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抗老養生

退休失去價值感 讓自己重新被需要

退休不是人生的結束,而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如何退而不休,是每個人這一輩子都會面臨的議題。
退休不是人生的結束,而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如何退而不休,是每個人這一輩子都會面臨的議題。
圖/123RF

退休後要做什麼?」是很多退休族的煩惱。

有人年輕時就培養多元興趣,退休後全心投入自己喜愛的事物;有人一輩子在職場奔忙,不知興趣為何物,一旦退休每天閒得發慌。

除了金錢的準備,心靈、健康、興趣的準備都很重要,及早作好規畫,無縫接軌,退休應該是人生另一個美好階段的開始。

退休不是人生的結束,而是另一階段的開始。如何退而不休,是每個人這一輩子都會面臨的議題。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退休宣言中分享,退休後除寫自傳,也會重拾因忙於工作被迫中止的興趣——打橋牌,陪著家人浪跡世界各角落,同時維持閱讀興趣。但並不是每位「準退休人」都有如此完美的退休計畫,更多時候是被未知恐懼壟罩。

女性兩頭兼顧 退休適應力強

過去有研究問到「退休後最想做什麼事」,多數答案竟是「再工作」,保持價值。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退休角色驟變是不可避免,即使事前做好退休心理準備,依然會面臨「失去價值感」的感傷與失落。她提醒,退休族想找新人生目標,可反問自己能再為社會做什麼,或許加入大樓管委會或社區營造團隊,為地方盡一份力,重拾價值感。

葉雅馨也提及,男女面對退休,適應力也不同,普遍而言,男性適應力較女性差。因女性受傳統觀念影響,被賦予照顧者角色,退休前職場家庭兩頭忙,退休後繼續照顧家庭被視為理所當然,反而會因不再蠟燭兩頭燒,覺得更輕鬆自在,女性「被需要」的價值感仍存在於家庭。

男性投注職場 退休難融入家庭

反觀男性,就無法從家庭彌補因脫離職場而失去的「被需要感」,許多職場男子習慣將家庭全權交付另一半管理,雖然在職場上成為當權者,但在家庭中卻只是個沒有權利的角色,不知如何融入家中。退休後,職場資深感消失,變成家庭中的「新鮮人」。

不希望退休後被形容成家中「大型垃圾」,葉雅馨建議爸爸們,想抓住家人的心就要抓住他們的胃。可從邀約家人一起吃小飯館開始,不僅能了解家人口味、也能藉由討論去哪吃飯增加互動性;甚至可以當起家人的司機,陪妻子買菜、載孩子上下班,絕非強制性的幫忙,而是讓家人知道家裡的事可以依賴、尋求父親協助。

人際關係改變 多與年輕人相處

另外,退休也需適應人際關係改變所帶來的失落感,與仍在職場的友人時間應用不再相同,會誤以為受熟悉的人冷落。葉雅馨建議,可先了解哪些朋友也正準備退休,做為未來作伴的口袋名單,也應預先安排退休後要做什麼、做好經濟規畫,建立多元興趣,避免一直做一樣的事使生活變單調。

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穎指出,目前國人退休後平均都還能再活20年以上,退休後生涯很長,應該學會用新方式面對新人生,而非只會用老東西、活在位居高位、眾星拱月的過去。

他說,想接受新的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和年輕人互動,不要只和老人群體取暖,這樣常淪為無法適應時代潮流變化。

學當優質高齡者

不當退休「鬱族」 能共享也能獨處

國外研究發現,退休族的健康和精神狀況,短期內會因工作壓力解除而小幅提升,但中、長期後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大幅增加。林穎提醒,若子女發現退休父母睡眠品質變差、突然只想當「沙發馬鈴薯」,甚至有消極輕生念頭就要注意,這些都是退休憂鬱徵兆。

社交孤立、活動減少都會造成老人憂鬱,但學會獨處仍然是重要的課題。林穎說,偶爾獨處能學會沉澱自己,面對健康大不如前,也可藉此列出人生一定要做的事,提醒自己及時行樂的重要性,退休跟人生其他階段一樣,就是學習如何變成一個好的高齡者。

林穎認為,面對退休憂鬱最重要的是勇敢邁出第一步,學會自己安排下半輩子,也不要避諱與醫師商談。他建議子女,從中可扮演陪伴角色,多給予情感支持,適時做一些讚美,能讓退休爸媽再次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退休 人際關係 憂鬱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