始經營人生下半場,在離開高強度的職場之後,探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身為在高科技業工作的學者,如何準備人生下半場的開始,許銀雄也充滿了研究精神,他先拜訪已經退休的「前輩」,看看他們現在怎麼過日子。運動保健和旅遊是退休後常見的日常,他也跟著健身房、斷食等活動,但還不到六十歲的他,有個想法持續在他內心深處迴旋,那就是到陌生的地方流浪longstay,台東就是他期待的第一站。裝了三根支架才撿回一命 決定提早退休像許銀雄這樣早就離開職場的,在科技業高層並不多見。為何決定退休? 許銀雄看似一身輕鬆,但指著胸口,「這裡頭有三根支架喔。」原來他五年前曾因突然的嚴重心絞痛住進加護病房,裝了三根支架才撿回一命,這個經驗讓他領悟許多。許銀雄有跑馬拉松的習慣,十年前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停跑,後來再跑,總覺得跑步不像之前順暢,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拖住腳步。一個假日午後,跑完覺得胸口悶不舒服,過去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但這次怪怪的感覺揮之不去。結果半夜他就痛到不對勁,馬上掛急診,做心導管檢查,三條冠狀動脈阻塞了百分之九十,緊急裝了心臟血管支架。這次經驗或多或少改變許銀雄對人生的想法,住在天母的他,開車去汐止宏碁辦公室時,某一天途中,看到指標有另一條路通往基隆,但多年來他從未想過轉個彎去基隆看看。他和基隆的距離很近,卻又如此遙遠,人生會不會有許多事情就如此錯過?工作之外會不會有更值得投注的事?心之所想,開始嚮往,於是決定離開每天固定的工作。許銀雄想要台東longstay,ChatGPT提供秘訣身為AI專家,除了把「信GPT的人有福了,信AI得永生!」掛在嘴邊外,許銀雄雖退休但還是每天和ChatGPT對話。愛上台東的他,雖然覺得一切都好,但卻也擔心沒有獨居過,在心理上是否可以活得好,於是發問:「如果想要移居偏避鄉下,對於面對孤獨有什麼建議?」ChatGPT建議他正常作息、規律生活,提醒他可以學習正念或冥想,還可以寫日記,紀錄心情。這次一回來就開始寫「東遊雜記」,正是ChatGPT給的建議。但ChatGPT也提醒許銀雄,就算是一個人生活,還是可以適度與人連結。在真正longstay之前,他這次去台東,發現這完全不成問題,那裏有來自各地愛山愛水愛衝浪,想要感受自然及不一樣生活的一群人,只要也愛山愛海樂生活,絕對可以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夥伴。成長於山林的許銀雄,只靠一個鋼杯和簡單器具就能野營生活,很想試試看「一個人」。孩子大了,太太願意一起,就兩人同行,太太想做自己的事情,留在台北也行。好爸爸和好先生在家人需要時出現,平時能各自安好。人生有許多可能,最近讀「跟沙特一起衝浪」的許銀雄,邀請大家跟著一起提倡「work-life balance」 ,大家一起來休閒救地球。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9 退休力.自在獨立
人生下半場2個重要換屋時機!陳景寧:生命後期會為自己選機構
如何成為快樂老太太?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她會工作到很老,因為她能夠從工作中得到自信與快樂;其次,她會樂於嘗試陌生的事、交新的朋友;還有,她會為自己生命最後階段選擇機構。人生下半場有兩個重要的換屋陳景寧說明,人生下半場有兩個重要的換屋,第一次是子女離巢後,必須換到大小適中、有電梯、有無障礙空間的屋子,在面臨無法避免的老化或生病時,仍能自主生活,降低依賴。第二次換屋,就是為自己選機構。只要盡可能維持健康,就可以延長住在社區的時間,但是總有一天,生命後期,會遇到需要人密集照顧的階段。在大缺工的未來世界,一對一的照顧變得不可能,不僅子女作為照顧者不可能,連居服員都人力匱乏,「做好心理準備,為自己選機構,是我們這一代人可能都要提早預備的事情。」要不要送爸爸到機構?家總服務老老照顧個案時很多類似的故事,主要照顧者是媽媽,次要照顧者是子女,十年的照顧歷程到最後階段、媽媽身心狀況也不好時,子女多半會討論:「要不要送爸爸到機構?」這時媽媽總是抗拒。媽媽的抗拒除了捨不得,有很大是不安全感,她想:「你們現在把我先生送去機構,以後我呢?」老後的照顧是有時間軸的,會隨著老化程度而有不同的需求。陳景寧說,「我會入住機構,我自己選機構」這件事或許難以和年邁的父母溝通,但至少可以從五年級左右這一代中年子女開始有意識,安排好自己的居住環境,自己的機構自己選,別讓拉扯的心情蔓延到下一代。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延伸閱讀:.曾撐不下去想了結生命!照顧者經驗談:找到幫助資源,更要愛自己.人生70才開始!卸照顧重擔,黃慧如重拾畫筆改寫照顧者人生劇本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9 退休力.自在獨立
曾撐不下去想了結生命!照顧者經驗談:找到幫助資源,更要愛自己
黃慧如經歷十年照顧,曾經有過撐不下去要了結生命的念頭,對於最後階段將先生送機構充滿罪惡感。但事後回首,她卻認為,這個決定使得先生生命最後一段時間得以圓滿。以下是她第一人稱口述,對女性照顧者的建議:「如果女性不得已成為照顧者,一定要愛自己,還沒倒下去之前、悲劇沒有發生之前,找到幫助妳的資源。當初我照顧先生多年後全身是病,根本推不動我先生,常常弄到兩個人都受傷,幫他換尿片,我總是淚流滿面。後來居服員進來協助,第一次我使用喘息服務、出門去上課時很不安,很怕家裡出什麼事,回家推門看見先生和居服員有說有笑,心裡大石頭終於放下,原來真的不是非我不可。後期連居服員都幫不上忙,我得去醫院好好看病治療,第一次把他送進機構,我去新北市的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大哭,說我怎麼可以把我先生丟掉,我好罪惡。之後我每天去看他,他晚上睡得安穩,我也可以睡覺,我很謝謝那時的我做了這個決定。因為愛他,你更要愛自己,無論是身為照顧者,或從照顧者身分畢業後。」照顧者「3不」原則 為老後鋪路「在照顧現場,『感情好』這件事情反而是風險;愈是感情好,愈難放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看過許多配偶照顧者,因為依附關係強,致使需要其他專業進來協力照顧時,會有極深罪惡感。她提醒,老年女性要活得快樂,必備條件是經濟獨立,這是女性照顧者的老年風險,許多人為了照顧辭掉工作,配偶去世時,損失的不僅是多年的薪資,還有勞保。以至於老後貧苦無依。「不要成為獨力照顧者,不能過度犧牲,尤其不能辭掉工作。」陳景寧提醒女性必須為自己的老年著想,善用長照資源協力照顧工作。她觀察,台灣這三十年來,因為女性的教育跟經濟能力提升,對於要不要成為照顧者這件事情,愈來愈有選擇權,這是正向的覺醒。但是光憑個人的覺醒並不足夠,陳景寧呼籲,有兩個結構性因素須被正視:第一是弭平就業市場的男女薪資落差,如此一來,家人才不會理所當然認為,女人回家照顧比較划算。第二是讓照顧不是個別家庭的責任。國家的長照政策應該承擔起大部分的照顧,讓照顧可以更專業、更有系統,降低國人對長照的懼怕,家人間才有餘裕發展愛,讓被照顧者的餘生在有愛的互動中度過。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延伸閱讀:.人生70才開始!卸照顧重擔,黃慧如重拾畫筆改寫照顧者人生劇本.人生下半場2個重要換屋時機!陳景寧:生命後期會為自己選機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08 退休力.自在獨立
人生70才開始!卸照顧重擔,黃慧如重拾畫筆改寫照顧者人生劇本
