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何態度忽冷忽熱?出軌有跡可循!當伴侶出現這6行為時要留意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防疫變宅 憂鬱症增加

聽健康

00:00/00:00

新冠肺炎新變異株Omicron來襲,全世界再開延長戰,近2年因隔離、社交距離等防疫手段,嚴重影響民眾心理健康。根據國外研究,疫情期間患有憂鬱症焦慮症的人大幅增加;台灣疫情未如國際嚴峻,但憂鬱情況也增加不少,醫師提醒民眾,仍要定期與社會接觸,保持運動習慣,以維持身心靈健康。

澳洲昆士蘭大學10月發表於《柳葉刀》期刊的研究顯示,根據去年至今年1月29日疫情間公布的重度憂鬱症及焦慮症患病率數據,估計造成失能損失人年數和失能調整人年(DALYs),結果發現,2020年全球204個國家中,因疫情影響,憂鬱症造成的失能人數為4940萬人,焦慮症則為4950萬人,尤其女性受疫情影響較男性嚴重,年輕人也比老年人更受影響;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其盛行率增幅也較大。

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近幾個月臨床觀察,台灣患有憂鬱症、焦慮症患者增加不少,大多是作息混亂、活動量不足、失眠、無法聚餐或旅遊帶來幸福感、失業帶來經濟壓力、家人接觸頻繁增加摩擦衝突等所致。

詹佳真建議,民眾可培養居家運動習慣,定期用視訊與親友聯繫,維持一定的社交接觸,並學習線上學習工具,讓學習成長不停滯。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警示,2020年憂鬱症是造成人類失能疾病的第一名,新冠疫情恐讓此問題更趨嚴重,呼籲社會應建立包容性環境、降低對心理疾病標籤化、鼓勵患者接受完整治療,盡早治癒恢復職業及社交功能。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後疫情時代基礎防疫已成日常,如何自我修復、不因疫情影響情緒,建議可從自身著手,例如學習認識情緒、適時紓壓,練習用正面觀點看待自己、相信有能力可以解決,培養樂觀態度,遇到困境或難題時,積極解決並從中吸取經驗等,培養心理韌性所需。

葉雅馨說,除了保持心理健康,亦可使用董氏基金會資源,包括線上「心情頻道聊天室」,想找人說話但不敢向親友訴說時,可與專家及有相同經驗的網友分享;IG「Dailymental.tw」可了解如何照護及激勵心情,透過簡單圖貼舒緩壓力、自我療癒,也可下載憂鬱情緒檢測App,定期檢測情緒狀態,同時記錄自己的心情及容易取得求助資源。

憂鬱症 焦慮症 新冠肺炎 Omicron變異株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