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璋/醫療分級&雙向轉診 醫改成功關鍵
過去半年以來,醫界的兩個共通話題,一個是「具名審查」,一個是「分級醫療」,前者只與醫院的申報及審核制度有關,後者則與廣大的民眾及醫療提供者息息相關,尤其是牽涉到就醫習慣的改變,進而扭轉醫療生態,這是一項台灣跨時代的醫療改革工程,需要全民了解並共同支持,才有成功的希望。
國外實施健保的國家,一向實施分級醫療與轉診制度,在台灣健保開辦之初本來也有規畫此相關制度。但由於未採取強制轉診,民眾隨時可以自由就醫,加上都會區的大型醫院非常多,導致許多民眾往往一生病就往大醫院跑,造成醫學中心人滿為患,等待住院者一床難求,但基層院所卻逐漸萎縮。
醫療體系失衡 基層醫療萎縮
從健保署的統計可看出令吾人憂心的趨勢。民國95年,各層級院所的門診件數占率分布,西醫基層占70.2%,地區醫院占11.2%,區域醫院占10.2%,醫學中心占8.4%;但到了民國105年,西醫基層和地區醫院的占率各下滑到64.7%和9.7%,相反的,區域醫院和醫學中心則上升到14.8%和10.8%。尤其是在大台北地區的民眾,平均每3人就有1人直接到區域級以上醫院就醫。
鑑於國內的醫療體系已呈現頭重腳輕逐漸失衡,蔡英文總統在她的醫療政策白皮書,分別提出醫療體系水平與垂直整合及提升社區醫療照護質量,就是要避免基層醫療繼續萎縮下去。為了促使各層級院所能分工合作,讓大型醫院回歸教學、研究與收治急重難症及罕病。要達到醫療與健保資源做更有效率的分配,唯有落實分級醫療與雙向轉診,自去年8月起,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和健保署同仁便積極研擬細部規畫,包括召開公聽會,蒐集立法委員及各專家學者意見,終於端出「分級醫療六大策略廿四項配套」,更感謝衛福部現任陳時中部長大力支持,期待這項醫療改革藍圖能以務實又具前瞻性的作法走向坦途。
推動電子轉診 分享照護經驗
健保署從民國92年3月起推動「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迄今接受基層醫師組成社區醫療群照護的民眾已超過260萬人,在此基礎上,健保署今年會持續擴大辦理,鼓勵院所提供病人24小時緊急諮詢專線、與合作醫院設立共同照護門診。為了促使院所之間達到雙向轉診,並且讓轉診病人「找對醫師、看對科」,健保署已建置全國性電子轉診資訊平台,由醫師直接填具電子轉診單,讓醫院的轉診櫃台可主動協助病患順利掛號就診,而且病人在醫院接受檢查及治療的結果,則會回傳給診所,彼此分享照護病人的經驗,患者也能獲得持續性的照顧。
調整部分負擔 引導病患分流
當然,為了促使病患分流,從今年4月15日起,民眾經由轉診,在醫學中心的部分負擔由210元降至170元,區域醫院的部分負擔也由140元下調至100元;如果逕赴醫學中心就醫者,部分負擔則由360元調升至420元。另外,至醫學中心急診,在完成診療後,檢傷分類若不屬於1、2級有生命危險跡象症患者,部分負擔由450元調高至550元。
在此要強調的是,調整部分負擔目的不在增加健保財務收入,何況調整收費有升也有降,就是藉此因勢利導,也許不可能立即有效紓解大醫院人潮擁擠的現況。不過,要落實分級醫療及轉診制度是為了改善台灣醫療生態,雖非一蹴可幾,但凡事若沒有開始,就沒有改變的機會。期盼全國民眾及醫界人士能深思這其中意義與價值,大家支持這項醫療改革工程,相信你、我及家人一定都能享受到最優質的醫療照護。
(本文作者為中央健保署署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李伯璋/調整部分負擔抑制浪費 健保才能永續
李伯璋/救健保 民眾也要節制就醫次數
李伯璋/偏鄉居家醫療 應導入合理健保給付
李伯璋/善用雲端資訊、健康存摺 守護健保
李伯璋/健康存摺將增民眾表達意願同意書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李伯璋/健保大數據運用AI 推動數位健康
李伯璋/術前先上比價網查詢
李伯璋/病人是醫療人員最好的老師
李伯璋/務實面對 醫療生態的人性
李伯璋/健保改革要行穩致遠
李伯璋/台灣全民健保 走向國際
李伯璋/分級醫療 讓醫病雙贏
李伯璋/醫者熱血仁心 AI取代不了
李伯璋/我的小鎮醫療情緣
李伯璋/健保費用精準審查 揪出不必要醫療行為
李伯璋/健保資訊上雲端 分級醫療跨大步
李伯璋/避免重複檢查 醫病都應盡己力
李伯璋/健保不是吃到飽 節流才能凍漲
猜你喜歡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