快樂老太太黃慧如七十六歲,生命是典型的「人生七十才開始」。七十歲之前的十年,黃慧如是全職照顧者,照顧生病的先生。她和先生感情好,覺得照顧任務捨我其誰。獨力照顧讓她無法睡覺、疼痛到不能走路,身心俱疲,她有陣子誤吃先生的藥,發覺後驚慌想著:「我也失智了嗎?我失智的話誰來照顧?」醫生跟她說:「你沒有失智,你只是心力交瘁。」走過低潮 與學生分享生活十年照顧任務結束,先生過世後,黃慧如又老又病,肋骨斷裂、腰椎滑脫,必須開刀。但她沒有房沒有錢,不僅沒錢開刀,術後也沒錢請人照顧她。她只好繞道自力救濟,去社區大學學習經絡,身體改善後,進而取得經絡教學證照,這幾年,她在社區關懷據點教授經絡,年輕時是美術老師的她也教纏繞畫,其他時間則是當家庭照顧者的志工,陪伴照顧者度過艱難時光。她的學生總是一上課就成「鐵粉」,因為黃慧如不只敲打經絡,也分享生活,她最愛說關於「說好話」的故事,鼓勵大家,多說好話自然好事會來。有學生跟她說,每次上完課回家看到媳婦比較順眼,不乖的兒子也覺得可愛了,家庭關係就改善了。她七十歲從照顧者身分畢業後,完成了許多新任務,除了取得經絡教學證照,同時也有生命繪本、銀髮族肌耐力師資資格。而且,她也重拾畫筆。開心圓夢 努力為自己而活幾年前,大學同學辦了畢業五十年同學會暨回顧展,在台師大美術系藝廊辦聯展,「我一張作品都沒有,好嘔喔。」在那之前,她忙於照顧先生無暇畫畫,經濟能力也不允許她購買繪畫材料,她回憶那天的心情,「只是覺得,不知道我的餘生還有多少年?我應該對得起自己吧!」那個月她一領到講師費就拿去買顏料,一次兩次三次,分了三批把顏料買齊,接著買畫紙畫布、買木板訂作了兩塊畫板,開始畫畫。黃慧如說自己畫畫的狀態是「哇,好嗨喔;哇,怎麼這麼棒!」她喜歡畫畫,對她來說,有沒有開畫展不重要,終於開始畫,圓了多年心願,她享受這個過程,非常快樂。愛的循環 行有餘力也助人許多人都認為,要有幸福的老後,還是需要錢,「對對對,我唯一缺的就是錢。」黃慧如哈哈大笑說,她的人生美好只缺錢了,因此只能過著花費極少的生活─吃獨居老人便當、搭免費的公車捷運、屋內家具生活用品幾乎都是「恩典牌」,沙發是人家不要的,衣服鞋子都是朋友給的,冬天有外套夏天有裙子,「我每天都美得不得了。」她說自己一無所有,但卻一無所缺,總是有貴人將她所需送到眼前,她很感恩,希望行有餘力也能幫助別人。經歷十年辛苦照顧,黃慧如怎麼安排自己的晚年照顧?她說,「我現在求的就是,把自己活得健康,老得慢、病得輕、走得快,不要拖累親友。」女性解脫照顧束縛A女卅歲未婚、和父母同住,在爸媽相繼生病後,她換了工作、搬出家裡,想要擺脫「理所當然照顧者」的角色,換取和手足公平分攤照顧責任的空間;B女五十歲時提離婚,因為退休的公婆每天在家等待她侍奉煮三餐;C女在六十歲心甘情願為所愛成為照顧者,但她撐不下去,一度想要和先生一起走上絕路,還好後來撐過來了。不同世代的女性對於身為照顧者有不同的回應方式,過去卅年,有三成女性退出照顧現場,她們為何這樣選擇?照顧工作又被誰取代了?來測退休力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延伸閱讀:.曾撐不下去想了結生命!照顧者經驗談:找到幫助資源,更要愛自己.人生下半場2個重要換屋時機!陳景寧:生命後期會為自己選機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1 退休力.自在獨立
有沒有子女都要學習「獨老」!光有長照險不夠,還需布局2件事
某日在餐廳用餐時,聽到隔壁桌客人的對話:雖說長照險很重要沒錯,但是我不打算生小孩,未來如果老婆比我先走,我自己一個人住,萬一發生事情沒有人知道,那我買的長照險有甚麼用?長照險只是基本 老年要備「三寶」 都說老年必備三實:老本、老友、老伴。其中老本是要支付老後的花費,為了以防萬一,最好加上2項保護機制:1.保險:預防風險太早發生或損失金額太大。2.信託:確保錢用在自己身上。 雖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如果想要過著有尊嚴有品味的老後生活,手頭一定要有存款。所以在年輕時就要做好理財規畫,存夠老本,自立自強。人生過程中存在著各種風險,透過保險,如住宅火險,汽車責任險,意外險,醫療險,長照險等,就可以將事故發生時的經濟損失,轉由保險公司來承擔。保險可以解決事故發生時錢不夠用的問題,不會賠掉自己好不容易累積出來的資產。資產慢慢累積,在退休後就會成為我們重要的老本,讓我們可以不必看人臉色過活,優閒的享受退休生活。 筆者之前在餐廳聽到的對話:獨老時買長照險有用嗎?因為長照的發生時間及經濟損失的風險,有其不確定性。購買長照險,可以解決萬一發生需長期照護時,長期財務支出的經濟負擔,所以高齡之後的老本,除了現金及可變現的資產之外,保險也是一個資金來源,因此買長照險有用嗎?以風險控管的角度來看是有其必要。 2種長期照護險 年紀愈大投保成功機會愈低1.長期照護保險符合長期照護狀態分為:a.生理功能障礙:指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動、更衣等六項生活自理能力持續存有三項(含)以上的障礙b.認知功能障礙:指診斷判定為持續失智狀態,且依臨床失智量表評估達中度(含)以上2.失能扶助險(符合特定失能程度之一)保障期間又分終身或定期保障,不過終身保障還是會有保障到期日的限制,可能到95歲~110歲之間,看各個契約的約定。一般0歲就可以投保,投保年齡上限因定期或終身及繳費年期而不同,一般最長可接受最高年齡是70歲。 不過保險是承保未發生的風險,所以若已經在長期照護中,或已失能,就無法承保。另外能否承保還須視提出申請時的身體狀況評估,如糖尿病、高血壓、精神病或體重嚴重超重等,都有可能會加費承保或拒保。所以想購買長照險來轉嫁資金風險,建議還是要及早規劃,否則等年紀大了才要投保,不僅保費會很高,而且年齡越大身體出現狀況的機會越大,能順利投保長照險的機會就會更低。如果無法投保,那時就只能以自己準備的資金因應,若此時發現自己的退休準備金只夠健康的自己使用,不夠支付需要被照顧的花費,除非有家人的經濟支援支應,若是獨老、錢又不夠用,能不能有尊嚴地活著,恐成無解難題。安養信託確保錢用在自己身上 除了用保險幫老本架設經濟防護網之外,也要注意老本的安全性,自己管理老本時會不會被詐騙?自己無法管理老本時,老本會由誰管理?管理錢的人是否可信任?當我們需要被照顧時,錢是否真的會用來照顧自己?會不會被挪作他用?要解決這些疑慮,可考慮從年輕開始,就開辦安養信託來存老本,或者退休時將退休金及未來要照顧自己的財產成立信託,用信託架起一層保護網,來確保老本的安全,讓我們安心生活。獨老還要有健全的照護機制據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全台單人戶在過去一年大增10.2萬戶,且一人戶總戶數達332.3萬戶,占整體家戶的36%以上,高齡、少子、獨居、晚婚成為趨勢。當老後高齡獨居時,如果在家中發生事情,多快會被發現,關乎長者之後的復原程度,甚至是生命能否挽救?這個跟老本準備的多寡沒有關係。因此如果你以為只要買了完整且足夠的保險就沒有問題了嗎?答案恐怕不是! 之前新聞就報導過一案例:屏東縣萬丹鄉灣內村一對年逾6旬的簡姓兄弟,雖同住老舊三合院,因感情不睦互不往來形同陌路各住一屋,弟弟23日在外工作時心肌梗塞猝死,親友擲筊詢問後回老宅辦喪事,竟又發現住另一間的哥哥也已在床上成白骨,警方研判死亡約3個月。 因此雖然準備了足夠又安全的老本,但發生事情的時候有沒有人可以協助,就是生活照顧周密性的問題了。比如說在家中跌倒、生病、甚至突然昏倒時,有沒有人可以及時發現立即護理或送醫?以屏東簡姓兄弟的案例來說,首要問題是有沒有人能夠及時發現狀況,即時啟動照顧機制,錢反而不是當下最重要的。 老友與老伴 是老後生活照顧機制 高齡化少子化世代,想仰賴子女養老愈來愈不容易,另一半若能做到「執子之手,白頭偕老」固然是美事,但命數難測,所以不管有沒有結婚或生養子女,總有一天,終究會有自己一人面對獨自終老的時候,學會獨處成了人生必學技能。 獨老的生活照護防護網要啟動,以免事故發生無人知曉,錯失救助的黃金時間。「老伴」除了配偶外,也可以是一群每日相聚的同好或同伴,如每日清晨運動,健走,跳舞,社區義工等同伴,又或者是相互照應的鄰居,每天早晨互相問好,甚至是每日固定用餐的早餐店,是否能比仰賴子女晨昏定省發現長輩是否安然無恙,更能及時發現問題? 若可以接受入住老人之家,老人集合住宅或養生村,照顧會更全面化。入住機構常有各種康樂活動或學習課程,老人家憑藉活動參與更能夠彼此交往、互相了解更多。有了這些「老伴」陪伴,不僅生活更加多采多姿,平日若有突發狀況,機構的同伴或社工也能及時發現,甚至機構內有醫護人員能及時處理,防止傷害擴大,在生活安全防護上會更加周密! 人生下半場不該是日日無所事事,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每天自怨自艾,甚至百病叢生,任由生命流逝,獨老也能活出精采人生。但漫漫人生總有風險,為了活的優閒自在,除了老本的準備要足夠,別忘了也要好好經營一群老友及「老伴」,這樣才能健康又快樂獨老,安享無憂的第三人生!作者:陳瑀莘CFP®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大專盃財富管理競賽輔導顧問暨專案講師榮獲2013保險信望愛獎優選最佳專業顧問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5-02 焦點.健康你我他
老夫老妻還需性愛?/分房睡互不相擾 更關心伴侶感受
我與老公結婚,過著「你泥中有我,我泥中不能沒有你」的有性生活;年過半百,彼此的差異性逐漸升高,過去視為愛的慰撫,現在變成擾人的清夢,齟齬日增,只好分房睡,戀人變室友,互不相擾。此時,我們又回復到婚前住校情形,一人一房,各自保有隱私權,找回個體的獨特性,各取所需;許多認知差距產生的「鳥事」不再看成「杵子」,而且生活上有了距離的美感,可互相欣賞,減少近距離的摩擦。不可否認的,人生下半場就是「上帝給的,上帝收回」的無奈,如製造動情激素的荷爾蒙被沒收殆盡,西線無戰事就是順應自然,不得強求。幸好,我倆夫妻都不會陷入青春不再的迷失,坦然接受「老境」的清心寡欲,採取分房睡來因應,但不因無性愛而感情變淡,反而更加關心伴侶的感受。例如不再干涉誰起早晚睡,不再計較棉被的厚薄,不厭惡如雷灌耳的鼾聲…;我愛掛蚊帳享受城堡的神祕與安全,老公也不橫加置喙,這也是另一種「西線無戰事」囉。網路看到一則訊息:「第一等夫妻分房睡,第二等夫妻分床睡,第三等夫妻同床睡。」我不清楚其意義何在?但是就我個人看法,分床睡與否,並無等級之分,端看夫妻雙方的需求,所做出彼此都認同的方式,就是最佳的選擇。
