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台大教授:應落實餐具標示
含錳過量的不銹鋼便當盒,引發消費者「食不安心」的恐慌。台大材料系教授薛人愷表示,應落實不鏽鋼餐具標示,才能確保消費者使用安全。他也說,不鏽鋼是一種合金鋼,由多種金屬元素組成,建議各種會加熱的餐具包括便當盒、水壺、鍋具等,都選購編號304(歐美編號18-8)的產品,成分主要含鉻18%、鎳8%,其中鉻能形成氧化鉻保護膜防止生鏽;鎳則抗腐蝕性高、可以耐酸耐鹼。
廠商省成本改用200系列 傷健康
但鎳價很貴,2007年金融風暴加上中國市場鎳需求量大,一公噸鎳要4萬美元,現在即使價格回穩,一公噸仍要1.5萬至2萬美元,是製作不鏽鋼材中最貴的成分,很多廠商為降低成本,改用錳、氮代替,產品就是市面上的200系列產品。
但200系列產品因為不含鎳或鎳含量極低,抗腐蝕效果遠不如304不鏽鋼,遇高溫或酸性食物,易溶出重金屬,他建議最好別使用。
磁鐵辨識不鏽鋼 不可靠
網路上流傳用磁鐵或試劑判別不鏽鋼材質,因為鉻具有反磁性,304產品鉻高達18%,用磁鐵吸不住;200系列含鉻量很低,就會吸附。但薛人凱說,磁鐵辨識法不可靠,因為400系列就有磁性。
最簡便的辨試法,薛人愷建議選用產品標示304、18-8、18-10,會比較可靠;如果只標示「高級不鏽鋼」或「特級不鏽鋼」,就有可能是200系列產品。
但他也強調,看標示選購的前提是廠商必須「誠實標示」,但不排除有廠商掛羊頭賣狗肉,將200系產品表面鍍一層鉻增加抗蝕性來冒充304,他主張標準檢驗局應強制要求廠商誠實標示,並取締非法;這是政府的責任,不能叫消費者自行送檢,或選購時還要自備磁鐵自行判斷,這很荒謬,「政府官員幹嘛領薪水?!」
另外,不鏽鋼餐具、鍋具並非永久不壞,薛人愷建議,不鏽鋼水壺、炒菜鍋、湯鍋的壺嘴、壺(鍋)身焊接處出現一圈黑色、鍋具表面出現一個個小黑點鏽斑,就該丟棄不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