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要做自己一點,會不會有點自私? 臨床心理師剖析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聲/ 癌症防治

治癌新知/2021癌症論壇:國衛院開發 胰臟癌分子標記準確預測手術後復發率

胰臟癌又稱為沉默的癌症,不到五分之一的病患能被早期診斷。圖/123RF
胰臟癌又稱為沉默的癌症,不到五分之一的病患能被早期診斷。圖/123RF

胰臟癌是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在台灣是癌症死因的第八位。國衛院的團隊發現,胰臟癌中存在六個基因的分子標記,可以反應腫瘤幹細胞的活性,並準確預估胰臟癌病人手術後的預後,準確率高達95%。此一突破性發現,刊登在國際期刊腸胃學(Gastroenterology) 上。

預測術後復發率高者,須積極採取化學或標靶療法。

跟其他的癌症相比較,胰臟癌的發生率雖然不高,但是「發生率幾乎就等於死亡率」,因此胰臟癌又被稱為癌王。因為胰臟位在腸胃道後面,在腹腔深處,不容易檢查,早期也幾乎沒有症狀,很容易被病患誤以為是腸胃不適而忽略。

胰臟癌又稱為沉默的癌症,不到五分之一的病患能被早期診斷,進而接受手術治療。但即使是有機會接受手術的早期病患,手術後,五年內超過80%的病人會死於腫瘤復發。因此發展能更準確預測胰臟癌術後預後的分子標記,對病人採取積極的個人化學或標靶療法,是當前迫切的需要。

國衛院的團隊利用獨創的三次元組織工程技術,結合生物及臨床資訊分析,發現人類胰臟癌中存在六個基因的分子標記,可以反應腫瘤幹細胞的活性,並準確地預估胰臟癌病人手術後的預後,其準確率可高達95%,大幅超越傳統臨床病理指標以及世界上其他已知的分子指標。

抑制相關基因,就可抑制胰臟癌轉移。

國衛院研究團隊發現,此六個基因標記中,首要基因扮演讓胰臟癌幹細胞疾病惡化的主要推手。動物實驗發現,抑制這個基因,就可以有效抑制胰臟癌幹細胞,進而抑制胰臟癌轉移,並且延長存活期,可作為未來發展胰臟癌治療藥物的重要治療標的。

研究團隊目前正規畫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轉譯研究,以發展此一基因標記在晚期胰臟癌的預測效果,落實研發成果進入臨床應用的目標。研究團隊同時更著手建立基因剔除動物模式,希望藉此開發出針對癌幹細胞的標靶療法。

實際運用上利用此六基因標記,可以計算出一預後指數,據此可以準確估計胰臟癌病人手術後的預後。具有早期(半年至一年內)復發風險的病人,可考慮接受較積極的輔助性化學或標靶療法,以期能有效延長存活期。

胰臟癌 癌症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