-
2024-04-26 醫聲.高齡社會
自爆是骨鬆患者 張麗善除了打保骨針外還做了這件事
「女人都太拼命又過度自信,叫她們要『健康檢查』,每次都是一句忙、兩句忙,就忘了。」曾是護理師的雲林縣長張麗善送給自己的母親節禮物,就是維持健康,她在二、三年前做骨質疏鬆篩檢才發現自己成了骨質疏鬆患者,現在定期接受保骨針治療,也考慮在縣內推廣整篩,以維持長輩的好骨力。「健康不是第一,是唯一!」張麗善在母親節前夕以這10個字送給女性縣民。尤其在更年期後,女性沒有荷爾蒙的保護,心血管疾病及骨質疏鬆都開始出現,「我自己也是在更年期後,覺得很容易腰酸背痛,久坐非常不舒服,幾年前就安排做骨質疏鬆檢查,沒想骨質密度是-2.7,確定有骨質疏鬆,目前固定接受治療外,還吃保健食品養身。」為了維持好骨力,雲林縣還在草嶺石壁打造森林療癒基地,步行萬步不是問題,森林步道每立方公分有18,440個負離子,走一趟步道不只吸滿芬多精,身心靈都獲得療癒,也與台大教授合作,希望獲得科學性證明;目前這些活動都能在雲林健康活動參與平台找到,參與者也能累積雲林幣,換取雲林良品或合作店家的商品,目的就是鼓勵大家「走」出家門運動。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代表未來65歲以上的人口將佔20%,而雲林縣是全台老年人口最多的縣市之一,這代表因老化產生的疾病更加棘手,而骨質疏鬆就是一個已浮現的問題。張麗善指出,骨質疏鬆在偏鄉很嚴重,雲林縣是農業縣,或許因早期營養不夠,年老骨本不夠,未來可透過整合篩檢模式提早預防,目前縣府、國衛院、台大雲林分院、雲科大簽署高齡健康智慧整合合作協議書,以長輩常見問題,包括慢性病、行動功能、骨鬆、多重用藥、社會疏離等層面為研究重點,希望為老後的台灣找出一條安好的路。除了銀髮女性的健康須要關懷,正處家庭事業兩頭忙的30至50歲的女性朋友,張麗善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我看過很多優秀的女性忙著事業,連政府提供的癌症篩檢都不想做,一名女性掌中戲藝師,乳房都已化膿,又不好意思看診,自己敷中草藥,等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手舉不起來才就醫;一名女性主管也是在得知罹患子宮頸癌後改用偏方療法,等回頭看診時已第四期了,她們都錯過黃金治療期,這些都是多麼可惜的事啊!」同為女性,張麗善認為,女人必須多愛自己一點,健康是唯一的,一人倒下全家倒,而這些優秀的女性不乏高知識水平者,但對健康醫學的識能是不足的,政府提供的癌症篩檢有時候還得連拐帶騙才要去檢查,很多人可能怕痛,一輩子也沒做過胃鏡、大腸鏡,覺得胃沒不舒服就沒事。為了讓自己的人生下半場,可以安好的過著退休生活,張麗善建議女性朋友,國健署提供的癌症篩檢都是免費的資源,須要按時檢查,最好還能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目前雲林縣政府也結合營養中心,一起推動十全老人,全方位關懷銀髮族的健康。張麗善會這麼強調預防醫學的重要性,來自於自己的父親曾經脊椎受傷,了解病人及照顧者的辛苦,貼身之痛化為「嘮叨」的縣長媽媽,無非就是希望,所有疾病都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減少對家庭的不幸。
-
2024-02-29 焦點.健康你我他
新年健康新祈願/揹相機、踩單車 追風追景追太陽
去年最後一天,打算掛上新月曆時,發現舊月曆上自己手寫的字:「追風、追景、追太陽」,那是幫自己訂下一年後退休的目標,全是我以前沒時間做,計畫用退休後的餘生來完成的夢想。10年前一度熱中於單車活動,當時夢想著有一天要背上我的相機、騎上愛車,踩遍台灣大小鄉鎮,記錄這塊土地的風土之美。奈何繁忙的工作總讓我假日只想躺平,看著愛駒蒙塵,相機被打入冷宮(防潮箱)。隨著新年到來,我即將退休,再也沒有後顧之憂,我決定要從容優雅的展開慢活的第二人生。首先要把塵封已久的單車牽出來,重新和它培養感情,未來鐵馬既是我的交通工具,也是健身器具,再慢慢展開長征,上山下海,享受「追風」之樂;相機也該重出江湖了,伴著我「追大景」。踩著單車,拍拍照,記錄所見所聞,騎累了便就近探索在地美食,這樣愜意、減碳又健康的休閒方式,很適合橘世代吧。但要落實這些目標前,得先克服我長久以來熬夜晚睡的惡習。慣性的熬夜讓我精神不佳,長期睡眠不足使我顯得蒼老。為了多「賺」一點餘生,我矢志要脫離夜貓族行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練習讓身心靈都順應自然。2024年,我將邁入人生下半場。期待迎著晨曦、背著相機、踩著單車穿梭都市及山林的身影,能成為我退休後無形卻閃亮的新名片。
-
2024-02-24 退休力.自在獨立
人生下半場想要什麼?退休後像一個人的自助旅行,須自己規畫行程與玩法
退休後,許多人以為可以過輕鬆愜意的生活,但根據英國經濟事務研究院報告,平均退休兩年後,生病、憂鬱、失能等風險上升,YouTuber章新(本名張炳文)以過來人身分談退休和預期不同的地方,沒算到的大筆支出有哪些?以及他的頻道如何成功變現?同時提供專家看法。精神科醫師朱仲翔指出,YouTuber章新的退休規畫符合日前他在「二○二三退休力論壇─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論壇提出的安全感、新鮮感、重要性、連結感、成長與貢獻等六大心理需求,「章新把原有能力延伸到退休的新生活,成功開創人生第二曲線」。退休後像一個人的自助旅行朱仲翔以出國旅行來比喻退休,退休前就像是跟團,跟著或帶著團隊一起走,過程和目的地都很明確;退休後變成一個人的自助旅行,必須自己規畫目標、行程與玩法,有些人會忽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一名跨國企業的高階主管,以往全部心力都放在工作,事業上很有成就,退休後常跟朋友出國打高爾夫球,卻漸漸感到生活單調,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另外有一名在公部門上班的女性,五十多歲被迫提前退休,雖經濟無虞,但遊山玩水兩個月後開始感到心慌。我的人生下半場想要什麼?朱仲翔指出,職場很容易找到目標,退休前以工作為重心安排生活即可,但退休規畫要把重心擺回自己身上,不妨自問:「我的人生下半場想要什麼?」上述的高階主管個案,因為太忙忽略健康、家庭關係疏離,可以定為新的生活重點,而被迫退休的五十歲女性,可以學習新的才藝,為自己帶來新的感覺。「退休後卡住的是心態不是方法,只要願意嘗試,就算是有進展。」朱仲翔舉例,大家都知道可以去社大上課,有些人卻覺得這不是一百分的作法而作罷,但他提醒,如果目前的滿足感是零分,只要評估有十分就應該去嘗試,就像章新開頻道的初衷是找事做,假設事前評估不值得而不做,就不會獲得如今的回響。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睡前忍不住滑手機 醫:3C影響睡眠恐惡性循環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18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以回家為名的金山療癒生活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將來百歲人生可能是常態。人生不是一輩子都要在場上征戰,下台的智慧也很重要。這幾年台灣各地出現許多鮭魚返鄉的新移民,根據商周整理移民署海關數據,去年1月至10月,本國籍人士淨流入數量高達25萬人,這個大轉彎著實驚人。年輕退休財富自由,是很多人的夢想,但誰有勇氣停下腳步重新開始?林琰堂先生在台商中國設廠的風潮中,賣掉東莞手機零件工廠,36歲就賺到人生一桶金,移民澳洲。在此之前,他過著爆肝人生,沒空陪孩子、忽略身體健康、無暇享受生活。澳洲長假放空自己,除了尋回健康,也投身有機保養品事業,找到人生下半場的拚搏商機。現在他回到北台灣的金山,近四百坪的土地除種滿了櫻花果樹,還有吃不完的地瓜葉,享受自給自足的山中小日子。到了冬天燃起柴燒火爐,最有家的感覺,利用熱能傳導做幾道下午茶料理,皮薄料豐的炭烤巧克力香蕉墨西哥餅、焗烤蘿蔔糕,用山泉水泡無農藥的高山茶,看似簡約卻不簡單,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用心的家庭料理,每一道菜都展現了林琰堂對品質的堅持與對食材的尊重。我也得以藉此機會,走一趟跟過去不一樣的金山之旅。衝浪、賞鳥、泡湯,可以青春沸騰,也可以放鬆。喜歡衝浪的朋友會選擇離台北最近的金山,中角灣衝浪中心是北台灣衝浪聖地,跟澳洲黃金海岸一樣,是讓年輕人熱血沸騰的地方。不衝浪的人,一旁有咖啡車,喝咖啡觀海,一樣浪漫。喜愛生態觀察的人,金山清水濕地是自然保護區,也是賞鳥的熱門點,前陣子的「嬌點」是豆雁。來到以溫泉知名的金山,自然不能錯過泡湯的機會,舊金山總督溫泉的大眾池可以遠眺北海岸美景,溫泉帶點淡淡的硫磺味,不刺鼻。