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曬傷後水泡、脫皮怎麼處理?6招有效止癢!多吃5種食物助皮膚修復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剛發現罹患巴金森病,請問要如何看自己的保險會不會給付?我還可以再保其它醫療險或防癌險嗎?

聽健康

00:00/00:00

常見解答

[專家解答]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部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護理師 呂幸樺

如果已經被診斷罹患巴金森病,過去有購買商業保險,第一時間先聯繫自己的保險業務員,了解自己購買的商業保險,有沒有包含巴金森病可以作為理賠。

商業保險現在幾乎都無法「帶病投保」,如果被診斷巴金森病,想要再買實支實付、特定傷病險、失能險或是長照險,幾乎是不可能,但是購買防癌險有一定的機會,建議可與保險業者聯繫,了解有哪些適合自己的產品。

熱門討論

我要發問
  • 匿名

    爸爸罹患的是路易氏體失智症
    七十歲的爸爸罹患的是路易氏體失智症,偶爾會有幻覺、類似帕金森氏症的小碎步步態、手抖。 他自己是醫師,很愛面子,不大願意承認自己病了,請他吃藥以延緩病程進展,他又牽拖這牽拖那,說藥品副作用太大了受不了,拒絕服藥。 媽媽是主要照顧者,我們子女都在外縣市,因為也是從事醫療業,難以經常請假回鄉。疫情嚴重起來,我們更難相聚,爸爸的狀況一下子就變更糟了,幾乎不認得天天照顧著他的媽媽。 好害怕......害怕爸爸不認得我了....擠時間回鄉探望,爸爸看到我總是很開心,雖然沒喊我名字,但明顯記得我是他女兒。 可憐的辛苦的媽媽,只能偷偷把藥水混入食物讓爸爸服藥。很想辭職回鄉陪伴兩老,但...還有兩個青春期的小孩必須看顧,公婆年齡還比我爸媽大十歲呀... 爸爸...等等我吧...不要太快忘記我啊...

    0 | 1回應 | 31次觀看

    照亮失智路

    親愛的朋友,我了解你目前面臨的許多困難和擔憂,這對於你和你的家人來說確實是非常難處理的情況。路易氏體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會逐漸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一些事情可以做來提供支持和照顧:1. 評估藥物治療的選項:儘管你爸爸對藥物治療持懷疑態度,但仍然可以嘗試與醫生一起討論藥物治療的選項,以找到合適的藥物能夠延緩病程進展。醫生可能會考慮與你爸爸合作找到一種有最小副作用的藥物,或者給予其他形式的治療,如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2. 對爸爸的訴求給予尊重和理解:由於你爸爸是醫生,可能對自己病情的認知和接受有一定的困難。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應該尊重他的意願並給予他所需的支持。你可以影響他的觀念,幫助他理解治療的重要性,但不要強迫他接受治療。3. 支持媽媽的照顧:作為主要照顧者的媽媽,她需要你們全家的支持和體貼。你們可以共同商討如何有效地分擔照顧責任,例如與其他親朋好友協助日常照顧、聘請照顧人員或尋求當地社會和健康服務的幫助。4. 自我照顧與情感支持:對於你自己來說,扮演照顧者的角色可能會帶來壓力和負擔。記得要照顧好自己,找到合適的方式釋放壓力和放鬆心情,例如通過運動、休閒活動或與朋友聚會等。此外,尋求情感上的支持也很重要,這可以包括家人、朋友或專業輔導人員。無論如何,我了解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你需要耐心和堅韌。請記住,你盡力提供支持和陪伴,使爸爸感到愛和關心,這個過程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寶貴的。如果你有任何具體的問題,歡迎隨時向我提問。[相關問題]1. 在爸爸拒絕服藥的情況下,有什麼其他的方法可以延緩路易氏體失智症的進展嗎?2. 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有什麼其他的治療和照顧方法可以幫助爸爸?3. 如何協助媽媽更好地應對照顧爸爸的壓力和負擔?

