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枝/防失智的「快樂食堂」
我們每星期餐會一次,六到八位好友固定到其中一位家中,分工合作,有的洗菜、切菜、炒菜、端菜,有的切水果、準備甜點、泡咖啡,大家很包容,讓我只是遊走見習。合力做出一道主菜、一個湯、青菜和其他小菜,像最近這次是紅燒肉、來自台東的新鮮金針花炒木耳、金針花湯、白煮蛋和陽明山地瓜。大快朵頤之後,大家從餐桌移駕到沙發喝咖啡,天南地北聊天,分享旅遊和人生經驗。主人提供場所、咖啡和各種在地食材,有時會請每人分攤一、兩百元,讓大家比較有參與感。
聊天時,曾有人問我:「如何預防失智症?」我笑說:「我們現在就在預防失智症啊!」因為聚餐前要先動腦,思考何種菜色與配料,如何兼顧好吃又健康,再去採買;作菜時雙手忙碌,走來走去活動不停;餐後聊天,休閒又動腦,而聚餐本身就是一種交誼活動。失智症雖然不能完全預防,但醫學文獻告訴我們多動腦、多活動、多做家事、多與人互動可以降低失智症的風險,而我們的「快樂食堂」就包含了每一項,更是降低風險。
現代人獨自用餐的情況愈來愈常見,有時是工作忙碌,只得單獨匆匆用餐;更多的是退休者子女另外成家,或老伴不在,面對空巢,常常獨自用餐或簡單外食。如果能與家人、親友或相處得來的人共餐,不僅菜色樣式較多,談笑之間互相勸食、夾菜,胃口大開,不知不覺吃得較多,也較快樂。即使是不愛吃飯的小孩,在學校用餐時,看到別的小孩子吃,不也就自動吃起飯來嗎?可見食欲是會感染的,共餐也是一種社交活動,這在老年人尤其明顯。
以一篇發表於2012年《營養、健康與老化期刊》的論文為例,針對日本一個超高齡的務農山區「土佐町」的研究,當地65歲以上的居民占40%。共有856位居民(平均77歲)接受各種問卷調查,其中284位(33.2%)常單獨用餐。發現單獨用餐者比與家人或他人共餐者明顯的出現憂鬱症狀、生活品質較差、菜色種類也較少,因此鼓勵老年人多與家人、朋友或鄰居一起用餐。
60至70歲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此時事業有成或已退休,經濟穩定,兒女都已獨立,自己體力還不錯,可以趴趴走或到社區大學學習新知,此時若能結交一群合得來的朋友,無論是定期或不定期的一起下廚聚餐,不僅有益身心,而且持之以恆,直至老年,相信是預防失智症最快樂的方法。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劉秀枝
台北榮總特約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劉秀枝/回到未來,與自己對話
劉秀枝/如果永遠有明天
劉秀枝/易被忽略的後循環腦中風
跑錯餐廳、記錯日期是失智前兆?名醫揭關鍵症狀
劉秀枝/突然的失憶,我失智了嗎?
劉秀枝/70歲後可以有怎樣的人生?
劉秀枝/憂心COVID-19?別忘健康生活型態這道有力防線
劉秀枝/現代銀髮族常超乎你的想像
劉秀枝/東西找不到?別怕!可能只是心不在焉
劉秀枝/銀髮族的快樂出遊
劉秀枝/獨居苦?獨居樂?端看你怎麼過
劉秀枝/我是老人好自在
劉秀枝/想要讓腰圍變小 168間歇性斷食可行嗎?
劉秀枝/我愛健行:不僅有益身心,更是感官饗宴
劉秀枝/多出來的時間,你都怎麼利用?
劉秀枝/朋友有益健康:腰椎手術的領悟
劉秀枝/「川普總統也吃這個藥」
劉秀枝/從醫學文獻得出的三個「21世紀的長壽處方」
劉秀枝/樂觀心態有益健康
劉秀枝/銀髮族的穿「金」戴銀生活
劉秀枝/預防阿茲海默症 聽媽媽的話就對了
劉秀枝/神經生涯教會我的事
劉秀枝/旅遊不僅是遊山玩水更有益身、心、腦
劉秀枝/你按醫囑服藥嗎?
劉秀枝/沒醉倒,怎麼腦子一片空白?
劉秀枝/瘦身的聰明吃法
劉秀枝/做高階影像健檢 最好先有心理準備
劉秀枝/我的聲音怎麼如此蒼老?
劉秀枝/自珍自足 找回人生的從容自在
猜你喜歡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