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 大腸息肉 英文名稱:adenomatous polyposis 大腸息肉是什麼? 大腸息肉是指大腸黏膜表面長出的突起物,是因表皮不正常增生所形成。大腸息肉演變為大腸癌的可能性很高,應定時追蹤檢查。
大腸息肉該如何預防? 多攝取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可增進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少吃紅肉與加工食品,避免食用高溫燒烤的食物。 設法改善便秘,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早上醒來排便最佳。 禁酒、戒煙及不吃檳榔。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增強免疫力。 培養樂觀的態度,保持良好的心情。 定期做大便潛血檢查、大腸內視鏡檢查,若有腸胃悶痛不適或排便習慣改變等情況,應儘速就醫。
大腸息肉的成因是什麼? 大腸息肉是突出於大腸黏膜表面的良性增生組織,依病理組織切片可分為下列幾種: 腺性息肉:分為管狀型、絨毛型或二者混合的混合型。「管狀型腺性息肉」約佔80%,較不會變成惡性腫瘤。「絨毛型腺性息肉」約佔5-10%,演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最大。 增生性息肉:是大腸中常見的息肉,通常是微小的黏膜突起,不會變成惡性腫瘤。 發炎性息肉:又稱為偽息肉,因大腸黏膜發生潰瘍壞死,新生的黏膜過度生長所致。 大腸息肉發生的原因有可能是: 不良的飲食習慣,經常食用高動物性脂肪與蛋白質的食物,較易發生大腸息肉。 遺傳:大腸息肉可分為「家族性大腸息肉」、「非家族性大腸息肉」兩大類,大多數的大腸息肉是非家族性遺傳。家族性大腸息肉是一種遺傳性疾病,通常病人40歲左右就會發生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可能高達100%。建議定時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