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殺人案、北投割喉案到現在的反課綱街頭運動,讓不少父母擔心焦慮,到身心科門診求診人數增加。北市衛生局、精神科醫師建議,父母親應該多抽空陪伴孩子,讓孩子遠離3C產品,並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可減少親子衝突。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近來到精神科求診的父母年紀約40至50歲,以媽媽居多;會出現焦慮、失眠狀態,主訴擔心「家中的小天使變了樣」或「我覺得不了解孩子」。
他說,科技進步,不少青少年長時間掛在網路上接收資訊,也容易上網交朋友;根據腦科學研究,現在的青春期發生在10至25歲,呈現「提早出現、延後結束」,這段期間青少年越來越向同儕看齊,容易覺得「別人這樣做、我也要這樣做」,因此親子間容易有情緒化表現。
北市衛生局102年進行在學青少年網路使用和親子關係調查發現,有48.1%及25.3%的青少年表示「每次都只想上網待一下子,但常常一待就不下來」、「只要一段時間沒上網就會覺得心裡不舒服」,顯示青少年寂寞的心理;如果家長每天陪伴子女不足1小時,子女能夠感受到家長瞭解自己的比率僅約六成,父母親每天陪伴1至3小時,近九成覺得能被父母親瞭解。
楊聰財建議,親子間的互動應以雙方相互尊重為前提,同理為目標,多肯定、鼓勵,讓孩子知道你關心他、不是遷就他,可以減少雙方衝突。
暖昀聯合心理治療所心理師陳以儒表示,學齡孩子3C互動太多、真實的互動太少,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近視;到了青少年階段會與父母更加疏離,建議每次滑手機、看平板不要超過15分鐘,比較小的孩子,家長不妨利用桌遊、改變閱讀方式來陪伴孩子,增進親子互動。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