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狹窄是指氣道管徑縮小造成呼吸困難,可分為先天性氣管結構異常,或外傷、感染及腫瘤後天性因素所致。
- 疾病名稱: 氣管狹窄
- 英文名稱:Tracheal Stenosis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更新時間:2023-09-23
氣管狹窄是指氣道管徑縮小造成呼吸困難,可分為先天性氣管結構異常,或外傷、感染及腫瘤後天性因素所致。
觀察患者的生命徵象(體溫、心跳次數、呼吸次數及血壓)、意識狀況、是否有臉色蒼白、四肢冰冷發紫情形及呼吸型態和氧合狀態(指尖血氧飽和濃度)。
可鼓勵患者深呼吸及咳嗽,可協助拍背叩擊促進痰液鬆動及排出,臥床患者需每兩小時翻身,且床頭至少搖高大於30度以利肺部擴張。另外視患者需要協助抽痰維持呼吸道順暢。
裝置氣切套管患者,其氣切固定帶不宜過鬆及不當拉扯,應適當固定,以防氣切套管移位。
當發現有呼吸不順、壓迫感、聲音嘶啞,清除痰液後仍無法改善呼吸狀況及氧合時,請立即送醫治療。
先天性氣管狹窄的成因來自於先天氣管結構異常,患者常於嬰幼兒時期發病。
後天性氣管狹窄的致病原因,包括肺結核、結締組織疾病、慢性萎縮性軟骨周圍炎等慢性肺部組織發炎症狀;或胸部、氣管外傷,或因氣管重建手術及插管等引發的病變;以及甲狀腺、食道、縱隔腔或遠處轉移的腫瘤壓迫或侵犯氣管管腔。
先天性氣管狹窄常見於嬰兒時期,會出現威脅生命的呼吸窘迫,通常伴隨著心臟血管或呼吸道等方面的異常。
後天性氣管狹窄常見因長期留置氣管內管或氣管造口術,使肉芽組織增生,極少數情況是因吸入性損傷、反覆感染發炎等造成管徑狹窄。當患者有明顯的氣管狹窄時,可能有咳嗽、喘鳴聲、呼吸困難等症狀,甚至面臨窒息死亡的威脅。
透過肺功能檢查,能評估氣管狹窄的程度。而胸部X光、氣管螢光透視攝影、氣管攝影、電腦斷層等檢查方式,則用以評估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有無軟骨、支架缺損或移位等問題。
另外,支氣管鏡檢查可以發現氣管腔內是否有疤痕增生或粘連情形,進而判斷造成狹窄原因與治療的依據。
氣管狹窄的治療,包括外科重建術,以及內視鏡手術兩大類。其中,年紀較大、心肺功能較差,或是氣管周邊組織亦出現病變者,則以採取內視鏡手術較佳。
內視鏡手術包括經氣管鏡氣球擴張術、雷射治療、氣管支架三種。經氣管鏡氣球擴張術與氣管支架,皆是以物理方式擴張氣管的方式,雷射治療則是以雷射灼燒病灶處。
症狀與病患本身疾病與病變部位、管腔狹窄程度有關,常見長期聲音沙啞、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和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難、異常的呼吸聲(喘鳴及哮鳴音),較嚴重的患者會因姿勢而影響症狀,躺著的時候比坐著嚴重。
由於與大多數呼吸道疾病有相似的症狀,仍需進一步檢查確定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