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睡醒內褲黃一片 18歲男大生染淋病!男女症狀不太一樣,性伴侶應一起治療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抗癌新知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

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但大腸癌首見50至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下降,國健署分析,與14年前推動的大腸癌防治已逐漸產生效果有關。
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但大腸癌首見50至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下降,國健署分析,與14年前推動的大腸癌防治已逐漸產生效果有關。
圖/ingimage

衛福部國健署今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8年癌症時鐘快轉11秒,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確診罹癌,2018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6131人,較前一年增加4447人。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但大腸癌首見50至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下降,國健署分析,與14年前推動的大腸癌防治已逐漸產生效果有關。

2018年國人十大癌症排名與2017年排名稍有變化,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與前一年序位相比較,除其中子宮體癌(第十名)和食道癌(第十一名)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2017年相同。

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2018年每10萬人中有309.8人罹癌,較106年增加4.4人,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因為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料仍將持續上升。

據國健署資料分析10大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下降最多的是大腸癌及肺癌,較2017年每十萬人減少1.1人及0.7人,早期癌發現人數成長最多的是肺癌,增加551人,比率是十年前的2.1倍。

十大癌症中,男性癌症排序肝癌及肺癌互換,膀胱癌下降兩名;女性部分,則是大腸癌及肺癌互換。比較男性及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性別比差異最大的癌症別,男性口腔癌及食道癌發生率是女性的10至15倍。

2018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2017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6歲、攝護腺癌72歲、子宮體癌55歲。

據國健署資料分析10大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除大腸癌、肝癌及胃癌發生率下降,口腔癌、肺癌、女性乳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及子宮體位癌發生率都呈現增加趨勢,其中肺癌、肝癌標準化發生率相較2017年增加1.8人及0.5人,為發生人數及發生率增加最多二種癌症。

林莉茹表示,資料分析顯示2018年女性乳癌及大腸癌增加比率均以0期及1期發現者居多,且據國健署篩檢資料,106年乳癌篩檢數及大腸癌篩檢數相較於105年各增加約4.8萬人及2.2萬人,經篩檢發現乳癌及大腸癌個案數相較前一年各增加800多人及200多人,使兩癌增加率攀升。

2018年早期癌(0期及1期)發現人數成長最多為肺癌,新增551人。林莉茹表示,資料分析顯示2018年早期肺癌為4524人,占該年肺癌31.1%,98年為1384人,占該年肺癌14.7%,肺癌早期比率為10年前的2.1倍,推測可能因100年國際知名新英格蘭期刊發布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篩檢55-74歲重度吸菸者2年3次,較X光可降低肺癌死亡率約2成,及衛福部自103年起執行對吸菸以外危險因子之肺癌篩檢研究之推動,民眾自費檢查及參與LDCT相關研究計畫增加之故。

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1779人,2018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1.3人,較2017年增加5.6人,10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2017年相較肺癌與肝癌序位互換,膀胱癌下降至第11位,2017年位居10、11名之白血病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均前移1個名次

2018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4352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4.7人,較2017年增加3.7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2017年相比較,肺癌和大腸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2017年相同,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2018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2017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肺癌為66歲,攝護腺癌為72歲,子宮體癌為55歲,與2017年相比較,其中女性乳癌、皮膚癌老1歲,其餘與2017年相同。

2018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6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6歲、子宮頸癌為58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9歲、甲狀腺癌為50歲及子宮體癌為55歲,與2017年相比較除其中乳癌、食道癌及皮膚癌老1歲,肺癌、攝護腺癌及子宮體癌早1歲,其餘與2017年相同。

值得一提,癌症死亡率連八年下降,林莉茹說,「如今罹癌不等於死亡,應更重視確診後的醫療照顧及回歸社會正常生活。」國健署署長王英偉鼓勵,實踐防癌新生活從預防及篩檢做起,特別在後疫情期間仍要以「自我保護」、「預先準備」、「緊急就醫」,掌握重獲健康契機。

子宮體癌 攝護腺癌 皮膚癌 卵巢癌 口腔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