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3 橘世代.健康橘
搜尋
中醫師
共找到
1117
筆 文章
-
-
2020-05-23 科別.泌尿腎臟
夜晚頻尿陰莖軟如香蕉 醫師建議有這些行為盡早就醫
老張40歲娶得美嬌娘後體重直直升,自嘲幸福肥,但近來他上班總帶著睡不飽的黑眼圈,原來是夜晚頻尿,上廁所總是解不乾淨,搞得他睡不好,連帶影響枕邊人睡眠。更糟糕的是,老張發現自己晨勃次數越來越少,陰莖硬度變軟像香蕉,性慾一來勃起後3秒軟,老婆氣得想分房睡。為了挽救性福,老張找上中醫師求助,收治該病患的楊永榮醫師表示,頻尿、夜尿、尿解不乾淨,可能是攝護腺或膀胱或尿道發炎導致,這些都會影響到性功能。若以上原因皆非,且年紀偏長或體型肥胖,則要懷疑是否攝護腺肥大造成,建議儘早就醫治療,以免進一步導致勃起功能障礙。勃起功能障礙就是俗稱的不舉或陽痿,是指在有性慾要求時,陰莖無法勃起或勃起不堅,陰莖無法進入女性的陰道。國外研究顯示,72%勃起功能障礙患者患有攝護腺肥大伴隨下泌尿道症狀;62%攝護腺肥大伴隨下泌尿道症狀者同時患有勃起功能障礙。醫界推估,全台灣40歲以上男性中約有113萬人、平均每5人就有1人因攝護腺、泌尿道疾病而無法享受正常性生活。不僅如此,晨勃次數異常減少,陰莖半軟不硬、勃起不全,很可能是陰莖血管阻塞造成。臨床上不少勃起障礙患者,抽血檢查發現有三高或心臟問題。因此,男性千萬不能輕忽,有症狀就要就醫檢查。一般西醫處理勃起功能障礙共病問題,會針對下泌尿道或攝護腺肥大症狀進行治療,而針對勃起障礙方面多以補充荷爾蒙為原則。至於中醫治療陽萎症則首重病因,先了解病因進而辯證論治,以達到對症下藥。中醫治療陽萎,血虛型的病人要補血活血;氣虛、腎陽虛損型的病人要補氣壯陽補腎;溼熱下注型的病人要先清熱除溼,疏通陰莖海綿體內的溼氣;血瘀外傷型的病人要排除瘀血;肝氣鬱結的病人要疏通肝脈,解除肝經鬱滯,使通氣行血。針對不同原因,採用不同藥物治療,才能使陰莖海綿體內的血流暢通,達到藥到病除的功效。楊永榮醫師強調,勃起功能障礙並非不治之症,中醫治療以對症下藥的方式治標治本且安全性高,又能同步調理身體。臨床上勃起障礙常伴隨一些心理壓力等問題,建議接受中醫治療同時接受心理諮商,有助加速見效。前述個案老張在楊永榮醫師治療下,先針對陽虛衰的問題調理,加上調整飲食下,1周的時間就有改善許多,重拾夫妻親密關係。楊永榮醫師依據研究指出,中年男性維持適度的性生活,可做為身體健康的指標之一。維持每周2次以上性生活的人,比起每月不到1次者,整體死亡風險下降了50%。建議當男性感覺力不從心,伴侶應鼓勵積極就醫,若早期發現其他疾病風險,也能早期治療,以維持身體健康,享受美滿性生活。★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0-05-22 新聞.健康知識+
水腫、痰多…大雨狂下濕氣太重?看身體10大訊號自我檢測
梅雨季節濕答答,你是否經常感到頭部悶脹、四肢沉重無力、全身浮腫、提不起勁?當心,可能是「濕邪」上身。「濕」是中醫理論裡的外感「六淫」之一,《內經》中記載,「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中醫認為,自然界中的6種氣候變化過度,是引發疾病的外來因素。 莊雅惠中醫診所院長莊雅惠指出,「濕」是大自然的大氣,太過激烈,就會成為外來病氣;且「濕」不只存在於環境中,也可能是內生濕氣,尤其先天體質氣虛的人,代謝不佳,一旦脾的運化功能出問題,水分未進入細胞內液,就會在體內滯留、堆積濕氣,產生不適症狀。 此外,偏好生冷飲食,或居住在多雨潮濕地區,也容易誘發與「濕」相關的疾病。 濕氣檢測指標:重、脹、腫 當體內濕氣過重,會出現「重、脹、腫」,並隨著濕氣困滯在不同的部位,引發各種相應的不適症狀。想了解自己體內是否濕氣太重?中醫師建議,可從幾個身體訊號去檢視。 1.頭重悶脹濕氣會令人覺得頭部昏沉,好像戴了一頂安全帽,起床後頭暈目眩。中醫說「濕重如裹」,意思就是濕氣太重、有如緊緊包裹著濕毛巾般悶脹難受,睡了一整夜,卻沒有神清氣爽的感覺,打不起精神來。 2.咳嗽、痰多明明沒得感冒,卻老是有痰排不出,一直想咳嗽清喉嚨,這也是濕氣重的表現。如果是寒濕型會呈痰白,濕熱型則痰黃。 3.