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不花大錢搭商務艙?旅遊達人分享省錢招又能累積超高里程數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比三家不吃虧?A、B醫師診斷不同 我該聽誰的?

台灣見醫比高,診斷出重大疾病時,可以徵詢不同醫師意見,但「醫」比三家不吃虧嗎?醫師會不會因此不開心、不用心幫我看病呢?
台灣見醫比高,診斷出重大疾病時,可以徵詢不同醫師意見,但「醫」比三家不吃虧嗎?醫師會不會因此不開心、不用心幫我看病呢?

台灣見醫比高,診斷出重大疾病時,可以徵詢不同醫師意見,但「醫」比三家不吃虧嗎?醫師會不會因此不開心、不用心幫我看病呢?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謝瀛華說,其實無傷大雅,但還是要避免措辭「太尖銳」、「醫師也會很受傷」。

重大疾病 可諮詢第二意見

謝瀛華說明,目前醫界遇到比較複雜的症狀時,可分為兩種診斷方式,一為「整合門診」,另一個是「第二意見」。

「整合門診」會綜合其他醫師的意見,病人有時搞不清楚該看心臟、神經還是循環科,其他像身心類科、精神科也常常重複,整合門診會將重複的門診綜合,給病人客觀的意見。

「第二意見」則例如遇到要不要開刀、需不需要立即開刀的問題,有的醫師認為不能等,有的醫師認為可以再觀察,於是找同一科的第二個醫師,作為意見參考。

「若比較複雜可能還需要第三意見。」謝瀛華說,台灣醫師專業度高、素質也比較整齊,因此停看聽之外,「若情況允許,應多留時間與醫師互動。」

詢問專業後 多依循共識治療

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科主任薛又仁認為,假設病人被診斷出癌症,大部份都會詢問兩到三位醫師,親屬也會提供一些偏方。詢問過兩、三位醫師後,多半會有一至兩位醫師意見相同,大部份比較複雜的症狀,都會依循治療共識,「除非真的是罕見疾病。」

薛又仁建議,治療上,醫師不單純依據個人經驗,包括外國都會有治療指引(國外引進、配合本土的狀況),如泌尿科本身就有一本治療指引。以攝護腺癌為例,第二期可以用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醫師會依據病人整體狀況,決定是否做手術。如果病患身體狀況較差,醫師會建議放射線治療。

回頭找原醫師 措辭要有技巧

如果看了A醫師,又看了B、C醫師,最後又回頭找A醫師,「醫師會不會不開心而不用心幫我看病呢?」

謝瀛華建議,民眾說詞上不要提太尖銳的話。「剛好那天有朋友介紹我看,看了之後,還是覺得您比較好。」醫病溝通說詞上也要表現尊重,例如,「剛好這個醫師有時間幫我看,他認為有這些狀況,您覺得呢?」基本上醫師也樂見、可分擔醫療壓力。但千萬別說「別的醫師看得比你好」,醫師也會很受傷。

「我們常遇到這種狀況。」薛又仁認為,台灣的醫療可見性太高,地小、醫院又多,詢問完決定要給A醫師做,醫師不會生氣、也不需要生氣,「相對是另外一種肯定,因為病人信任我們的專業。」可以跟醫師說:「我回去考慮了很久,還是想請您幫我治療。」但不需要特別提到去找過哪個醫師。

病人信任醫師 醫師會盡全力

薛又仁提到,「基本上,詢問是病人權利。」如衛福部也公布過病人在手術時應該詢問的三個問題:是不是應該治療?有沒有別的治療方式?治療後會有什麼結果?

薛又仁也坦言,現在醫病關係緊張,有些病人也會錄音,「醫師當然會感覺怪怪的。」但醫師訓練的宗旨是人性本善,「只要你願意信任我,我就全力幫你。」要錄音可以,一定要事先告知,「不管有沒有錄音,醫師的解釋方式都一樣。」

▓這樣好不好

看中醫又看西醫 平衡治療不衝突

至於很多民眾常擔心看了中醫、又看西醫,不知道會不會彼此衝突?

謝瀛華說,現在中西醫都有整合療法,西醫在證據醫學上比較充足,有一些檢驗,中醫也有科學化中醫檢查。不論是中醫、西醫為主,基本上都能作整合療法,都能配合。中西醫並不違背,長期療養中醫為主,開刀西醫為主,不要太過偏哪一方。

薛又仁則認為,當然是西醫為主,因為有臨床方面的資料,一方面也是一種保障。北醫出了很多中醫藥物輔助西醫的文章,譬如十全大補湯,可以用來調整化學治療完比較虛弱的症狀;如青蒿素原本是中醫的藥材,萃取後可以進行治療瘧疾方面的疾病,後來也證實西醫可以運用進行治療。

他說,但還是要以病例為主,如果接受西醫治療,可以會診中醫,因中醫不收住院,臨床遇到很多病人去看中醫後,也覺得應該要先看西醫。薛又仁提醒,選擇中醫必須要是GMP核可藥物、有衛生福利部證書,只要開業,一定會看到中醫師證書。

醫病溝通 醫病關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