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
豆魚蛋肉類
食品狀態或料理方式
生,乾貨,混合均勻磨碎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食品狀態或料理方式
生,乾貨,混合均勻磨碎
*數值單位均為每 100g可食部分之含量
熱量(kcal)
389
水分(g)
11.3
蛋白質(g)
35.6
脂肪(g)
15.7
碳水化合物(g)
32.9
鈉(mg)
12
膳食纖維(g)
14.5
膽固醇(mg)
0
2024-11-20 06:48:52 養生.營養食譜
許多人和美食作家班妮特(Paige Bennett)一樣喜愛吃炒蛋,並有個人的烹飪方式;但她一直希望能做出既不乾柴、也不濕爛的柔滑口感。以下是班妮特試過的8種方法,而其中有兩種最符合她的「標準」:1.低溫慢煮名廚佛洛倫斯(Tyler Florence)的食譜,用很低的溫度、很長的時間來做炒蛋。班妮特也花了約30分鐘才讓蛋凝固到可從鍋中移到盤子;然而橘黃色、黏糊糊的外觀讓她食慾全消。2.沸水攪拌班妮特表示,這個方法是最奇怪的訣竅之一,需先攪動沸水成漩渦狀,再倒入蛋汁。她說,蛋汁會立即凝成絲狀,再用濾網將之撈出、放入碗中,加點奶油、鹽與胡椒粉;結果口感輕盈有彈性,也不致太乾或太濕,奶油讓口感更豐富、細緻。但使用濾網的過程有點混亂,班妮特還得把蛋中多餘的水分吸乾;但她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味道和口感都很好,且幾秒鐘就熟了。3.加入一勺開水這個小訣竅很簡單,且不花錢,只需在打好的蛋汁中加一勺白開水。班妮特說,炒出來的蛋和她喜歡的一樣,徹底煮熟、鬆軟而不濕潤,雖然要加入更多的鹽,但整體風味依然極佳。4.微波爐烹煮一想到微波爐加熱,就會讓人聯想到乾柴、橡皮般的口感,這正是班妮特所得到的結果。她將雞蛋、牛奶與調味料一起攪拌,每次微波30秒,大約兩分鐘就可以完全煮熟。她說,如時間急迫,這些缺點或許都不成問題,因為很快就煮熟、所需材料很少,且製作容易。5.使用慢燉鍋慢燉鍋適合作大份量的炒蛋,用來備餐或招待一群人。班妮特將六顆雞蛋、不到一杯的奶油與一杯莫札瑞拉(mozzarella)起司攪拌均勻,在慢燉鍋中融化一湯匙奶油,然後倒入蛋汁,蓋上鍋蓋,以大火煮一小時。結果讓她感到驚喜,雞蛋十分清淡、柔軟和蓬鬆;唯一缺點是底部顏色較黃,但奶油和起司味道濃郁。她表示,這個方法比在爐子上煮很容易許多,下次需要較大份量炒蛋時,她樂於再做一次,不過會把火力維持在小火或中火。6.放入烤箱使用烤箱,也是為了在短時間內煮出大量的炒蛋。班妮特縮小了份量,但烤出來的蛋邊緣又乾又硬。她說,無論是做一人份還是為多人烹煮,她都不會再用烤箱了。7.借助雞尾酒雪克杯用雞尾酒雪克杯來代替打蛋器,班妮特覺得很合理。她金屬製雪克杯中搖晃了幾顆雞蛋,但當打開蓋子時,壓力導致蛋汁爆開,造成一些混亂。煮好的炒蛋呈大塊褶皺狀,口感雖濕潤但有點橡皮味。8.使用打蛋器班妮特指出,這個方法很簡單,只需用小火不停攪拌鍋中的蛋汁、奶油、鹽與胡椒粉,她花了15分鐘,讓蛋液不致凝成塊。她說,她很難忍受太濕的炒蛋,所以把它們倒在一塊較硬的麵包上;結果發現它們口感絲滑和味道豐富,儘管她不會經常照樣做,但對於喜歡濕蛋的人來說,確實不錯。總結來說,班妮特表示,她學到了幾種新的炒蛋方式,但她最喜歡的是沸水攪拌與用慢燉鍋炒蛋。責任編輯:辜子桓
2024-11-20 06:16:13 養生.聰明飲食
秋末冬初,大家開始吃火鍋,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黃晨祐提醒,天冷吃鍋溫差大,心血管高風險族群要小心,吃鍋應避開暗藏高鹽、高油、高熱量的湯底,否則會讓血壓飆升,刺激交感神經亢奮、血管收縮,易致心肌梗塞、急性梗塞性腦中風。心肌梗塞來得又快又急冬天是急性心血管疾病好發期,黃晨祐說,氣溫驟降時,血管收縮,使血流阻力上升,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和動脈粥狀硬化斑塊的不穩定性。若是斑塊剝落,可能會引發中風、血栓,因此,一旦出現持續性胸悶、呼吸困難、單側突發無力或口齒不清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就醫,預防猝死意外。