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造福照服 人人都加入時間銀行
什麼是「楢山節考」?原出自日本深澤七郎1956年的小說,1983年拍成電影,敘述日本古代信濃國(今長野縣)寒村棄老的傳說。
當地山多田少,老人到了70歲,為節省糧食,讓年輕世代可以活下去,就由兒子在寒冬背上山凍死。劇中女主角雖到七十仍然硬朗,卻故意將門牙敲落,衰弱身體。兒子雖然不捨,但仍依母親指示,在寒冬中背上楢山,棄於風雪之中。
台版楢山節考 頻頻上演
台灣雖沒有將長者棄於高山的傳統,但台版的楢山節考卻一再上演。近年來多起人倫悲劇,例如王姓老翁無力再照顧失能的妻子,用螺絲起子插入妻子腦門;哥哥肝癌末期,無能再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肢障弟弟,只好槍殺弟弟再自殺;老翁照顧病妻精疲力盡,將老妻推入魚池,自己隨後跳入;還有孝子勒死需長照的母親,這些還只是報載的一小部分。
這些「凶手」在殺害受照顧的親人後,不是立即投案,就是自我了斷,台版楢山節考更令人唏噓。
長照2.0預算 嚴重不足
台灣不是有長照2.0嗎?這根本是芭樂票。台灣目前失能且需長照人口近90萬,若加上25萬失智者,長照總需求在百萬以上。尚過得去的家庭,雇用20幾萬外勞當照服員,而這些外勞出口國近年經濟高度成長,台灣相對越來越雇不到包括大陸在內的外勞。且由於薪資不漲,恐越來越多的家庭負擔不起外勞,需「棄老」或破產。
而政府的長照2.0,今年度預算只有207億,若如政府宣示,將服務對象擴增為73.8萬人,則每人每月只分到2337元,一天不到100元,根本是開長照對象的玩笑。
推翻長照保險 質量難保
放眼全球,凡有全民健保的國家,其長照均用保險制,費用至少是健保六分之一,因此我國長照至少需1200億,不論是207億或先前說的400億,都嚴重不足。不用保險制,那為什麼不多擠些公務預算?政府早就一窮二白,舉債度日,且年年增加,哪還擠得出錢來。
既然沒錢,長照2.0當然找不到足夠的人投入,沒足夠人投入,當然就沒有足夠質與量的服務,成了芭樂票。
那為什麼推翻原先規劃籌資1200億的長照保險?因為實施保險制,雇主必須比照健保,負擔一定比率的費用。當政府宣布用稅收支應長照,財團不用出錢,他們馬上大表支持。
自稱左派的政府,要廣泛照顧民眾,其實極左成了極右。台灣稅收占GDP12%,不到OCED國家34%的一半,政府並無財力支持社會照顧,民眾反而要隨人顧性命。
社會集體扶持 人民自救
用加稅來支持長照,更深層困難的原因是政黨惡鬥。台灣已成為高度撕裂社會,政黨惡鬥,誰也不相信誰,大家不相信政府,也不相信政黨、立法委員、司法體系、媒體名嘴、學者及民調。
政府A錢,又蓋蚊子館及用錢綁選舉,大眾不敢把錢交給政府(加稅),以社會集體的力量相互扶持。
如果能像北歐國家般政府廉能,人民自然願意將稅提高到GDP40%至60%,讓政府照顧人民從出生到死亡。既然不相信政府,那只好靠自己。
互動互信互助 學習照服
幾位逸天扶輪社的朋友,有企業家、校長等,有鑑於台灣面臨長照的困境,倡議成立「全民造福(照服)時間銀行協會」,倡導由具高度互動、互信的社群團體為互助單位,一起學習照服並造福,以彌補政府照服服務的不足。
目前已有9位照服員完成訓練,並取得證照,這些照服員一方面在有能力時,提供團體內照服服務,並登記點數,當自己有需要時,則在團體內提領點數,當然也可擴及團體外。
人人造福(照服),就如全民CPR,也提升照服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
●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周二刊出。

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為疫情處置不當造成的冤魂提告!楊志良:終有一天閻羅王會找「你」算帳
楊志良/宏觀改革三支箭 從根本解決救健保
楊志良/只醫病沒預防 台灣從未實施全民健保
楊志良/免疫療法給付之爭 別只看療效
楊志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 點名四大寇
楊志良/吃人一口 至少還人半口
楊志良/「第三家庭」 攜手共老新解答
楊志良/重大傷病 應與部分負擔脫鉤
楊志良/衛福部版「重消指引」 罔顧病患權益
楊志良/我們都是病友
楊志良/誰決定我們的健保用藥?
楊志良/癌症新藥給付 讓癌友說話
楊志良/分級轉診 醫療提供者也應改革
楊志良/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理
楊志良/老病照護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楊志良/當天價醫療遇上健保上限
楊志良/借鑒健保 發展長照保險
楊志良/以稅收辦長照 沒錢就沒轍
楊志良/健保不能只護股市,不照顧弱勢
楊志良/藥價一砍再砍 藥竟比一顆糖便宜
楊志良/醫療糾紛救濟 應比照藥害及疫苗接種傷害
楊志良/公開藥政會議 有助健保改革
楊志良/健保的推手 謝謝前輩努力付出
楊志良/監督健保 病友們站出來!
楊志良/人口老化逼近 健保急迫挑戰
楊志良/如何拆除食安危機的引信
楊志良/看病…別指揮醫師 別要求特權
楊志良/健保虧損≠健保績效不佳
楊志良/五大皆空 錯誤診斷下錯藥
猜你喜歡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