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生長激素?這個部位不能吃?解析雞肉傳言5大問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要避免雞肉的食安問題,可盡量選購商業化生產、具有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的雞肉;並在買回家後注意保存及處理過程,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且將雞肉完全煮熟。
從早期雞肉含生長激素的謠言、不時有驗出雞肉抗生素超標的新聞,到近年來人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還有「雞肉的X個部位不能吃」、「千萬別水洗生雞肉」等網路文章,在在讓民眾對食用雞肉存有疑慮;究竟如何安心吃雞肉?《食力》在此一次說清楚!
第1問:這幾年常常傳出禽流感,吃雞肉會不會有危險?
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陳億乘說,雞隻要進入屠宰場時,一定要養雞場提供合格獸醫師所開的家禽健康證明,而屠宰場也會由政府派駐的駐場獸醫師檢查雞隻內臟,若發現有異常的雞隻屠體便會將其排除,避免病死雞流入市面;因此,陳億乘認為,「如果是經過合法的屠宰場,應該是可以相信它(雞肉)的安全性。」。
農委會也在農產品食安專區網頁中說明,禽流感病毒於環境中極不穩定,易受溫度、酸鹼值、滲透壓及濕度等因素影響而失去活性,如70℃以上高溫便可殺死禽流感病毒;因此只要將雞肉完全煮熟,並徹底清洗有碰觸到生雞肉的器具、雙手,避免生熟食交互污染,即可避免食物中存在禽流感病毒。
第2問:雞肉含生長激素,會讓兒童提早發育?
陳億乘表示,「生長賀爾蒙不可能加在飼料裡給它(雞隻)吃。」若要施打生長激素,一定要一隻一隻雞分別注射,而這不但有管理上的難度,「其實雞很膽小,你這樣一隻一隻去打,對他來講是一個stress(壓力),可能打下去它就死掉了」;另一方面,「1c.c.生長賀爾蒙就要上千塊,一隻白肉雞才1百多塊。」使用上也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陳億乘非常肯定,「(打)生長賀爾蒙這種事情絕對是不可能的。」
那麼白肉雞為什麼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市呢?「第一個就是因為它的基因好,讓它長得特別快」陳億乘說道,透過傳統育種改良,其實白肉雞的生長速度原本就比一般土雞來得快。「第二個就是,以往我們農村在養雞的話,都是剩菜剩飯丟(餵)啊、米粒丟(餵)啊,營養需求不是很充足。」但現在科學家對白肉雞在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調查非常透徹,清楚了解該如何讓雞隻獲得應有的營養。再加上現代養雞設備及環境良好,因此才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上市規格。
第3問:雞肉含有抗生素,最好少吃?
陳億乘說明,在肉雞飼養初期,一般會在飼料或水中給予抗生素以避免雞隻生病,「我們人都會生病,雞當然也會病,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一定會給他一些藥物,這是很正常的。」而到飼養後期基本上都不會給予抗生素,以讓雞隻有時間能將抗生素代謝掉,避免藥物殘留超標。同時,農政單位也會至肉雞場進行抽驗,確認肉雞場是否有遵守安全停藥期。
但「所謂的有色雞種,可能會比較麻煩一點。」陳億乘解釋,「因為一般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這些藥物,大概都是以白肉雞作為實驗的對象,但有色雞種對藥物的代謝率比白肉雞來得慢,例如烏骨雞(的代謝率)就很慢。」再加上烏骨雞有「啄糞」的特性,會再度吃進原本已排出的抗生素,因此較難掌控停藥期。不過只要選擇來自合格養雞場、屠宰場的雞肉,即可將風險降低。
第4問:雞脖子、雞屁股、雞皮與內臟容易堆積毒素、病菌,所以不能吃?
