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武漢肺炎不出門 宅在家的你做好「居家消毒」了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處在爬坡期,隨著確診人數和疑似病例的不斷刷新,外出戴口罩、盡量少出門等預防措施,已逐漸被人們所接受。
但如果偶爾需要外出,回家後該如何做好消毒?怎樣做好家庭的“預防性消毒”?
《生命時報》邀請正在武漢支援抗擊疫情的吳安華教授為你解答。
外出回家後如何消毒?
從外面回家,衣物、雙手、手機、帶回的物品上均可攜帶有害微生物,回家後要做好5件事:
使用過的口罩,不要隨意丟棄,放入垃圾袋中,並往垃圾袋內噴灑適量醫用酒精,密封處理。
對手機、鑰匙進行消毒,可用醫用酒精噴灑,然後用紙巾擦拭。
將帶回家的物品,用酒精進行噴灑消毒或清洗。
將脫下的衣物放在窗口處,並打開窗戶通風。
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時洗手,將手腕、手背、手心、手指縫等處搓洗30秒左右,注意一定要用流動的水沖洗,並用紙巾將手擦乾。
怎樣進行家庭“ 預防性消毒 ”?
做好家庭的預防性消毒,主要包括空氣消毒、物品消毒、手和皮膚的消毒三個方面。
空氣消毒
空氣消毒專業性較強,所用消毒劑包括過氧化氫、過氧乙酸、二氧化氯,在消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普通家庭用以下兩種方式即可:
每日打開門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這是最好的辦法。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使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注意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
物品消毒
做好清潔最重要,必要時進行消毒。
推薦熱水浸泡消毒,新型冠狀病毒在56℃環境下30分鐘即可滅活,也可以煮沸消毒10分鐘,或用含氯類消毒劑如84消毒液進行消毒。
使用消毒劑消毒時,務必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正確配置,並避免兒童接觸。
物品 | 消毒劑 | 消毒時長 | 每天次數 | 注意事項 |
地面、桌面、開關、門把手、熱水壺、坐便器、床頭櫃等 | 用含有效氯250~500毫克/升的消毒液擦拭 | 不少於15分鐘 | 至少1次 | 消毒後用清水擦拭 |
毛巾、衣物、被罩等織物 | 用250 毫克/升 ~500 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劑浸泡 | 1小時 | 毛巾一天一洗,衣物勤洗 | 盡量高溫烘乾 |
水杯、茶杯、餐具 | 漂白粉、高錳酸鉀 | 浸泡15~30分鐘,或用水煮沸15分鐘 | 用後隨時消毒 | 消毒後用流動的水沖洗乾淨 |
手和皮膚的消毒
流動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即可,必要時使用酒精、異丙醇、洗必泰醇溶液、碘伏等消毒劑進行擦洗。
怎樣選擇消毒劑?
常用消毒劑有:
●含氯消毒劑:一般有效氯5%,常規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釋後,即為有效氯500毫克/升。
●75%乙醇消毒液(酒精):直接使用。
●日常家居類消毒劑:按產品標籤標識以殺滅腸道致病菌的濃度進行配製和使用。
●含溴消毒劑(二溴海因):與84消毒液類似,需按說明書進行配製,適用於物體表面的消毒。
●二氧化氯消毒片:需按說明書進行配製,一般1片兌水1升。
●季銨鹽類消毒劑:和清水稀釋後,可用於浸泡衣物,消毒地面等。
以上消毒劑對桌面、地面等物體表面,均可起到消毒的作用。其中含氯消毒劑、含溴消毒劑(二溴海因)、二氧化氯消毒片為高效消毒劑,有一定的腐蝕性和漂白性,有色紡織物、金屬器具的消毒不建議使用。
季銨鹽類消毒劑、75%乙醇(酒精)為中低效消毒劑,對皮膚刺激性較低,但短時間往往不能殺死抗力較強的病毒。
多數家用消毒劑需要稀釋後才可以使用,應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配製,建議按需配製,現配現用。
再次強調,消毒劑應放置於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消毒劑如何使用?
浸泡:餐飲具、毛巾、擦布、衣物、小型玩具等建議使用浸泡消毒。
擦拭:門把手、桌面、盥洗台、浴缸、馬桶表面等建議使用擦拭消毒,並確保擦拭後,其表面存在肉眼可辨識的濕潤狀態。
傾覆:嘔吐物、腹瀉物、體液、血液等,可以使用消毒粉劑傾覆吸收再打掃清理。
噴灑:適用於浴缸表面等較大面積區域或物品的快速消毒。
熏蒸:一般用於空氣消毒。
消毒時需做好哪些防護?
即便是中低效消毒劑,也可引起刺激和過敏反應,在進行消毒時,要做好個人防護。
配置消毒液及消毒時,可以佩戴乳膠或丁腈材質的手套、防水圍裙(或穿長袖雨衣)、佩戴口罩等,以減少不必要的接觸。
消毒液現用現配,配後久放易失效。
消毒作業後,需使用清水對消毒物品進行擦拭,以去除殘留的消毒劑。洗衣服時如果使用了消毒劑,要用清水多漂洗幾遍。
消毒劑應保存在乾燥、避光、通風的環境下,同時避免兒童接觸。
含氯消毒劑用於哪些部位?
含氯消毒液一般針對物體表面和衣物進行消毒,對皮膚具有腐蝕性和刺激性,避免直接接觸原液。
消毒劑越濃越好嗎?
消毒劑有一定毒副作用,濃度過高會刺激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時間久了可導致器官和組織變得脆弱,反而容易感染。
使用前必須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配製相應濃度的消毒液。
消毒劑能否混用?
不能,尤其是潔廁靈和含氯消毒液,以免因氯氣中毒導致咳嗽、胸悶,甚至呼吸困難。
需進行消毒的範圍和重點區域
室內各個角落,如牆角、櫥櫃,甚至空氣中都可能存有微生物,需要做到全方位清潔。
重點消毒的區域,包括浴廁、地面、家具、門把手、餐具等需要密集接觸的地方。
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肥胖影響認知功能!體脂肪每增加9% 大腦就老1歲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健檢做太多反而嚇自己」 日醫學教授認為重點在這兩項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吃飽就想睡是「5大因素」害的! 營養師認證「提神妙招」:多喝水也有用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職場上聽過最噁心的話 網齊呼:能者多勞、共體時艱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猴痘疫情擴散!WHO:全球已發現80例病例 遍布11國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