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璋/健保資訊上雲端 分級醫療跨大步
為扭轉民眾動輒往醫學中心就醫,基層醫療逐漸萎縮,導致大型醫院醫護人員嚴重過勞,健保署草擬推動分級醫療與落實雙向轉診的六大策略、廿四項配套,其中關鍵主軸便是壯大基層醫療,改變民眾就醫習慣。
跨院調閱 翻轉醫療生態
健保署採取滾動式修正,強化「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的功能,從今年元旦起,醫療院所已開始修改資訊系統,陸續執行跨院的影像檢查調閱,吾人相信,此舉正是翻轉台灣醫療生態的契機,更是邁向分級醫療的新紀元。
全民健保是台灣的驕傲,但盱衡國內政經情勢,若要提高健保費或部分負擔,有其現實面的難處,務實面對健保財務危機,唯有加強節流措施著手。
我們從健保大數據分析發現,近年來病人接受檢驗檢查的支出成長幅度驚人,106年的前廿項檢查(驗)就耗費688億點,其中不乏患者在短期內重複檢查的項目;同樣的,部分病人因重複就醫而領取多餘藥物,形成醫療浪費的情形屢見不鮮。
平台分享 避免重複醫療
因此,健保署積極擴大「健保雲端藥歷」功能升級為「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希望病人過去的用藥紀錄、各種檢驗檢查項目及結果,甚至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胃鏡、大腸鏡與超音波的影像,都能透過這個平台分享給各層級醫療院所,節省不必要的醫療。
目前全台各大醫院陸續把CT、MRI的影像上傳健保署雲端系統,半個月以來,已有335家醫院上傳,上傳率達七成一,上傳件數達7.8萬筆,並有300家進行影像調閱,調閱率為六成三,調閱件數也有1968筆。換言之,今後病人如果在某大醫院做了CT、MRI,如果想到他院徵詢第二意見,不必再花200元至600元請醫院燒錄光碟,同樣的,基層診所醫師在診間也能看得到大醫院檢查的影像及報告,作為病人日後病情追蹤參考。吾人相信,此舉有助於落實分級醫療,更是健保醫療改革的一大步。
突破瓶頸 準備好邁向AI
事實上,健保署資訊部門曾檢視院所間調閱特殊影像檢查的作業流程,一度認為技術門檻高,不易突破,幸而中華電信、負責醫療影像儲存傳輸的PACS廠商,以及介接醫院電腦與健保署封閉型網路系統(VPN)的醫療資訊HIS廠商,群策群力,突破瓶頸,協力完成影像轉輸及下載的基礎網路建設,也為健保未來進入人工智慧(AI)精準審查做好準備。
「不需要證明自己,只要天天進步」,每天每一時刻,都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健保雲端醫療分享的建置過程,突破許多不可能,期待國人瞭解「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的概念,珍惜醫學中心專注於「急重難罕」的疾病治療,讓台灣真正落實分級醫療的願景。
●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李伯璋/調整部分負擔抑制浪費 健保才能永續
李伯璋/救健保 民眾也要節制就醫次數
李伯璋/偏鄉居家醫療 應導入合理健保給付
李伯璋/善用雲端資訊、健康存摺 守護健保
李伯璋/健康存摺將增民眾表達意願同意書
李伯璋/負擔公平 改變不必要的醫療行為
李伯璋/健保大數據運用AI 推動數位健康
李伯璋/術前先上比價網查詢
李伯璋/病人是醫療人員最好的老師
李伯璋/務實面對 醫療生態的人性
李伯璋/健保改革要行穩致遠
李伯璋/台灣全民健保 走向國際
李伯璋/分級醫療 讓醫病雙贏
李伯璋/醫者熱血仁心 AI取代不了
李伯璋/我的小鎮醫療情緣
李伯璋/健保費用精準審查 揪出不必要醫療行為
李伯璋/避免重複檢查 醫病都應盡己力
李伯璋/健保不是吃到飽 節流才能凍漲
李伯璋/醫療分級&雙向轉診 醫改成功關鍵
猜你喜歡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