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馬拉松國手運動後中風 復健4個月能走路!醫教如何在家中做有效的復健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大腸直腸癌

做完大腸鏡 你一定要問的4個問題

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
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大腸癌已連續9年高居10大癌症發生率榜首,醫師邱瀚模指出,「大腸鏡」是腸癌篩檢中的黃金標準,但大腸鏡不是做完就算了,有4個關鍵問題一定要問,更能清楚了解檢查結果。

衛福部國健署4月公布最新國人10大癌症排行,大腸癌已連續9年奪冠,共有1萬5764人罹癌,且比前1年發生人數增加624人、增加4%,同時也是發生人數增加最多的癌症。

即便如此,仍有許多人不了解大腸癌篩檢重要性,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邱瀚模日前在「腸活必修課」一書中指出,他在門診中建議民眾做大腸癌篩檢,卻經常熱臉貼冷屁股,最常聽到的說法不外乎是「長輩沒有大腸癌,我也不會遺傳到」以及「我又沒感覺,為什麼要篩檢?」

邱瀚模指出,實際上,確診大腸癌的患者中,只有20%具大腸癌家族史,造成台灣大腸癌主因其實是生活、飲食習慣和高齡化,而腸胃裡的「腺瘤性息肉」就是最重要的癌前病變,50歲以上男性每20人就有1人有這種高風險腺瘤,女性30至40人中有1人。

他表示,大腸癌篩檢中,「大腸鏡」被視為所有篩檢中的「黃金標準」,能夠即時發現病灶並切除息肉,美國國家息肉研究發現,經大腸鏡檢查並切除息肉的患者,8年大腸癌發生率降低76%至90%。

做了大腸鏡,然後呢?邱瀚模說,他曾聽很多患者抱怨,做完大腸鏡後麻醉醒來只得到「正常」、「沒問題」等簡短回答,但大腸鏡屬於高侵入性檢查,建議檢查完之後,有4個關鍵問題一定要問。

首先,記得問「腸子有清乾淨嗎?」檢查前腸子是否乾淨,會影響病灶偵測率以及盲腸到達率,若腸子不乾淨應考慮安排重做檢查。

接著就該了解「有做到盲腸嗎?」邱瀚模指出,大腸鏡有無到達盲腸,等同在問「有沒有整條大腸都檢查」,目前國內建議篩檢大腸鏡的盲腸到達率應達90%以上,如果沒到達盲腸,也應了解是否有沾粘或腸子太長等原因。

如果都檢查了,接著應問問「今天檢查是否發現腺瘤性息肉?如果有,請問切除了嗎?」正常來說,檢查中發現的腺瘤性息肉都應該切除,除非息肉太大顆,需另安排住院切除,或是患者今天忘了停用抗凝血藥物,切除會有風險,必須擇日再做;若有腺瘤卻繼續放著,未來就有轉變為癌症的可能,大腸鏡等於白做。

最後,不妨問問「有沒有什麼該注意的?」邱瀚模解釋,如果有切除息肉,術後一週內不宜運動、飲酒、提重物,以免術後出血,而且切除不同大小的息肉,風險也不同,呼籲這4個問題一定要馬上問清楚,家屬最好也在旁幫忙記下。

他呼籲,如果父母曾罹患大腸癌,建議40歲就該以全大腸鏡進行篩檢,此後每5年做一次;若經基因診斷為家族性息肉症或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癌,則須更早,前者16歲就可能出現大量腺瘤性息肉,後者則多在40歲。

此外,罹患潰瘍性大腸癌的患者,在罹病後7、8年就應定期篩檢,每2年一次;其餘民眾則無須過度恐慌,50歲開始篩檢即可。

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篩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