皮膚發疹當濕氣透過皮膚排出,會造成腫起、瘙癢,起丘疹、水泡等反應,通常會從手、腳開始蔓延,伴隨強烈瘙癢感,易反覆發作。濕疹不紅屬「寒濕型」,濕疹且紅則為「濕熱型」。 4.女性白帶多女性若體內濕氣重,易有白帶多的困擾,甚至感染有異味及瘙癢。 5.顏面、四肢浮腫明明吃的不多,卻容易發胖,整個人看起來鬆軟水腫,尤其早上起床後,臉部、眼皮浮腫,很難消退。用手指掐小腿,皮膚會留下壓痕,過一陣子才浮起來。 6.舌苔厚膩、有齒痕中醫認為「舌是外露的臟腑」,舌猶如臟腑的鏡子,可反映身體狀況。刷牙時不妨觀察一下舌頭,健康的舌頭呈現潤澤感的淡紅色,舌面有一層薄白乾淨的舌苔。一旦體內太濕,舌頭會腫大,碰到旁邊的牙齒,形成齒痕;同時,舌苔也會較厚 ,如果屬「寒濕」,舌苔為白 ,「濕熱」則舌苔黃膩。 7.食欲不振濕氣重的人容易食欲不振,或是才吃一點東西就腹脹,不餓時腸子也在叫(中醫稱為「腸鳴」),還伴有口渴卻不想喝水的現象。這些是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兆。 8.小便異常在濕熱的夏天,當體內濕氣過重時,小便往往量少、色黃濁。如果屬寒濕型,則會頻尿、色清、量大。 9.排便稀軟、黏膩濕氣若堆積在消化系統,水分太多,就會影響排便,造成腹瀉,大便稀軟不成形,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由於「濕性黏濁、如油入面」,因此也有些人是大便黏膩,沖馬桶時不妨回頭看一下,如果大便黏在馬桶上很難沖掉,也是濕氣的表現。 10.四肢沉重濕邪如果來到四肢,會讓人覺得沉重,身上好像扛著重重的隱形包袱,有「手不能舉,腳不能抬」的無力感,關節甚至會腫脹疼痛。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代表你體內的濕氣已經太重啦!應盡早就醫對症治療,千萬別拖延,以免引發更嚴重的疾病。 原文刊登:.【自我檢測】濕氣太重?看身體10大訊號就知道延伸閱讀:.每天活得充實,把癌細胞累死!「人生在世真正的價值,是精神、態度、信念」.退休後想踏遍千山萬水...口袋裡卻沒有買一張車票的錢!中年後體悟: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進入空巢期,「老同學」很重要!懂得生命無常之後,是相聚的最好時刻
-
2020-05-22 科別.精神.身心
緩解失眠 中醫師建議改變作息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發現全台約十分一人口有慢性失眠症,失眠原因包括三高等慢性疾病或睡前使用3C產品習慣。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中醫師賴博政說,調整生活作息可有效緩解失眠症狀。62歲林姓男子工作繁忙,每天就寢時間超過凌晨12點,躺在床上還在思考隔天待辦事項,往往凌晨1、2點,才能入睡,長期精神狀況不佳、影響工作效率,日前至台北醫院就醫。賴博政指出,一般成年人約20%有睡眠問題,老年人甚至高達30%。原因包括工作、壓力、家庭、人際關係等因素,在精神上過度反應;另外身體疾病、不當使用藥物也會使睡眠品質變差。 長期失眠會導致情緒不穩、記憶力下降或學習效率變低,還有精神不集中、暈眩、倦怠等症狀,無法休息身體會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長期恐造成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提高罹患慢性病風險,如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失智症。賴博政表示,若1周內超過3天失眠,且持續2到3個月以上,建議趕快就醫診療。中醫觀點認為失眠主因為臟腑陰陽失調、氣血不和,導致心神不寧,涉及心、肝、脾、胃、腎,通常採取養心安神和重鎮安神治療方式,「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使臟腑的功能恢復正常。他建議可改變生活作息緩解症狀,如保持心情愉快,規律運動,避免緊張焦慮;午睡不超過30分鐘;下午4點後少喝刺激性飲料如咖啡、濃茶或酒;睡前不吃消夜、不喝太多水、不做刺激性活動或看電視、滑手機;晚上11點前就寢,放鬆身心如打坐、冥想,也可使用眼罩及耳塞幫助入睡。民眾也可自製「玫瑰薄荷疏肝茶」,準備1錢薄荷葉、5朵玫瑰花藥材,洗淨後裝入茶袋包好,用800cc熱開水浸泡約10分鐘,溫度下降後溫服飲用,可疏肝解鬱、安神定心。看橘世代 更多新聞