心肌梗塞往往來得又快又急,血管在完全堵塞之前,會出現胸悶、胸痛、下巴牙齦痠麻、左手臂痠麻、惡心、冒冷汗等訊號,即使休息或服用舌下含片後,症狀也不會有明顯改善。心肌細胞在心肌梗塞發生後約20分鐘後會進行不可逆的壞死,此時需要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及早打通阻塞的血管。冬天血壓易忽高忽低 多記錄居家血壓天氣逐漸寒冷,人體血管收縮功能相對變差,低溫可能直接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室內外溫差也可能導致血壓波動。黃晨祐提醒,高血壓患者必須注意,不論年紀及性別,每天居家量測血壓要控制在收縮壓130、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下。冬天的血壓容易忽高忽低,黃晨祐強調,高血壓患者應多記錄居家血壓,回診時和醫師討論必要的高血壓藥物微幅調整,避免血壓過度上升;抽菸者及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按時服藥之外,必須定期追蹤各類膽固醇數值、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腎功能肌酸酐指數等。在飲食部分,不要亂進補,以免疾病惡化。吃鍋2少1多 避免身體水腫黃晨祐說,鍋物含有大量的鹽,攝取過量容易讓水分留在身體裡,造成水腫及心臟、腎臟負擔,因此,吃鍋不需特別強調進補,少喝湯、多吃青菜及魚肉,也少沾口味過鹹的佐料。若真的想吃鍋,建議避開高油脂的肉類以及加工火鍋料,火鍋湯底則以昆布、柴魚風味的清湯為主。
2024-11-20 01:19:20 養生.聰明飲食
水煮雞蛋方便又快速,不過你是否遇過烹煮後,蛋殼和蛋白黏得非常緊,剝光後幾乎只剩蛋黃的窘境?事實上,這和雞蛋的新鮮度有關,而且越新鮮越難剝。水煮蛋難剝殼是什麼原因?若是想讓剝雞蛋過程不再那麼艱困,最常被提出的剝蛋殼技巧之一是,放置幾天後的雞蛋會比新鮮雞蛋更容易剝殼。專家指出,新鮮雞蛋的蛋白具有較低的pH值(即呈酸性)。當雞蛋被煮熟時,這些新鮮蛋白與內殼膜的結合會比與自身的結合更牢固。因此,隨著雞蛋在冰箱中存放幾天,蛋白的pH值會上升,這使得煮熟的雞蛋變得更容易剝殼。如果冰箱內只有新鮮雞蛋該怎麼辦?專家建議,在水中加入半茶匙的蘇打粉,以提高水的pH值,並且稍微延長煮蛋時間,讓蛋白有足夠時間凝固。唯一的缺點是,這樣做可能會讓雞蛋帶有更多的硫磺味。雞蛋煮熟需要多長時間?要煮熟帶殼的雞蛋,首先將雞蛋以單層的方式放入鍋中,並且加入足夠的冷水,水位至少要高過雞蛋1英寸(約2.5公分)。然後蓋上鍋蓋,迅速將水加熱至沸騰後關掉火源,讓雞蛋在鍋中靜置,對於中等大小的雞蛋,靜置10至12分鐘不等。除了關火之外,你也可以將火調至非常小,讓水輕微煮沸,煮的時間相同。在煮熟後,立即用冷水沖洗雞蛋,接著輕輕敲打蛋殼,並在流水下剝殼,或泡在冷水裡剝。煮熟雞蛋可以保存多久?煮熟的雞蛋可以在冰箱中保存最多七天,無論是保留蛋殼還是剝殼後保存。確保煮熟的雞蛋在兩小時內放入冰箱,切記別將冷藏過的熟蛋放在室溫下超過兩小時。為什麼熟蛋比新鮮雞蛋更容易變質?煮熟雞蛋的過程會在蛋殼下的蛋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蛋殼膜,這層膜為細菌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包括那些會導致食物變質的細菌。因此,煮熟的雞蛋應在煮熟後兩小時內放入冰箱,並應在一週內食用。雞蛋放冰箱裡能保存多久?原則上,雞蛋可以在放入冰箱後保存三到五週,並且在有效日期之前購買。為了食安,建議將購買雞蛋後直接帶回家並立即放入冰箱,冰箱溫度應設置在約攝氏4°C或略低。此外,保持雞蛋在蛋盒中,並將它們放在冰箱最冷的區域,而不是放在冰箱門邊。【資料來源】.Is It Safe to Eat Expired Eggs?.Have a Question? AskUSDA: What makes hard-cooked eggs hard to peel?.Food Science: Why Are Hard-Boiled Eggs So Hard to Peel?
