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血栓無徵兆 記住1個字遠離這個沉默殺手
血栓是「沉默」的殺手
何為血栓?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統血管內面剝落處或修補處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塊。在可變的流體依賴型(variable flow dependent patterns)中,血栓由不溶性纖維蛋白,沉積的血小板,積聚的白細胞和陷入的紅細胞組成。
無論是哪裡的血管堵了,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兇手———血栓。
血栓通俗地說就是「血塊」,它像塞子一樣堵塞了身體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導致相關臟器沒有血液供應,造成突然死亡。血栓在腦部血管產生就導致腦梗,血栓在冠狀動脈產生就形成心梗,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與血栓有關的疾病,像心肌梗死、腦梗塞、下肢血管病等,都是血栓對人體造成的嚴重傷害。
最令人震驚的是,99%的血栓是沒有任何症狀及感覺的,甚至到醫院心腦血管專科做常規檢查,血脂、血壓、心電圖等一切指標正常,卻在人們不知不覺或自以為心腦血管沒問題的情況下突然發生。
99%的血栓沒有任何徵兆!
江蘇省血液研究所所長阮長耿教授指出:「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腦卒中和靜脈血栓栓塞症的共同發病機制。」前兩者的嚴重程度已被公眾廣泛了解,雖然靜脈血栓栓塞症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殺手,但遺憾的是公眾知曉率卻很低。”
靜脈血栓被稱為隱形殺手,最可怕之處就在於絕大部分的靜脈血栓沒有任何症狀。靜脈血栓形成有三大主要因素,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
靜脈曲張的患者、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的患者、感染的患者、長期久坐久站的人、孕婦等都是靜脈血栓的高危人群。發生靜脈血栓後,輕者靜脈出現發紅、腫脹、發硬、結節、痙攣性疼痛等症狀。
嚴重者發展為深靜脈炎,患肢皮膚出現褐色紅斑,繼而紫暗紅腫、潰爛、肌肉萎縮壞死,周身發熱,患肢劇烈疼痛,最後可能面臨截肢。另外如果血栓遊走到肺,堵塞肺動脈而成肺栓塞,會危及生命。
記住一個字,血栓不上身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王辰指出:「事實上,靜脈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世界衛生組織提醒,連續4個小時不運動就會增加患靜脈血栓風險。所以,要遠離靜脈血栓,「動」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1、長期久坐不動:最容易誘發血栓
過去醫學界認為,乘坐長途飛機與深靜脈血栓發病關係密切,而最新研究發現,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也已成為發病的一大誘因,醫學專家把這種病稱作「電子血栓」。
坐在電腦前90分鐘以上,會導致膝部血液流動減少50%,從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機率。
倫敦血液病學專家貝弗利·亨特教授建議,使用電腦1小時就應該休息片刻,起身走動,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動踝關節,拉伸小腿肌肉。
樹立「久坐不動易患血栓」的觀念,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動的習慣,是預防血栓必備方法!
2、走路:動起來,從頭到腳防血栓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既簡單易行,強身效果又好,不論男女老少,什麼時候開始這項運動都不晚。
美國心臟學會懷特博士也提出:「從進化論角度看,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
在預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從頭到腳的血液循環,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防止血栓形成。
走路防血栓,要注意「三五七」原則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公尺以上,且保證30分鐘,並堅持做到有恆、有度,過分激烈的運動對身體不利。五是指一星期要運動五次以上。七是指運動後心率+年齡=170。例如:50歲的人,運動後心率達到120次。(身體極好者可達到190次;身體不好者不要超過150次,具體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調節)
如果覺得三五七原則太難記,那就記住一句話:每天至少快走30分鐘,直到身體發熱、甚至微微發汗,就達到鍛煉效果了。
本文出處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胸悶以為染新冠,昏迷竟是心肌梗塞!醫師教分辨二者最大不同
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宿疾復發幸心導管手術及時搶救 醫籲落實定期追蹤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8旬老婦血管阻塞變象腿 機械除栓術讓雙腿復原
一走就喘、乾咳不停 檢查發現肺比身體老20歲
喘咳血腫暈 恐是肺高壓警鈴響
【肺高壓】喘、咳、血、腫、暈五症狀,原因可能是肺動脈高壓,你沒聽過的心臟癌症,嚴重恐猝死!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揭關鍵時期:站立血壓高於坐姿 心臟病風險多2倍
主動脈剝離是高血壓患者的奪命殺手 醫詳解主動脈剝離成因、症狀及預防
坐車上山就會有影響 台大醫揭高山一日遊的心血管風險
久坐中風、心臟病風險增147%!醫教6習慣有助逆轉
長期久坐讓身體有3大變化 醫授撇步遠離心血管風險
38歲青年上班途中被蜜蜂螫一口 差點心肌梗塞喪命
八成患者不知自己中風!先打119 勿自行就醫
常常胸悶、心悸?留意心房顫動!醫:可控制,盡早檢查慎防腦中風!
每天運動30分鐘保護心臟?專家提醒:「1件事」逆轉這個優勢
愛運動也會心房顫動?醫:強度太低或太高都不好,留意心悸早治療防中風、心衰竭
年輕人頭暈、頭痛頻繁發作別輕忽,恐是「高血壓危象」!2個面向控血壓
膽固醇過高一定不健康嗎?教授曝最重要的膽固醇數值
春夏中風、心肌梗塞4雷!醫:風險族群影響大要小心
頭暈目眩 竟是因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50歲曾中風這次胸痛到撕心裂肺 送醫發現主動脈剝離
心理狀態會影響心血管健康 專家:預防心臟病從改變生活開始
手術成功病患卻昏迷!醫揪出肺栓塞惹禍救回一命
腹主動脈瘤死亡率高 摸到腹部有跳動的腫塊勿輕忽
久站時出現頭暈、心悸?當心不是貧血 而是心血管疾病惹禍
「男抖窮、女抖賤」抖腳如何改善?醫指關鍵:未必要改,且還有助健康!
猜你喜歡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胸悶以為染新冠,昏迷竟是心肌梗塞!醫師教分辨二者最大不同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沒紅字就代表肝臟健康?醫師詳解何謂肝功能指數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每天晨跑10公里竟罹癌病逝! 醫師:晨跑前要看空品
長輩容易嗆到、吞嚥困難怎麼吃?專家教你食物製備技巧改善長輩飲食,預防吸入性肺炎
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五旬婦家務勞動致五十肩 中醫理筋推拿緩解疼痛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一包鱈魚香絲,竟有可能讓你「高血壓」!營養師教5招預防心血管疾病
不定時炸彈「泛視神經脊髓炎」 失能風險伴終身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室內空氣品質差 與肥胖大有關係!台大醫: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影響最大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高齡社會居家透析 生活品質不NG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尿量變少留意4情況!腎臟科醫師提醒:嚴重恐高血納、腎衰竭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長針眼怎麼辦?醫:同處反覆出現小心惡性腫瘤,6招有助改善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