-
2020-05-21 養生.聰明飲食
每天喝蔬果汁,私密處竟頻「出水」 中醫師:蔬果汁要在這2個時間喝才對
一名43歲的上班族女性,平時每天早上有喝蔬果汁當早餐的習慣。患有子宮肌瘤的她,近半年在月經結束後發現,陰道不定時會流出清澈如水的不明液體,而且量多到會弄溼底褲,只好使用衛生棉。因下體長期悶熱,反而導致泌尿道以及陰部搔癢,前往婦產科檢查後確診是陰道炎,使用抗生素治療後搔癢症狀隨即改善,但是陰道出水問題依舊,轉而尋前往中醫門診求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這名患者長期久坐辦公室,又屬於肥胖、代謝不佳患者,平時血糖也偏高、控制不佳,以上因素容易導致骨盆腔循環不佳,對於婦科疾患的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陰道感染。 此外,女性外陰部處於高溫濕熱的環境之下,又受到患者血糖偏高的刺激,婦科免疫力更容易變差、引起感染,導致陰道發炎與水樣白帶(即陰道出水)的產生。 別輕忽!水樣白帶是婦科疾病症狀 周宗翰指出,健康女性的白帶是一種微酸性的黏稠物,一般量不多,顏色呈乳白色、雞蛋清樣,稍有腥味,有溼潤陰道、排洩廢物、抑制病原菌生長的作用。 但當女性患上婦科炎症等疾病後,白帶就會發生變化,特別是出現水樣白帶、白帶中有血,要提高警覺。 陰道出水又稱為「水樣白帶」,陰道炎、子宮頸炎、子宮肌瘤等多種婦科疾病都有可能引起這項症狀。 若水樣白帶較多,並且持續很長時間,建議先諮詢婦產科醫師、進行檢查,以排除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輸卵管癌的風險。 長期喝蔬果汁,容易導致虛冷體質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患者每天都有喝蔬果汁的習慣,容易導致中醫體質學理中的脾虛濕盛體質,導致身體水分的代謝、調節出現問題,加上患者缺乏運動、長期久坐,本身又有血糖偏高的問題,容易導致盆腔血液循環不佳。 換句話說,水性白帶增多,是血液循環不良的預兆,且水樣白帶也可能與子宮肌瘤、內分泌失調有關係,因此最重要的是改變生活習慣。 從中醫觀點來說,絕大多數蔬菜和水果的屬性偏寒,長期飲用蔬果汁,容易形成虛冷體質,身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 平衡寒涼屬性,蔬果汁建議這樣喝 周宗翰中醫師建議,喝蔬果汁的頻率不要這麼頻繁,並在諮詢醫師後,可在蔬果汁中適量添加薑黃粉、肉桂粉、生薑末,可稍微降低陰道出水的頻率。 除了適量加入溫熱性中藥材來平衡蔬果的寒涼屬性之外,飲用蔬果汁前,也要注意蔬菜和水果的使用量,尤其是含糖量較高的水果,每天應控制在2份以內,過多容易造成血糖上升和肥胖。 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建議為2:1,因為若蔬菜和水果比例是3:1,蔬菜味道較明顯,有些民眾難以接受,此時也可以先將蔬菜煮過,味道較佳。 此外,蔬果汁打完後不適合久放,要立刻喝,以免蔬果汁氧化變質。建議在陽氣盛的早上或中午飲用,晚上喝易頻尿,恐影響睡眠。 運動促進子宮循環,減少白帶症狀 患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平時白帶清澈如水的女性,更需要嚴格執行上述飲用蔬果汁的方式,平時也最好避開生菜、瓜果類、柑橘類、涼茶等寒性食物,並減少甜食的攝取。 同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可多做骨盆運動幫助改善子宮血液循環,減少分泌物過多的症狀。 原文刊登:.每天喝蔬果汁,私密處頻「出水」 中醫師:蔬果汁要在這2個時間喝才對延伸閱讀:.每天活得充實,把癌細胞累死!「人生在世真正的價值,是精神、態度、信念」.退休後想踏遍千山萬水...口袋裡卻沒有買一張車票的錢!中年後體悟: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進入空巢期,「老同學」很重要!懂得生命無常之後,是相聚的最好時刻