2024-11-19 05:19:44 焦點.食安拉警報
有些水果價格昂貴,如果放太久部份腐爛,很多人會把壞掉的地方切掉繼續吃,但這樣很可能會不知不覺中攝入足以致癌的劇毒物質。陸媒報導,湖南一名36歲的汪姓男子經營水果店,近日感到疲憊無力,本以為是長期操勞所致,但隨後出現皮膚發黃、體重驟降、食欲不振等症狀,立即到醫院就診。經醫生診斷汪男罹患肝癌,他坦言自家水果店裡經常有腐敗的水果,他捨不得丟掉就把爛掉的部份切除後食用,這一習慣持續很多年,醫師懷疑汪男年紀輕輕就得肝癌和經常性吃腐爛、發霉的水果有關。湖南省中西結合醫院腫瘤二科主任教授鄭天好指出,腐爛的水果裡存在黃曲霉毒素(黃麴毒素),這是一種劇毒,甚至比砒霜還毒,只要一毫克就可致癌。黴變產生的微生物不只存在於腐爛部位,還會隨著汁水在水果內部擴散,肉眼並不能判斷毒素的擴散範圍。因此即使是只壞了一點的水果,為了安全起見最好整個扔掉。最惡名昭彰的霉菌毒素:黃麴毒素根據南投醫院衛教資料指出,黃麴毒素不僅是有毒物質,更已被證實是誘發肝癌的主要毒素之一,最常和黃麴毒素聯想在一起的是發霉的花生,但所有沒有保存好的食品都有可能滋生黃麴毒素,包括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內臟、乳製品、雞蛋水果等。如何預防黃麴毒素?1.挑選新鮮的魚、肉、蔬、果,剩餘的最好置於冰箱保存,食材採先進先出的觀念。若發現食物發霉、過期,應立即丟棄。2.儘量少吃內臟類、醃漬類、乾貨式食物及經過長黴程序調味醬油。3.少吃易受污染的食物及其製品。4.注意農作物的收成、運輸、貯藏程序,避免黃麴毒素的發生。5.購買新鮮、真空包裝的米、豆、麥、五穀雜糧及其製品,並從外觀察是否長黴。包裝若有破損或色澤改變,不可購買。6.打開後,最好以乾燥的密封罐貯存在低溫、乾燥處,並在有效期限內吃完。7.政府定期抽檢食品中黃麴毒素含量,使食品業者重視黃麴毒素的預防。8.改變錯誤的飲酒習慣。9.不要因為可惜還是把沒發霉的部份吃掉,雖然外觀一切正常但其實菌絲早已在食物內生長了,若誤食輕者-噁心、嘔吐,重者-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2024-11-19 01:44:28 養生.聰明飲食
每個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營養需求,尤其中年以後會隨著肌肉量的流失而能量下降,吸收營養的能力也會減弱。就其結果是,一旦過了50歲後,需要從較少的卡路里中獲取更多的營養。專家建議,選擇營養密集的全食物,特別是含有健康脂肪、蛋白質、膳食纖維以及關鍵微量營養素,例如維生素B群、維生素D和鈣。為了在中年保持健康,以下5大常見食物可考慮優先食用。雞蛋維持肌肉質量專家指出,將雞蛋納入中年飲食中是很有益,因為雞蛋不僅含有維生素B群,還是蛋白質的極佳來源,而蛋白質對於預防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萎縮至關重要。事實上,動物性蛋白質像是雞蛋,含有人體所需的9種必需胺基酸,這些胺基酸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其他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還包括優格、魚類以及瘦肉,如雞肉或火雞肉。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植物性蛋白質,包括豆類、堅果和種子,因為不含人體所需的9種必需胺基酸,被稱之為「不完全蛋白質」,需要混合搭配食用。黃豆、奇亞籽和藜麥則是少數的例外,含有9種必需胺基酸。沙丁魚預防認知能力下降專家表示,就大腦健康而言,中年時期的關鍵營養素之一是油性魚類中所含的Omega-3脂肪酸,這些脂肪酸能夠支持並加強血腦屏障,有助預防失智症。另外,油性魚類還含有維生素D,對維持認知功能有幫助。在油性魚中,專家推薦吃沙丁魚,包括魚骨在內可以整隻食用,而魚骨也富含鈣質,和維生素D一樣對骨密度至關重要,因為隨著年齡增長,骨密度會逐漸下降,進而患有骨質疏鬆症。番茄有益攝護腺健康大多數攝護腺癌的診斷通常發生在50歲後的男性,為了促進攝護腺健康,專家建議可以遵循地中海飲食,該飲食法包含大量色彩鮮豔的蔬菜,例如番茄、甜菜和紅椒,這些食物富含強效抗氧化劑茄紅素。有研究表明,飲食中攝取茄紅素與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有關。越來越多的證據也顯示,茄紅素可能在預防攝護腺癌方面發揮一定作用。豆類可改善心臟健康膳食纖維在預防心臟問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數人攝取的纖維實際是不足的。專家表示,纖維有助於清除體內的膽固醇,並且已經被證明有助於降低血壓、幫助體重管理,還能減少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羽衣甘藍強健骨骼除了富含抗癌的抗氧化劑和增強免疫力的維生素C外,一份50克的羽衣甘藍葉就能提供你一天所需的全部維生素K。維生素K對年長者而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營養素,缺乏維生素K與多種慢性疾病有關,包括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和骨關節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例如青花菜、菠菜和高麗菜,也具有類似的益處。【資料來源】.The five foods that every midlife man and woman should be adding to their weekly shop
