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答]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 陳彥中
巴金森病的藥物只能控制症狀,但難以阻止病程發展,若早期症狀未明顯影響日常功能,可先服用低劑量藥物,如第一線的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如果是輕微手抖,建議除使用抗膽鹼藥物,也可增加使用乙型阻斷劑幫助控制症狀。
當症狀已經影響到生活功能時,可與醫師討論要不要開始用藥,如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或使用較強效的左旋多巴等藥物,透過規律用藥,讓病況獲得良好控制。但如果使用左旋多巴藥物,則須留意因藥效波動引起的異動症。
「藥效波動」不是指抗藥性,而是藥物因為巴友疾病的病程,效果愈來愈差,可能會引發異動症或是斷電現象。異動症是指身體無法控制地不自主運動,斷電現象則是巴友在藥效退去後突然回到原本肢體僵硬、顫抖或是動作遲緩等症狀。
避免藥效波動提早出現,又能達到控制巴金森病初期症狀,依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巴金森病治療建議,70歲以下的巴友應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後續症狀若無法獲得控制時,再使用左旋多巴藥物。這類的方式,也被稱為巴金森病的雞尾酒藥物治療方法。
用藥的時機除思考巴友的病況以外,也需要考量巴友年紀,若巴友已高齡75歲才就診,國人平均餘命約82歲,左旋多巴藥物出現藥效波動通常在5至7年以後,此時巴友使用左旋多巴藥物可較快的改善生活功能。
聽健康
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