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故事:84歲的李奶奶,平時身體硬朗,經常和社區其他爺爺、奶奶,一起到公園散步。有一天李奶奶雙腳無力,突然腳拐了一下,跌倒後重新站起來,還跟其他朋友說「沒怎麼樣啦,就拐一下而已。」四天後腳腫得跟小饅頭一樣大,李奶奶原本以為只是輕微跌倒,到骨科求診後才發現,其實自己已經骨折了。
人體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跟著走下坡,腿腳比從前更無力,以前從一樓爬樓梯到二樓的房間沒問題,現在光是走一階樓梯都相當費力。也因為肌力減退,不少長輩走路時會感覺「軟腳」,還可能造成跌倒。
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年長者跌倒造成骨折,最常見的是髖關節骨折。而根據研究,65歲年長者,因髖關節骨折造成的死亡率,高達25%。骨折並不會直接造成死亡,但因骨折導致長時間臥床,就可能引發各種併發症,造成長者死亡。因此家屬在照顧長輩時,一定要關注長輩易跌問題。
1疾病因素
跌倒是年長者不可承受之重,導致年長者跌倒的因素很多。武俊傑表示,例如腦部退化、罹患帕金森氏症,或是曾經有小中風但自己沒有察覺,都可能造成走路姿態不穩。
此外,許多長輩都有退化性關節炎或是關節疼痛的問題,若平日又輕忽保養,從坐到站就會忽然軟腳。掌管身體平衡的耳朵半規管也會退化,會導致長輩平行感不好,走路搖搖晃晃。
2藥物因素
從坐到站是非常簡單的動作,但對長輩而言,隱藏跌倒風險。武俊傑表示,長輩如有服用安眠藥、血壓藥等,可能引發姿態性低血壓,從坐到站時,突然感覺眩暈而跌倒。如果長輩有多重用藥的情形,也會因為不同藥物間的交互作用,讓長輩頭暈、走路不穩。
3環境因素
居家環境也要注意,武俊傑說,也有長輩身體狀況沒什麼問題,卻因為住家環境有門檻、地板散落小物品等,因此被絆倒。建議家有長輩者,住家環境應減少障礙物、注意防滑,延長線應妥善收納、家具邊角盡量貼上防撞泡棉,盡量不要鋪地毯,避免長輩被邊角絆倒,浴室內也可以加裝止滑墊,避免長輩洗澡、如廁時不慎跌倒。
4肌力退化
老年人若缺乏運動,肌力退化速度會更快,也更容易跌倒。預防勝於治療,武俊傑建議長輩不要整天躺著、坐著不動,要養成規律性運動,家中可擺放健身腳踏車,長輩在家沒事可以多踩腳踏車,訓練腿部肌肉的肌力。
此外,散步、健走是訓練肌力、肌耐力相當好的運動;游泳也是,水池浮力讓長輩在運動中,不用負擔身體體重,對關節傷害最小。
■跌倒第一時間,怎麼做?
如果長輩真的跌倒了,武俊傑建議先別急著將長輩拉起,可先觀察長輩撞擊位置,是撞擊到頭部、腿部還是其他身體部位。如果有出血,可先拿乾淨的紗布按壓止血,初步檢查沒有明顯外傷,待長輩從跌倒的驚恐情緒緩和後,再緩緩將長輩扶起。最好送醫檢查,確認碰撞部位沒有骨折。
武俊傑也提醒長輩,不要認為跌倒、小碰撞,站起來拍拍屁股就沒事,由於骨質疏鬆,年長者的骨骼比起青壯年來得脆弱,如果骨折沒有第一時間檢查,拖延治療,骨折部位的骨頭可能異位,屆時就必須開刀治療。
■觀察長輩的步態
●步伐是否愈來愈小
家人應多注意長輩行走時有沒有異狀。武俊傑表示,如果長輩從坐著到站著的功能變差,需要旁人攙扶才站得起來,就要注意長輩站不起來的原因,是因為膝關節疼痛、還是因為肌力減退。此外,如果長輩走路步伐越來越小步,就可能是腦部功能退化,影響到走路姿態。
●平衡感測試
擔心長輩步態有問題,醫師提供檢驗小撇步。武俊傑表示,檢測平衡感好不好最簡單的方式,是請長輩模仿在平衡木上行走的樣子走一小段,左腳、右腳依序腳尖對著腳跟走,如果長輩可以順利進行,就代表長輩的平衡感沒有問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