    顯示更多
  • 劉彥伶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了解失智症5大種類、原因及症狀分期
    隨著年紀增長,腦細胞老化使得年長者開始變得健忘,例如經常忘記帶東西出門、忘了關瓦斯、記不起朋友的名字等,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罹患失智症。 然而,失智症其實與正常老化現象並不相同,不僅會讓人完全忘記自己做過的事情,還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判斷力、語言能力退化等問題。 以下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同了解失智症的常見症狀、種類,並依照失智症的病程分期,分別說明不同失智症患者可能會發生的症狀。 什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Dementia,俗稱老人癡呆症),是由腦神經疾病、身體系統性疾病、藥物或使用成癮物質,所引起的持續性認知功能下降的疾病。罹病者會面臨思考能力、判斷力、記憶力、空間感、理智等全面性的心智能力喪失。 失智症通常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但有極少數患者會在30~50歲左右得到失智症,亦稱「年輕型失智症」。 失智症10大常見症狀 以下為失智症的常見症狀,家中長輩如有出現這些症狀,請盡快就醫,請醫師做進一步的治療: 記憶力喪失且影響到生活(推薦閱讀:健忘或阿茲海默症?改善記憶的5方法) 無法妥善處理原本熟悉的事務 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能力下降 易對時間及地點感到混淆 言語表達或書寫困難 對於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感到困難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判斷力變差 對工作或從事社交活動不感興趣 情緒和個性發生明顯改變 失智症就是阿茲海默症嗎?認識失智症5大種類及原因: 不少人會認為阿茲海默症相當於失智症,其實它僅為其失智症的其中1種,其它還包括血管性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及其它因素所致的失智症。以下將為您詳細說明失智症5大種類的成因與症狀: 1.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在1907年,由一位德國精神病專家愛羅斯.阿茲海默(Alois Alzheimer)發表了「老年癡呆症」的病例,後來便以其名來命名此疾病。 當β型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peptide)在腦內過度沉積,會使腦神經中的免疫細胞「微小膠細胞」(Microglia)及傳訊調節細胞「星狀細胞 」(Astrocyte)活化,造成發炎反應,最終引起腦神經細胞壞死,引發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常見症狀為記憶力衰退、出現幻覺、判斷力下降,到了病程後期,患者還可能出現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等帕金森氏症的症狀。 2. 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血管性失智症源於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導致腦細胞損傷。 一般而言,曾發生中風的病患約有5%會罹患血管性失智症,一旦罹病,患者的認知功能可能會突然惡化,並伴隨動作緩慢、步態不穩、情緒起伏大或罹患憂鬱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3. 路易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當大腦中的α-突觸核蛋白的蛋白質異常沉積時,就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退化,而罹患路易體失智症。 路易體失智症好發於70歲以上老年人,為第2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常見症狀除認知功能障礙外,之後還可能出現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包括手抖、走路不穩及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等,甚至也會有較明顯的視、聽幻覺、情緒不穩或妄想等精神症狀。 4. 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isorders, FTD) 當腦內的額葉、顳葉漸漸萎縮,就會使腦神經退化,引發額顳葉失智症,而在所有額顳葉失智症患者當中,約4成有失智症家族史,其中10%為顯性遺傳;其盛行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與路易體失智症,通常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屬於進展緩慢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之一。 此外,不同於阿茲海默症以記憶缺損為主要症狀,額顳葉失智症則是以情緒、行為異常(如該安靜的場合卻一直講話)、執行功能缺損或語言障礙為主要症狀,往往不容易與精神疾病做出區別。 5. 其它因素所致的失智症 有些失智症是由特定原因造成,經過治療可能有機會恢復,而這類型失智症的病因主要可分成以下4種: 新陳代謝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等。 營養失調:如缺乏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 顱內病灶:如腦部腫瘤、常壓性水腦症、腦部創傷等。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梅毒、愛滋病等。 中毒:如長期濫用藥物、酗酒、重金屬中毒等。 失智症症狀分期:輕度知能障礙、失智初期、中期、晚期 失智症依病程可劃分為輕度知能障礙、失智初期、中期及晚期,而每位患者退化的時間都不太相同,有時症狀會有所改善,有時卻又會突然加重。 由輕度知能障礙發展到晚期,平均病程約8~10年,但每個人退化的時間不一定,可能短至2年,長則可持續20年之久。(延伸閱讀:睡多不一定好?多於9小時反更易失智,快跟著4方法預防失智症)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人當中,有輕度認知障礙的人口佔18.01%,而失智症初期到晚期的人口則佔7.64%。以下分別說明失智症病程各自的發展: 1.輕度知能障礙: 為正常老化到失智症的過渡階段,而每年約有10%~15%輕度知能障礙會發展為失智症。患者可能會出現輕微健忘的症狀,並對較為複雜工作感到困擾,但從事簡易的日常事務則並無影響。 2.失智症初期(輕度) 由於症狀相當輕微,患者的外表與行為與一般人並無差異,所以經常遭到忽略,而延誤就診。 在失智症初期,患者通常無法記得近期發生的事情,而反覆詢問身邊親友,但對於過去年輕時的回憶卻記得格外清楚;此外,病患的判斷力及工作能力可能會逐漸減弱,也無法處理日常生活中較複雜的事物,如不會存、提款等。 3.失智症中期(中度) 到了中期,患者的判斷力及生活能力會逐漸下降,且在處理日常事務會變得更加困難,常見症狀包括無法區分季節、認不出熟識的親友、失眠、情緒異常波動、性格改變,甚至連自行煮飯、洗衣服、個人清潔衛生處理等基本生活能力都可能產生問題。 4.失智症晚期(重度) 此階段的病患記憶力幾乎完全喪失,記不得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日夜顛倒、無法與家屬進行簡單日常溝通、分不清楚家中環境格局,甚至忘記自己是誰,且缺乏判斷力與理解力。 另外,失智症晚期患者也可能因長期缺乏運動,導致四肢肌力退化、需長期臥床,並完全依賴家屬的照顧。(延伸閱讀:「肌少症」上身、心臟病就敲門!強肌護心卡緊動起來) <本文章轉自 Hello醫師:失智症≠阿茲海默症!了解失智症5大種類、原因及症狀分期 >