2024-11-19 01:40:17 養生.抗老養生
人過了中年,身體代謝變差,吸收營養的能力也沒那麼好。因此,真的不能像年輕時那麼常吃超加工食物,要盡可能吃營養價值高的「全食物」,否則很快大小毛病都會跑出來。《The Telegraph》建議中年族群每周應該要吃5種高營養價值食物。中年常見5類疾病而要知道該吃什麼食物,得要先了解,中年50歲後經常遇到的健康問題。許多人中年後的樣態都是胖胖的福相,因此最常見的莫過於肥胖帶來的代謝症候群。更嚴重的則是三高、心血管疾病。而肌肉流失、肌肉質量減少…逐漸衰老的問題伴隨而來的則可能是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等。癌症雖可能不是中年族群特有,但中年後罹癌的機率亦增加不少。還有現代人最怕的失智症,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有助維持大腦認知功能快速下降。.代謝症候群.三高、心血管疾病.肌肉流失、骨質疏鬆症.癌症.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症因此,此時的你已經不再適合經常大魚大肉了,因為你身體的能量已隨著肌肉質量的減少而減少。你也不適合再吃太多超加工垃圾食物了,因為你的代謝已經不復年輕快速了。此時的你,應選擇營養豐富的「全食物」,尤其是含有健康脂肪、瘦肉蛋白、纖維和健康衰老所需的關鍵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B、維生素D、鈣…等的食物,將有助於保護你免受衰老疾病纏身。5類日常食物滿足中年健康營養需求1.雞蛋目的:防止肌肉流失雞蛋是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以及必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是防止肌肉流失的營養關鍵。蛋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B12、硒和膽鹼。振興醫院營養師陳韻婷曾受訪表示,正常情況下,健康成人每天吃2至3顆是可以的。不過針對高膽固醇、慢性腎臟病導致血磷高的患者等族群,雞蛋攝取量就會建議一天1顆為限,並採無油烹調,因為雞蛋比較容易吸油,最好以蒸蛋、水煮蛋等烹調方式,取代煎蛋或炒蛋方式;慢性腎臟病族群,需要控制蛋白質份量,雞蛋的的份量,要中和在日常飲食中,和魚類、豆類等蛋白質做到總量控制;體內「磷」含量高的,就建議不吃蛋黃、選蛋白就好。2.魚類目的:緩認知能力下降鮭魚、鯖魚、鯡魚和沙丁魚等油性魚類(oily fish)含有EPA和DHA等omega-3脂肪酸,是中年所需的關鍵營養素之一,具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能維持大腦認知功能,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和中風風險。含優質蛋白質的魚類建議每周吃1次,每次約3至5份,每份約30公克。3.番茄目的:對男性攝護腺有益50歲中年男,大約每兩人就有一人有攝護腺相關問題,攝護腺癌也是50歲以上男性最常見癌症之一,研究顯示,常吃或是過量高脂肪食物,會提升攝護腺癌發生率。而多吃富含茄紅素的食物,如番茄、或紅辣椒等,其所提供的強大抗氧化劑有助保護攝護腺。但要如何才能吃到豐富的茄紅素?以番茄而言,記得加油添醋再加熱,加了油煮熟的番茄炒蛋,比生吃的等量番茄要多了7倍茄紅素。4.豆類目的:改善心臟健康豆類富含纖維與蛋白質,可取代部分肉類降低飽和脂肪攝取量,每周吃3次,每次約60公克。心血管疾病是50歲以上男性的大敵;而女性在停經後由於雌激素下降,患心臟病的風險也大增。足夠的纖維攝取,在預防心臟問題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清除膽固醇、降低血壓,以及降低罹患腸癌的風險。5.羽衣甘藍(包含花椰菜、包心菜、青江菜和高麗菜等)目的:強健骨骼羽衣甘藍與台灣常見的高麗菜、青花菜、包心菜、花椰菜等,都屬於十字花科家族的蔬菜,含有維生素A、C、K、β-胡蘿蔔素、鈣、鉀、鎂、葉酸、膳食纖維、蘿蔔硫素等,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護心、保骨、抗發炎的明星蔬菜。其中維生素K更是中老年人族群重要的營養素,這種缺乏與許多慢性病有關,包括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和骨關節炎。【參考資料】.《The Telegraph》.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2024-11-18 07:38:05 養生.抗老養生
日本是以長壽著稱的國家,很多長者都有自己一套養生延壽秘方。一名今年86歲的老婆婆若杉友子三十多年來實踐食養理論,不僅讓癌末夫大幅延長壽命,自己年過八旬仍身強體健,一般老年人會有的慢性病全無,過著自給自足的原始自耕生活。住在京都的若杉友子是一位著名的食養料理和野草料理研究家,1995年搬到郊區居住,過著幾乎與現代科技隔絕、每天自給自足的生活。她數十年來努力實踐「食養生活」,以「一菜一湯」維持身體健康,她30多年來沒做健康檢查,脊椎直挺、不戴老花眼鏡、不用助聽器、不戴假牙,頭髮比同齡者都要黑。若杉婆婆的丈夫二十年前罹患小細胞肺癌第四期,被醫師宣告只剩2個月壽命。但若杉友子透過天然食材替丈夫精心調養,讓他改變無肉不歡、暴飲暴食的飲食習慣,神奇的是半個月後肺部腫瘤居然慢慢變小,體內癌細胞也都消失了,最後讓丈夫成功多活了6年,讓醫生都相當震驚。她有一套堅持的食養生活方式,戒斷了肉、乳製品和雞蛋,改吃糙米飯、味噌湯和蔬菜。