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陳鴻帶你重遊礁溪老社區文化之美,與在地人才知道的兩在地美食!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張璽

張璽/台日新手媽媽的母乳天堂路

張璽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部主任


圖/shutterstock

母嬰親善是這幾年台灣婦幼衛生積極推廣的重點項目之一。但是我身為小兒科醫師,可能因為本身是男性的關係,在我第一個孩子生出來之前,並沒有深刻地感受到台日兩地的差異。直到老大出生的時候,我太太原本信心滿滿的挺胸準備迎接母奶人生,沒想到居然是母奶天堂路。那時候我才親身體會到台灣跟日本在母奶議題上的差異。

台灣母乳的風氣始於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自1998年開始參酌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成功哺餵母乳的十大措施」,積極推動母嬰親善醫院,目的在創造一個讓母乳哺育成為常規的醫療照顧環境。這幾年成效卓越,但是最近似乎有下滑的趨勢 (新聞:母乳哺育率下降,國衛署呼籲落實母嬰親善措施 )。

日本的狀況是母乳為首選新生兒飲食來源是常識,因此醫療院所或是公家衛生機構反倒沒有特別強調母乳哺餵或是積極推動母嬰親善認證。根據平成17年(2005)厚生勞動省的調查,日本六個月以下純母乳哺育率大約是34.7%。同時期台灣為24%(2004)及35.1%(2008)。最近日本也在進行十年後平成27年(2015)的調查,報告尚未出來。

在蒐集資料的過程當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估狗上搜尋台灣的資料發現非常豐富,除了數據來源詳盡之外,也會找到各家醫療院所的母嬰親善宣言的網頁。但是反過來,在搜尋日本的資料時,就沒有那麼容易,反倒是比較多偏向親子/女性友善職場的資料。可見得跟政府的政策有非常大的相關。

回想當年老大出生的時候,太太在醫院以及月子中心時,為了要拚全母奶哺餵,堅持不給任何一滴配方奶。但是因為媽媽是新手、寶寶也是新手,所以老大一直無法順利地吸到足夠的奶水,出院的時候體重下降超過10%,超過兩個禮拜也還沒回到出生時的體重。太太也因此感到非常的挫折及沮喪,而月子中心因為護理人力不足,也很難有專人隨時給予支援。

當時看著太太每天都睡不飽、奶頭破皮、親餵抱著寶寶腰酸背痛…不忍心她繼續這樣辛苦,就跟她建議是不是補一點配方奶,她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沒想到太座大人大發雷霆,覺得我沒有全力支援她的母奶人生,我應該要表示「寶貝你好辛苦,可是你還是肯為了我們的寶寶堅持努力下去好棒棒喔。來,老公親一個,你有想要什麼老公通通買給你。」,展現同理心才對。

後來第二、第三胎,太太也比較懂得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哺餵母乳。但是因為她的體質就是必須要每天擠六次、每次要40分鐘以上才有辦法維持夠寶寶喝的量,可是她因為各種因素決定不拿育嬰假,回去職場以後受限於擠奶無法維持產假時同樣的頻率與時間,因此都在約莫四個月大時自然而然的退掉。

日本因為本身職場風氣與社會文化使然,女性大多於婚後或產後就離職在家全職帶小孩。我那個年代(現年40代)在日本醫院的經驗,身邊的女性醫師幾乎都是產後就離職,等到小孩夠大去育兒園,再回來醫院上班。沒有離職的也幾乎都會拿育嬰假到小孩一歲,因此女性醫師大部分都是選擇小型醫院或診所,以便利照顧接送小孩。

很少有已婚女性可以留在大學醫院(等同台灣的醫學中心)經歷懷孕生子的。現在年輕一輩的狀況,似乎也還是差不多。日本同事對於台灣女性很多都做到生,公司裡面挺著肚子走來走去的孕婦的光景感到不可思議。日本的法規提供產前至少六周、產後八周的休假,育嬰假到小孩一歲。這跟我太太她身邊的女性同學友人的狀況差異頗大。她同期的女醫師拿育嬰假的比例並不高,唯一一位她熟識的拿育嬰假也是為了方便進修,不須額外向醫院請休假所致。

最近安倍首相的經濟改革三箭之一,就是希望這些女性就業人口能夠回流。因此日本很多政策以及公司的改革,都朝向親子友善職場的方向進行。像是女性職員、管理職的增加,再就職以及回歸職場和育兒者創業支持等等。

>>看更多張璽文章

母乳 配方奶 親子 張璽 醫師公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