網路上流傳「吃雞肉必須小心的五大部位」說法,表示雞屁股、雞脖子、雞皮、肺泡、內臟含有大量毒素、病菌,要民眾避免食用。對此,陳億乘說,「細菌我覺得如果煮熟都不是問題。」而一般認為會含有毒素、病菌的淋巴結及肺泡,本來就必須依屠宰作業規範移除,一般民眾也較難接觸到。
陳億乘說,抗生素、重金屬或其他環境污染物最容易堆積在臟器及淋巴系統,「肝臟是一定的,重金屬的污染最優先的就是肝臟。」不過一般來說「如果是商業化、現代化密閉設備的飼養,它(雞隻)不太會碰到這些污染物。」他認為,白肉雞飼養期間短、飼料也很固定,用藥更不容易出問題,他的研究團隊曾檢驗白肉雞肝臟,也僅有少數樣本驗出極為微量的抗生素、重金屬殘留,但都符合標準在合法範圍之內。
「現在比較擔心的是所謂的放山雞,雖然它有飼料,但有時候就是讓它自己到處去吃,那飼養的土地環境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陳億乘表示,就他所知,白肉雞的內臟一般不會流出市面,而是拿去製成寵物飼料;因此一般市面上販售的雞隻內臟主要都是來自有色雞種。不過,「現在如果是一般大廠的有色雞種的話,我想也不會有這些個(毒素)問題,因為他們也都是商業化、現代化設備的飼養。」
「如果以按照規定在飼養的廠商或業者來說,其實這些疑慮是非常非常小的。」陳億乘說。消費者可以藉由購買商業化生產、具有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的雞肉,來避免毒素、抗生素殘留的問題;如果較不確定雞隻來源或找不到屠檢標誌,則可以避免食用內臟,以及雞屁股或雞脖子等淋巴較多的部位。另外,陳億乘也表示,食用雞脖子時,因其淋巴多位於皮下,也可以透過將皮去除的方式來降低食用疑慮。
第5問:聽說用清水洗生雞肉會容易食物中毒?
一般民眾都有在烹調前先用水清洗生雞肉的習慣,但英國食品標準署(Food Standards Agency)在其網站上呼籲民眾不要這麼做,因為水花噴濺可能會將生雞肉上的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散播到其他地方,民眾若不小心吃下細菌便可能生病。英國食品標準署建議民眾遵守以下4點守則來避免食物中毒:
(1)將肉品存放在冰箱下層,避免血水污染到其他食物
(2)不要清洗生雞肉,以免水花噴濺導致細菌散播
(3)處理完生雞肉後徹底清洗雙手及砧板、菜刀等廚具,避免交叉污染
(4)將雞肉徹底煮熟,確保沒有血水及粉紅色肉塊
中央畜產會驗證組組長邱錦英也說,其實只要確實經過加熱,洗不洗生肉並不會影響衛生條件,但如果為了料理美觀等原因而一定要清洗生肉的話,就要避免水花噴濺到其他食材、器具,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以降低食物中毒的機率。
延伸閱讀

食力
食力於2015年10月正式開台。創辦團隊是一群媒體工作以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
「報真導正」四個字,我們所寫,我們負責,更希望你們看到。
官網:http://www.foodnext.net/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dnext.net/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造成身體負擔又能有飽足感 營養師認證10種低卡零食清單
夏天「5種食物」易造成食物中毒,高蛋白質食物也在內!如何吃才能吃得安全、健康?
北部粽、南部粽、雜糧粽…醫教心血管患者健康吃粽子
牛初乳能提升免疫力嗎?研究牛初乳的專家這麼說
減肥免算熱量輕鬆瘦!營養師傳授簡單3招,低醣飲食控醣就好
健康飲食搭配運動健身!增肌減脂、補蛋白質良伴的「即食雞胸肉」,你愛哪一味?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傳授「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綠豆清熱解毒,可緩解花生堅果造成的過敏?顏宗海:無稽之談,若出現這些症狀需儘速就醫
如何改善三高問題?營養師傳授心法教三餐這樣吃
說食依舊/萬金不換的野生黃魚
喝對咖啡助減重、延壽!「8NG喝法」曝 做成甜點、晚上喝都不OK
生酮飲食體重掉很快,但非人人都適合 專家曝4大危害要注意!