烘焙、咖啡個性小店進駐,老街增添新風貌。至於金山的人氣美食,除了金包里老街大家熟悉的鴨肉和傳統糕餅舖,也新加入許多個性小店。「Le gros pain saill金山好麥手作烘焙」,麵包主廚是一位消防員,中年展開斜槓人生,以天然酵母搭配高級法國麵粉。走的是低鹽、不加奶油的低負擔路線,練主廚最滿意自己的法棍麵包,只要抹上少許乾酪,就是極簡豪奢的吃法;水果麵包內餡也是用台灣煙燻的龍眼乾泡蘭姆酒,以麵包刀切開後呈現出外脆內軟的組織,做出比手掌還大的巨人麵包。除了麵包,也自己進口雨林認證生豆,親自烘焙,才能成就每一杯好咖啡。衣索比亞厭氧日曬豆,微酸的發酵香氣很迷人。除了內行的老主顧之外,平常自己沖泡享受,咖啡只送不賣。歐豆麥ODOVAI位於金山老街附近,喜愛肉桂捲的你不能錯過。肉桂醬的顏色偏深,肉桂味道濃郁但不辛辣,麵包體很有口感,還有核果粒,店家親做限量版真的好吃。西西里冰咖啡喝第一口直接醒腦!老闆說不夠酸還可以再加黃色檸檬,有個性也不失親和力。軟綿紅心蕃薯、「得來速」手作蘿蔔糕,都是在地滋味。位在陽金公路上的金山楊家紅心蕃薯,選用在地含鹽鹼紅土種植台農66號地瓜,地瓜有許多品種,包括紅心、紫心和黃心地瓜,紅心地瓜口感像栗子一樣口感軟綿。楊家紅心蕃薯隔壁,有一家「得來速」的手作蘿蔔糕、草仔粿。金山多雨,這家由一對阿公阿嬤在自家門口賣的台式米糕粿店,對於開車族最體貼,只要把車窗玻璃搖開告知要買的品項,不用下車就直接送到手中。草仔粿跟芋頭巧,跟老街差不多,這次經過朋友介紹,吃了手作蘿蔔糕,令人驚艷。蘿蔔糕和油蔥肉燥芋頭糕,真材實料,超大一個100元,沒有加任何奇怪的添加物,吃起來不會粉粉的,所以在煎煮的時候千萬小心控制火候,才能煎得完美,當早餐或點心都很不錯。不過,老先生的蘿蔔糕只有周末才有機會吃到哦!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
2023-11-19 退休力.理財準備
完善老後防護網 專家教你從病本、老本、保本建構安心退休人生
全球步入高齡化社會,您是否也該提早為退休做好準備?隨著年紀增長,甚至退休後,不僅可能面臨身體健康與照護問題,且光是要達到理想的退休目標,儲蓄及花費等規劃均相當重要。要如何妥善規劃,讓自己擁有更好的老後人生,中國信託銀行透過「老病保三本」的概念,期盼打造富足退休人生。老本/退休金的金流長久且穩定是關鍵根據中國信託家庭理財暨退休大調查發現,58%的民眾有做退休規劃,且年齡集中在50-59歲,然而這些年齡層可以累積退休金的時間已經不長,甚至有時候已經來不及準備。蔡安棋建議民眾先確定退休目標,以必要、需要、想要三個層次依序創造永續的退休金流,並選擇適合自己的資產工具,依年紀降低風險性資產比重,確保退休金流穩定。 所謂必要,指的是藉由定存或年金險╱還本險,創造穩定且永續金流的工具;需要指的則是透過風險較高一點的金融工具,提升金流效率,例如平衡型基金、投資型保單、債券等;如果想要更高的生活品質,則可增加股票型標的,提升金流累積效率。此外,也要提醒民眾,不論是哪一層次的金流,都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資產工具,並隨著年紀,降低風險性資產比重,確保退休金流穩定、不中斷,足夠因應退休生活所需。病本/優先轉嫁高額自費項目與長期照顧開銷根據統計,老後的醫療支出大約是青壯年時期的2至5倍,要如何準備所謂「病本」的支出以因應退休生活?中國信託銀行專家團隊協理蔡安棋表示,可優先考慮透過實支實付險轉嫁醫材或頻繁醫療支出,其次則建議藉由失能險轉嫁長期持續性的照顧支出,最後則建議藉由重大疾病險或癌症險來轉嫁大額醫療開銷。● 實支實付:蔡安棋說,通常民眾的醫療險規範,沒住院就不會啟動理賠,但這些小額醫療支出累積下來卻相當可觀,例如常見的自費醫材人工水晶體約3~10萬不等,甚至人工膝關節、人工椎間盤或達文西手術所需要的材料費用,少則10萬,多則至少30萬元。因此,建議民眾優先增加「實支實付、意外實支」額度,以小額保費,就能轉嫁不少的醫療費用,是c/p值非常高的醫療轉嫁方式。● 失能險:當出現失能問題時,可能面臨長照的需求,例如聘僱外籍看護,每月約花費2~3萬元、本籍看護則需3~7萬元。如果選擇入住安養機構所需的2~5萬不等費用,均是健保不給付的項目,建議民眾一併規畫透過「失能險」轉嫁長久的照顧開銷。● 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險、癌症險:民眾若有餘裕,可以預先規劃「重大疾病險」、「特定傷病險」、「癌症險」,藉由一次性給付保險金,確保在患病初期就能獲得及時治療,並減少對生活品質的侵蝕性。最後,也提醒民眾醫療險承保限制比較多,癌症險、重疾險在投保年紀普遍也都有上限,因此特別提醒民眾要及早規劃;或自留醫療照顧費用,並建議設立專戶以確保專款專用在自己的醫療照顧需求。保本/為人生下半場 建構雙重防護傘年長者遭詐騙的新聞時有所聞,為避免因詐騙,導致養老金被騙光,民眾可先透過「(預簽)安養信託」和「意定監護制度」兩把傘,增加防護。● 第一把傘:退休安養信託由於獨老的情況增加,越來越多民眾詢問「(預簽)安養信託」的規劃細節,希望能預先依照自己的想法,幫自己安排好人生下半場的生活照顧需求,即使未來身邊沒有親友照應,也能放心的享退。● 第二把傘:意定監護制度年紀增長可能面臨失智等問題,提醒民眾善用《民法》意定監護制度,在有意志時,選任一名或多名合適的意定監護人,並完成簽約與公證。當不幸喪失行為能力時,可以由監護人向當事人住所地的法院聲請監護裁定,並協助代理生活大小事,為自己的生活再多加一層保障。蔡安棋提醒民眾,提前利用不同方案,佈署因超高齡化社會來臨所可能面臨的各種狀況,讓自己的老後生活更有保障。
-
2023-10-14 退休力.自在獨立
不是遺物整理!步入中年後要開始做「老前整理」增加生活品質,8招教你如何開始斷捨離
「老前整理」的風潮來自日本,是指人們在自己還健康時,整理自己的物品。不管是收蔵還是囤積,在老後真正來臨之前進行「斷捨離」,有人自己動手,也有人尋求專業協助,「老前整理」協助大家在心理和居住環境都挪出空間,迎接人生新階段。如何開始斷捨離?1.先想像自己想要的在家生活,規畫藍圖2.評估家中物品量跟自身體力3.若自己動手,從東西最少或情感涉入最少的開始五個技巧4.「想要」與「必要」不同,判斷物品是否必要5.評估物品現在有沒有在使用6.平時順手整理各種空間與角落,定期清理7.養成贈送、轉賣、捐獻與資源回收物品的習慣8.設定期限,物品若未使用即淘汰或轉送(資料來源/居家整聊室、愛上整理整頓空間收納顧問J.T.。記者陳雅玲整理)過來人談斷捨離阿秀姨看似樂觀開朗,但她其實每天都不想回家,老公驟逝之後,她很難面對這個過去充滿愛和回憶的地方,家中堆滿雜物。直到居家整理師找到阿秀姨一直找不到的婚紗照……。你是否曾經對生活中充斥的各種物品感到棘手,在迎接人生下半場的同時,也許曾經想過斷捨離,不想為下一代留下負擔,卻不知從何開始,就此卡關?看似難度很高的斷捨離究竟要如何跨出第一步,看看過來人怎麼說。人生步入中年,當家中堆滿歲月的痕跡、捨不得丟掉的物品,不僅處處絆住生活動線,甚至可能影響家庭關係,讓人生窒礙難行,當人生迎來下半場,比起囤積回憶,老前整理、斷捨離已是不得不面對的首要課題,甚至有退休夫妻結伴上課學習斷捨離。雜物滿屋 婆媳關係惡化「我不要讓我的孩子在這種環境長大」,聽到待產的媳婦這樣說,婆婆簡直氣炸了;她說,這個家住了卅多年,從來沒聽老公、孩子抱怨過東西堆太多、不方便。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接到夾在媽媽跟老婆中間的兒子委託,來到案主家中時,這對婆媳關係幾乎惡化到冰點,他與另一名整聊師分頭安撫兩人,試著同理婆婆,也讓她理解整聊服務不是要丟掉她的東西,而是整理出用不到的物品,給予更好的去處及使用價值,花了兩天時間完成任務,婆婆對家中整理後的動線及空間配置很滿意,媳婦也開心有了安全的育兒空間。鄭博元表示,斷捨離流行許久,但在台灣,很多熟齡、高齡族獲取相關資訊的管道不足,或是覺得自己就能整理,很難落實,直到家庭關係已經生變,像是兒女已經受不了長輩的囤積習慣,或是家中成員異動、空間使用狀況改變,長輩要自己斷捨離又沒體力,才會尋求居家整聊服務。愛上整理整頓空間收納顧問J.T.服務的客群中,主動預約的熟齡客群不到一成,多數都是家庭狀況異動,例如另外一半生病,家中需要整理出空間,才會預約服務。J.T.曾服務一對熟齡夫妻,兩人都有一定的社經地位,在外總是光鮮亮麗的模樣,家中卻堆滿物品、寸步難行,直到一家之主生病,家中須騰出輪椅能通行的無障礙空間,女主人才找整理師協助。她印象深刻,那間占地頗大的透天厝,房間、走道、浴室都堆滿東西,隨處可見高級服飾、各式化妝品、百貨公司滿額送的贈品、參加社團活動的獎牌與胸章,「你知道這是用多少錢才換來的嗎?」最後出動四名整理師,足足花了四個工作天,還花錢雇用兩趟清運車,才讓男主人可以在無障礙的家中靜養。整聊課程 一成學員退休族明知該斷捨離,卻不知從何開始,早已是不少熟齡族的煩惱。居家整聊室開辦課程,將近一成學員是退休熟齡族,甚至有夫妻結伴上課。鄭博元說,居家整理很耗費體力,想要自己動手就要趁還有體力時開始,他建議可以在家中孩子獨立後開始著手,一邊整理一邊回憶人生上半場,同時思考規畫人生的下半場,通常這樣的整理會很漫長,甚至要三、四年才能決定哪些東西要留、哪些要丟,但可以把家裡打造成想要的樣子。