-
2020-05-20 科別.耳鼻喉
過敏性鼻炎有7大症狀 太晚發現恐釀哮喘
在台灣,每4個人就有1人患有過敏性鼻炎,為人類最常見的免疫系統疾病。根據最新的市場調查顯示,受訪的過敏性鼻炎患者中,超過一半人每一至兩周發作一次,近兩成每日起碼一半時間受症狀困擾,不單只打噴嚏、流鼻水、鼻子癢,更使專注力下降、疲勞,影響工作和學業;但調查顯示,逾七成受訪者即使用藥,仍未能完全控制症狀。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楊曜旭醫師表示,過敏性鼻炎的發炎反應並不是只侷限在鼻腔,多種合併症與過敏性鼻炎有關,有研究指出,若未能適當、及時處理過敏性鼻炎,10%至39%患者之後會有支氣管性哮喘。根據市場調查統計,台灣人過敏性鼻炎發作頻繁,日常生活備受困擾,逾三成患者每年起碼一半時間受到過敏性鼻炎的影響,等於全台灣有690萬人受過敏性鼻炎之苦,多數人因換季、接觸灰塵、塵螨誘發過敏性鼻炎。臺灣鼻科醫學會理事長方深毅教授指出,過敏性鼻炎有7大症狀,包括鼻子癢、眼睛癢、喉嚨癢、流鼻水、鼻塞、打噴嚏、鼻涕倒流等。楊曜旭表示,過敏性鼻炎患者時常於就醫時已有併發症,如氣喘、鼻竇炎、中耳炎,很多人以為過敏性鼻炎只是發作時打個噴嚏,但診間就有觀察到,過敏兒在晚間睡眠時,也因鼻塞而無法進入睡眠造成睡眠中斷醒來,睡眠品質深受影響,導致隔天上課沒有精神,影響求學成績,甚至研究指出過敏性鼻炎與小孩的過動,自閉狀況有關連性,因此不應該輕視過敏性鼻炎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方深毅表示,患者最明顯也是最困擾的症狀就是打噴嚏伴隨著流鼻水,特別是在換季、接觸灰塵時,過敏更會加劇,而一般常會自行前往藥局購買鼻噴式藥物來緩解,但這類的鼻噴劑通常是血管去充血劑,標榜不使用類固醇,只是治標不治本,無法長期且有效的控制過敏,甚至造成鼻黏膜受損與不可逆的鼻黏膜損傷。在得知自己過敏性鼻炎時,方深毅建議,每個人罹患過敏性鼻炎的原因、症狀皆不同,諮詢醫師正確治療方式是第一要務,醫師將根據病患症狀提供專業建議,遵從過敏性鼻炎OUT 3原則:Opinion尋求專業醫師建議、Useful快速有效緩解不適症狀、Treatment使用安全且可長期使用的鼻噴劑,正確用藥安全快速緩解症狀,才能有效改善過敏性鼻炎。  延伸閱讀: 換季衣物收納惹過敏? 學會2招輕鬆應付 流鼻水、打噴嚏樣樣來! 中醫師點名3食物祛濕抗過敏
-
2020-05-1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改善頭痛、經痛、腸胃不適 中醫師6耳穴位教你保健操
常常和大家分享很多穴位按摩,但其實除了身體部位外,我們耳朵上的穴位也是相當豐富,透過適當的耳穴按摩也可以幫助改善不適症狀。至於要用什麼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運用你的雙手。在按摩的同時大家也可以摸看看耳朵有沒有哪邊出現異常疼痛或腫塊,當作一個基本的檢查方式。下面我也幫大家整理了三個常見的疾病問題,可以對照著看。1. 改善頭痛平常容易頭痛的朋友們,建議可以按壓耳神門,能鎮靜安神,另外按壓 #皮質下,也可以調節神經平衡,幫助緩解疼痛。2. 改善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容易脹氣的人,可以加強小腸 部位的按壓,若是排便不順容易便秘的人,則可以按壓三焦,增加腸胃蠕動。3. 改善經痛每個月容易經痛的女生們,建議按壓內生殖器、交感,在月經快來前和月經來的時候,可以加強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經痛。最後也再提醒大家,穴道按摩的力道因人而異,以沒有不適感為前提,不宜過度刺激,若出現破皮或紅腫疼痛等現象,請暫停按摩並就診治療。來源出處郭大維醫師粉專
共
3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