    1 | 3回應 | 153次觀看

    春天的媽

    請問有的人本次身因個性從小常健忘,處理事情會比別人慢,對新事物會先想過練習幾次才會進入狀況。這是不是認知功能有問題?

    顯示更多
  • 劉彥伶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了解失智症5大種類、原因及症狀分期
    隨著年紀增長,腦細胞老化使得年長者開始變得健忘,例如經常忘記帶東西出門、忘了關瓦斯、記不起朋友的名字等,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罹患失智症。 然而,失智症其實與正常老化現象並不相同,不僅會讓人完全忘記自己做過的事情,還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判斷力、語言能力退化等問題。 以下就讓《Hello醫師》帶你一同了解失智症的常見症狀、種類,並依照失智症的病程分期,分別說明不同失智症患者可能會發生的症狀。 什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Dementia,俗稱老人癡呆症),是由腦神經疾病、身體系統性疾病、藥物或使用成癮物質,所引起的持續性認知功能下降的疾病。罹病者會面臨思考能力、判斷力、記憶力、空間感、理智等全面性的心智能力喪失。 失智症通常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但有極少數患者會在30~50歲左右得到失智症,亦稱「年輕型失智症」。 失智症10大常見症狀 以下為失智症的常見症狀,家中長輩如有出現這些症狀,請盡快就醫,請醫師做進一步的治療: 記憶力喪失且影響到生活(推薦閱讀:健忘或阿茲海默症?改善記憶的5方法) 無法妥善處理原本熟悉的事務 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能力下降  易對時間及地點感到混淆 言語表達或書寫困難 對於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感到困難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判斷力變差 對工作或從事社交活動不感興趣 情緒和個性發生明顯改變 失智症就是阿茲海默症嗎?認識失智症5大種類及原因 不少人會認為阿茲海默症相當於失智症,其實它僅為其失智症的其中1種,其它還包括血管性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及其它因素所致的失智症。以下將為您詳細說明失智症5大種類的成因與症狀: 1.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在1907年,由一位德國精神病專家愛羅斯.阿茲海默(Alois Alzheimer)發表了「老年癡呆症」的病例,後來便以其名來命名此疾病。 當β型澱粉樣蛋白(β-amyloid peptide)在腦內過度沉積,會使腦神經中的免疫細胞「微小膠細胞」(Microglia)及傳訊調節細胞「星狀細胞 」(Astrocyte)活化,造成發炎反應,最終引起腦神經細胞壞死,引發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常見症狀為記憶力衰退、出現幻覺、判斷力下降,到了病程後期,患者還可能出現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等帕金森氏症的症狀。 2. 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血管性失智症源於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導致腦細胞損傷。 一般而言,曾發生中風的病患約有5%會罹患血管性失智症,一旦罹病,患者的認知功能可能會突然惡化,並伴隨動作緩慢、步態不穩、情緒起伏大或罹患憂鬱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3. 路易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當大腦中的α-突觸核蛋白的蛋白質異常沉積時,就可能導致認知功能退化,而罹患路易體失智症。 