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芳/釀造儲存食物 別用塑膠瓶
陽光溫度 食物兩大剋星
最簡單的食物儲存法是放在冰箱冷藏或冷凍,或者把乾燥的食物、水分較少的食物、油炸過的食物放入瓶瓶罐罐中存放。陽光和溫度是食物的剋星,對新鮮及含水量高的食物更是如此,避開這兩項因子,是延長食物壽命的大原則。
發酵,也是保存食物的重要方式,世界各民族都有各自擅長的發酵法,酒、醋、乳酪、酸奶、豆腐乳、味噌、泡菜、魚露、火腿……還有更多我們聽過或沒聽過的初級加工品,都是發酵食物。
發酵食物 遠離塑膠瓶罐
保存食物或是發酵食物,難免需要瓶瓶罐罐不同的容器,所以喜歡待在廚房的人,總會有意無意的保留一些瓶罐,以備不時之需。儲存食物的過程經常會產生酒精、醋酸,要不就是溫度高高低低的變化,所以含有塑化劑的塑膠容器就不必列入考慮。
玻璃瓶是最易取得的容器,好看精巧型的玻璃瓶,更是令人愛不釋手。不過,如果存放的東西有溫度變化,或明顯的酸、鹼味道,甚至含有油分,就得注意瓶蓋內層的墊片是否為塑膠材質。
我認識的一家優良店家就曾經因此吃了悶虧,老闆百思不解,他費心挑選的原料怎可能含有塑化劑。經過高人指點,才知道瓶蓋裡的塑膠墊片遇到油分就會釋出塑化劑,即使墊片看起來面積很小,但是溶出的劑量還是檢測得到。如果裝瓶時物料還有溫度的話,即使不燙手的攝氏30度左右溫度,也會讓塑化劑跑進食材裡,不得不小心。
素燒土陶 長期儲存會滲漏
傳統裝瓶裝罐最常用的是陶甕。同樣是用陶土燒製,市面上的陶器有素燒土陶,那是低溫燒製的原始胚型,手感粗獷但是無法長期儲存,因為水分可以從肉眼看不見的孔隙滲漏出來。不會漏水的陶土容器,需要燒到攝氏1100度以上的溫度,使陶器內外表面光滑,不會滲水。
高溫火石陶 為食物口感加分
火石陶,望文生義,就是用高溫將陶土燒成像石頭一樣的硬度,拿兩只火石陶敲擊,發出的是厚實的鏗鏘音響,與一般陶器不同。林烈孝認為當陶土燒到如此高溫,會具備遠紅外線的效果,存放茶葉或是酒類,會有去澀生溫的作用,使食物更為順口。他的工作室裡陳列幾只大甕,裡面儲放多年收藏的醇酒,看起來已經把自家作品的加持力當成食物加分器。
市面上確實有不少宣稱「能量陶鍋」的產品,姑且不論功能如何,對我來說,把食物放置在陶甕裡,單單是欣賞樸質的外觀,就已經感覺裡面的食物很好吃。陶甕本來就是傳統的器皿,過健康生活,可以從使用天然的容器開始,把食物從塑膠碗盤和塑膠瓶罐拯救出來,舊瓶老菜換新裝,婆婆媽媽也來「文青」一下。
▇ 純青窯:林烈孝 0937-221-728
●本專欄,隔周見刊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樂齡長輩語音通話需求高,怕電話打爆嗎?一圖表教你如何幫長輩挑選電話資費
靠家電三寶救婚姻?省錢達人透露哪些不值得買
清明養生宜溫胃去濕、護肝養肺!專家教你用精油自製防蚊噴劑,外出防蚊蟲叮咬
你也弄錯多年嗎?洗衣機先丟衣服 小心洗不乾淨又傷皮膚
換季大整理 斷捨離5口訣 擺脫選擇障礙
地震來時要先開門、先跑出去?一圖表破迷思!3種情境下你該這樣自保
睡夢中遇上地震要跑?台南市防災手冊教您保命
今晚春分養生開運禁忌 民俗專家報六大面向要注意
不沾鍋的塗層有毒嗎?專家:使用上謹記4大要點,才能用得安全又安心
譚敦慈提醒停電冰箱保鮮五大原則 復電後保鮮期要減半
用過的暖暖包怎麼處理?除了回收,還有2個隱藏版用途能除臭防潮!
