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芸/一星期只能喝一杯酒
2000年大規模的研究證實抽菸對人體有害,為了民眾的健康,反菸團體積極運作。WHO建議各國經由限制廣告與加徵菸稅降低吸菸人口。時至今日,各個場所禁菸,反菸教育普及,抽菸變成罪惡,人人嫌棄,癮君子抱怨找不到吞雲吐霧的空間。我的朋友是老菸槍,菸齡40年,太太、女兒說不動,最近卻為了讀幼稚園的孫女戒菸。
菸酒原本綁在一起,菸被打黑,酒類繼續風行。醫學文獻曾經報告含有白藜蘆醇的紅酒有益健康,紅酒因而盛行。1980年如果投資紅酒,現在平均漲了七倍,其他種類的酒也努力促銷,電視可以看到進口啤酒的廣告,街頭也常見啤酒、各種威士忌的看板。酒類銷售在超商、餐廳都是很大的數目。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5%人口有酒精濫用的問題,5%的死亡與酒精有關,大約200種疾病以及傷害與酒精有關,每天喝80公克以上的酒,連續10年,100%會發生肝硬化;酒精上癮也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癌症、受傷包括暴力事件、交通事故、性侵(或被撿屍)。台灣衛福部心口司諶司長認為「酒精是台灣最嚴重的物質濫用問題」。
酒精會抑制神經,大腦的海馬迴負責儲存記憶,喝茫的時候,海馬迴受抑制,大腦沒有儲存功能,造成失憶。血中濃度平均0.2就會喝茫,年輕人30%-50%有喝茫的經驗,尤其短時間大口喝酒或是空腹灌酒。喝茫的可怕在於身體仍能行動,卻無法正確判斷,因而闖禍。
台灣有句俗諺:「喝酒時與別人一樣醉就好,不必喝與別人一樣多。」酒精的耐受度,個人差異很大,水分可以稀釋酒精,脂肪可以保存酒精。女性由於體重低,體內水分少,相對脂肪含量大,因而一般建議,女性的允許量降至男性的一半。醫學文獻一杯指的是14公克的酒精,大約是紅酒110c.c.、啤酒280c.c.、烈酒35c.c.。現代的杯子愈作愈大,文獻的一杯紅酒可能只是1/3的容器量而已。
飲酒可以解渴、助興、忘憂、交際,一般大眾的認知:酒駕萬萬不可,酒鬼是種疾病,適度飲酒應該沒有問題。但是愈來愈多的醫學文獻主張減少喝酒。2018年4月的Lancet醫學雜誌指出,每周攝取多於100公克酒精(一天一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癌症醫學會主張喝酒會傷害細胞,增加口腔癌、食道癌、大腸癌等等的機率,建議一周不要超過三杯。乳癌防治醫學會主張酒精會增加體內動情素與相關荷爾蒙濃度,為了預防乳癌,一周只建議喝酒一次(杯)。
是的,您沒看錯,在周遭親友得癌彷彿得感冒般平常的現在,一周只能喝一杯酒!如果您跟我一樣傷心,想想香菸的下場吧,還能喝一杯該偷笑了!
※ 聯合報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林靜芸
聯合整型外科診所院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林靜芸/孤獨會增加罹患疾病風險!走出去奉獻你的「老人力」,有人作伴又有成就感
為何不吃肉類、海鮮,膽固醇仍高?名醫破解飽和脂肪迷思
超過65歲也能保有年輕大腦 名醫曝一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林靜芸/胡思亂想的人比較快樂
林靜芸/孝順其實是表達對父母的愛
早上運動較好?研究:晚上運動改善高血脂更有效
林靜芸/腸道菌如果沒被餵飽 會吃我們的腸壁
林靜芸/每個人都應該準備一張給醫院的自傳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林靜芸/一起吃個飯好嗎?
林靜芸/記錄一場別開生面的晚宴
林靜芸/放鬆肌肉、對抗壓力 每個人都該重新學一動作
林靜芸/愛乾淨不正確嗎?日積月累的習慣正害你生病
林靜芸/男人在婚姻關係的盲點
林靜芸/最該照顧你的 是你自己
林靜芸/老人需防各種肺炎 3個習慣教保命
林靜芸/我喜歡戴口罩
林靜芸/我70歲,我正在挑戰自己
林靜芸/2020如何讓自己更健康
林靜芸/創造美麗回憶 陪伴父母老去
林靜芸/想休息、想運動不用等有空!每天一點小改變,放過被壓榨的身體!
林靜芸/為什麼年齡相同,有人臉部緊實有人卻鬆弛?
林靜芸/趁年輕養好習慣,老來平凡三願不奢求
林靜芸/老伴,你還愛我嗎?
林靜芸/讓我們手牽手一起變老
林靜芸/老女人是隱形人?
林靜芸/埋線的歷史故事
林靜芸/減肥瘦身的關鍵字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