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法不合時宜漏洞多 朝野籲修法 衛福部給不出時程
性別議題日前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成為家暴受害人,上路23年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再次受到矚目。立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特別對此安...
調查:「初夜」年齡降低,36% 15歲以下未成年學生有過性經驗
性別議題你家孩子是否很早熟?一項台灣大學生性愛態度習慣調查統計發現,15歲以下未成年學生每10人就有近4人已嚐禁果,近50%大學生已有性經驗,其中六成每月平均性愛次數約1~5次,一成八則是6~15次,性行為相
你有尊重一個女孩小人物式的努力嗎?別對掙扎的她潑冷水
性別議題想要真正的獨立,就得拿出超過足夠的努力!女孩們,我們不甘成為典型的女孩,不需要依靠任何人過活,我們要大膽追逐憧憬的未來,親手拚出想要的生活!
百名平權志工上街 促民眾支持跨國同婚合法
性別議題台灣同婚合法將滿週年,但若同性伴侶有一方來自同婚未合法國家,就無法辦理結婚登記,同婚團體今天號召百名志工上街頭,爭取民眾...
同婚上路將滿周年 四成同志員工擔心升遷不敢出櫃
性別議題同婚上路將滿周年,在職場上,同志員工敢出櫃嗎?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與婚姻平權大平台今天發表2020年台灣同志職場現況調查...
父母的支持讓適應不良孩子成為IQ180天才大臣 唐鳳︰我一直都是我自己的樣子
性別議題利用資訊科技抗疫,被譽為「天才IT大臣」的台灣政務委員唐鳳,自25歲那一年宣告跨性別身分,身分證性別欄的部分填「無」,而根據新聞報導,唐鳳的父母也十分尊重孩子的決定,不過其實唐鳳未有進行變性手術,她一
國際跨性別現身日 伴侶盟調查:近6成遭原生家庭不友善對待
性別議題今天是國際跨性別現身日,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公布「跨性別人權現況問卷調查」結果,有近6成跨性別者曾遭原生家庭不友善對待,...
傷身或有益健康?各國對自慰看法大不同
性別議題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自慰經驗,但世界各國對於自慰的看法卻大不同,一項調查發現,傳統中國性文化常認為「自慰會傷身」,但歐美國家則認同「自慰對健康有益」說法,相較之下,美國人想法更奇特,認為自慰是魯蛇的行為,找不到性伴侶,只能自己來。
「醜女」絕非單純的言語霸凌 我沒長成這樣的權利嗎?
性別議題大家熟知的偶像劇裡總少不了「醜女大翻身」的情節:「醜女」主角剛出場時總是被欺負,遇到帥氣多金的男主角後被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了人人艷羨的美女,並贏得了真愛。這樣的情節廣受歡迎,經久不衰,我們的社會甚至
接受治療的同性戀 最後能變「正常」嗎?
性別議題1990年,「同性戀」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移除疾病範疇,「同性戀不是病」已是醫學界的共識。 但直到現在,同性戀在很多人眼裡是「不正常」的。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我們找到幾位同志聊了聊。
網傳恐同言論 疾管署:愛滋感染無關性向
性別議題近日網路謠傳「開放男男間性行為捐血」、同性婚姻合法增愛滋感染風險等;疾管署澄清,男男間性行為者捐血目前未開放。愛滋感染跟...
421位精神科醫師聲明 支持「同性婚姻和同志教育」
性別議題421位精神科醫師連署支持「精神科醫師支持同性婚姻和包含同志教育之性別平等教育」的專業聲明,希望為近來社會上受討論的同...
正港打手槍?健教課本被投訴到崩潰 索性把性器畫成一把槍
性別議題「轉大人」的青少年於中學接受性教育,但健康教育課本的尺度常受到家長或部分團體批評。先前高雄的劉姓小學老師透露有家長檢舉健教課本不適當,因課本上的男女生殖器官圖分屬左右頁,把課本合起來的時候兩者就會碰到
「花花公子」創辦人逝/解放女性?物化婦女?至今惹議
性別議題「花花公子」雜誌創刊至今將滿64年,這份雜誌貶抑女性,也賦予女性力量;解放女性,卻也物化婦女;這份由海夫納創辦的雜誌,至今仍為熱烈辯論的話題,尤其是它對女性的影響,以及是否是當今網路色情衍生的公共衛生危機的推手。
家長嚇壞了! 6%國小男生竟有性經驗
性別議題台灣孩子越來越早熟!一項針對兩三千名大專院校學生所進行的性行為調查發現,近六成大學生早已有過性經驗,其中6%男生居然國小...
