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用」…10位老人就有1人憂鬱
家中長輩開始把「沒用」掛在嘴邊,當心是老年憂鬱症前兆。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平均每10位70歲以上長者就有1位明顯憂鬱情緒,醫師提醒,老年憂鬱症多在退休後陸續出現,主要是生活失去重心,累積的孤獨感,增加罹病因子,呼籲家人應多關心家中長輩,即將退休的民眾也應及早規畫退休生活,以避免憂鬱上身。
隨著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老年憂鬱症將成一大隱憂,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憂鬱症將在2030年成為疾病負擔第1位,老年憂鬱症將占7%,推估台灣約有30萬名老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憂鬱症。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科主任蔡佳芬表示,根據臨床觀察,台灣老年憂鬱症患者,大多發生在退休初期,並以輕症為大宗,平均每10人就有1人,重症相對少,約占整體3%,但實際就診者極少,患者甚至沒有病識感,董氏基金會先前調查也發現,國內因老年憂鬱症就診比例不到一成。
蔡佳芬說,老年憂鬱症有其徵兆,家人可以從語言以及行為觀察長輩的變化,當長輩說話內容開始變得悲觀,如「我沒用」、「全家就我是孤兒」、「沒朋友」等,開始抱怨身體不舒服,原本有興趣的活動,不願參加,意興闌珊,就是憂鬱症警訊。
她提醒,當長輩不願意外出,民眾常以為是「老化」惹的禍,實際上,有些外向樂觀的長輩,即使坐輪椅也要出門,這類變化千萬別歸因於體力,要先想到是情緒導致動力不足。當家中長輩出現憂鬱傾向,建議立即就醫,就醫並非一定要服藥,給予音樂或是運動治療都能幫助長輩免於憂鬱之苦。
為避免退休後,出現老年憂鬱,董氏基金會建議50歲以上民眾應開始規畫退休生活,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日前調查近2000名50歲以上民眾,近4成未開始規畫退休生活,而意識到退休生活重要者,女性高於男性,民眾應該提前規畫,從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志工服務等四方面著手,累積正能量,才能享受快樂的退休生活。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肌力訓練不只胸肌和腹肌 專家教你鍛鍊4處「冷門肌肉」防受傷
-
前一晚吃太飽,隔天早餐更要吃!營養師教早餐吃這些,3種水果還能緩腹脹
-
明明很健康怎麼會猝死?心臟外科醫師透露易猝死原因及2大時間點
-
冬天小心血糖危機!「氣溫越低數值越高」專家揭2關鍵原因與控制方法
-
李志恒/喪屍煙彈 曝新興毒品管理4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