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頡龍/從「走音天后」 談唱歌的好處
沒有人回應……
「林小姐,一定是妳點的!」
「才不要!這個人家唱不好。」林小姐突然被點名,滿臉通紅。
「別讓來讓去啦!我來!」只見老張直接跳上舞台。
「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老張唱得脖子青筋暴露,走音又走key。但他可不管,唱得超High。
這一幕是否似曾相識?唱歌的場合,總有人扭扭捏捏,也有人死抱著麥克風不放。那人若聲音如黃鶯出谷,也是種享受,若是「驚天地,泣鬼神」,可真是一場磨難。
若聲音不優美,音準也有問題,卻超愛唱歌,會成為「公害」或「開心果」?2016年英國傳記喜劇電影「走音天后」中,由梅莉史翠普主演的女主角就是一個例子。紐約名媛佛羅倫斯·佛斯特·珍金絲五音不全,卻熱愛唱歌,她人緣極佳,周邊的人都不忍心告訴她「歌聲凍人」這一殘酷事實。眾人的讚美與掌聲,她信以為真,舉行一場又一場的演唱會。
珍金絲夫人的歌聲好聽嗎?相信看過電影的觀眾和我一樣,一邊聽她唱歌、一邊捧腹大笑,非常有娛樂效果,怪不得她在1944年內基音樂廳的表演門票銷售一空。
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大歌星,但是醫學證據顯示,唱歌有很多好處。
1.有益身心健康
根據Moss H.等人2018年發表的論文,針對1779位參加合唱團的人研究,發現無論在身體健康、人際以及精神方面都有正面幫助。其中女性比男性更為明顯。
2.改善肺功能
Lewis A.等人2018年發表英國「為肺部健康而唱」(singing for lung health)治療計畫的研究報告,228位平均70.7歲有慢性肺部阻塞(COPD)患者,經過12個星期的歌唱計畫,肺功能都有明顯的改善,看醫師及住院的次數也都減少。
3.釋放腦內啡(endorphins)
讓人感到興奮而且愉悅,減輕壓力和焦慮。血壓也能下降。
4.改善認知功能
記歌詞的過程有助記憶功能,唱歌更能增進大腦的功能。
5.促進同理心與不同文化的了解
年輕人唱國語Rap,和黑人的嘻哈音樂打在一起;也有人酷愛日本老歌,有人愛唱台語歌。唱不同語言、風格的歌,也親近不同的文化。
6.融入人群 促進和諧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西方的醫學研究顯示,在團體中(例如合唱團)唱歌會有非常好人際互動的效果。在台灣則有KTV、卡拉OK。一群人圍著唱歌,其樂融融。
7.有助於巴金森氏症病人的健康
研究指出,唱歌能改善巴金森氏症病人對聲帶和吞嚥能力的控制。
8.增強免疫力
唱歌能讓人放鬆愉悅,免疫力自然增強,減少生病的機會。
70多年前坐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觀眾,邊聽邊強忍著笑;今日在電影院欣賞「走音天后」的我們開懷大笑,這娛樂是否來自於夫人飄忽不定的高音?而非音樂本身?無論如何,從夫人的唱片錄音,可以聽得出她是用生命認真歌唱的人。
人人都會唱歌,唱歌有益身心,又何必在意別人眼光?洗澡的時候大聲練歌,有了自信,下次聚會的時候就勇敢上台吧!對了,筆者之前在台北榮總服務的時候還曾經得過全院歌唱比賽醫師組冠軍呢!我已經決定,下次望年會也要上台搶麥克風,你們可別太驚訝了!

鄒頡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婦女泌尿科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部定教授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副理事長
作者Facebook粉絲團:https://facebook.com/ericchou66/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鄒頡龍/從「斯卡羅」 談「熱病」(瘧疾)
鄒頡龍/從《游牧人生》談冬日泌尿道保健
鄒頡龍/007特派員也用的「心臟電擊去顫器」
鄒頡龍/從《鬼滅之刃 無限列車篇》談 「夢」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火戰車」談運動中的飲食補充
鄒頡龍/從電影《夢想之地》 談成人尿床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孩子的自白」 談預防兒童受虐
鄒頡龍/從電影《少年的你》談接觸性皮膚炎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談病情告知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電影《茱蒂》談 失眠該怎麼辦
鄒頡龍/從電影「痛苦與榮耀」談獨居者如何保持健康
鄒頡龍/從電影「英雄教育」 談成人尿床
鄒頡龍/從「亂世佳人」 談午睡的好處
鄒頡龍/從「愛爾蘭人」談老年人用藥安全
鄒頡龍/面對新冠肺炎重症,誰能做出「蘇菲的選擇」?
鄒頡龍/從「寄生上流」 認識「咳血」
鄒頡龍/從電影「第一滴血」 談肌少症
鄒頡龍/從電影「小丑」 談憂鬱症與排尿障礙
鄒頡龍/那些漫畫教我的事
鄒頡龍/「捍衛戰士」不老 留意攝護腺困擾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化解「獅子王」的危機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小偷家族》的尿床小女孩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幸福綠皮書》 有尿不能憋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花甲大人轉男孩》放屁穿越時空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歡樂滿人間」 感冒別上身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鐵漢克林伊斯威特 談攝護腺肥大
鄒頡龍/從光頭巨星布魯斯威利 談雄性禿
鄒頡龍/莫要追悔 在「長日將盡」前……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