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家裡長輩出去玩 注意5件事讓家族旅遊不掃興
週休二日、連續假期,總是有許多家族旅遊的安排,祖孫三代同堂出遊,溫馨和樂融融。但是,家中成員有年邁的銀髮族時,總是擔心旅途中會有突發狀況發生、或是體力有限導致無法玩得盡興。其實,出門前完善的規劃,旅途中多一份貼心、關心,就能夠使家族旅遊輕鬆平安,留下美好的旅遊回憶。現在就來介紹以下的5大秘訣,更加體貼銀髮族,全家出遊更開心。
1.行前的評估健康情況:
對於高齡、年長的銀髮族而言,主要會有慢性疾病、行動不便的健康考量,建議可以先諮詢專業的醫師,或是透過更專業的健康檢查,便能夠正確評估是否適合短途或長途旅遊,並且準備隨身攜帶的專用藥物,協助銀髮族的行動輔具等,都能夠促進旅途更順暢、更愉快。
2.先了解旅遊地概況和安排合適的行程:
從出發至抵達旅遊目的地的交通方式,因為銀髮族體力上的限制,過多連續性的舟車勞累,過長的轉機、轉車等,都要盡量避免。另外,旅遊當地的交通、住宿的安排,也可以盡量安排舒適、簡潔,搭配較舒緩、輕鬆的行程,避免太激烈的水上活動、高山探索等,行程當中的用餐時間可以拉長,使銀髮族能適度的短暫休息、恢復體力,避免累積過多的疲憊,造成身體的負擔。
3.預備當地的醫療連絡資訊和注意飲食衛生
旅遊途中,針對當地攤販或來歷不明的食物盡量避免食用,另外,未經煮熟的食物、未經煮沸的生水、泉水也要注意,才能防止發生腸道的疾病。建議挑選衛生合格的餐館、餐廳,才能吃得美味又安心。如果在旅途中臨時有症狀發生,也能運用已備妥的連絡資訊,迅速就醫,接受治療,避免延誤造成更嚴重的情況。
4.調適旅遊心態,轉換原有的角度
面對家族旅遊時的行程安排,由於要兼顧銀髮族,甚至是嬰兒、孩童,所減少的刺激旅遊活動,勢必影響部分家庭成員的旅遊興致。但是,如果能夠轉換為體諒、體貼的心態,用另外新的觀點來調適,家族旅遊就能充分達到維繫家人情感,串聯美好相聚回憶的目的。
5.家人相互支援,分工照護
除了共同分享旅途中的美景、美食,另外,也能夠一同分工照護銀髮族,家庭成員間的互助合作,協調支援,更能使兼顧照護銀髮族和享受美好旅程,也能分擔照護壓力,使旅途過程更加平安、順暢,完美結束後又能再次期待下一趟新的家族旅遊。
以上圖片來源:by stockimages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肥胖影響認知功能!體脂肪每增加9% 大腦就老1歲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健檢做太多反而嚇自己」 日醫學教授認為重點在這兩項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吃飽就想睡是「5大因素」害的! 營養師認證「提神妙招」:多喝水也有用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猜你喜歡
猴痘疫情擴散!WHO:全球已發現80例病例 遍布11國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職場上聽過最噁心的話 網齊呼:能者多勞、共體時艱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