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名稱: 敗血症
- 英文名稱:Sepsis
- 別名:敗血病
敗血症

- 審稿: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
- 更新時間:2022-07-15
敗血症有哪些症狀?
- 發燒
- 寒顫
- 心跳過快
- 抽筋
- 呼吸急促
- 心跳加快
- 意識改變
- 低血壓
- 呼吸性鹼中毒
- 體溫過低
- 白血球異常
- 腹痛
- 咳嗽
- 喘
- 食欲不振
- 噁心嘔吐
- 腹脹
- 肌肉痛
- 關節痛
- 皮疹
敗血症主要的發生部位?
- 血液
敗血症有哪些併發症?
- 多重器官衰竭
- 急性肺部損傷
- 腎功能衰竭
- 死亡
敗血症的成因是什麼?
-
敗血症的主要病因是病原菌感染及免疫力不足,感染的病源可以是細菌、病毒、黴菌,甚至寄生蟲,最常見的是革蘭式陰性菌。革蘭式陰性菌細胞壁釋放的內毒素,當其大量釋放進入血液後,會引起人體發燒、心搏加速、呼吸急促或白血球上升等全身性的發炎反應。身體的任何部位感染都有可能造成敗血症,其中又以肺炎及泌尿道感染最為常見,但也有約20~30%的患者找不到感染病灶。目前臨床上,使用美國胸腔醫學會與美國重症醫學會的定義與分級:
- 全身性發炎症候群:又包含 (1)體溫過高或過低、(2)心跳過快、(3)呼吸速率變快、(4)白血球數目過高或過低,共四項生理變化徵兆。
- 敗血症:症狀符合上述的全身性發炎症候群診斷兩項(含)以上,並確定受到感染。
- 嚴重敗血症:敗血症已造成器官功能異常,低血壓或低血流灌注不足,可能誘發多重器官官能障礙症候群(MODS)。
- 敗血性休克:敗血症引起的低血壓休克反應。
哪些人容易得到敗血症?
- 新生兒及老年人為好發族群,因該族群免疫力較弱。
- 加護病房的重症病患,因其免疫力低下。
- 接受化學治療的腫瘤病患,因其白血球減少、抵抗力變弱,容易讓病原菌入侵身體而併發感染。
- 燒燙傷、車禍、槍傷等遭受嚴重外傷者。
- 愛滋病、酒精中毒、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等免疫機能低下者。
- 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腎衰竭等慢性疾病者。
- 感染肺炎鏈球菌者,可能併發嚴重敗血症,甚至敗血性休克。
敗血症該如何預防?
- 外傷是造成細菌入侵的主因,故受傷應即時消毒包紮,保持雙手的清潔,謹慎處理傷口。
- 加強醫院的感染管制,預防院內交叉感染,尤其是燒傷病房、加護病房、新生兒病房等均應嚴格消毒。
- 嚴重泌尿道感染可能引發敗血症,故平時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多喝水、不憋尿。
- 免疫力較差者較易感染病菌,故應避免長期酗酒,養成規律良好的生活作息。
- 感染海洋弧菌可能誘發敗血症,故免疫力較差者,應避免生食海鮮。在處理魚類時,也應盡量避免被刺傷。
- 養成運動習慣,加強鍛煉身體,增強身體免疫功能。
- 適當紓解壓力,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以維持身體正常的免疫功能運作。
敗血症要看哪一科?
- 感染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