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耳鼻喉

聽損治療方式/幼兒嚴重聽損須在5歲前 植入人工電子耳

元氣周報

耳朵構造 製表/元氣周報  圖/123RF
耳朵構造 製表/元氣周報 圖/123RF

聽健康

00:00/00:00

先天發育不良或後天因素引起的聽力損失,除了配戴助聽器,還有其他治療方式嗎?

台北榮總耳鼻喉頭頸醫學部耳科主治醫師王懋哲說,聲音是種能量,首先傳到耳朵骨膜引起震動,並經過聽小骨傳到中耳,再由耳蝸絨毛細胞感應震動,把聲音動量轉為電能,最後為神經訊號透過聽神經,傳遞至腦幹聽覺皮質。

骨膜或聽小骨缺損引發的聽力損失,稱為傳導性聽損;而耳蝸絨毛細胞、聽神經、腦幹聽覺皮質缺損,或是聽神經瘤、腦膜瘤壓迫聽神經或腦幹造成的聽損,則為感覺神經性聽損。

目前手術治療聽損方式,包括骨膜修補手術、聽小骨置換手術、鐙骨置換手術、側顱底手術及人工電子耳,術前須經醫師評估,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式。

1. 骨膜修補手術

常用於慢性中耳炎患者,國內最常見手術。

王懋哲說,骨膜修補手術常用於慢性中耳炎患者,此類患者上呼吸道反覆感染後,細菌會隨著耳咽管進入耳內,並導致耳膜破洞。此時需使用耳朵前方側臉或耳朵後方頭皮的筋膜,以取代骨膜進行修補。此為目前國內最常見的手術方式。

2. 聽小骨重建術

若缺損程度大,需置換人工聽小骨。

主要是治療慢性中耳炎、先天聽小骨鏈異常或不明原因引起的聽小骨缺損。手術依缺損程度,可採用自己的聽小骨一部分或是耳朵軟骨,雕磨成需要修補的形狀後,重新接回受損聽小骨的位置,但如果缺損程度大,則要直接置換成鈦金屬材質的人工聽小骨。

3. 鐙骨置換術

耳硬化症亞洲患者很少,手術台灣少見。

為針對聽小骨硬化症,又稱耳硬化症患者,因鐙骨底板硬化無法傳導聲音,手術會在硬化的鐙骨足板上鑽小洞,置入人工聽小骨取代硬化的鐙骨功能,再把硬化的鐙骨取出。

因耳硬化症好發於白種人,亞洲人患者很少,目前這類手術已越來越少,台灣耳科醫師一生手術患者約八十至一百人已是最多,但在歐洲可能一年患者就有這麼多。

4. 側顱底手術

用於處理過大的聽神經瘤、腦膜瘤。

王懋哲說,聽神經瘤、腦膜瘤患者常有耳鳴、聽不到症狀,一旦腫瘤大於三公分可能會壓破腦幹,引起走路不穩症狀,嚴重時更會危及生命。手術是切開患側耳朵後方的腦殼,如此手術空間比較大,可以看清楚位在小腦與腦幹間的病灶位置,以利直接摘除腫瘤,又可避免在手術過程傷害到顏面神經及周遭血管。

5. 人工電子耳

人工電子耳  圖/123RF
人工電子耳 圖/123RF
嚴重聽損幼兒須在五歲前植入,並搭配語言治療。

國內新生兒好發雙耳全聾的重度聽損比率約為千分之一至三,新生兒出生後會進行聽力篩檢,一旦發現嚴重聽損,須在六個月內確診,以利幼兒長到一歲後、體重達十公斤時植入人工電子耳。

王懋哲說,人類大腦必須在五歲前接收到聲音的刺激,否則無法發展語言,因此患有嚴重聽損的幼兒須在五歲前植入人工電子耳,並搭配語言治療,往後才能說話。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說,人工電子耳手術方式是於耳後腦殼經微創手術打開約2.5公分傷口,將電極順著耳蝸的形狀植入耳蝸,並利用耳朵外的聲音處理器接收聲音,再以電訊號方式經聽神經傳至腦幹,重新建立傳導途徑。因手術傷口小,可讓人工電子耳於24小時開機,加快聽損幼兒語言復健的時間。

力博宏說,植入人工電子耳後,該院會加入人工智慧概念,以降低環境噪音對人工電子耳的影響,隨後進行聽語復健時,還會加入音樂治療課程,讓聽損兒的聽語復健更加順利。

目前健保給付未滿18歲單側電子耳,力博宏說,「雙耳聆聽,天賦人權」是從醫以來的信念,仍呼籲健保署對於雙耳嚴重聽損的聽損兒,可以同時給付雙耳人工電子耳,以利提升聽損兒的生活品質。

除了幼兒,成人也可能因耳蝸絨毛細胞受噪音傷害造成聽損;服用抗生素、癌症化療藥物及治療肺結核等耳毒性藥物,或是暴露於有害重金屬等,都可能造成雙耳全聾,必須植入人工電子耳。不過目前健保特材並未提供成人人工電子耳給付,單側自費就需花費近百萬元。

聽損手術執行人數  製表/元氣周報
聽損手術執行人數 製表/元氣周報

聽損 人工電子耳 聽力障礙 健保大數據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