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用心吃 愛心飲食 多擁抱 壞心食物 分手吧
【聯合線上企劃/聯合報/記者陳信利╱報導】
當你被醫師告知膽固醇過高時,除了藥物和運動外,飲食該如何調整?常聽到的建議是:「不要吃蛋黃了!」但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營養師賴美娟認為,愛護心血管的飲食應該是全方位執行,才會奏效。
賴美娟說,全方位健康飲食必須控制每天攝取量如下:
1.熱量、脂肪量在30%以下。
2.飽和脂肪酸量7%以下。
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10%以下。
4.單元不飽和脂肪酸20%以下。
5.膽固醇量200mg以下。
6.膳食纖維至少20公克與植醇(植物固醇)至少2公克。
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研究證實,每天2公克的植醇可降低壞膽固醇12~14%,它會在腸胃道與膽固醇競爭,減少人體吸收膽固醇,植醇泛存於植物油、堅果類、豆莢類、蔬菜與水果中,有助預防冠狀心臟病。
賴美娟提供愛「心」飲食原則如下:
‧堅果每天1份(約67克)。
‧慎選烹調用油,例如茶油、橄欖油、玉米油、芝麻油等,兼顧不飽和脂肪與植醇需求。
‧每天3餐其中的1餐主菜,以非油炸黃豆製品取代肉類,例如豆腐、豆干、白豆皮。
‧每周2次主菜,建議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例如鯖魚、鮭魚。
‧每天蔬菜類4-5份(2-3碗),其中1-2份可選植醇含量高的豆莢類。
‧每天水果類2-3份(2-3碗)。
這些別動口
又油又香… 吃了會後悔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前幾名,成大醫院雲林縣斗六分院副院長趙庭興表示,氣溫差異大時,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多注意保暖,有三高病史患者要當心生活作息,尤其對不當飲食方式更要Say No!
專研心臟血管內科的趙庭興說,要減少心血管疾病威脅,除要遵照醫生囑咐定期服藥,更要改變飲食習慣,遠離對心臟不利的飲食:
壞心食物1:
肥肉、奶油、油炸食品等高油脂食物。
壞心食物2:
動物內臟、蛋黃、腦、魚子、蟹黃等高膽固醇食物。
壞心食物3:
牛肉、羊肉等紅肉少吃。
壞心食物4:火腿、起司、醃製類等高含鹽量食物。
壞心食物5: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趙庭興建議保持良好運動習慣或增加活動量,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血中脂肪、減少膽固醇、脂肪堆積。避免熬夜、抽菸、酗酒,維持標準體重、定期健檢,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纏身。
【2012-03-04/聯合報/G05版/元氣周報封面Story】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血脂100才是達標
增廣健聞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患者勿輕忽
吃素也得高血脂?定期檢測與治療遠離併發症
《醫生這樣說》壞膽固醇刺激,血管逐漸變窄…
《醫生這樣說》不是胖子專利 動脈硬化與年齡成正比
天冷 嚴控壞膽固醇作怪
多運動、吃蔬果 養出好膽固醇
有心血管疾病 避免憋氣、用力運動
三餐老外族 吃得巧才能防三高
天冷、吃多、動少 冬天膽固醇 易飆高
《醫生這樣說》油問題 保健食品別亂吃
硬化的危機 血管有多老 測血流速就知道
高血脂治療 健保放寬用藥
營養師:烘焙、油炸 少吃為上策
服降血脂劑新準則 增風險因素
緊盯壞膽固醇 降心血管疾病
愛護血管 遠離心傷
血有浮油物 血液油膩膩 無關胖瘦 都藏危機
吃素20年 瘦瘦的她油油的血
寒流來襲 高血糖+高血脂 隱形雙殺手
有菸癮、三高注意 氣溫變化 呼吸不順…快就醫
你會中風嗎? 算得出來!
你要認真動 血管硬了難回軟 趁著Q彈勤運動
季節轉換 心血管病患激增
吃素10多年 三高照樣上身
日行萬步 甩開惱人三高
90%心病 都能找出危險因子
壞膽固醇刺激,血管逐漸變窄…
緊盯壞膽固醇 降心血管疾病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猴痘疫情擴散!WHO:全球已發現80例病例 遍布11國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SMA基因療法 幫助孩子擺脫輪椅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署長擔憂/創新療法太昂貴 納健保成巨大挑戰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從清零到共存 心情洗三溫暖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