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Tinea Unguium
- 就診科別:
皮膚科,家醫科
- 身體部位:
趾甲,指甲
灰指甲是一種發生於指(趾)甲及其裡層的癬病,由黴菌感染所引起,一開始通常只有單個指(趾)甲發病產生異變,不久就累及鄰近其他完好的指(趾)甲,患者的指甲結構會徹底改變,變形、增厚,且顏色呈灰白色,故名灰指甲。臨床上,又可分為四種類型:遠端側緣甲下型、近端甲下型、白色淺表型、甲板侵入型。
1、遠端側緣甲下型最常見,病狀為黴菌侵犯趾甲的遠端側緣使其增厚萎縮,患部以大腳趾為多數。
2、近端甲下型則好發於免疫力有缺陷的患者,由念珠菌屬在趾甲近端引起病變。
3、白色淺表型為須癬毛菌趾間,導致趾甲表面變形變色,狀如混濁白色雲霧因而得名。
4、甲板侵入型:最後黴菌整個侵入趾甲,致使趾甲結構完全喪失、脫落,便為灰指甲最終型。
疾病原因
灰指甲的病因在於指甲感染了黴菌,致病的菌種有很多,因地區而異常見的有:皮癬菌、黴菌、紅毛癬菌、念珠菌等,上述的病菌可單獨致病,也可混合感染。當黴菌侵入指甲表層的周圍皮膚或者甲下組織,會分泌出角質蛋白?分解角質,進而破壞指甲相關結構,引起病症。
通常健康的指甲是不容易受感染的。之所以遭到侵襲,與一些特殊的環境及個人習慣有關。像是患者的工作、生活環境較為悶溼、通風不良,人員擁擠,需長時間穿著厚重衣物鞋襪的人,就構成有利於癬菌孢子滋生繁殖的潮溼條件,容易刺激發病。至於個人的習慣則包括:平日較不重視個人衛生,長時間讓手部或足部處於潮溼的狀態,未適時改善維持清潔乾爽;愛穿著不通風的鞋襪進行大量運動,或經常穿著高跟鞋、尖頭鞋,以及頻繁做美甲造型等,這些都是較容易誘發灰指甲的致病模式。
雖然遺傳因子與灰指甲並無直接關聯,卻可能間接造成灰指甲的持續不癒。一種由紅毛癬菌所引起、名為慢性皮膚癬病綜合症,患者病況繁複、病程緩慢,據了解就跟自身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關。
症狀
指甲變色.指甲增厚.指甲萎縮.指甲剝落.指甲脆化.指甲凹凸不平.趾溝腐爛.指甲變形.指甲脫屑
併發症
好發族群
- 個人衛生習慣欠佳,平日不愛保持指甲的乾燥與清潔者。
- 具有特殊環境需求者,例如家庭主婦、洗碗工、洗衣工、廚師等,手部經常要碰水,因而容易造成指甲根部產生病變。 與灰指甲患者在一起生活者,容易受交叉感染。
- 頻繁塗抹、卸除指甲油、做水晶指甲造型者,接觸比一般人更多量的化學有機溶劑、揮發物質、色料、黏著劑等,易使指甲本質變脆弱,感染病菌。
- 營養不良,抵抗力欠佳者。
- 本身罹患糖尿病之患者。
預防
- 平日保持足部、手部清潔、涼爽和乾燥。
- 保持指(趾)甲的正常長度,不要剪太短。
- 避免長時間處在潮濕陰暗、不通風的環境。
- 少泡澡、多以淋浴替代;洗完澡後擦乾足部、趾間。
- 不穿不透氣、排汗不佳的鞋襪。
- 不與患者共用指甲剪、毛巾、拖鞋等衛生及個人用品。
- 不塗抹劣質指甲油。
- 如已有異常指甲,在使用指甲剪時,最好能與正常指甲做區別,不用同一把,降低感染。
- 注意衛生,盡量不用手去抓搔腳底和趾間。
(本文作者同時為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