先有藍圖 未來想要怎麼過至於斷捨離要從何開始?他建議第一是心中要先有藍圖,想像自己想要的在家生活要怎麼過,再評估家中物品量和體力,若體力不足就尋找專業服務,自己整理就從東西最少或是情感涉入程度最少的物品開始,若尋求專業服務,就從最頭痛的開始整理。J.T.認為,可以先從容易的東西開始斷捨離,熟齡族的老後生活想怎麼過,只要經歷過物品斷捨離,先把空間整理好,就會知道接下來的生活該在意什麼。整理師服務內容:溝通、諮詢、估價、報價,事前的收納用品規畫、到府整理、上架、標籤定位、斷捨離引導、收納配置、動線調整、維持的教學,整理師會協助委託人裝潢收納規畫設計,甚至提供搬家打包、新家上架一條龍服務。收費方式:依據物品量、屋內坪數大小、服務內容、整理師資歷,收費有所不同,通常以小時計費,每名整理師每小時收費從六百元到兩千元不等。來測退休力不論是不是一個人,都要準備老後,好好生活。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評估,來看你的退休準備夠不夠。 延伸閱讀:.不要的牙刷清磁磚?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如何讓家變得好整理?整理專家教你謹記3步驟就上手.家裡窮從小吃不飽,長大被討孝親費!養兒防老已過時,提早做老後6規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16 養生.家庭婚姻
休傑克曼離婚,結束差13歲姐弟戀27年婚姻!熟年夫婦還有愛嗎?專家:50歲是重新檢視人生的關鍵
編按:又一對銀色夫妻檔婚變!好萊塢男星休傑克曼與妻子黛博拉驚爆離婚,雙方今向《People》發表共同聲明,宣布2人和平友好地結束27年婚姻:「我們有幸一起度過了將近三十年的美好婚姻生活。我們現在的旅程正在轉變,我們決定分開,以追求個人的成長。」休傑克曼以演出「金鋼狼」系列而廣為人知,他與太太黛博拉李是相差13歲的姊弟戀,兩人於1995年在片場結識並進而相戀,交往不到一年就結婚。即使外界認為13歲的姐弟戀差距過大,但休傑克曼婚後成寵妻魔人打破外界質疑,讓兩人一直被視為是好萊塢神仙眷侶,婚後雙方育有23歲兒子及18歲女兒。兩人向來給外界相當恩愛的形象,今年西洋情人節及4月結婚紀念日時,休傑克曼還曬出和妻子的合照,如今卻突然宣布離婚,讓許多人直言不相信愛情了。熟年夫婦還有愛嗎?熟齡離婚近來蔚為風潮,日本熟齡雜誌針對150名50~70歲熟齡女性的調查結果,在129名已婚者中,有109人曾經想過離婚;但在被問到對另一半是否還有感情時,又有約85%的受訪者表示肯定。離婚諮詢師認為,熟年期是重新審視、調整夫婦相處的一波高峰期,也是夫婦是否能相伴度過人生下半場的關鍵。迎接人生百年時代,若簡單地一分為二的話,50歲便可說是折返點了。子女的養育逐漸告一段落的同時,家中長輩也開始需要照護、自己或是另一半也即將退休⋯⋯這時候也是許多人開始重新審視「夫妻生活」的時間點。為了讓人生下半場能夠愉快而不感覺壓力地度過,如何度過夫婦生活也是重要的關鍵之一。日本熟齡雜誌《ハルメク》在2021年6月訪問了150位50~70歲的女性讀者關於夫婦婚姻關係的調查,在受訪的150位熟齡女性中,有87%是結婚超過25年的資深夫婦。整體來說,雖然和伴侶有著穩定的感情或是像家人般的自然相處,但若細問之下,仍然有不少對於將來的不安,或是對另一半的不滿。8成熟齡夫婦仍有感情 即使愛情淡去也昇華成家人首先,在第一題:「您還愛您的先生嗎?」中,有將近半數(49.6%)給予肯定的回答、35.7%的人則回答「雖然沒有愛,但還有感情」。這個結果顯示:對於熟齡女性而言,畢竟是長年在一起的伴侶,多少還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但是否屬於愛情,則因人而異。在調查時,不少受訪者在選項之外另補充了回答,其中不乏許多令人感到羨慕的甜蜜留言:・年輕的時候忙於照顧孩子,先生也經常很晚才回家,能夠兩人單獨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如今孩子逐漸獨立了,反而找回了像是新婚時期的甜蜜感,很高興當年選擇了現在的先生。(K.U 63歲,結婚35年以上)・有了年紀之後,好像更能體貼彼此的心情,最開心的就是先生跟我說:「即使到了另一個世界,也想跟妳在一起。」(K.K 59歲,結婚35年以上)・孩子逐漸獨立之後,大概從15年前左右開始,我們就不再叫彼此「爸爸」、「媽媽」,而是用名字相稱。(Takako 61歲,結婚35年以上)回答「雖然沒有愛,但還有感情」者的留言則如下:・比起夫婦之間的愛情,現在已經把對方當作家人看待。雖然能夠毫無顧忌地和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有時候長時間相處還是會覺得有點煩,只是如果有一天對方不在了,應該還是會寂寞吧。(K.R 64歲,結婚25~29年)・沒有特別覺得好或不好,就像是維持著某種距離感的同居人一般的關係,但這樣的生活也還算安穩。(YO 65歲,結婚30~34年)・孩子長大離家、長輩也已經過世,想不到作為夫婦還有什麼必須要一起做的事,彼此也沒有話題,好像也沒有必要非住在一起不可。(Y.M 65歲,結婚35年以上)雖然和丈夫有著穩定的家庭和家人般的感情,但感到不滿或是對於未來相處感到無趣的人,似乎也不在少數。不想再忍耐!熟年期的人生變化,可能是離婚導火線在下一個問題「曾經想過離婚嗎?」中,在129位已婚者當中,有102人給了肯定的答案,其中回答「一年會想幾次」的人有20.2%、「偶爾會想(幾年一次)」的人有21.7%,「經常會想(每個月會想幾次)」和「隨時隨地都在想(幾乎每天)」的人加起來則有8.5%。僅有20.9%的受訪者表示「從來沒想過要離婚」、回答「幾乎沒有想過的人」則有28.7%。對此,離婚諮詢師岡野篤子認為,若以50歲以上女性的整體傾向來看,積極面對人生的女性比例比過去增加了。「感到不滿的時候,大家不再願意只是忍耐,而是會思考:那該如何解決?像是先生退休之後,會要求另一半應該適度分擔家事、或是想完成自己年輕時沒能完成的夢想的人,也逐漸不在少數。」比起過去認為丈夫是撐起家庭唯一支柱的傳統觀念,如今認為「你工作很辛苦、但我也把這個家打理得很好,作為人生伴侶,我們的地位同等重要」的家庭意識也逐漸成為主流。熟齡期的人生變動 是重新審視婚姻的關鍵・因為對於孩子的教育觀念不同,對丈夫的管教方式覺得困擾。46歲時曾經一度想過要離婚,但後來丈夫逐漸能理解我的想法,彼此意見不同的時候也願意傾聽我的感受,我認為有任何不滿都別放在心裡、坦承面對非常重要。(K.K 59歲,結婚35年以上,回答「幾乎沒有想過離婚。」)・以前因為要照顧婆婆、因為先生是長男所以還要打理夫家的大小事務,對於囉嗦的婆婆感到很煩躁而曾經想過離婚。但婆婆過世之後就沒有這個念頭了。(M.C 61歲,結婚35年以上,回答「幾乎沒有想過離婚。」)・50歲後半孩子獨立之後,突然覺得「我怎麼會跟這麼無趣的人結婚?」心裡覺得有些後悔。(F 64歲,結婚30~34年,回答「偶爾會想離婚」)・稍微有點事情就要發脾氣、晚上總是玩遊戲到很晚的先生,早上要人催起床、晚上不按時睡覺,看著對方就感覺很火大。(S 59歲,結婚30~34年,回答「偶爾會想離婚」)岡野篤子認為,在30~40歲的年紀,因為教養孩子、婆媳關係或人生價值觀之間產生差異,是導致思考離婚的第一波高峰;50歲之後,則是因為人生階段的變動,導致對婚姻關係的想法連帶有所改變。此外,對於另一半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和個性等等的不滿,長年忍受對方累積到了臨界值,也可能是影響熟齡離婚的重要因素之一。熟齡女性的理想夫婦關係:對等、理解,但保持一定獨立性最後,在「對於先生有什麼話想說」的自由回答題中,太太們則是對於先生毫無保留地說出了藏在心中已久的真心話,即使是在前面的題目中回答「還愛著先生」的人,對另一半也不見得完全滿意。・自己的事情拜託自己處理,別什麼都來問我啊。(D.P 60歲,結婚25~29年)・希望對方能更在乎我的心情感受。即使沒有性生活,我認為夫婦之間還是可以幸福的。(A.H. 64歲,結婚35年以上)・別人講話的時候,要好好聽到最後啊。(Y.Y. 62歲,結婚25~29年)・家裡不是餐廳,好歹自己的碗盤自己拿去廚房吧。(Y.O. 61歲,結婚35年以上)・別老是強迫我照著你的規定做法生活,也多少該對老婆表示一些感謝和體貼,如果只是放在心裡我是感受不到的。(Y.M. 65歲,結婚35年以上)・我不是你媽媽,別什麼事都依賴我解決!好像家裡多養了一個小孩一樣⋯⋯到了這個年紀如果還只有電視是朋友,那就太寂寞了。(A.T. 61歲,結婚35年以上)從太太們的抱怨中可以發現,多數熟齡女性希望夫婦之間可以在彼此對等的基礎之上,擁有相互體諒、尊重,不過度依賴但能相互扶持的婚姻關係;對於先生有所不滿者的煩惱,也大多來自於此。如果想要在熟年期擁有理想的婚姻關係,不妨以此為借鏡,重新審視調整夫婦間的相處模式,或許就是能有所改變的契機也說不定!資料來源/ハルメク1 2 3原文:熟年夫婦還有愛嗎?日本熟齡婚姻大調查:近9成還有感情,但8成想過離婚!
