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鞋會痛原來是拇趾外翻?骨科專家教兩條線自我檢測
什麼是拇趾外翻?不治療會有哪些影響?
「走路痛、穿鞋痛,甚至睡覺也會痛!」35歲的上班族張小姐因腳痛前來求診,她表示,大拇指常被鞋子磨到紅腫,甚至產生硬痂,對此十分困擾,經過診斷後為拇趾外翻。
試試看腳併攏時,大拇指會不會比YA?拇趾外翻是指大腳趾往第二腳趾偏移,以致大腳趾根部骨頭明顯突出一塊。
除了影響美觀,突出的那一塊常被鞋子磨到又紅又痛,嚴重可能導致滑囊發炎。走路時由於拇趾關節疼痛,足踝容易不穩定,長期下來連膝蓋、骨盆都會受到影響。
醫學上定義「拇趾外翻」需要測量腳趾骨頭之間的角度,如:
- 拇指外翻角度(Hallux Valgus Angle,HV):第一趾骨和第一蹠骨之間角度
- 第一蹠骨間的角度(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第一蹠骨和第二蹠骨之間的角度
當拇趾外翻角度(HV)> 15 度,第一蹠骨和第二蹠骨間的角度(IMA)> 9 度的時候,就稱為「拇趾外翻」。
正常:HV < 15 度,IMA < 9 度
輕微:HV15 – 20 度之間,IMA 9 – 11 度
中度:HV20 – 40 度之間,IMA 11 – 18 度
嚴重:HV > 40 度,IMA > 18 度
我有拇趾外翻嗎?兩條線自我檢測
1、紙上描出你的腳丫
2、大拇趾外側骨頭連出兩條線(如圖)
3、超過15度就可能是拇趾外翻,建議應盡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中正脊椎骨科醫院廖志祥醫師提醒,任何醫療皆有潛在風險,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實際治療方式須由醫師當面評估後決定。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今健康
《今健康》(https://gooddoctorweb.com/),全家都健康,專訪全台專科醫師與營養師,提供最正確實用的健康資訊與圖文報導,每周線上直播邀請醫師專家解答健康迷思,實用、即時、專業,照顧全家人的數位媒體。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女子扭傷膝蓋仍慢跑致前十字韌帶斷裂 醫「種」還給她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退化性髖關節炎 震波療效佳
母親節提醒媽媽做預防骨質疏鬆健康檢查!醫師揭5大骨鬆危險因子跟5種保持骨骼健康的方法
中風了手無力,適合使用「鏡像手」嗎?自評表幫你評估
背痛未必是肌肉筋膜問題,痛到冒冷汗恐是主動脈剝離!8種情況速就醫
男子背部疼痛伴隨下肢無力 竟是椎間盤細菌感染惹禍
老婦脊椎灌骨泥又垮掉 拖延治療險癱瘓
為什麼中風後肩膀疼痛?復健科醫揭可能的3大原因
影/婦肩關節退化痛到睡不著 微細血管栓塞術助除痛苦
65歲走路不穩、四肢沒力 竟是頸椎椎間盤突出
跌倒致雙腳無力走 醫師提醒有舊傷更要警覺脊椎傷害
肩頸疼痛蔓延至後腦…頸因性頭痛4特徵,小心是頸椎正求救!
骨折開刀後自己就會好?醫師告訴你做不做復健到底有什麼差別
預防跌倒就骨折 年輕多存骨本並注意保「密」防「跌」
中年女性更需留意髖關節問題 專家教3動作自我檢測
婦人肩關節鈣化性肌腱炎 3次震波治療鈣化消失
比食補更重要!專家曝退化性關節炎元凶:愈省壞愈快
40歲男跑步、騎單車膝蓋卡卡 醫師籲關節不適及早就醫
台中117歲人瑞髖關節手術成功 比英國記錄還多5歲
吊單槓、倒立機可緩腰痛?引發腰痛的原因很多 復健專科醫師教正確治療
一次手術完成雙膝關節置換 82歲老翁恢復生活品質
脊椎側彎痛苦難當 醫用電腦導航手術截彎取直救婦
婆婆媽媽閃到腰痛不欲生 物理師教3招舒緩
高齡長輩邊吃邊咳可能吞嚥力下降 治療師建議這樣做
睡醒腰痠背痛怎麼辦?骨科醫教檢視3重點助改善
全民瘋路跑,你也想加入嗎?醫師提醒常見的五大運動傷害要注意!
醫籲別錯認生長痛 小心兒童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小骨折未注意變跛行 全踝關節置換術讓她恢復正常行走
猜你喜歡
體內濕氣是什麼?中醫師教你三焦排毒除濕,吃這些活血利水食物可緩解
猴痘擴散多國!有哪些症狀?如何傳染? 詳解「感染症狀、傳播途徑、預防方式」:也有無症狀者
你真的會量血壓嗎?1張圖教你正確測量血壓,測量前30分鐘不能吃「1食物」
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四肢瘦但肚子卻很大?醫:當心是隱性肥胖,做好5招擊退內臟脂肪
美睡眠醫學會警告「睡前喝5飲品」恐讓整夜睡不好!白開水也在內
老花眼怎麼辦?如何保養?會得其他眼疾嗎?眼醫教用眼關鍵!
吃肝補肝?認識肝臟10個作用 想要護肝排毒該吃什麼、哪些不該吃?
漱口水刷牙前or刷牙後?牙醫師:多數人都用錯時機了,正確潔牙順序該這樣做
省兩千!6500劑黃熱病疫苗將屆效5月開放免費施打
肩頸疼痛懷疑確診?確診簡單2招拉筋 舒緩肩頸不求人
懷孕懷到腦中風!26歲孕婦局部麻醉取栓忍痛護子
長輩容易嗆到、吞嚥困難怎麼吃?專家教你食物製備技巧改善長輩飲食,預防吸入性肺炎
每天晨跑10公里竟罹癌病逝! 醫師:晨跑前要看空品
巴金森病蜜月期可以被延長?專家分享1關鍵 避免異動症、斷電現象提前報到
糖尿病吃降血糖藥卻導致泌尿道感染?醫師告訴你該如何避免
腎友不再暗沉 洗出亮麗人生
沒紅字就代表肝臟健康?醫師詳解何謂肝功能指數
糖尿病有機會不吃藥?醫師詳解何謂減重手術、哪些人適合及其後遺症
《高血壓》期刊研究顯示吃對蛋白質方式 可降低66%高血壓風險
久咳不癒,中醫師教先判斷乾咳、熱咳、冷咳…4種茶飲緩解不適
疫情間少動姿勢不正易脊椎側彎 可做3式運動延緩惡化
你被大腸癌盯上了嗎?醫:出現6大警訊要注意,5大族群要當心!
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
常常便秘怎麼辦?成因有哪些?營養師教你從日常生活養成8個好習慣,讓便秘不再找上你!
只計算卡路里熱量就能讓你持續有效的減肥嗎?減重醫師點名計算熱量常見4誤差
忽略高血壓 40多歲科技經理腎萎縮須洗腎
孩子抽搐 病毒性腦炎、熱痙攣怎麼分辨?
異位性皮膚炎用藥穩定 才不會「疫」起搗亂
春夏交替異位性皮膚炎奇癢難耐 醫:潤膚保濕有助改善
春末乾眼症患者增多 中醫教以茶飲、按摩減緩不適
室內空氣品質差 與肥胖大有關係!台大醫:揮發性有機化學物質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