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思考模式 避開負面想法
清明4天連假即將結束,小謝(化名)收假前一想到工作計畫,就輾轉難眠,擔心達不到老闆要求,快呼吸不過來。另一名求診患者小蘋(化名),因不斷被上司指責,想到上班又得面對,胸口感覺悶悶的。前者心思放在未來而焦慮,後者不斷思考過去而憂鬱,這些並非盡力就能控制,若不自覺陷入糾結,心情自然好不起來,嚴重可能產生恐慌症。
人的想法有時不受控制,或說已養成「自動化思考」,遇到某些狀況自然會往負面方向想,若想改變心情,透過專業諮商是較有效率的方式,但自我紓壓也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思考想法層面:
身體放鬆層面:
放鬆雖然無法趕走焦慮,卻能控制身體感覺。焦慮容易使人處於肌肉緊繃、呼吸淺快,導致頭暈、心悸、肌肉疼痛等不適症狀,甚至引起更多焦慮。不過,適度放鬆卻能大幅減少身體的不舒服感,避免惡性循環。建議民眾平時不妨多練習腹式呼吸,或學習漸進式肌肉放鬆方法,皆有助於緩解緊繃或焦慮情緒。
█ 腹式呼吸
1.用鼻子緩慢吸吐氣,想像氣往下、走到下腹部,也就是丹田呼吸。
若一開始有困難,可練習在吸氣時用腹部力量頂出肚子、吐氣時縮回肚子,手摸肚子感覺起伏,幫助觀察。
2.吸、吐氣分別約4秒,吐氣愈慢愈好,吸吐間停留1至2秒。每分鐘約6至8次呼吸循環。
3.找張靠背椅子,維持輕鬆坐姿,剛開始躺下練習較容易。
4.每天練兩次5分鐘,毋須有壓力,找機會多練習。
█ 漸進式肌肉放鬆
長期壓力下,經常不知自己身處焦慮或肌肉緊繃狀態,此時不妨刻意製造肌肉緊繃感,之後再放鬆,覺察緊鬆間的差異,訓練肌肉知道何時處於緊張狀態,以及如何放鬆肌肉張力。
1.穿著舒適衣物,找個不被打擾的地方。
2.以肌肉群為單位練習,如左手掌肌肉,吸氣時盡量用力握成拳狀,施力5秒,吐氣並完全鬆掉,盡量感受緊鬆間的每塊肌肉感覺,休息15秒再換下一個肌肉群。
3.先由單側腳掌肌肉群→小腿肌肉群→整隻腿肌肉群→換側,逐步收放。之後上移到臀部→肚子→胸口→肩頸→臉部表情肌。再來是單側手掌肌肉群→整隻手肌肉→換側。
4.熟悉肌肉鬆緊感覺,直到身體能夠自我分辨,可練習鬆的部分,不需每次都用力收緊再放鬆。
肌肉放鬆不易學習,但對恐慌症、焦慮症、長期容易頭頸痛的人特別有效,若能學會是一輩子收穫,睡前練習也能幫助入眠,徹底終結假期症候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chronic.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chroni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