數十年來遵循了日本營養飲食學者櫻澤如一在1930年提出的macrobiotic diet(延壽飲食法),每天堅持只吃一菜一湯的飲食習慣,一碗白飯加一個菜,一碗味噌湯,再加上一小碟日式泡菜。很多人會質疑一菜一湯太少怎麼夠吃,但若杉婆婆認為現代人有貧血、手腳冰冷、便秘等問題,問題就出在每日的飲食,因為精緻化的飲食看似吃得很好,身體卻愈來愈差。macrobiotic diet包括三個重點:1.一物全體:食物所有的部分都可以食用。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全食族,不去皮,連根莖帶葉一起食用,以攝取完整的營養成分。2.身土不二:隨著自然的變化,選擇當地當季的食材攝取,根據食材的陰陽屬性,選擇適合當季的食物。比如夏季炎熱的時候可以多多攝取陰性食材;冬季寒冷就需要攝取陽性食材,這樣可以保持整個身體的平衡。3.若杉婆婆引用古書《食養道歌》中提到的「春宜苦、夏多醋、秋宜鹹、冬多油」,春季適合食用苦味的食物,而夏季可以多食用醋,秋季可以多攝取一些鹽味的食物,而到了冬季要多攝取油。他認為古人沒有冰箱,只能選擇吃當季的食材,這是一種最自然健康的選擇。若杉婆婆呼籲大家回歸人類最初的飲食生活,只吃當季、當地的食材,並以正確方式烹調食物。其生活哲學關鍵在於生活中注重簡約和自然,能夠幫助實現身心的健康與平衡。資料來源/ESSE online
2024-11-17 10:56:52 醫療.中醫
進入秋冬,早晚溫差大,也是許多感冒病毒蠢蠢欲動的時節。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說,人體免疫力這階段最容易受到挑戰,重症患者、老人、孕婦或小孩都要特別留心。但人體免疫力並非越強越好,免疫力不足雖易被感染,但免疫太強也可能造成身體發炎或自體免疫疾病,故如何維持免疫力的平衡,預防疾病,尤其重要。免疫力即中醫所說「正氣」,強化肺脾功能是關鍵。莊照宇表示,免疫力並不是單一的身體機能,而是和人體的「整體氣血平衡」有關,這在中醫理論稱為「陰平陽秘(陰陽平衡)」。中醫重視扶正祛邪,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更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免疫力則被中醫形容為「正氣」,然而正氣的充足與否,取決於臟腑功能是否正常、氣血是否充足。其中,強化肺脾功能是一大關鍵,透過補氣、調理脾肺等中醫手段,能幫助民眾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他提到,中醫的「氣」是指身體運作能量,如果一個人氣不足、氣虛,就會容易疲倦、冒冷汗、對病原抵抗力差,故許多補氣中藥,如人參、黃耆、白朮等都有提振身體活力的作用。黃耆紅棗雞湯、黨參山藥排骨湯,補氣健脾溫暖身體。莊照宇說,若原有自體免疫問題,使用這類補氣中藥就要謹慎小心,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評估選藥;養生並非單純仰賴吃藥,更希望結合日常作息,像是平常飲食可適當加入一些中藥材,達到溫和養生、滋補的效果。莊照宇推薦可調節免疫力的兩款中藥食療,其一為「黃耆紅棗雞湯」,將黃耆、紅棗加入雞湯中煮,黃耆有益氣固表、增強脾肺功能的作用;紅棗不只調味,也有養血生津,改善氣色的效果。他表示,此藥膳可以補氣、溫暖身體,適合氣虛體弱者。其二則是「黨參山藥排骨湯」,黨參和山藥搭配排骨煲湯,不僅營養豐富,還可以幫助補氣健脾,適合秋冬調補,改善胃腸功能,此排骨湯也是小朋友開脾胃的常用食療法。簡易茶飲防外感風邪,穴道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針對一般上班族或學生,若沒時間烹煮藥膳,則可選擇中藥茶飲,裝瓶隨身帶著喝,調節免疫力,預防外感風邪,可以準備黃耆、枸杞、紅棗、麥門冬各3錢(約10至12公克),以1200至2000cc的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5至20分鐘,且同一組藥材可重複再煎煮一次。另外,適當的穴道按摩也能改善身體循環,增強正氣,包含合谷穴(手背虎口處)、足三里穴(膝蓋下方約四指處)及(小腿內側)等,每天按壓5分鐘,可促進血液循環、提升體力、免疫力。烤炸甜食易使身體發炎,早臥晚起並適度運動。莊照宇強調,「良好的生活作息更是平衡免疫力的根本之道」,平時可多補充富含維生素A、C、D 之食物,如深綠色蔬菜或紅黃色蔬果、雞蛋、秋刀魚或鮭魚等,配合適度補充水分,幫助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同時應少吃烤炸甜食,因這類食物不只熱量高,易使人變胖,更易使身體累積濕熱,產生慢性發炎,此外,生冷食材、冷飲則會傷害脾胃,使腸胃消化酶的作用活性降低,引發消化不良,影響抵抗力。在秋冬時間,《黃帝內經》提及冬季養生之道在於「早臥晚起」,配合日照運作的時間,保持充足睡眠,養陰助身體修復;結合適度運動,像散步、伸展,促進血液循環,提升身體的防禦能力,也促進腦內啡分泌,避免憂鬱、焦慮情緒。莊照宇呼籲,秋冬季節養護免疫力的關鍵,在於維持人體內外平衡,中醫建議透過補氣中藥、食療、按摩和生活作息調整四方面入手,達到增強體質、平衡免疫力的效果。
2024-11-17 10:30:15 失智.大腦健康
