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以為是疝氣...手搖飲老闆黑色素瘤大如雞蛋!健保標靶3年抗癌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享受樂活

張源銘/廚藝,不只是灶爐前的絕技

國

圖/張源銘(舞麥者)

國內餐飲、烘焙界現在最瘋的大概是「比賽」吧,許多人想藉此鯉躍龍門。不過,先前在廣播曾聽到名廚「水蛙師」感歎許多餐飲學校一昧地訓練學生參加比賽,忘了好廚師的基本功,這生態是不健康的,這些人進了職場不見得就能用。

競技場合 能評的只有技術

我想,這大概跟運動一樣吧!當我們把運動當成每天都在做的事,紮實的做,用心的做,不是為了比賽,真的有助身心健康。但是,當有人把運動當競技,為了比賽,超時練,在特定的場地狂練,這樣的運動就已經不是健身,而只是表演,不是嗎?

我不是反對舉辦或參加餐飲「競技」,我強調那是競技。一個在設定的環境和時間內要呈現出來的料理或作品,不論是中西餐或烘焙,我覺得,能評比的只有技術;選材、職德等餐飲最重要的內涵常不得不被排擠在外。舉辦或參加比賽,一定可以提升個人或餐飲界的技術水準。但技術畢竟只是料理的一部分,只對特定材料、反覆練習的烹煮技術,是無法在真實世界生存的。

美食佳餚 從深入食材開始

基隆知名的康師傅活海鮮老闆康賢煌以前曾告訴我,煮出好海鮮的訣竅之一,就是每天清晨要去基隆崁仔頂魚市跟熟悉的魚販「交陪」,為的是搶先拿到最好、最鮮的海鮮食材。但他也不是人家給什麼就拿,自己也透過聊天和不斷的觀察觸摸,知道不同魚種的口感,甚至是同魚種不同產地的差異,烹煮的過程就會因這些差異有所改變,才能每次都端出讓饕客稱讚的佳餚。

廚藝或許就跟練中國功夫一樣吧,如果招了一批徒弟,就為了參加武術大賽,能最快練就的只有拳式吧。練武如果沒有從最基本的紮馬步開始,一味地練拳式,或可在武術大賽中搶青,卻可能在實戰中一敗塗地。

比賽不惡 端看參賽者心態

其實比賽並不惡,惡的是參賽者的心機,如果只抱著求利(名亦是為利)的心態去參賽,比賽奪冠的意義終究只剩一個冠軍獎牌罷了。因為透過比賽竄出者,可能是個比賽的機器,沒有知道食材的特性、如何選材、如何不浪費等紮實的基本功,進了職場,比一張白紙還令師傅們不敢領教。就憑此出去開餐廳、麵包店,能存活者有幾?

有人會反問,如果吳寶春師傅沒去參加比賽,奪得世界冠軍,能有今天嗎?答案是當然沒有!

但吳寶春是從基層做起的麵包師傅,一開始學烘焙可不是為了參加比賽拿金牌,功夫是紮紮實實練起來的。他的功夫不只是整形的技術,還有許多長年累積不管是好或壞的經驗和眼界。他的法棍技術可以在野上師傅指導後,短時間密集練成。但他獲勝並不只有法棍的技術呀!還有他選擇桂圓、玫瑰等食材的風味結合。

樣樣摸索 基本功無法速成

不論廚藝或烘焙,真的不只是站在灶爐前的那一段絕技。真正的廚師是去市場裡挑食材,了解各種食材的差異,知道它們的價格,天天跟著老師傅面對食材、器具出狀況的不同挑戰。真實的廚房裡沒有人替你準備好各種食材,要做好料理就要自己去摸出、選好食材,不是人家送來泡過化學藥劑的蝦仁,也煮得不亦樂乎。這些都難以透過比賽呈現。

我偶爾會遇到有人問學做麵包的事,我都鼓勵他自己從養酵母慢慢做起。餐飲和烘焙一樣,做的是給人吃的食物,不是給裁判評分的餐點。以客為尊是像對待我們自己家人一樣,做出他們喜歡,且對他們營養的食物,而不是曲膝哈腰,極盡卑微的地服侍,卻端出只想獲利的餐點。

比賽奪冠或可成為有實力者的成功捷徑,但非人人適用。當大家都期望連成功也能「速成」,比賽奪冠者就成名師,各方想借力使力的人或團體也跟著辦一個個比賽,讓餐飲世界成為競賽世界,少有人想紮紮實實的從最根本學起,沒有人要去了解不同餐飲背後的歷史、地理、人文典故和流傳。

這不就像一朵飄在空中的蘭花嗎?

而這股風潮,身為消費者能不憂心嗎?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麵包 酵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