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聯合報/記者簡榮輝∕台北報導】
許多人因為疾病、意外,造成傳導神經受損,造成身體部分功能喪失。這時醫師多會建議失能患者選擇適當的輔具,協助支撐、行動,除了可以減緩失能部位的退化速度,同時也協助失能者重新學習恢復身體功能。
宜蘭縣羅東聖母醫院脊椎專科護理師王雯華指出,失能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屬中風與頭部外傷。其他舉凡急性、慢性疾病或是意外傷及脊椎,都有可能造成肢體失能狀況,脊椎手術後,都會將患者情形照會復健科,幫助失能者重新恢復功能。
輪椅助行器 不同使用時機
「重症失能患者多半會主動詢問,如何選擇適當的輔具?」羅東聖母醫院復健專科護理師黃米秀表示,尤其是行動不便的患者,常詢問輪椅與助行器的使用差異。
黃米秀說,若是手部功能正常的患者,院方多半會建議選擇助行器,因為手臂依然可以支撐身體的重量,一方面分擔腿部負荷,再來也能維持腿部運動,減緩肌肉萎縮的速度。不過,若是手部功能也有所侷限,或是腿部功能完全失能,就會建議使用輪椅,以避免患者移動過程中跌倒,造成二度傷害。
使用氣墊床 提升照護品質
另外,長期臥床的失能患者,黃米秀也會建議家屬使用氣墊床,因為若是患者發生褥瘡,不但增加患者痛苦,也造成照料者額外的負擔。
因此院方多會以較好的照顧品質為出發點,端看患者的需求或是功能需要,來建議挑選輔具。
病人抗拒用輔具 怎麼辦?
由於每位失能者原本都是正常人,只是因為疾病、意外或是年老退化而造成失能,心理上有時難以調適,甚至會出現抗拒使用輔具的情況,這時,就考驗著醫護人員與家屬的耐心,可試著以各種不同方式鼓勵失能者接受輔具。
1.柔性規勸:「別擔心,就像孩子學走路。」
「用輔具學走路,或許會好;不用輔具、不學走路,永遠都不會好!」這是黃米秀遇到抗拒使用輔具的患者,最常說的一句話,利用每個人孩提時候學走路的經驗,說服患者拿起助行器、邁出復健第一步。
2.案例借鏡:「再跌跤,你會跟他一樣喔!」
除了以柔性規勸方式,黃米秀還有另一招,帶著抗拒輔具的失能患者到更重症失能者床前,「他/她就是不願意用輔具,結果跌倒了,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原本自尊心作祟的失能者,就會心生畏懼,多半就會乖乖地遵照護理人員指示,接受使用輔具。
3.漂亮輔具:「不丟臉,這是拐杖更是傘。」
由於輔具種類有成千上百個種類,有時黃米秀會替患者挑選一項比較罕見、卻有相同功能的輔具,例如拐杖傘,減少他人異樣眼光,原本內心覺得使用輔具會丟臉的患者,多半會欣然接受。
4.金錢攻勢:「這很貴,買了不用很浪費!」
上述三種方法,有些固執的老人家依然不為所動,這時,黃米秀還有一項溫情攻勢的大絕招,「阿公/阿嬤,這輔具很昂貴!孩子都花大錢幫你買了,不能退貨,你不使用,真的很浪費耶!」此話果真切中老人家節儉的觀念,馬上主動詢問輔具如何使用,屢試不爽!
透過傾聽 幫患者解開憂鬱
許多失能者面對人生重大轉變後,喪失自信心、性情大變,內心極度敏感,會害怕接觸人群,彷彿每雙眼睛的目光都是在恥笑自己的失能。羅東聖母醫院社會工作室主任劉敏瑤接觸過許多個案,了解失能者不但生理需要復健,心理上也需要重新學習。
劉敏瑤說,許多失能者害怕接觸人群的主因,多半來自於對未來的焦慮,「我會不會好?」、「我一輩子無望了?」「難道注定一輩子成為家人累贅?」這時,就需要耐心,透過傾聽患者抱怨,進而找出解開患者心結的關鍵點。
▇ 輔具資源哪裡找?
由於有些輔具所費不貲,為了減輕暫需使用輔具患者與家屬的負擔,各縣市有「長期照護中心」、「輔具資源中心」提供各式輔具租借,也有多間醫療器材行提供不同輔具的租借服務,相關資訊可上縣市衛生局網站查詢 。
●輔具資源入口網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石牌路2段322號B1(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輔具中心)
電話:02-28743415、02-2874-3416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