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豐偉/吃了這顆藥 反推你是什麼病
有些病人長期受到一些難熬的身體症狀纏身,看過各科、做完無數檢查,最後來到精神科。有時我會跟病人說:「自律神經失調或神經痛目前並沒有像心電圖、電腦斷層這麼明確的診斷工具。反正你已經看過這麼多科也沒效,這顆藥觀察兩星期看看,如果有效,就可能是我們懷疑的問題了。」
精神科疾病沒辦法用抽血、切片或影像學來診斷,對於痛苦很久的病人,用藥物反推還蠻有說服力。服藥一陣子,沒感覺的病人不再回診,有感覺的病人就會留下來服用完整療程。
在精神科常見問題裡,恐慌症是對藥物反應最好的疾病之一,但還是常見到病人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偶爾會有病人致謝說,醫師我好感謝你治好我多年的吸不到氣。我還一愣一愣想著,啊不就是開一顆藥,然後你願意配合服藥嗎?
恐慌症是第一個因為藥物被「發現」、然後生出診斷標準的精神疾病。在「我的焦慮歲月」這本書裡提到,有一顆台灣現在很少人開的老藥「妥富腦」,在1950年代後期開始使用,原本以治療憂鬱症為主。
在當時,美國精神醫學主流是源自佛洛伊德的焦慮學說,認為急性焦慮跟兒童期的創傷或性壓抑有關,容易引起急性焦慮的場所如橋梁、電梯、飛機都有「性象徵」的意義。
精神科醫師柯賴恩把「妥富腦」拿來讓許多病人嘗試,發現對某類型急性焦慮病人特別有效。他判斷,既然藥物有效,表示生理機制的短路造成過度反應,大於心理衝突造成的焦慮。1962年,柯賴恩發表論文,並以「藥理剖析」,推斷出「恐慌症」這個疾病。
柯賴恩的藥物研究改變人們對精神疾病的看法,從以內心的衝動與衝突為主,轉向腦科學的研究。不過,要讓多數醫師接受需要時間,直到二十年後,還是有美國精神醫學界大老在學術研討會斥責他。
現在,大多數醫師同意,用藥物治療恐慌症的成本效益比很好,很適合當成全民健保底下的首選模式。而精神醫學建構的許多疾病,也往往因為用妥富腦這類藥物治療有效,而被認為這疾病確實存在,然後先進國家的醫師一起開會討論出「診斷標準」,一個嶄新的病名就此誕生,然後在媒體推波助瀾下,我們發現罹患這疾病的人越來越多。
更新穎的藥物已取代妥富腦,用來治療多種精神疾病。許多精神疾病的用藥都很雷同,或許哪天隨著科學進步,我們又會發現一些共通的道理,取代現有學說。人類距離了解自己大腦還很遙遠,不過如果有些藥物可以減少痛苦,倒也不妨嘗試,不用過度害怕。

陳豐偉
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豐偉/抗憂鬱藥物的貢獻
陳豐偉/神經多樣性的悲與喜
陳豐偉/新手爸爸的壓力
陳豐偉/表觀遺傳大革命
陳豐偉/普拿疼也有抗憂鬱作用?
陳豐偉/讓人感到無力的PM2.5空氣汙染
陳豐偉/肥胖跟許多癌症高度相關
陳豐偉/想活久一點的期待
陳豐偉/對抗安眠藥的大作戰
陳豐偉/吃藥越多活越久——「搖搖哥」留下的難題
陳豐偉/有一種憂鬱症不容易好
陳豐偉/抗精神病藥物的哀愁
陳豐偉/巴拉刈的恩怨情仇
陳豐偉/小孩生病,你也跟著生病
陳豐偉/改善伴侶互動 從好好吃一餐開始
陳豐偉/網路、愛、成癮
陳豐偉/成為人類的第一步
陳豐偉/被莫名症狀左右的人生
陳豐偉/對食物成癮的人
陳豐偉/動不動就暴怒 你有「間歇暴躁症」?
陳豐偉/腸躁症 該先看精神科嗎?
陳豐偉/工作複雜度高 老來腦袋較好
陳豐偉/沉迷網路的媽媽們
陳豐偉/鎮靜安眠藥導致失智症? 且慢下定論
陳豐偉/一顆憂鬱症藥物 改變大腦
陳豐偉/常被忽視的精神病患家屬負擔
陳豐偉/停經婦女與憂鬱症
陳豐偉/忘不了的舊情人
陳豐偉/你陷入「關係惰性」嗎?
陳豐偉/對愛成癮的男、女人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