普遍認為阿茲海默症還是與遺傳、老化、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以及抽菸等生活習慣有關;但是,目前已經發現阿茲海默症和牙周病之間,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40歲以上的人們中,有40%罹患牙周病,牙周囊袋深度在四公釐以上。這時正是免疫力下降、感染風險增加的時候。我們的口腔裡有各種細菌,免疫系統可以保護我們免受細菌攻擊。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免疫系統逐漸低落,牙周病的發生率也會因此增加。用牙齒咀嚼食物,可以將血液輸送到大腦。當血液被送入大腦時,β澱粉樣蛋白就更容易排出大腦。如此一來,便不太可能累積「大腦垃圾」。保留越多顆牙齒,越有機會好好多咀嚼幾次,輸送到大腦的血液也會越多。所以牙齒的數量,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非常有關係。更具決定性的一件事情是,美國製藥公司寇特新(CortexymeInc.)的研究團隊在2019年發表一篇論文,並刊登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dvancement of Science)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先進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論文中提到:該公司調查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中,96%的患者大腦中都發現了牙菌斑。這項研究的結果已經告訴我們,牙菌斑產生的酵素很可能就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發病的原因。如果牙周病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就有必要預防並改善牙周病。刷牙正確步驟刷牙前使用牙間刷和牙線詢問來診所就診的患者時,發現有許多人會在刷牙後使用牙線或牙間刷。使用這些工具很好,但我推薦的刷牙順序恰恰相反。要先透過牙間刷和牙線清除牙齒上的一些汙垢,然後再使用牙刷好好清潔牙齒。推薦大家這麼做的原因是:清除掉牙周病高風險區域的汙垢後再刷牙,牙齒會更乾淨。牙刷適合清除牙齒表面的髒汙,卻不能清除牙齒之間的汙垢。要是牙齒之間有食物殘留,細菌會更容易繁殖。然而,刷牙後使用牙間刷或牙線來清潔齒縫中的汙垢,口腔中仍然不乾淨。明明都為了牙齒健康,用了牙刷和各種工具卻沒有徹底做好清潔,實在太可惜了。因此,才建議大家先清除汙垢再刷牙。研究表示,連牙縫都能好好照顧的人,可以活得更久。所以大家一定要使用牙間刷和牙線清潔牙縫,再搭配牙刷好好清潔口腔。然而,每次刷牙都要使用牙間刷和牙線,可能會讓人覺得很麻煩。因此,以每天使用一次牙間刷和牙線為目標也是可以的。每天一次的使用頻率是有根據的。當食物殘渣黏在牙齒表面後,會在四至八小時內變成牙菌斑。20個小時後,牙齒表面不僅形成生物膜,細菌的毒性也會變得更強。如果每天徹底清潔口腔一次,就可以在生物膜形成前清除口中的汙垢。順帶一提,我個人都是早上使用牙線和牙刷,午餐只用牙刷,晚上則用牙間刷和牙刷。不管在哪個時段使用牙間刷和牙線都可以,請試著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將牙刷與牙線、牙間刷一起結合使用。牙周病自我檢查只要符合這13項當中的任何一項,就代表可能罹患了牙周病。而且符合的項目越多,牙周病正在惡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刷牙時出血□ 刷牙時牙齦疼痛□ 牙齦腫脹□ 牙齦化膿□ 牙根處有縫隙□ 嘴巴感覺黏黏的□ 食物殘渣會卡在齒縫間□ 難以咀嚼食物□ 感覺牙齒有點浮動□ 牙齒鬆動□ 牙齒排列發生變化□ 介意口臭□ 被家人發現有口臭另外,只要符合以下條件,也更容易罹患牙周病,請務必當心。●中年世代●抽菸●罹患糖尿病●刷牙方式不正確不過,要確定是否罹患牙周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走一趟牙科診所,接受醫師的檢查。只要你的情況符合牙周病檢查表中的任何一項,都最好前往牙科診所接受治療。口臭是牙周病最明顯的症狀之一。牙周病引起的口臭非常嚴重,連一公尺外的人都能聞到。牙周病患者口腔內的氣味,通常被描述為「聞起來像爛掉的洋蔥或雞蛋」。隨著病情惡化,牙周囊袋持續發炎,口臭就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吃完東西後出現口臭,暫時的口腔異味倒是不用擔心。若你很在意口臭的問題,請到牙科診所尋求適當的治療。
2024-11-17 07:46:53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氣溫變化大,感冒頻繁不易痊癒、過敏嚴重、倦怠感揮之不去,可能都是免疫力下降的警訊。身體的免疫細胞擔當「保家衛國」的任務,太弱容易被各種病菌入侵,太強可能起內鬨打起細胞內戰。在各種病毒肆虐的環境中,如何適當強化免疫力?免疫系統是人體健康的關鍵,不過「免疫力」和人們口語常說的「抵抗力」不完全相同,抵抗力可以視作免疫力的泛稱。以過敏為例,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反覆感冒、咳嗽、流鼻水,醫師指出,「但是他們的免疫力沒有比人家差」,生病只是「身體這次作戰輸了」,下次再碰到這個病菌的抵抗力就上升。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和壓力管理,都是提升抵抗力的方式。被病毒侵犯如「更新病毒碼」,能提升抵抗能力。秋冬天氣變化,免疫力較容易下降嗎?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認為「不會」,免疫力下降應該是指個人的體質,精確來說,「免疫力差」應該是指患者「免疫功能有問題」。每個人都有免疫力,少數罕病個案,是基因等先天因素導致免疫力缺損,遭受病毒或細菌強烈攻擊時,可能完全無抵抗能力,因此引發敗血症等。