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苗多到快滿出來,卻不見政府有任何催打誘因,台灣現在正走向美國當時緩打潮的路。接種率破七成,民眾開始感到安心,還沒打疫苗的民眾乾脆不打了,反正有其他人保護,疏忽病毒變異,突破性感染。打過疫苗者染疫雖不致成為重症,卻會帶著病毒傳播,從未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落入「重症」陷阱,染疫重症死亡率大增。
美國見狀,祭出多項優惠吸引國人接種,甚至力邀大咖藝人登高一呼,讓全民重視健康及生命安全。美國已經演過一次給台灣看,卻不見指揮中心有任何反應,每當媒體詢問「是否會有催打誘因」,指揮中心的回應總給人「那是什麼?」「有需要嗎?」的感受。
公共衛生的政策推動被譽為是最難的工作,從推動觀念到落實,動輒十年。新冠疫情重擊全球,世人皆受其影響,也讓與新冠相關的公衛措施,推得比以往還快。疫苗現在施打到了停滯期,宣傳施打疫苗的重要性,不僅不能停,還得要拿著「大聲公」,貼近難以接受新知的人們,清楚地告訴他們,打與不打的風險在哪裡。
你我都想回到不用戴口罩,出門上班不用先看有幾例本土案例的生活。想要安心重啟國門,疫苗覆蓋率絕對是重中之重。現在的指揮中心只剩「消極」二字可以形容,不管是協助國人春節返鄉,又或是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都是軟趴趴。反而是面對政治議題,顯得挺拔有力,不過開出的支票,仔細檢視大多也只是騙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