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自己做主 用DNR拒絕無效醫療
醫師不是神,醫療也非萬能,當醫療團隊用盡全部醫療方法仍無法挽救近期即將死亡或僅能依賴維生設備、且長期處於無意識狀態的病人,就稱為無效醫療。此時會透過疾病嚴重度及死亡預測,判定病人處於生命末期。
拒絕無效醫療 健保卡幫你註記
台北榮總重症醫學部部主任周嘉裕強調,當患者接受再多醫療也沒效果,維持無效醫療,其實只是讓病人受苦、無法善終。為減少病人受苦,醫院就會詢問是否要簽「拒絕心肺復甦術(DNR)」同意書,需要急救時「不電不壓」,也不提供洗腎、插管、葉克膜、幫浦、靜脈營養、抗生素等積極治療。
周嘉裕說,DNR的推動,自2000年我國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立法後,賦予國人在臨終時的選擇權利,並且可將此意願註記在健保卡的晶片當中,當民眾面臨疾病末期,醫師即可透過健保卡得知意願,進一步與家屬溝通提供病患安寧療護服務。
孝道文化束縛 DNR18年成效不佳
但DNR推動至今18年,簽署並註記於健保卡者並不多。
周嘉裕解釋,因傳統孝道文化束縛,或認為談論臨終死亡問題太穢氣,許多患者並未在插管前或意識清楚時表達放棄急救意願,不只無法自己決定,也有子女堅持救到最後一刻,反而拉長受苦時間。
周嘉裕認為,除了生命教育及死亡哲學等宣導,應加強推廣,若政府能像推動65歲以上長輩疫苗接種一樣,積極要求民眾先簽DNR、註記於健保卡,應能有效維護每名病人的醫療自主權。
周嘉裕強調,即使病人希望接受心肺復甦術,這也應由病人自己表態,而非家屬代為決定。若沒在患者還健康之時做決定,當沒了意識,或發生重大意外、心智退化,等於需家屬代為決定,違背病人的自主權。
病人自主權利法 明年即將上路
我國2015年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法案即將於明年元月6日上路,是亞洲首部「自己醫囑自己訂」的先進法案。
周嘉裕說,這不只是末期病人臨終前選不選擇放棄急救,也能事先預立醫療決定,若不幸成為末期病人、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或發生不可逆的昏迷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的疾病,選擇不進行維持生命的治療或灌食。
「自己預立醫療決定真的很重要!」周嘉裕感慨,求死的時候不痛苦,是每一個人的心願,但有一種痛苦可以忍受,就是「別人的痛」。周嘉裕說,他執業多年,看過太多家庭子女為了爭產,即使長輩病況接受再多醫療也沒用,也寧可違反長輩意志,使長輩拖磨受苦,就是為了爭取時間把財產轉移,凌駕病人自主權,讓醫護看了都很不捨。
周嘉裕呼籲,政府應在病人自主權利法即將上路的這半年期間,積極宣導預立醫療決定之重要性,讓全國老小建立觀念,維護自己的醫療自主權。
意願書本人簽署 同意書家屬簽署
在法案上路前,民眾也可到各大醫療院所諮詢DNR的簽署方式。只是,表單有「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與「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不施行維生醫療同意書」,名詞又長又拗口,不過其實可以分清楚。
衛福部立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翁益強說,「意願書」都是由病人本人簽署,「同意書」則都是由家屬簽署。按法律位階,意願書高於同意書,但也需在2名醫師判定為末期病人後,意願書才生效。
至於家屬同意書的效力,是在病人意識不清楚,但曾口頭告知家屬不要施行生命搶救,才能生效。而且誰簽署同意書的法律效力,也有分級,按照民法規定,配偶同意書最具效力,依次才分別為子女、直系尊親屬、兄弟姊妹。
如何簽署DNR?
各家醫院服務台或部分醫療診所都可索取DNR意願書,或可撥打台灣安寧照顧協會聯絡專線0800-220927,有專人協助教學。DNR簽完後,需交回醫療院所或台灣安寧照顧協會(新北市淡水區民生路45號)完成登記。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病主法」上路第3年 女兒尊嚴離世 媽哽咽支持
8旬嬤921失去丈夫兒子 今簽預立醫療決定自己人生
趙可式許願改善安寧照顧制度 衛福部納入擴大適用共識
安寧療護不是等死 是有尊嚴告別
他分享過的文字圖像、吐露的歡喜憂愁,都證明我們曾有過一段交會…刪不掉的聯絡人!
生死接線員的「器捐協調師」 在器官移植中穿針引線、以命換命的重要角色
他罹癌平靜面對,愛女走了10年卻仍難平撫!鐵漢關中:人只活一次,請不要輕言放棄
老伴、長女、么兒相繼離開…失智母卻不悲傷!有時候,忘了也很好!
中年的你如何面對父母離去?眼淚必須適可而止,頹喪只能暫留片刻,因為我們任重道遠…
「親人的離開真的很痛」送走爸爸弟弟妹妹,吳念真:絕對別叫憂鬱症患者快樂一點
老大多重障礙、老二車禍癱瘓 她沒低頭幫助更多孩子
母親的告別式家族盛大、好友的告別式精采回顧…我要怎麼說再見?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為了把病人救回來...醫連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病人: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英國女寶寶天生小腿沒脛骨....小腿被切除6個月後,終於站起來了
「我絕對不會變成這樣」?遺物整理師:每個垃圾屋背後那些說不出口的苦衷
為什麼VIP病人往往無法善終?柯文哲用5個臨床故事告訴你:他們不缺錢,卻經常死於...
幫癌末先生辦生前告別式!尹亞蘭:珍惜每個當下,人生很多事沒辦法「等一下」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我們都沒有老過」…初老6現象,認識它、面對它、提防它!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人類的生命力比你想像的還要堅強 台大醫施景中分享7個生命的奇蹟故事
現在改變還來得及…日本安寧醫生的《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你也正在做?
《華盛頓郵報》評選十大奢侈品,再多錢也買不到!你擁有幾樣?
送走癌母痛不欲生!周丹薇轉念投身琉璃、攻碩士,活出最自在又無憾的自己
花20年從「地才」變天后!蔡依林40歲的人生啟示:用一輩子演示「不滿足」的精神
「生日快樂,雖然無法見面…」她翻出亡父遺留筆記 曝感人內幕
居家安寧占比降三成 想要在宅善終原來這樣難
猜你喜歡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辛苦買快篩劑 希望備而不用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
癌友僅1成認識生物相似藥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打三劑疫苗 買防疫保單
高醫大團隊研究 傳統中藥「金銀花」有助抗新冠病毒
使用過量止痛退燒藥當心急性肝衰竭!教你正確使用使用過量,呵護你的小心「肝」
早餐吃對了嗎?/燕麥粥、地瓜沙拉、水果 美味組合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火神的眼淚」爆破特效推手陳銘澤血癌離世 享年39歲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看診、手術、演講…忙到文明病上身 改變3個生活習慣釋放身心靈壓力
醫病平台/人生如戲,戲夢醫生
醫病平台/ 大型危機時癲癇病人的照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餐廳勤消毒 祈禱別被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