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調味料都不健康嗎?營養師建議要加就加這8種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口腔癌

口腔內出現白白物體 小心是口腔黏膜疾病

亞東醫院

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A)發生於右下唇黏膜之復發性口腔潰瘍病變。(B)發生於左頰黏膜之網狀型及潰瘍型口腔扁平苔癬病變。(C)發生於右頰黏膜之均質厚白斑病變。(D)發生於右頰黏膜之紅白斑病變。
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A)發生於右下唇黏膜之復發性口腔潰瘍病變。(B)發生於左頰黏膜之網狀型及潰瘍型口腔扁平苔癬病變。(C)發生於右頰黏膜之均質厚白斑病變。(D)發生於右頰黏膜之紅白斑病變。
圖片提供/亞東醫院

口腔黏膜疾病依其多樣性表徵分為水泡性疾病、潰瘍性疾病、白色病變、紅藍色病變、色素性病變,疣狀乳頭狀病變等。以下針對幾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加以說明:

復發性口腔潰瘍

一種常見口腔黏膜疾病,一年中每個月至少要有一次的口腔黏膜潰瘍,才算是典型的復發性口腔潰瘍,口腔潰瘍之數量可能一個或多個,通常發生於非角化、可動性口腔黏膜如頰黏膜、唇黏膜(如:圖一,A)、舌黏膜等,急性期疼痛明顯,至慢性期疼痛會緩解。復發性口腔潰瘍通常以類固醇軟膏塗抹治療,約10天至14天才會痊癒。

口腔扁平苔癬

是一種慢性發炎的口腔黏膜病變,其於全人口成年人之發生率約為1-2%, 好發於中老年(40歲以上)的女性患者,其男女患者比率,於國內學者之研究約為1:4或1:5。口腔扁平苔癬是一種T細胞免疫異常的局部自體免疫疾病。臨床上口腔扁平苔癬有6種型態,包括:網狀型、丘疹型、斑狀型、萎縮/糜爛型、潰瘍型、和水疱型,其好犯之口腔黏膜為頰黏膜、舌及牙齦,口腔病變通常發生於兩側口腔黏膜,且呈對稱性,有時候兩種或多種型態之口腔扁平苔癬會同時發生於同一患者(如:圖一,B)。根據最近學者之大型文獻回顧研究,約1.09%口腔扁平苔癬病變,可能會有惡性轉變之情形,其中糜爛型及舌之口腔扁平苔癬病變,最常見惡性轉變。口腔扁平苔癬的治療,會因疾病型態的不同,而有不同治療。

非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之治療

包括:網狀型、丘疹型、斑狀型患者,通常不會有口腔症狀如疼痛、燒灼感等,因此只要給患者說明疾病之成因、特性,讓患者安心,可以不必立即治療。但廣泛定義之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包括:萎縮型、糜爛型和潰瘍型),因為患者會有明顯的症狀,例如發炎、疼痛、燒灼感、對熱及辣的食物敏感等,都必須給予治療,以減輕其口腔症狀,以利於進食,並改善生活品質。

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之治療

以使用類固醇為主,若口腔的病變範圍較小,症狀較輕微時,給予類固醇軟膏塗抹患處,每天2-3次,通常2-3星期,即會有明顯改善。也可以單獨口服類固醇錠劑(Prednisolone,每日40mg,連續服用5天;再改為每日10-20 mg,連續服用7-10天),至口腔病變緩解為止,即改以一般類固醇軟膏塗抹患處治療。口腔扁平苔癬雖可因為適當的治療,而得到暫時的緩解或症狀全部消除,但口腔扁平苔癬有反覆復發的特性,特別是於情緒不穩、睡眠不足、長途旅行、過度疲勞時,容易復發,因此必須和患者說明清楚,並建議每3至6個月追蹤觀察一次為宜。

三大口腔癌前病變

口腔白斑、口腔紅白斑和口腔疣狀增生,是台灣三大最主要的口腔癌前病變,此三種病變皆有可能進一步轉變成口腔鱗狀細胞癌或疣狀癌,口腔鱗狀細胞癌和疣狀癌,約佔口腔惡性腫瘤90%以上。於台灣口腔癌前病變和口腔癌之主要病因為嚼食檳榔、抽菸、喝酒。根據統計,均勻且厚的口腔白斑(如:圖一,C),其惡性轉變率為1-7%,粒狀或疣狀之口腔白斑,其惡性轉變率為4-15%,口腔紅白斑(如:圖一,D)之惡性轉變率為18-47%(平均28%),口腔疣狀增生之惡性轉變率為3-10%。

過去對於口腔癌前病變(包括:口腔白斑、紅白斑和疣狀增生)之治療,以切除為主,遇到較大之病變,切除後還必須做皮膚移植。於過去的十多年內,臨床上治療口腔癌前病變,已有長足之進步。我們多年之研究及臨床經驗發現,口腔紅白斑和疣狀增生病變,可以局部塗抹20%5-胺基酮戊酸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之光動力療法(光照度為100mW/cm2,光劑量為100焦耳/cm2),得到很好之治療。而口腔白斑病變,則可以冷凍治療,得到很好之療效。口腔癌之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必要時輔予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

口腔黏膜疾病之種類繁多,如遇到無法正確診斷之口腔黏膜疾病,應轉診給口腔病理或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作進一步治療。

口腔黏膜 口腔白斑 口腔癌 口腔潰瘍 鱗狀細胞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