路易體失智症好發於70歲以上老年人,為第2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常見症狀除認知功能障礙外,之後還可能出現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包括手抖、走路不穩及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等,甚至也會有較明顯的視、聽幻覺、情緒不穩或妄想等精神症狀。 4. 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isorders, FTD) 當腦內的額葉、顳葉漸漸萎縮,就會使腦神經退化,引發額顳葉失智症,而在所有額顳葉失智症患者當中,約4成有失智症家族史,其中10%為顯性遺傳;其盛行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與路易體失智症,通常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屬於進展緩慢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之一。 此外,不同於阿茲海默症以記憶缺損為主要症狀,額顳葉失智症則是以情緒、行為異常(如該安靜的場合卻一直講話)、執行功能缺損或語言障礙為主要症狀,往往不容易與精神疾病做出區別。 5. 其它因素所致的失智症 有些失智症是由特定原因造成,經過治療可能有機會恢復,而這類型失智症的病因主要可分成以下4種: 新陳代謝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等。 營養失調:如缺乏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 顱內病灶:如腦部腫瘤、常壓性水腦症、腦部創傷等。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如梅毒、愛滋病等。 中毒:如長期濫用藥物、酗酒、重金屬中毒等。 失智症症狀分期:輕度知能障礙、失智初期、中期、晚期 失智症依病程可劃分為輕度知能障礙、失智初期、中期及晚期,而每位患者退化的時間都不太相同,有時症狀會有所改善,有時卻又會突然加重。 由輕度知能障礙發展到晚期,平均病程約8~10年,但每個人退化的時間不一定,可能短至2年,長則可持續20年之久。(延伸閱讀:睡多不一定好?多於9小時反更易失智,快跟著4方法預防失智症)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人當中,有輕度認知障礙的人口佔18.01%,而失智症初期到晚期的人口則佔7.64%。以下分別說明失智症病程各自的發展: 1.輕度知能障礙: 為正常老化到失智症的過渡階段,而每年約有10%~15%輕度知能障礙會發展為失智症。患者可能會出現輕微健忘的症狀,並對較為複雜工作感到困擾,但從事簡易的日常事務則並無影響。 2.失智症初期(輕度) 由於症狀相當輕微,患者的外表與行為與一般人並無差異,所以經常遭到忽略,而延誤就診。 在失智症初期,患者通常無法記得近期發生的事情,而反覆詢問身邊親友,但對於過去年輕時的回憶卻記得格外清楚;此外,病患的判斷力及工作能力可能會逐漸減弱,也無法處理日常生活中較複雜的事物,如不會存、提款等。 3.失智症中期(中度) 到了中期,患者的判斷力及生活能力會逐漸下降,且在處理日常事務會變得更加困難,常見症狀包括無法區分季節、認不出熟識的親友、失眠、情緒異常波動、性格改變,甚至連自行煮飯、洗衣服、個人清潔衛生處理等基本生活能力都可能產生問題。 4.失智症晚期(重度) 此階段的病患記憶力幾乎完全喪失,記不得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日夜顛倒、無法與家屬進行簡單日常溝通、分不清楚家中環境格局,甚至忘記自己是誰,且缺乏判斷力與理解力。 另外,失智症晚期患者也可能因長期缺乏運動,導致四肢肌力退化、需長期臥床,並完全依賴家屬的照顧。(延伸閱讀:「肌少症」上身、心臟病就敲門!強肌護心卡緊動起來) <本文章轉自網路 hello醫師: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了解失智症5大種類、原因及症狀分期 >

