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自己也可以輕鬆做到!專科醫推薦7要點「快速戰勝脂肪肝」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病後人生】一樣都是腦中風 為何預後大不同

聽健康

00:00/00:00

健保大數據顯示,全台灣每年腦中風就醫人數逾四十萬,死亡人數多達兩萬六七千,新增腦中風患者約三至五萬人,但預後狀況卻大不同,有人有幸回到職場,不需依賴旁人照護,但中風後,肢體癱瘓,體能狀況一蹶不振,長期臥床,也大有人在。

同樣腦中風,為何預後截然不同?國泰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謝政達表示,這與血管出血或缺血區域大小、發生位置,例如是否靠近腦幹,以及病發後送至急診的時間等三大因素有關。

謝政達說,前兩大因素只能看運氣、聽天由命,唯一可以控制的「就醫時間」,如果愈早就醫,接受血栓溶解劑、取栓手術等治療,就能大幅降低預後肢體癱瘓等風險,提高生活品質。

「如果腦幹血管阻塞、出血,預後較不樂觀。」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孟祈說,這類大中風患者預後情況相當差,如果無法及時到院搶救,日後臥床機率高達八至九成,且再度中風機率高,損及語言、認知、記憶力等功能,提高失智風險。

是否積極復健,也決定預後,邱孟祈強調,「腦中風患者術後務必把握復健黃金期」,可惜不少患者術後排斥復健,一來不想讓外人看到自己殘缺一面,或無法忍受後復健過程的痛苦。如果沒能在手術後六個月內到院持續復健,一旦關節攣縮變形,肌肉組織異常,幾乎無法恢復生活自主能力。

在治療方面,邱孟祈表示,傳統搶救梗塞型腦中風患者,以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為主,一般建議於出現臉部不對稱、手臂無力、說話不清楚等症狀後,三至四點五個小時內治療,若太晚施打,療效不佳,且容易增加出血風險;謝政達表示,二○一五年取栓手術問世,提供腦中風治療另一項利器。

邱孟祈表示,有些個案症狀不典型,並無肢體癱瘓、臉歪嘴斜,僅有頭暈、頭痛,有些隔了兩三天才就醫,錯失急救黃金期,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此時,家人親友的支持更顯重要。

數位版看這裡

中風未必癱瘓 民歌之父楊弦把握復健黃金期找回生活

「民歌之父」楊弦說很多事情難以預測,即使重新來過,也不一定能保證不會發生。大家認識他因為民歌,但他其實有中醫藥及營養學背景,還有美國針灸師執照,看看他如今如何與疾病共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