性傾向扭轉治療 確定禁止!
性別議題「性傾向扭轉治療」確定禁止!衛福部去年底預告將性傾向扭轉治療納醫師法的不得執行之醫療行為,反對者則提出資料指「扭轉治療有效」。衛福部委託專家審查,證實扭轉治療科學證據力不足,最快下周一公告全面禁止,違者最高處五十萬元罰鍰,情節最重得廢醫師證書。
職場歧視同志…不能攜伴參加活動 主管怕性平問題
性別議題職場不友善,各種歧視事件層出不窮,想在工作環境勇敢做自己,很不容易。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資深研究員呂欣潔表示,她有一間小咖啡廳,有很多同志應徵,想要在一個舒服的環境工作,不會有男生;本來就該這樣,女生應該溫柔這種言論,可以自在做自己。
怕丟工作、影響人際關係 台灣職場對同志仍不友善
性別議題同志諮詢熱線協會今天公布台灣同志職場現況調查結果,865位在各職場工作的同志,有一成對同事主管、親友都不出櫃,但有超過五成的同志認為,同事中有未出櫃的同志。
女需比男多工作55天 才有同等年薪
性別議題主計總處統計,去年我國女性平均薪資僅為男性的82.55%,勞動部依照男女薪資差距計算,今年我國「同酬日」為2月24日,雖然男女薪資差距逐漸縮小,但女性還是必須比男性多工作55天,才能賺到同等年薪。
跨年留意鹹豬手 3步驟擊退色狼
性別議題跨年與元旦假期即將到來,在人潮擁擠的晚會、夜店等公共場所或大眾交通工具上,特別容易讓鹹豬手有機可趁。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2年受理的性騷擾申訴調查案件共有494件,主要為趁機親吻擁抱,或觸摸胸臀等身體隱
雙胞胎哥哥是同志 弟弟一定也是?
性別議題從綜合研究結果看起來,同卵雙胞胎一起出櫃的機會大約在五成左右,而異卵雙胞胎性傾向的相關性就比較低,降到兩成左右;也就是說,當異卵雙胞胎的其中一個出櫃時,另一位也出櫃的機會大約20%左右。
受不了社會歧視 近3成同志曾想死
性別議題多個性別與同志社群組成的「友善台灣聯盟」,上午首度公布一分同志處境調查顯示,曾有29%的同志受不了社會的異樣眼光而有自殺念頭,動了自殺念頭的人中又有18%自殺未遂...
關鍵數字/出生性別比 1.06
性別議題【聯合報╱整理記者劉惠敏】 出生性別比,指接生男嬰與女嬰的比值,在自然狀況下,平均為1.06,即男嬰為女嬰的1.06倍。 但在部分國家,特別是重男輕女的國家,出生性別比偏高,6年前,台灣出生性
美童變性治療增加 引道德憂慮
性別議題【中央社╱芝加哥20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多份報告指出,少數但愈來愈多認為自己生錯性別的青少年,甚至是更年幼的兒童,已獲得父母及醫生的支持,接受變性治療。
醫二三事╱人人有座斷背山
性別議題【聯合報╱記者張耀懋】 「同志是異數」、「如5%的偏離值」…。同志議題,在大選期間因副總統候選人林瑞雄的談話起波瀾。 從精神醫學的發展,197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正式將同性戀排除在疾病種類
性別話題的「潛規則」
性別議題【聯合報╱黑白集】 電影「唐山大地震」裡有一撕裂心肝的故事主線,做母親的在救兒子還是救女兒之間只能選擇其一。有人批評導演馮小剛設計了重男輕女的情節,他自己倒不諱言社會實況如此,他說自己的姐姐長年
同志禁婚 易生焦慮、引發酗酒
性別議題【元氣周報/記者徐柏棻/輯譯(摘自美國微軟新聞)】 同性戀者也希望享受婚姻生活,美國一份最新研究顯示,一些明令禁止同性戀者結婚的州,州內的男同志或蕾絲邊可能出現明顯的焦慮和心理失調。 這項由美
2歲時自覺是男生 5歲女娃想變性
性別議題美國一名5歲女童在2歲時就覺得自己是男生,她的父母經過一番掙扎,認定女兒是跨性別的幼童,在未來5年內必須決定是否用藥物注射的方式,讓女兒當男生。
是不是同性戀 研究:看得出來
性別議題【中央社╱台北16日電】 在對我們有意思與可能雇用我們的老闆眼中,我們看起來是如何,據說第一印象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不過,根據新研究,比起從真誠握手與溫暖笑容得到的訊息,人們可以更知道你是怎樣的人