    0 | 3回應 | 25次觀看

    匿名

    年輕失智大多數是什麼原因?

    顯示更多
  • Mina

    臥床的復健
    您好 請教您 父親因重度失智加帕金森氏症(肢體已僵硬),目前在機構都是臥床,家人大概每兩天都會去探望 想請教,我們想利用探望的時間幫爸爸按摩,讓他可以有些微的舒適感,請問應該要做什麼樣的按摩或復健動作會比較適合呢?

    1 | 2回應 | 37次觀看

    陳宛琳

    你好,請問臥床多久了呢?是否還可以做一點點運動呢?那如果是要放鬆的話, 建議可以上點杏仁油,搭配精油,幫爸爸做按摩唷,至於要如何按,你需要告訴我,您希望放鬆爸爸的哪一部分唷,我才能告訴您,如何按唷,謝謝您❤️

    顯示更多
  • 匿名

    嗅覺失調
    嗅覺失調怎麼復健?

    0 | 5回應 | 86次觀看

    全銀運動

    請扮演一位專業醫師,回答若有嗅覺失調的問題,可以怎麼復健呢?

    顯示更多
  • 許孟淳

    帕金森
    處理

    0 | 2回應 | 26次觀看

    徐孟君

    您好!很高興您提出健康諮詢問題~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患者都希望能重拾生活的自主權。運動被認為是帕金森氏症的良藥,以下資訊供參考: ◎運動量維持每天至少30分鐘,每周5次。 ◎可將30分鐘分成三次,每次10分鐘,效果會比一次30分鐘更好。 ◎學習提升動作的品質,「有覺知的運動」可作為改變的開始,例如:太極、瑜珈。 *可使用「動中覺察」,關注個人對自己的覺察,藉由動作從輕柔慢小開始,覺察自己原本使用身體的慣性模式,接著探索用不同的方式去使用身體,在過程中瞭解有哪些部位是過度用力緊張的?有什麼方式是更輕鬆有效率的?更適合自己的?然後才改變速度或幅度,練習至熟練。先重質,之後才逐步增量。 *進行動中覺察練習時,不強迫自己或過度拉筋,要提醒自己動作幅度在舒適的範圍內。如果感到疼痛,就要減慢動作的速度或幅度,或者先暫停休息,用想像的方式先在腦中模擬,等身體準備好了,再重新開始。 *常常練習帶著覺知地動作,長久下來,就會比較知道自己是如何使用身體的,越了解自己的身心,就可以找到比較輕鬆有效的方式與之共處。當可以喚起更多身體的部位一起分工合作,全身心整體參與動作,就會比較輕鬆省力,降低因活動不當而受傷的風險。 ~以上資訊供參考,謝謝~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