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守信/病房大閱兵——床邊教學
【元氣周報/簡守信(大林慈濟醫院院長)】
由於臨床見習是如此的重要,因此也衍生出若干的繁文褥節。
某些教授或主任迴診時,整個病房如臨大敵,不只學生、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均需全員到齊,病歷及各種資料均背誦得滾瓜爛熟。一場幾個小時的迴診下來,弄得全員人仰馬翻、筋疲力竭。
如果只是肉體的折磨那也還可忍受,更可怕的是在眾人面前被「電」得啞口無言,恨不得有地洞可鑽才是酷刑之首。
如果說是因為事前沒有花時間準備,因而慘遭電擊,那也是罪有應得;但對於某些教授而言,豈可因你數日的苦讀而放棄權威的展現,當然照「電」不誤。更令年輕醫師難堪的是:教授「愛的叮嚀」是在所有人面前(包括病人及家屬)大力放送的,迴診後要如何面對病人,也成了年輕醫師必須學習成長的課題。
小醫師在成長過程中,栽在床邊教學,相信是許多人共有的夢魘。當然這也不能說荒漠中就沒有甘泉,教授中就沒有循循善誘、苦口婆心、以身作則的人。許多的教學典範不但讓學生可以見識到淵博的學識,而那種親切的態度與人文的豐富素養,更讓人興起「噫,微斯人,吾誰與歸」的孺慕之情。
在床邊教學中,另一個難堪的角色就是病人。一方面需忍受許多陌生人的敲敲打打理學檢查一番,二方面則又彷彿置身異國。周圍的人所說的話,明明是台灣話,怎麼就好像鴨子聽雷,有聽沒有懂;是如此的關係到自己,可是怎麼聽也聽不出個所以然。勉強猜測的結果,更可能南轅北轍;想要請問一下病情,卻因為討論是如此熱烈,而不知從何問起。
其實,隨著科技的進步,臨床教學可以藉著數位影像,在討論室就病情上的各種癥兆好好追根究柢一番。在病榻旁時,老師可以多花一些時間與病人及其家屬互動,讓良好的溝通成為醫學生學習的典範,也讓醫學生及早養成尊重病人的態度,為其日後在詭譎多變的醫療環境中,打下深厚的底子。
臨床教學回歸到討論室的結果,不但是每個人的腳都不再痠了;被電的人也比較沒有尊嚴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病人上大型教學醫院時,不會再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感覺。「尊重病人、視病猶親」不再是口號,而是臨床與教學的真實典範。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日隨報附贈,12版版版精彩。
訂閱元氣周報電子報紙:http://reading.udn.com/reading/paper.do?from_id=6
同類文章
簡守信/豬公的毒口水
簡守信/蘇東坡可嚼檳榔,為什麼我不可以?
簡守信/人面桃花與哈姆立克
簡守信/史上最慘的瞌睡——宰予晝寢
簡守信/烏紗帽與高血壓
簡守信/君子怎可遠庖廚
簡守信/男嬰 為何穿藍衣誕生?為何蓋腳印?
簡守信/是誰規定一天要吃三餐?
簡守信/H7N9的另類受害者
簡守信/切乳防癌乳房依舊在 只是乳腺無
簡守信/戒指緊箍咒
簡守信/開刀選農曆七月 安啦!
簡守信/診間裡的風水
簡守信/替馬桶講句公道話
簡守信/打開外科滄桑史
簡守信/腦袋開天窗
簡守信/頭骨拼圖
簡守信/不擠兌、不收費的骨骼銀行
簡守信/我的疼痛會轉彎
簡守信/醫院與菜市場
簡守信/神的掛號單
大愛醫生館 捧紅簡守信
簡守信/養「病」千日 用在一「生」
簡守信/在屠宰場 遇見心臟外科醫師
簡守信/杜德偉在開刀房
簡守信/漫談「口水」戰
簡守信/人面桃花與哈姆立克
簡守信/開刀房裡的絞肉機
簡守信/令人懷念的迴診
簡守信/修補心臟 修補心傷
猜你喜歡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