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保有完好財務狀況!專家提醒年終看緊荷包:5個消費習慣要改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低血壓

  • 審稿:蔡忠文/芯悅診所院長

更新時間:2023-09-23

  • 疾病名稱: 低血壓
  • 英文名稱:Hypotension
  • 別名:血壓過低症

低血壓是什麼?

低血壓是一種血壓過低的疾病,比起高血壓更難以被察覺,因為高血壓所引起的併發症如心臟病等,其嚴重性較引人關注,但低血壓也是許多危險疾病的共通徵兆,同樣需要重視。通常成人理想的血壓,收縮壓應在120、舒張壓應在80 mmHg左右,如果收縮壓低於90、舒張壓低於60mmHg,就算是低血壓。低血壓的種類可細分為體質性與器質性。

不少疾病會讓體內血壓偏低,例如心臟病、糖尿病、低血糖症、過敏反應、感染等,器質性低血壓便是由這些疾病所引發。其他非疾病所造成的低血壓屬體質性低血壓,通常是暫時性的,包括姿勢性低血壓,因姿勢突然變化而引起,如從坐或躺改為站立;另一種神經迷走性低血壓,常見於年輕人,是在久站之後導致血壓過低和心跳緩慢,引起的低血壓症狀。

一般來說,低血壓的臨床表現並不明顯,多數人可能感到全身無力、疲倦、嗜睡、做什麼都提不起勁等,像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徵。少部分嚴重低血壓者,因流入大腦的血液不足,或者心臟需要多次做工將血液送出,所以會出現頭暈眼花、心悸等症狀。然而,長期血壓偏低所帶來的併發問題卻不少,如情緒低落和憂鬱。大腦經常處於供血不足的狀態,也容易讓注意力不易集中,記憶力減退、思考變慢,增加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低血壓有哪些症狀?

  • 易疲倦
  • 全身乏力
  • 昏沉嗜睡
  • 暈眩
  • 耳鳴
  • 視力模糊
  • 注意力不集中
  • 四肢冰冷
  • 冒冷汗
  • 心悸
  • 胸悶
  • 食慾不振
  • 貧血
  • 腹鳴
  • 便祕
  • 下痢
  • 腸積氣
  • 腹部鼓脹
  • 打嗝
  • 意識不清
  • 腳腫
  • 昏厥
  • 休克

低血壓該如何預防?

  • 作息要規律,充分休息與睡眠。勞累會使血壓變低,因此一定要避免熬夜和過勞。睡覺時可多墊幾個枕頭,抬高頭部,幫助減輕低血壓症狀。
  • 以淋浴取代泡澡,用熱水促進血液循環,並多從事下肢伸展的運動,幫助末梢血壓上升。
  • 避免體重過輕,多補充營養,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如奶蛋魚肉等。相對的,具有降血壓功效的食物也要少吃,如芹菜、冬瓜、苦瓜、蘿蔔、海帶等。
  • 適度補充鹽分,但血壓偏低的人不適合食用「低鈉鹽」,因低鈉鹽以鉀取代部份的鈉,而鉀有輕微降血壓作用。
  • 日常生活應減少突發性的姿勢改變,譬如白天起床前,可先伸伸懶腰再下床,不要一下子起身;當蹲下來要站起時,可以先閉眼讓身體微微前傾,再慢慢站起,循序漸進,避免一下子直立,能減緩血壓驟降的不適感。
  • 若是因久站導致靜脈回流變差而引發的低血壓,可多穿彈性褲襪增進血液回流,預防發病。
  • 隨時注意調節溫度,不宜長時間待在悶熱的環境下,導致血管擴張、使血壓再降。尤其天熱時應適時補充足夠水分,因體內水份不夠,血壓會降低。
  • 定期測量血壓,記錄每日變化,一旦有血壓偏低的問題,應求助醫生確診為哪一類低血壓,若是器質性低血壓,就要慎用血管擴張劑、鎮靜劑、降壓藥等會讓血壓持續降低的藥物,其成分與劑量都要很小心。

(本文審稿醫師同時為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心臟科醫師)

哪些人容易得到低血壓?

  • 家族中有低血壓病史的人。
  • 體重過輕的年輕女性。
  • 本身患有心臟機能不全或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人。
  • 罹患某些特殊疾病的患者,如甲狀腺機能低下、艾狄遜氏症等,因疾病緣故引起血壓過低的症狀,也算低血壓的好發族群。
  • 長期服用降血壓藥、鎮定劑、α阻斷劑等的人。
  • 靜脈回流較差者,如長期臥床病患、缺乏運動及下肢循環不佳,都可能導致回流心臟的血液量不足,使血壓變低。
  • 女性月經期間,若失血量較大,血壓也會較低。

低血壓的成因是什麼?

低血壓的疾病成因可分為原發性、次發性以及姿勢性低血壓。原發性的低血壓可能由遺傳基因所造成,患者往往有家族病史,雙親或其中一人為低血壓,其帶有低血壓體質的機率也會比較高。另外,後天飲食習慣也可能造成低血壓的體質,如因節食導致營養不良、體重過輕,或身體嚴重缺乏鈉及水等。而當適度補足所需的營養及元素時,低血壓的情況就會獲得改善。

次發性的低血壓又稱為繼發性低血壓,主要源自某些特定的疾病,影響了體內循環及內分泌,繼而引發低血壓,包括:

  • 心臟方面疾病:如大動脈瓣狹窄症、心肌梗塞、心不全等,影響心臟輸出血液的功能,使得血量減少、循環不良而造成低血壓。
  • 艾狄遜氏症:是一種罕見疾病,這種疾病會影響副腎皮質荷爾蒙的分泌,使患者出現低血壓的症狀。
  • 甲狀腺機能低下:患者若甲狀腺功能不佳,會出現極度疲倦、畏寒、皮膚乾燥等症狀,並引發內分泌障礙性的低血壓。
  • 暫時性大出血:因嚴重創傷、手術的大量出血,使體內血液量驟減,會誘發短暫型的低血壓。
  • 細菌或病毒感染使末稍血管擴張:血管擴張導致血壓下降,會產生循環障礙性的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是因為身體的姿勢突然改變,如從坐或平躺改為站立時,產生血壓顯著下降的情形。有因為交感神經末梢的正腎上腺素分泌不足,產生的原發性姿勢性低血壓,以及因藥物、血液輸出量不足、脫水等因素所引發的次發性姿勢性低血壓。

低血壓主要的發生部位?

  • 心臟
  • 血管

課程推薦

more

延伸閱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