葉國偉表示,免疫力是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有很多不同的細胞,一般來說,是當身體遇到外來病菌侵犯的時候,細胞會趕快製造出對抗外來侵害的「武器」,作戰贏了當然就不會生病,輸了就會產生疾病症狀,但也代表身體再遇到同個病毒就不會生病、下次的對抗能力會提升,就像是家長常說陪孩子「更新病毒碼」。孩子常咳嗽、流鼻水,過敏症狀可能被誤為免疫力差。有些小朋友常感冒、咳嗽、流鼻水,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免疫力比較差,但其實有時候是過敏症狀。葉國偉指出,以過敏症族群為例,表現出來可能是反覆感冒、咳嗽、流鼻水,但是他們的免疫力沒有比人家差,而是身體出現的過敏症狀被誤會成免疫力差。常有人說,高壓忙碌會造成免疫力或抵抗力低下,因而容易生病。葉國偉說,有可能是生活作息改變,壓力大的確會影響身體對抗病菌的侵犯,「抵抗力」變弱就容易生病,未必是「免疫系統」出問題;而且抵抗力變差有時候是暫時性的,只要調整好作息、壓力解除,這些症狀自然就會減少。免疫系統與生俱來,過強可能侵犯正常細胞。葉國偉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是與生俱來,多數人都有正常的免疫系統,僅少部分的人有免疫缺損,如抗體缺乏、嚴重的複合型免疫功能缺乏等,可能比一般人更容易遭受病毒或細菌的強烈攻擊,甚至對於病毒完全沒有抵抗能力,或在出生幾個月後,被嚴重的細菌感染,導致敗血症甚至死亡。不過,免疫能力也可能在後天受到影響,例如愛滋病就屬於「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病毒感染會造成患者的免疫能力整個被壓制,容易受到感染。不過,免疫系統太強也不好,會讓身體喪失辨識病源的能力,可能發生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自體免疫疾病」。帶狀疱疹病毒活化 多因老化致免疫力下降談到免疫力減弱,常讓人聯想到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蔡長祐說,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活化引起的皮膚病,好發於冬季至早春,通常在過度勞累、緊張、季節變換之際發生,與免疫功能低下有關。隨著年紀增長所導致的免疫力下降,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再次活化的重要因素。治療方面,使用抗病毒藥、藥膏敷料及減緩神經痛藥物,主要目的是抑制病毒繁殖及水泡擴散,並避免傷口感染以及後續神經痛。預防帶狀疱疹,需要良好的免疫力,施打帶狀疱疹疫苗是提升抵抗力的方式之一。蔡長祐提醒,罹患過帶狀疱疹不代表終身免疫,當人體抵抗力下降,還是有可能復發,特別是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或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等免疫力較差者,都是高危險族群,應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充足睡眠、調適壓力及接種疫苗,都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感冒頻繁不易痊癒、過敏嚴重、倦怠感揮之不去,都可能是免疫力變弱的警訊,就好像身體內的士兵,要抵抗入侵身體的病菌,可透過調整生活作息、規律運動、釋放壓力等,飲食也是重要的關鍵,包含國健署「我的餐盤」所列的六大類食物。參考「我的餐盤」口訣,盡量攝取原型食物。對於提升免疫力的食物,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理事李哲佑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質等巨量營養素都不能缺乏,可參考衛福部國健署推出的「我的餐盤」,口訣包含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很多民眾可能會認為,直接吃維生素保健品更方便,但營養師建議應該先補充巨量營養素,並建議從「原型食物」中攝取,如南瓜、馬鈴薯、地瓜等,之後才是維生素C、D和鋅、硒等微量元素,其中鋅、硒可從海鮮類取得;維生素C可從蔬果等攝取;維生素D則能藉由菇類或牛奶等補充。攝取植化素抗氧化:茄紅素、花青素、葉黃素。除了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外,有抗氧化功能的植化素也很重要。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包含葉黃素、葉綠素等,都能免於自由基的發炎反應,間接提升免疫功能。許惠玉說,常見的植化素如茄紅素,協助人體清除導致老化與眾多疾病的自由基,具有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等作用,可從番茄、紅椒、胡蘿蔔等獲取;花青素可抗氧化、抗發炎、預防罹患癌症,以及增強血管的彈性,預防心臟疾病、舒緩過敏症狀等,可藉由紫高麗菜、茄子、紫菜等獲得。增加腸道好菌、睡個好覺,都能增強免疫力。李哲佑說,很多研究都傾向維持腸道健康,免疫力會增加。因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除了補充益生菌,增加腸道菌叢的多樣性、生態平衡,更重要的是日常飲食,腸道容易發炎的人,通常是加工製品攝取過多、原型食物吃太少。除了飲食,充足的睡眠也和抵抗病菌有關。李哲佑表示,常見於蛋白質食物的酪胺酸如奶製品等,屬於褪黑激素的原料,建議在睡前約30分鐘至1個小時,可以喝一杯溫牛奶;其餘如最近熱門的GABA也可助眠,常見於糙米、發酵的茶等,但建議不要太晚吃這類食物,以免反而影響睡眠。