-
2023-09-14 養生.人生智慧
出任郭台銘副手/「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
【2023/09/14編註】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14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宣布副手人選為藝人、作家賴佩霞。》相關新聞賴佩霞說,她的專長是溝通、協調,除了偶爾演戲,過去30多年,都在唸書同時研究心理學。離過婚的她提到,親情、友情、愛情,經營任何一段感情都不容易。回顧3年前的專訪,看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賴佩霞失婚後如何與前夫、自己和解?【文/張瀞文/2020/09/12】優質退休生活關鍵何在?或許您可以從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開始——關係的檢視、遺憾的和解。9月的橘世代周報將透過系列名人故事,帶您看見隋棠的婆婆賴佩霞如何在失婚後和前夫、和自己和解?藝人梁正群又如何整理他和父親梁修身的關係,展開父子和解之旅?而我們每一個人,如何在這生命里程的「中點」,做好生命回顧,梳理好人生上半場的關係,沒有遺憾地展開人生下半場的旅程?談生命裡的和解,賴佩霞絕對有資格。今年57歲的賴佩霞擁有過許多身分——18歲成為藝人,從歌手、演員到主持人,這幾年,她是知名的心靈作家,也是許多人在處理生命關係的心靈導師。能夠帶領人們面對生命的挑戰、容受痛苦,並非賴佩霞天賦異稟;賴佩霞生命的豐厚,一開始是以「苦難」的形式呈現。30年傷痛 學心理諮商療傷母親未婚生子,讓她成為沒有父親的混血兒,成長過程受盡歧視與排擠。懦弱的生父在生命中缺席,讓她不知道正常家庭為何物。渴望家庭的她帶著期待走入婚姻,但前夫外遇,在婚姻關係中欺瞞與逃避。離婚不但使她夢想粉碎,也讓她恐懼——她步入和母親相同的命運,成為單親媽媽,和媽媽一樣悲傷,「更可怕的是,我也開始抱怨起老天爺的失職。」人生前半場最重要的三個人,帶給她的全是傷痛與失望,長達30年的時間,賴佩霞淡出演藝圈,轉向心理諮商,不斷直視生命的傷痛,一次次走上和解之路,踏上改變自己的旅程。你我或許沒有賴佩霞人生八點檔連續劇似的苦情遭遇,日子過得好好的,幹嘛要和解?「(生命的遺憾和糾結)不是你不去理會就不在,它會在你身體不舒服、意志不佳、狀況不好時反撲,若你希望活得輕鬆自在,就好好處理,才不會拖累與『源頭』無關的人。」賴佩霞說,人生到了某個年紀——有些人是小孩長大離家、有些人是退休,每個人時間點不同,會期待人生的圓滿,開始自問:「我的人生是什麼?」會整理過往人生:「我要帶著不甘心、不圓滿走人生的路嗎?有其他選擇嗎?」也愈來愈常在夜深人靜時望著枕邊人:「這個人是為我的人生加分?還是讓我能量耗損?」只有把最重要的第一層關係理清時,才有可能享有幸福、快樂、美好的人生下半場。走出婚變 懂得要善待自己賴佩霞不到25歲就結婚,8年後離婚,帶著5歲和1歲的女兒,以及僅有的6萬元現金,獨立生活。第一段婚姻讓賴佩霞赤裸裸看見自己從來不了解的負面性格,嫉妒、猜疑、憎恨、小心眼、沒安全感…,這些隱藏深處的陰影,在這個過程中爆發出來,想毀滅別人也毀滅自己。她甚至自我懷疑:「我真的那麼不值得愛嗎?」還好,當初為了成為更好的母親而接觸成長團體、曾經到監獄當志工希望提升自己輔導專業進而學習心理諮商,這些課程與方法,讓賴佩霞在面對離婚的椎心刺骨時,有強大的後援。她知道,很多事情要從自己的生命釐清。她也看見,從小,「你是雜種」、「你跟我們不一樣」的語言常常出現、刺傷她,讓她總在找尋「歸屬感」,在生命的所有關係裡,她只要察覺「我已經不是你需要的人了」,就會馬上離開。她開始練習看見自己需要什麼、被什麼困住,看清楚為何在關係中受苦,勇敢說出需求。整理過往 面對人生不抱怨離開第一段婚姻後,她除了有意識覺察自己的需要外,更練習「好好說話」。例如有天早晨起床,她走進客廳,看見現任先生謝志鴻和大女兒謝沛恩坐在餐廳,吃早餐、看書、看電腦,那時候,除了狗狗便盆有便便之外,兩隻狗狗又尿在盆子外面的地板上…。她一邊拿起衛生紙整理,一邊說:「當我看到狗盆裡有大便,就知道因為便盆的便便沒清,所以狗狗就尿在盆子外面。我看了不開心,因為家裡是木頭地板,尿液沾久了會有味道,我希望家裡是清香的。可不可以麻煩早上起來時,盡可能多注意牠們,幫忙把便便清乾淨,以免牠們又尿到盆子外面。」經過這麼多年的練習,她已經能夠在日常對話中不抱怨,而是如實陳述觀察到的事實、說出心裡的感受、表達內心的需要,並且放下命令的舊習,用明確、正向,可以引發具體行為的語言提出請求。她也清楚,所謂和解,最重要的是,離開一段關係之前,必須清理其中的糾葛,才能往下一個階段邁去,否則下個階段的所做所思,都會有這個階段的投射。「當我對前一段感情不能產生感謝,就會帶著不甘心到下一段關係。」於是賴佩霞把自己活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感謝那場婚姻讓她看見自己的不完美、帶給她的覺醒,讓她快速成長,更誠實面對真實的人生,不再活在虛幻的理想裡。她不認為第一段婚姻「失敗」,而稱之「完美的過程」,讓她看見內在更好的自己,在第二段婚姻來時更知道如何經營親密關係。賴佩霞對於現在的人生「非常滿意,如魚得水。」回首來時路,她終於可以篤定地說:「賴佩霞的人生一直都沒有問題,她一直是這麼美,只是我有沒有看見。我一直在這條路上走。」賴佩霞提醒,無論跟誰和解、內在需求是什麼,都要記得「喜歡自己」最重要,「因為你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你不喜歡自己,很難喜歡這個世界。」迎接新生 每天都可以和解而已經走完和解之路,即便有小小的誤解也「每天都可以和解」的賴佩霞,現在的人生彷彿又進到了另一個階段。她將成立一個「好好說話」學會,帶著大家學會「好好說話」。「我還挺興奮的。人生已經到了下半場,我要留下什麼給這個世界?我學諮商學了那麼久,從3歲開始在教會裡仰望聖光到現在,我如何能夠在生命裡的苦,看見它背後的愛。我應該跟大家分享。」「若我不在乎我自己,誰會在乎我;當我只在乎我自己,人生又有何意義。」賴佩霞這樣說,現在的她,人生的糾結已經梳理、遺憾也都面對處理了,有力量去創造一個比自己更重要的改變。賴佩霞小檔案賴佩霞是資深藝人,一家也都是名人。她和前夫生的大女兒謝沛恩是偶像劇明星;第二任丈夫謝志鴻是最早留美返台的科技新貴,被稱為「掃描機之父」;謝志鴻和前妻的兒子Tony,是藝人隋棠的先生。婚姻受傷 別怕求助賴佩霞提醒,婚姻遇到問題不要害怕求助,想扮演強者而不願意求助才是最大的問題。只要願意提出請求,很多地方都可以得到幫助。離婚是法律行為,若財務能力許可,就請律師幫忙,釐清法律責任歸屬,不要用情感談法律。情感、情緒的問題,去找諮商師。這兩個問題都釐清了,比較能夠穩定面對對方。財務上沒有餘裕的也有相應資源。許多非營利組織像是勵馨基金會、晚晴婦女協會、法律扶助基金會等,可以提供很多法律上的資源。情感上,有人透過宗教,有人尋求社團或是社區資源的協助。好好說話10提醒很多人感到孤獨,是因為沒有好好說話,多一些溫和、彈性、空間,關係就會好很多。在賴佩霞新書《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裡,有一些溫暖的提醒:1.想與他人好好對話、溝通,先從認識自己開始。2.把你在家庭外的溫暖平和,帶回家庭中。3.好好說話,好好聽對方說話。4.想想,為別人貼標籤時,心裡真正想說的是什麼?5.有時,不急著說話,也是一種溝通方式。6.仔細聽:批評,隱藏著我未滿足的需要……7.當我們說「我需要被……」時,意味著解藥在他人手上。8.「不要」什麼,不等於你知道自己「要」什麼。9.想要有好的人際關係?仔細觀察身邊人的「需要」。10.允許對方說「不」,才有可能進入到交流及溝通。【延伸閱讀】老公被退休了怎麼辦?28年專職主婦走出家庭風暴 主控人生下半場不要活得像別人!《我輩中人》張曼娟:50歲後的人要把自己放在最前面
-
2023-07-27 焦點.元氣新聞
夜尿心好累?挺過夜尿型中年危機,拒當「一夜七次郎」!