從小被罵「娘」 忍痛學忽視
性別議題倫倫說,從小學三年級起,「娘娘腔」的稱號就一直跟著他,2002到2005年的國中時期,更令人不堪回首,每天一到班上,就被同學喊「娘娘腔」、「死人妖」、「死GAY」,有時候桌子上會被寫滿體髒話與嘲笑的話,他的東西被偷過、弄壞過。
真人模擬實戰 男同志性愛手冊打破衛教尺度
性別議題【聯合報╱記者湯雅雯、詹建富/台北報導】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昨推出「男同志性愛達人手冊」,以真人拍照模擬實戰且不打馬賽克,引發話題。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這本手冊「化阻性為助性」,突破
變性!男想變女較多
性別議題【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北榮發表變性欲腦科學研究 全球首例 台北榮民總醫院研究發現,國內想變性而就醫人數正逐年增加,近一年顯著增加2成,並以男性想變女性的居多。
「我應該是男生」想換性別 先了解原因
性別議題【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 「醫師,我應該是男生!」關渡醫院身心科主任劉弘仁表示,門診中青少年十分關心青春期、兩性等議題;有些女學生求診時透露自己比較想當男性、女學生想當男性,也有爸媽尋求
男同性愛手冊 法界:教育動機不構成妨害風化
性別議題【聯合報╱記者蘇位榮/台北報導】 同志團體在公共場所發送「以真人拍照模擬實戰且不打馬賽克」的性愛手冊,法界人士認為,如果動機是為了宣導安全性教育觀念,並非意圖散布、販賣猥褻圖文,並不構成妨害風化
腦神經解密!想變性 天生的
性別議題【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想變性,果真是天生的,確實是靈魂裝錯了身體。走在街頭,不少年輕人、或是越來越多藝人的外觀「雌雄莫辨」,榮陽團隊最近進行國際上第一個變性欲症者身心靈的腦科學研
美版女變男/「太痛苦,每天都不能做自己」
性別議題【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70萬跨性別者爭取權利 據估計,美國有多達70萬跨性別者 (transgender),他們爭取權利的奮鬥才剛開始。跨性別一詞常被當做性別焦慮症(gend
閱報秘書/變性欲(transsexualism)
性別議題【聯合晚報╱黃玉芳】 「男兒身、女兒心」,或是「女兒身,男兒心」,是變性欲症(transsexualism)的寫照。他們強烈認為自己是異性、想擁有異性的性特徵,同時想要他人把自己當成異性對待,是
放寬性別變更 還有長路走
性別議題【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之前提案,建議放寬變性人性別判定,增加「第三性」選項。也就是只要通過兩名精神科醫師評估就可先更換身分證的性別,不一定要摘除性器官。不過,衛
台版男變女/兒子變女兒 衝擊比較大
性別議題【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男性的身體卻住了女性的靈魂,20歲的「大明」,從沒交過女友,上了大學開始留長髮、化妝,穿裙子出門。台北榮總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鶯喬說,變性欲者身心不一致
白種男人 就愛東方面孔
性別議題【聯合報╱編譯李京倫/報導】 研究發現,白人容易為其他種族異性吸引,白種男人喜歡亞洲(黃種)女人,白種女性則偏愛黑人男性。 英國卡地夫大學研究團隊招募40名大學生,年齡介於18至30歲,包
荷爾蒙解析/太監好娘? 性徵沒有發育啦
性別議題台大醫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主治醫師王治元說,更年期女性切除卵巢,外觀不會變成男性,主要是性徵在青春期階段早已發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