雨天衣服好難乾?達人教你4招速乾法 吹風機套紙袋更快乾
身體脫水 可用調味料自製電解質水
出遊上公廁 洗手不可馬虎
存起來!一圖看懂初一到初五習俗禁忌 誤踩地雷直接窮到年底
打掃很累?權威醫親授5招「家事療癒術」,能增肌健腦搏開心
除夕大掃除該怎麼整理? 專家:清除雜物2年不用就斷捨離
家裡的花藝如何挑選與布置?專家:3種花色5個撇步,讓你喜氣優雅過新年
2022過年紅包怎麼包?行情表一次看!10大禁忌犯了小心觸衰
居家清潔妙招學起來!清除煩人髒汙、臭味水槽,這2樣東西超有用
大掃除「斷捨離」好難?命理師:9類物品必丟免壞好運
蔬果清潔不善恐食物中毒!美國FDA教你七招清洗技巧
過年要到了,擠不出時間整理家裡怎麼辦?收納教主教你年前大掃除「超省時2關鍵」
專家教3招整理心法 老宅也能有美好的生活品質
科技海綿其實超毒?教授破解美耐皿有毒迷思:跟劑量有關
父母有囤積癖,該怎麼勸丟雜物?專家:找出同類物品,達成共識再丟
冬天開暖氣卻讓皮膚乾燥、喉嚨乾癢?當心暖氣病上身
超有感地震發生時在捷運上如何自保? 2動作避免受傷
暖暖包並非搓到發熱放口袋!專家教正確用法:放對部位全身熱
朱慧芳/零失敗 尤加利精油清潔液
猜你喜歡
退休生活是一種修練!薇薇夫人:如果沒充分準備 面對的其實是一片荒原
該怎麼正確的染髮才能成功遮住白髮?染髮5大技巧大公開,跟著這樣做變年輕又自然美
婆婆確診媳婦狂噴酒精 小姑不滿反遭網反轟
退休族一旦退下來要做什麼?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 工作到老!
只要1張椅子也能在家做運動 專家教心肺有氧訓練讓你抗疫又紓壓
維他命C飯前or飯後服用? 營養師曝正確時機點:過量小心5大危害
口服玻尿酸能治關節炎、護膚抗老?教授揭一關鍵
夏天「5種食物」易造成食物中毒,高蛋白質食物也在內!如何吃才能吃得安全、健康?
不造成身體負擔又能有飽足感 營養師認證10種低卡零食清單
無聊的老後生活是可怕的毒藥!薇薇夫人:老後的自由,別被無聊荒廢
連日大雨下到快發霉!濕氣致病三階段…除濕NG行為、不同體質怎麼吃,大補帖完整收錄
每天2杯美式小心頭痛、腹瀉! 營養師點名「6種人」注意:還會愈喝愈累
減肥免算熱量輕鬆瘦!營養師傳授簡單3招,低醣飲食控醣就好
後山緩慢步調,磨出寬容慢活!54歲曹蘭移民台東當小農:不再用美肌拍照,活出真實自我
「小滿」天氣漸炎熱 這樣吃這樣動幫你除溼又除熱
每天都在吃B群,但你吃對了嗎?營養師傳授4吃法,才不會有吃等於沒吃
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心臟病發讓他頓悟人生!賣掉千萬宅上山種菜:不能當首富,就當全台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外婆快樂我們就快樂,兒孫陪伴89歲奶奶到處玩! 帶高齡者出遊牢記7撇步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傳授「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北部粽、南部粽、雜糧粽…醫教心血管患者健康吃粽子
我們是如何學會喜歡披薩、巧克力與蔬菜湯?專家告訴你飲食情感是怎麼創造的
櫃姐愛美急減重 大量掉髮得不償失
與老伴鬥嘴容易越吵越冒火!薇薇夫人: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台人膳食纖維攝取很不足 國健署調查:這2類人最缺乏
營養師指4類人易成「人肉捕蚊燈」 3步驟快速止癢
喝對咖啡助減重、延壽!「8NG喝法」曝 做成甜點、晚上喝都不OK
香蕉要選直的還是彎的?帶斑點香蕉還能吃?專家告訴你香蕉的好處/壞處有哪些
防爭產,財富傳承早規畫!建議父母提早寫好遺囑節稅省,將財產依照自己的心意做好分配
如何改善三高問題?營養師傳授心法教三餐這樣吃
有片|清冠一號使用以及匡列、確診懶人包一次報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