長期規律運動,再忙都要給自己15分鐘動一動。除了食物,長期規律運動也相當重要。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說,最基本的「健走」簡單又省錢,也可以騎腳踏車,或稍微提高強度,跑步或爬郊山,也可以到健身房運動,「我自己以前也很少運動,現在一天不運動很難過。」有時候覺得工作很累,就要有點「強迫自己」動起來,每天至少半小時,如果真的很忙,15分鐘稍微伸展也好,好過直接坐在沙發上休息。葉國偉說,有時候結束工作很累,也會有想偷懶的時候,但他會強迫自己至少騎半小時的腳踏車,能換來身心舒暢。他也建議民眾,運動不要只做一兩天,就因為肌肉痠痛想放棄;短時間的運動累積起來雖然也有好處,但不建議每次只動個3、5分鐘,因為5分鐘內的運動,通常只是在熱身而已,持續較長時間可以讓心肺功能更提升。每個人對壓力的適應能力不一樣,葉國偉表示,小朋友可能因為考試或學業因素,上班族則因工作節奏帶來壓力,會導致睡不好或亂吃東西而營養不均,進而衍生失眠等慢性問題。如果因為工作或學業壓力,覺得自己的免疫力稍微減弱,就要找到自己的壓力來源並改善,例如正向思考,或把自己的時間管理做得更好。責任編輯:辜子桓
2024-11-16 11:50:50 養生.營養食譜
許多人都曾經自己煮「水煮蛋」(Hard-boiled eggs),恐怕也都有過煮好之後無法順利完整剝殼的慘痛經驗。因此,處處有人提供剝穀技巧,不勝枚舉,英國名廚兼美食評論家拉姆齊(Gordon Ramsay)也有一招,只要照著做,剝蛋穀易如反掌。流傳的水煮蛋剝殼法五花八門。有人將雞蛋放入冰水,藉此剝出陽光般黃澄澄的蛋黃、不會有青綠色環狀,另有人主張,蛋放入水煮之前先在蛋殼上紮孔,防止煮沸過程破裂。拉姆齊的技巧則只需要準備一碗冷水、一張嘴巴和兩隻手,此外不需要任何其他器具或材料。雞蛋煮好後,一個接一個取出,馬上放入一碗冷水,藉此終止烹煮;而後,將雞蛋拿起來,以雞蛋底部敲擊堅硬表面例如切菜板,用這種方式打破蛋殼,之後再快速將敲過底部的蛋插放回水碗。拉姆齊在YouTube頻道公布一段視頻解釋說,此時水將滲入蛋殼下面,整個蛋殼更容易脫落。接下來是第二步,拉姆齊拿起已破裂的雞蛋,剝掉底部附近破裂的蛋殼,將雞蛋放到嘴邊,快速用力一吹,雞蛋便從蛋殼中分離出來,蛋殼一整個無縫剝落,留下一個完整水煮蛋,看不出任何麻痕。另外還有其他輕鬆剝開水煮蛋的技巧。其中之一是,煮雞蛋前在水中加入白醋,藉由醋酸作用,可減輕剝殼時的痛苦;原理是,白醋溶解蛋殼中的碳酸鈣,讓整個外殼易脫落。食用油也有同樣的作用。可在一壺水中加入一湯匙橄欖油、菜籽油、酪梨油或任何其他油都可以,油會滲入蛋殼孔隙,進而將內膜與蛋殼分開,剝殼輕而易舉。也有人提出在沸水中加入一茶匙小蘇打的剝殼法,理由是提高酸鹼值(pH)、讓水呈鹼性進而破壞內膜,但有人覺得這一招似乎沒有什麼明顯效果。
2024-11-15 05:40:00 醫療.消化系統
放屁是人體自然的生理現象,然而,放屁的氣味不僅僅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有時更可作為健康狀況的指標。不同的氣味可能反映出腸道健康狀況、消化功能,甚至潛在的疾病。透過觀察放屁的氣味,能夠了解腸道菌群的平衡與消化過程中是否存在異常,從而提前發現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對此,重症醫師黃軒整理不同放屁氣味與可能疾病的關聯性,讓大家更深入了解腸道健康與消化系統的運作。1、硫磺味(臭雞蛋味)硫磺味,來自硫化氫氣體,是腸道細菌分解含硫食物(如蛋、肉類、十字花科蔬菜)時產生的。此氣味常見於腸道菌群失衡的患者,如SIBO和IBS,也可能伴隨腹脹、腹痛等症狀。•可能疾病包括: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大腸激燥症(IBS)、胃食道逆流。 2、腐臭味當蛋白質,無法完全被消化時,腸道細菌會進一步分解,產生腐臭味。若伴隨胃部不適、腹痛等,可能提示胃部問題如胃炎或消化性潰瘍。•可能疾病:蛋白質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胃炎。 3、酸臭味酸臭氣味,可能與腸道無法有效分解某些碳水化合物有關,例如乳糖或麩質,導致腸道細菌過度發酵。此情況常見於IBS或不耐症患者,可能伴隨腹脹、腹瀉等症狀。•可能疾病:大腸激燥(IBS)、乳糖不耐症、麩質不耐症。 4、甜味或果香味甜味或果香味,可能因高糖飲食或腸道中的糖分未被完全吸收而產生,過多糖分被腸道細菌分解產生異常氣味。如果伴隨頻繁尿意、口渴等症狀,需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建議就醫檢查。•可能疾病:高糖飲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5、金屬味或化學味少見的金屬或化學氣味可能提示肝臟問題,尤其是肝硬化,當肝臟無法有效排毒時,異味會出現於消化道。若出現此味道並伴隨黃疸、疲倦等症狀,應立即就醫。•可能疾病:肝病、肝硬化、腸道感染。 6、氨味當腎臟功能受損,無法有效排出氨等毒素時,氨味可能經由消化道氣體表現出來。此狀況需警惕腎臟健康問題,尤其是尿毒症或腎臟衰竭。•可能疾病:腎臟功能障礙、尿毒症。 7、魚腥味此為罕見的遺傳代謝性疾病,患者無法分解三甲胺,導致魚腥味經由呼吸、汗水或消化氣體排出。若經常出現此氣味,應考慮遺傳檢測。•可能疾病:三甲胺尿症(魚腥症)。 延伸閱讀: ·不放屁也很危險!醫示警「3大可能原因」:小心長腫瘤了 正常指標曝 ·睡著也會繼續放屁!醫揭「6個放屁冷知識」 站著放比坐著小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