男性步入中年,除了感覺體力變差、腰圍容易變粗,同學會的話題也逐漸從聊3C、聊車子,變成聊健康,感情好一點的,甚至還會比較半夜起來上廁所的次數!大多男性隨著年紀增加,都會有夜尿的困擾,雖說人生「四十不惑」,小心夜尿打亂生活節奏、讓你不知所措!究竟男性朋友該如何面對夜尿困擾,就讓專業試車手Andy老爹為男性朋友發聲,與泌尿科名醫相談來解惑!40歲以上民眾、超過4成都有夜尿困擾很多民眾對夜尿的認識仍一知半解,搞不清楚「夜尿是一種疾病嗎?」泌尿科醫學會監事、尿失禁防治協會常務理事、恩主公醫院泌尿科專科醫師王炯珵指出,許多人都認為夜尿是一個正常老化的現象,但其實,夜尿本身和許多疾病有關;長期夜尿會引起睡眠嚴重不足,對於健康、工作、婚姻都有負面影響,因此夜尿算是一種疾病。至於怎樣算是不正常?什麼是「夜尿症」?王炯珵醫師說明,醫學上對於「夜尿症」的定義,是「尿意強烈造成睡眠中斷,1晚至少2次以上,屬夜間多尿症。」隨著老化,腦下垂體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ADH),腎臟會在夜間過度工作,產生許多尿液,有9成「夜尿症」患者夜間尿量大於整天尿量的三分之一;根據流行病學調查,40歲以上民眾,超過4成都有夜尿的困擾,且比例隨著年紀增加而升高,其盛行率不亞於常見的代謝症候群(三高),是國人不可輕忽的健康危機。說不出口?3大夜尿型中年危機很多男性都以為夜尿只不過是小事一樁,而無心改善,但長期下來,可能會衍生許多問題。究竟夜尿可能會導致哪些「中年危機」?王炯珵醫師為民眾整理如下:【夜尿型中年危機1】健康危機晚上起來尿尿,有可能是疾病的前兆,根據統計,超過75%夜尿頻繁的人士,都有三高問題,心血管疾病初期,也會出現夜尿明顯增加的徵兆。此外,睡眠品質長期被剝奪,容易引發心血管、代謝、免疫問題,夜尿可說是「隱形健康殺手」。【夜尿型中年危機2】婚姻危機夜尿也和男性面子息息相關。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男性因睪固酮激素明顯下降,可能影響性慾和勃起功能。幾年前韓國曾做過研究,發現若男性改善夜尿狀況,他們的男性賀爾蒙便會往上回升。【夜尿型中年危機3】工作危機人體大腦中的「膠淋巴系統」執掌排毒,並且在我們睡覺時工作,宛如「大腦的夜間清潔隊」,若夜間睡眠頻頻中斷,會導致排毒功能變差、免疫力下降、記憶力不足或失眠,影響白天的工作表現,長期下來還會增加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腦部退化疾病風險。正確治療、穩定服藥,找回一夜好眠王炯珵醫師幽默地表示,過去人們常用「一夜七次郎」形容男性雄風,但在泌尿科臨床上,「一夜七次郎」指的是半夜起來上廁所七次。很多患者都拖到症狀嚴重、困擾不已時,才選擇就醫。事實上,只要一個晚上需要起床上廁所2次以上,就應該要盡速至泌尿科就醫,早期發現,方可早期治療,透過專業的診斷、穩定服藥,還給患者一夜好眠。王炯珵醫師說明,目前夜尿已有藥物可以治療,透過口服抗利尿激素,可減少夜尿狀況。搭配生活習慣改變,如:睡覺前不要喝太多水、白天適度運動、有助於在晚上減少尿尿的情形。呼籲大眾建立並推廣「夜尿症是一種疾病」的正確觀念,幫助中年熟男積極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找回幸福人生下半場。
-
2023-03-25 退休力.自在獨立
熟齡離婚─現象篇/3個常見原因讓夫妻關係回不去!家事律師:分手前想想離婚成本
年齡邁入六字頭,人生進入後半場,卻面臨婚姻關係出現變化。兩人對老後生活期待不同,或長期疏離的關係終於到了直球對決時刻,讓「熟齡離婚」悄悄發生。聯合報關心大家的退休力,準備老後生活,關係從兩個人到一個人,心靈上的準備,你/妳做足了嗎?從數據上不僅已經可以看出熟齡離婚有增加趨勢,社會也因應熟齡離婚出現商業需求,幫助人們在人生下半場,各方面做足準備,減少驚慌。 四、五年級生走過戰後嬰兒潮的經濟起飛,現階段正面臨退休或準退休生活,不過,多項數據發現,該族群的婚姻關係正悄悄出現變化。離婚總對數中,逾五十歲者占兩成以上,婚齡超過廿年的離婚率近十年皆往上成長,特別是婚齡卅年以上的離婚率,成長速度最快。專家分析與女性經濟獨立、退休後婚姻關係變化、對第二人生想像不同等因素有關。台灣目前並沒有明確定義「熟齡離婚」,知名家事律師賴芳玉說,她所認為的熟齡離婚應該是婚齡超過十年以上,婚姻關係已經進入到老夫老妻並準備離婚,才稱為熟齡離婚;台灣現在掀起的退休後熟齡離婚,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已經歷過。第一種:經濟獨立 擺脫妻與媳角色二○○七年日本為保障女性修改年金制度,夫妻離婚後,妻子可主張領取先生一半的厚生年金(類似台灣老人年金),之後日本社會就出現大規模的「定年離婚」。賴芳玉表示,台灣與日本雖有相似,如經濟議題,但她觀察,台灣熟齡離婚更多是難以適應退休後的夫妻關係變化。戰後嬰兒潮的女性,相對於已到八、九字頭年齡的女性,經濟相對獨立,進入婚姻時「男主外、女主內」是主流價值觀,女性一直照顧著男性、公婆、子女,當先生從職場退休,期待能在家中當大爺,她仍禁錮在「太太、媳婦」這個角色時,她也希望從太太、媳婦的角色退休,加上經濟相對獨立,更有機會可以尋找自我。第二種:無話可說 為了孩子在忍耐第二種熟齡離婚的典型,就是退休後,夫妻二人已無話可說,過去的關係靠解決子女問題、共同對抗婆婆等維繫,當孩子離巢、公婆離世,二人的關係也跟著「回不去了」。第三種:退休男性外尋填補空虛第三種常是男性離開職場後,頓失長期追求的競爭關係,失去自我重心,加上不敢面對自我,在家中如果找不回競爭感就會外尋填補空虛,常影響自己後半生。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則說,婚齡超過廿年以上的夫妻,二人在關係中都具有「陪伴」的功能,要捨棄婚姻帶來的陪伴功能,有部分是關係長期不好,只是為了孩子在忍耐,等孩子長大也宣告關係告終,另一種則是男性退休後,成了「有錢又有閒」的男性,不願服老想追求青春,開始期待追求年輕女性,增加自我認同感。林萃芬說,年紀超過八十歲選擇離婚的大多是女性,認為服侍這個家一輩子,不希望死後還要與不喜歡的夫家葬在一起,離婚不只是對另外一半的不滿,也是對於夫家的不認同。熟齡離婚─現象篇/分手前 想想3大離婚成本盤點離婚成本.經濟成本:開銷從兩個單位變成一個單位,經濟上是否足以負擔。.情意成本:情感的連結如何維持與斷離,在不影響雙方生活下,討論出解方。.寂寞成本:思考真的需要一個人嗎?是否有足夠的技能可以獨立生活?熟齡離婚背後藏有中年危機、人生新篇章的關係轉換,知名家事律師賴芳玉說,熟齡離婚比婚齡較短的夫妻離婚,需要思考的議題更深更廣,不僅要思索婚姻對於二人的意義,還得思考三大離婚成本,經濟成本、情意成本、寂寞成本,否則面對已進入退休的年紀,決定恢復「單身」也得具有實力才能穩健過活。據內政部統計,一一○年離婚對數中,以年齡區分,五十歲以上男性占百分之廿五、女性占百分之十五。五十歲以上男性比女性多一點六倍,而五十歲以下女性則是多於男性一點五倍。賴芳玉說,男性在五十歲以上比女性更易遇到離婚議題,而男性長期在關係中,大多扮演不會經營、表達感受,有些則是相對自我或自戀,從數據難以得知提出離婚是男性還是女性,不過數據顯示,該現象不只出現在去年,而是近五年都有相同趨勢,不少這階段的男性會透過外遇,擺脫原本關係,最後被發現而走向離婚。熟齡離婚 外遇常是「假議題」熟齡女性選擇離婚大多經過深思熟慮,男性多是不得不離婚,如外遇被抓、不想經營關係等。賴芳玉說,外遇、離婚對她而言都是「假議題」,兩者都是關係卡關導致最後的結果,面對關係經營的失敗,如果不面對而假裝蓋掉創傷,沒有趁此「轉大人」,重整自身需求,類似的問題將不斷重演,而年紀愈來愈年長,相較於年輕人,更沒有重新站起來的本錢。她建議要離婚前,先問兩個問題,現階段造成你/妳的痛苦來源是什麼?離婚有辦法解決問題嗎?賴芳玉說,有些人會認為離婚之後,問題就能解決,痛苦就能消失,但問題常不在另一半,可能是在自己或岳父母、公婆家。她強調,問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離婚前,也不建議賭氣,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單身」的本錢。賴芳玉說,離婚前,無論男女都該盤點經濟成本、情意成本、寂寞成本,也就是從錢到兩家關係,再到心靈準備都要思量。離開這段關係後,房貸、車貸等有辦法負擔嗎?與另一半分開後,多年累積的情,如何幫助自己割捨?是否需要親朋好友或專業諮商師協助?再者是,生活中的安全感、歸屬感,如何從原本二個人,回歸到一個人,也能面對孤獨。賴芳玉說,社會一直對於「孤獨」帶有負面印象,當選擇回歸到一個人,或投向另外一段關係時,都得深思自己需求到底是什麼?否則空虛感的降臨,很容易對人產生負向循環,陷入更深的深淵。熟齡離婚─現象篇/怕你衝動 陸推「30天冷靜期」【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結婚或許不一定得靠一時衝動,但離婚,有時可能真是氣頭上的一時衝動。有鑒於近幾年結婚率愈來愈低,離婚率卻節節攀升,中國大陸自二○二一年起大幅提高離婚門檻,包括設定了卅天的「離婚冷靜期」。