「酪梨」不只可減肥,還是「天然防皺霜」!預防醫學名醫教你4大「養肌飲食」吃出好氣色
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缺鋅有哪些症狀?營養師教如何補鋅 每天吃多少才正常
起床就要來一杯 學會喝水才能水啦
無麩質=健康?無麩質飲食可以減重嗎?營養師告訴你該怎麼吃、需要注意什麼
水果放冰箱延長保存期限?很多人做錯了 營養師曝「5種水果」放冰箱照樣壞
吃85%巧克力就能對情緒有幫助?最新研究這麼說
氣泡水傷身?醫師教你夏天如何喝水
清淡就是最養生飲食法?更年期女性要適量吃紅肉
水煮餐陷阱要注意,缺油缺鹽反致健康危機!營養師教你4招水煮餐健康吃
春天飲食清淡助排毒 營養師建議這5種蔬果可多吃
怕結石,才應該吃鈣!膽結石、泌尿道結石、痛風石…營養師解析人體3大種類結石
香蕉要選直的還是彎的?帶斑點香蕉還能吃?專家告訴你香蕉的好處/壞處有哪些
春天吃枇杷,生津潤肺、止咳!新鮮枇杷挑選5要領
吃很少卻沒瘦?「8個害你莫名變胖習慣」曝:別放縱吃空熱量食物
鴻時代/解密阿嬤的味道
專家認證10種加工食品有益健康!番茄醬、酸菜都上榜
兩週就從70→61公斤 韓網紅傳授怎麼吃讓胃變小
猜你喜歡
退休族一旦退下來要做什麼?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 工作到老!
退休生活是一種修練!薇薇夫人:如果沒充分準備 面對的其實是一片荒原
該怎麼正確的染髮才能成功遮住白髮?染髮5大技巧大公開,跟著這樣做變年輕又自然美
維他命C飯前or飯後服用? 營養師曝正確時機點:過量小心5大危害
婆婆確診媳婦狂噴酒精 小姑不滿反遭網反轟
只要1張椅子也能在家做運動 專家教心肺有氧訓練讓你抗疫又紓壓
減肥免算熱量輕鬆瘦!營養師傳授簡單3招,低醣飲食控醣就好
每天都在吃B群,但你吃對了嗎?營養師傳授4吃法,才不會有吃等於沒吃
口服玻尿酸能治關節炎、護膚抗老?教授揭一關鍵
無聊的老後生活是可怕的毒藥!薇薇夫人:老後的自由,別被無聊荒廢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傳授「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夏天「5種食物」易造成食物中毒,高蛋白質食物也在內!如何吃才能吃得安全、健康?
防爭產,財富傳承早規畫!建議父母提早寫好遺囑節稅省,將財產依照自己的心意做好分配
不造成身體負擔又能有飽足感 營養師認證10種低卡零食清單
每天2杯美式小心頭痛、腹瀉! 營養師點名「6種人」注意:還會愈喝愈累
後山緩慢步調,磨出寬容慢活!54歲曹蘭移民台東當小農:不再用美肌拍照,活出真實自我
不想做家事就故意摔破碗 夫無奈控「婚前不是這樣的」
如何改善三高問題?營養師傳授心法教三餐這樣吃
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有片|清冠一號使用以及匡列、確診懶人包一次報你知
心臟病發讓他頓悟人生!賣掉千萬宅上山種菜:不能當首富,就當全台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小滿」天氣漸炎熱 這樣吃這樣動幫你除溼又除熱
保健食品吃了一個月感覺沒效該放棄嗎?專業醫師說這樣吃才看得出效果
與老伴鬥嘴容易越吵越冒火!薇薇夫人: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我們是如何學會喜歡披薩、巧克力與蔬菜湯?專家告訴你飲食情感是怎麼創造的
北部粽、南部粽、雜糧粽…醫教心血管患者健康吃粽子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進入人生下半場你需要改變的是「心態」,對自己負責!
外婆快樂我們就快樂,兒孫陪伴89歲奶奶到處玩! 帶高齡者出遊牢記7撇步
喝對咖啡助減重、延壽!「8NG喝法」曝 做成甜點、晚上喝都不OK
健康飲食搭配運動健身!增肌減脂、補蛋白質良伴的「即食雞胸肉」,你愛哪一味?
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運動好處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