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開關次數、擺放位置都有差 讓冰箱更省電的5個小技巧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熱傷害

  • 審稿:韓昌旺/台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

更新時間:2024-06-21

  • 疾病名稱: 熱傷害
  • 英文名稱:Heat Injury
  • 別名:中暑、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

熱傷害是什麼?

熱傷害又可分為四個主要類型,包括: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及熱中暑。每年進入夏季,氣溫升高,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時,因體溫過高、散熱不良而發生不適,甚至死亡。其中熱中暑死亡率高,可達80%,若患者出現熱中暑相關症狀時,應儘速送醫急救。

(圖片來源/國民健康署:https://www.hpa.gov.tw/Home/Index.aspx)

熱傷害有哪些症狀?

  • 肌肉痙攣
  • 肌肉疼痛
  • 暫時性暈厥
  • 大量出汗
  • 疲倦
  • 身體全身無力
  • 頭暈
  • 頭痛
  • 說話喘
  • 血壓降低
  • 臉色蒼白
  • 體溫升高

熱傷害有哪些併發症?

  • 休克
  • 心臟衰竭
  • 心跳停止
  • 多重器官衰竭
  • 橫紋肌溶解
  • 瀰散性血管內凝血
  • 瞻妄症
  • 意識改變
  • 癲癇
  • 昏迷

熱傷害的成因是什麼?

人體進行體溫調節機制,是由腦幹中的體溫調節中樞負責,體溫調節的方式,則是藉由皮膚、毛細孔、血管和呼吸系統進行。如果這些散熱機制中,因為衣著過多、從事劇烈運動或勞動…等原因,導致散熱不良,體內熱能堆積,就會造成熱傷害症狀發生。

四種熱傷害的主要類別中,熱痙攣常發生於在天氣過熱時體液喪失和電解質流失導致身體不自主肌肉收縮;熱暈厥則是因為患者長時間站立、運動,血管中的血液無法回流而造成的意識喪失;熱衰竭是患者過度運動等原因,鹽分、水分流失過度而導致的血液循環衰竭;熱中暑的患者,則除了熱衰竭症狀外,因體溫超過攝氏40度,進而引起中樞神經異常,造成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等多重併發症。

哪些人容易得到熱傷害?

  • 需於高溫環境中工作的勞動者
  • 年長者
  • 兒童
  • 慢性病患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

熱傷害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熱傷害的診斷,主要需要確認症狀並非來自感染、內分泌異常、中樞神經異常、中毒、服用特定藥物…等因素。過去常認為無汗症是熱傷害的指標性判斷標準,然而根據衛福部資料,高達50%的熱傷害患者仍會出汗。

熱傷害該如何治療?

針對熱傷害的治療首重降溫,將患者體溫控制在攝氏38.5度以下。將患者置於陰涼處,將其腳部略為抬高,並鬆開身上衣物,對著患者全身噴灑攝氏20~25度的冷水,或在腋窩、鼠蹊部、頸部等處,以冰袋、冰毛巾敷上降溫。需注意的是,不可以酒精塗抹在患者身上。如果患者意識清醒,則可以適時協助患者補充水分。如果患者已失去意識或是劇烈痙攣,應該讓患者呈昏迷體位(側臥頭向後仰),並且確認其呼吸道是暢通的,盡快求救送醫治療,到院後由醫護人員協助進行靜脈輸液,並持續執行降溫措施。

熱傷害該如何預防?

預防熱傷害首先需要注意不過度暴露於陽光中,特別是10點~14點之間,陽光街記直射時,應避免戶外活動。若在陽光下從事戶外活動時,需盡量待在陰涼處、並持續補充水分。水分補充則以溫開水為主,每小時至少補充200毫升。此外,也應落實防曬措施,包括塗抹防曬乳、穿著寬鬆的長袖、長褲,並戴帽子遮擋太陽。出入冷氣房時,可以先穿著薄長袖,避免因為溫差過大、血管收縮,而引發中暑。

熱傷害主要的發生部位?

  • 全身

課程推薦

more

延伸閱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