大陸現行「民法典」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卅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限屆滿後卅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亦即,今天大陸的夫妻若想登記離婚,必須過五關:「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大陸民政部社會事務司長王金華稱,這樣的規定主要是為那些草率離婚、衝動離婚的人增加一個門檻。「是不是考慮清楚感情確已破裂?是不是對子女撫養、財產、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任何一方只要說不同意離婚,等於雙方沒有達成共識,說明還要再冷靜反思。「冷靜期」的設置是否真能有效降低離婚率?至少大陸媒體的報導似乎如此。廣西南寧晚報就指出,根據南寧市民政局的數據,二○二一年一月到二○二二年十二月底,南寧共有兩萬多對夫妻申請辦理離婚手續,最終實際辦理離婚的為一萬三千多對。報導因此認為,「離婚冷靜期讓約七千對夫妻保住家庭完整」。不過,對於官方這項「美意」,不少大陸民眾卻不領情。許多網友質疑,結婚和離婚是個人意願和自由,自己行為自己負責,強行用法律干預反而會適得其反。更有女權運動者擔心,這樣的法律設計可能會侵犯女性權益,因為在家暴事件中女性受害者較多。數位版看這裡從今昔婚姻關係 看童養媳的故事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中山大學社會系榮譽講座教授莊英章,分析日治時代,台灣戶口調查簿與田調訪談。童養媳面對婚姻關係的不健全,婚姻關係看似約定關係,但在婚後廿四到廿五年後,離婚率相對於招贅婚、婚嫁娶中卻是最高的。更多童養媳婚姻故事,請見聯合報數位版。(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25 退休力.自在獨立
熟齡離婚─諮商篇/20年眷侶變好朋友!一堂沒人教的課…賴芳玉的離婚諮商課為何爆滿
熟齡離婚到底是不愛了?還是自己的人生課題「卡關」,離婚發生時刻,大多也是人生的關鍵轉捩點。人生下半場,當決定離婚時,你/妳真的想清楚了嗎?多數人面對分離,不但沒有深思熟慮,更難好聚好散,但撕裂關係,同時也撕裂心靈。聯合報關心大家的退休力,準備老後生活,熟齡離婚更需要準備,坊間陸續開出離婚相關課程,讓人看清楚關係,好好分手,做好人生的功課。「離婚」也需要上課?知名家事律師賴芳玉近期推出線上離婚課,在此之前,兒福聯盟也在線上平台推出離婚規畫課程。兒福聯盟資深主任李惠娟說,「分手」需要學習,亞洲社會沒有人教這門功課,離婚是更難的課題,斷開親密關係時,多數人害怕,也擔心一個人,學習面對關係的變化,是成人的學習課。兒福聯盟調查,夫妻離婚後「從此不聯繫」、「敵對水火不容」比率達五成六,僅二成二可以當朋友。好聚好散為何這麼難?一位台北市晚晴婦女協會的志工表示,國人對於如何好好建立關係,渴望學習,協會開設的各類課程,包含自我成長等幾乎都爆滿。離婚創傷 外遇常是假議題「離婚」在國外的心理學家研究中,將其列為人生重大創傷的第二位。賴芳玉說,離婚最大宗的原因仍是「外遇」,但看過這麼多的案例,外遇其實是離婚的假議題,外遇常發生在夫妻人生階段走進「轉折」的時刻,如丈夫在職場上,職位長期無法突破、妻子面對空巢期等。賴芳玉說,面對人生的課題時,人們總會有個想像,外面的世界總是比較好,卻忽略往內探詢,導致下次再面對問題時又會再次選擇「逃」,無解的課題,情緒常會勝過一切,也容易把關係弄得更糟。踏進律師事務所的夫妻,多數是走投無路,開課是希望能選擇離婚前,夫妻能先思索,痛苦的來源真的是婚姻嗎?順利離婚 卻迎來更深空虛早在二○○三年就開始做家事商談的李惠娟說,許多求助商談的夫妻都是「快速離婚」,後續為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彼此鬧得不愉快。曾有個案告訴她,原本非常期待離婚,可以與外面的人建立新的關係,但順利離婚後,迎來的是更深的空虛感,仔細思索才發現,當初造成關係不順利的是他對於經濟的恐懼,卻投射給另一半,兩人不斷爭吵,從頭到尾都是他自己沒辦法面對自身課題,反而傷害了最親密的人。李惠娟說,親密關係是人類最底層的需求,離開親密關係,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痛苦的。如果兩人經過自我探尋,最終仍要從兩個人走向一個人,一定要不吝嗇對外求援,台灣的教育從沒有教分手,都靠人們自己探索,所有人在關係成績單多數不及格,導致離婚後,怨偶多於好聚好散,更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讓整個家庭更加破碎。賴芳玉表示,離婚雖然是人生中的重大創傷,卻也是「轉大人」的時刻,但男性很容易就直接進入到另外一段關係,滿足離婚的失落感,通常難以蛻變,反而是女性好好療傷面對自我,通常離婚後蛻變得很快,例如藝人賈靜雯、徐曉晰等,大家可以看見她們的蛻變,不但成為成熟的大人,也更能找到自己的幸福。熟齡離婚─諮商篇/接受諮商探索內在 20年眷侶變好朋友婚姻走過廿個年頭,被視為神仙眷侶的楊錦聰與郭懷慈,決定離婚。他們走過分開後會出現的否認、憤怒、沮喪、接受等階段,面對關係的挫折,兩人選擇面對,並對心靈進行一番療癒,離婚這堂課,帶給他們更新一段關係,雖不再有親密關係,卻是更好的朋友或工作夥伴。去年兩人在楊錦聰的Podcast「剝吧!洋蔥大叔」中,侃侃而談當初離婚的決定,以及走過分離後,各自安好的經歷。六十三歲的楊錦聰,廿八歲時創立風潮音樂,現為風潮音樂的創辦人與董事長。楊錦聰說,原本他喜歡的對象是坐在郭懷慈旁的女同事,但跟這位女同事聊兩句就沒話了,反而是跟懷慈的興趣相符,可以從工作聊到政治,很快就陷入熱戀,並進入婚姻。楊錦聰的前妻郭懷慈,現為心理諮詢師。兩人進入婚姻後,一同在職場上打拚。事業剛起步的楊錦聰,面對工作或生活壓力,常會轉嫁到另一半身上,大吼、爭吵,凡事都認為是對方的錯。郭懷慈漸漸發現,自己在關係中愈來愈不快樂,為尋答案,開始去諮商、上課,發現她在婚姻中失去了自我。兩人討論後,決定攜手度過婚姻的危機,但上課、諮商仍無法改善問題,當時彼此都知道婚姻走不下去,懷慈突然一聲不響就飛到印度,楊對她突如其來的行為感到憤怒,曾威脅懷慈「妳如果不回來我就切斷妳的經濟」,後續他嘗試把懷慈追回來,卻在過程中,意識到自己過去的不安、憤怒都源自怕寂寞、怕孤單。楊錦聰說,後來兩人開始嘗試不同的生活,最後決定離婚是對彼此最好的選擇,走進戶政事務所,簽下彼此的姓名,抱頭痛哭,現在兩人可以好好相處,不撕破臉,都是因為兩人都選擇內在探索,找到自己獨特的美麗、愛自己,當可以享受跟自己在一起的時光,才能進一步與另一個人有很好的相處。楊錦聰與郭懷慈花了廿年都在實踐找尋自己的這件事。兩人說,因為走過離婚,才更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現在兩人都已經有了各自的歸屬,對於這一位人生曾經一起打拚過的伴侶,有的是滿滿的感謝。熟齡離婚─諮商篇/解人生課題 中年男性諮商漸增若說離婚是痛苦的創傷成長過程,男性通常是受創較為嚴重的一方。知名家事律師賴芳玉指出,多數男性難以因此成功「轉大人」,男性從小被教育不准訴說脆弱,常用逃避、當作沒事來解決問題,但後續迎來的往往是更深的挫折感。若需要了解離婚或兩性關係而主動接受諮商,賴芳玉說,她曾做過一場簡單的調查,四十歲以上男性竟是「諮商」最大宗的對象。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群說,男性不說,不代表沒有需求,臨床上,主動尋求諮商的男性愈來愈多,特別五十歲以上,需求愈來愈明顯。羅惠群表示,面對人生挫折,長期以來,男性比女性更難面對,男性一直被教育「你是男生不准哭」,特別是現在五十歲到六十歲的男性,深受傳統教育影響,卅歲到四十歲族群也是。在諮商現場中,男性都是帶有「目的性」,一踏進來希望諮商可以改善夫妻關係,女性則是為了抒發情緒,或找到能接住自己的人。近期,有非常多五十多歲的男性,主動帶妻子諮商,或是做家族諮商,他們意識到家庭關係鬆動,漸漸在諮商的過程中,慢慢發現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反而會開始拉其他的男性進入諮商室。羅惠群說,廿多歲男性主要希望認識自我,五十歲以上男性大多希望解決問題,但諮商需有一定經濟能力及時間,相對於卅歲到四十歲,更有機會踏進諮商室。數位版看這裡牽手30年鬧分手 兒女搶救爸媽婚姻Encore安可日子的創辦人、抖音前台灣運營負責人林宜靜(Jingle)在疫情期間辭去中國大陸的工作,但並非工作受疫情影響,而是55歲的媽媽正式向爸爸提出離婚。兩人結褵30年,一路吵吵鬧鬧,卻在媽媽準備退休前,拿出簽好的離婚協議書,爸爸才驚覺「這次來真的」,為了處理「家務事」,她返台與兄弟姊妹聯手,能夠挽救爸媽的婚姻嗎?(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