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雷德氏症候群

  • 審稿:陳明翰/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更新時間:2023-09-23

  • 疾病名稱: 雷德氏症候群
  • 英文名稱:Reiter's Syndrome
  • 別名:萊特氏症候群、反應性關節炎

雷德氏症候群是什麼?

德國醫師漢斯・萊特最先於1961年發現這種於下痢後,合併結膜炎、關節炎及尿道炎出現的疾病,因此將其稱為萊特氏或雷德氏症候群。因為萊特醫師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罪行,目前醫界已將將雷德氏症候群,改名為反應性關節炎。患者在泌尿道或腸胃道感染一至四星期後,出現非對稱性關節炎,關節會出現關節紅腫熱等症狀。

雷德氏症候群有哪些症狀?

  • 關節腫脹
  • 關節發熱
  • 香腸指/趾
  • 尿道炎
  • 前列腺炎
  • 結膜炎
  • 葡萄膜炎
  • 虹膜炎
  • 外鞏膜炎
  • 角膜潰瘍
  • 滲出性皮膚角質增生
  • 口炎
  • 環形陰莖炎
  • 漩渦狀龜頭炎
  • 下背痛

雷德氏症候群該如何預防?

反應性關節炎的致病原因與遺傳有關,此起源並無法預防。不過可以藉由避免細菌感染,以降低發病機率。實際作法是避免食用生食,烹調食物時也盡量以煮到熟透為原則,可以避免細菌經由飲食進入體內。

雷德氏症候群有哪些併發症?

  • 薦腸關節的病變
  • 膿漏性角皮病

哪些人容易得到雷德氏症候群?

  • 20-30歲之青壯年
  • 男性患病比例為女性的5倍
  • 有家族遺傳病史者

雷德氏症候群的成因是什麼?

反應性關節炎的致病原因仍然不明。目前推測可能之前的尿道或腸道炎的披衣菌屬或傷寒菌屬、志賀氏菌…等細菌的感染有關,但關節液中卻培養不出這些病菌。也就是說,這些症狀並不是病菌感染直接造成的,可能是患者的免疫系統受到致病菌感染時,產生的一些反應(如抗體的產生)攻擊自己身體,故得其名。

另外,HLA-B27抗原也與此病有關,其陽性率約為60~85%。

雷德氏症候群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反應性關節炎的診斷,以問診瞭解患者病史及症狀為主,較不需要進行檢測。主要的判斷依據包括:過去感染病史,現在有結膜炎、尿道炎及關節炎,漩渦狀龜頭炎、溢膿性皮膚角化病也是有助於診斷的病徵之一。

雷德氏症候群該如何治療?

並沒有特別針對反應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存在,臨床上治療主要以減緩疼痛和其他發炎所造成的不適為原則。常使用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免疫抑制劑、關節內類固醇注射、生物製劑…等。抗生素也許可以使用來治療之前的感染。眼部發炎的症狀,則需至眼科就診治療。此外,患者也應減輕關節負擔,並適度活動筋骨、肌肉,以避免肌肉萎縮;視情況亦需搭配復健治療。

雷德氏症候群要看哪一科?

  • 內科、免疫風濕科
找附近醫師

雷德氏症候群主要的發生部位?

  • 全身

課程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