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蟑螂會引起食物中毒嗎,會傳播疾病嗎?醫指出它最大的危害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新冠肺炎/ 防疫懶人包

QA/COVID-19照護研討會疫苗篇:疫苗對Delta變種有效嗎?血栓如何發現?

台中榮總、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以民眾為主要對象的防疫照護線上研討會,並開放提問,逾9500人上線觀看。圖/台中榮總提供
台中榮總、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以民眾為主要對象的防疫照護線上研討會,並開放提問,逾9500人上線觀看。圖/台中榮總提供

由台中榮總主辦、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協辦的「COVID-19照護研討會」,今天(3日)舉辦民眾場,以民眾為主要對象,並開放提問,由專家提供最正確詳盡的解答和解方,吸引逾九千五百人同時上線觀看。以下《元氣網》整理一般民眾最關心的議題「疫苗篇」詳細問答。

Q:新冠肺炎疫苗的副作用,有哪些需要擔心的?

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

第一個是過敏性休克,第二個是栓塞(血栓)。栓塞在腺病毒載體疫苗中的比例比較高。傳統的包括Novavax、高端、聯亞,都是屬於蛋白,所以副作用非常少。接種輝瑞、莫德納等mRNA疫苗者,常會出現注射處疼痛的現象,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疫苗打到肌肉裡面,肌肉、淋巴、淋巴結都會受影響。所以疼痛感可能第一次沒什麼感覺,第二次反應通常會特別強。所以第一次沒有感覺的人,要特別注意第二次接種後的副作用。此外,根據統計數據,接受莫德納疫苗施打者,發燒的比例比接種AZ者少很多。

Q:目前國內的疫苗接種者的不良反應如何?

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

美國的疫苗不良監測稱為V-Safe,台灣則有V-Watch疫苗施打後不良反應監測機制,早期醫護人員接種疫苗後,都有填表,並以此為據整理出統計數據。有幾個問題,包括過敏性休克,美國發生的機率是每百萬分之11,那國內大約是百萬分之1,目前台灣有5例,其中3例是AZ,2例是莫德納。其中有一個個案,打了AZ後發生過敏反應,第二劑換打莫德納,過敏反應依然發生。所以問診中的重點是,只要打過任何藥物後,曾出現過敏者,都要特別注意,進行緊急處置。心肌炎、心包膜炎則在年輕族群身上較長看見,國內有2例。至於血栓,在國內的發生率約為3.6,與其他國家相比不算高,跟美國施打嬌生疫苗者的比例不相上下。

Q:打完疫苗後能不能捐血?

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

基本上目前在美國紅十字會,或是全球紅十字會,針對捐血的相關規丟,mRNA疫苗或是AZ疫苗都沒有特別限制。國內的規定,則是接受mRNA疫苗接種者可以捐血;接受AZ疫苗接種者則謹慎一點,觀察14天後再去捐血。不過要提醒民眾,疫苗施打後,常會出現發燒不適的症狀,在症狀緩解後,再進行捐血會比較合適。此外,捐血後,疫苗產生的抗體並不會受到影響。

Q: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否有效預防新冠肺炎?若要施打,間隔為何?

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

目前的研究中,還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肺炎鏈球菌疫苗能夠預防新冠肺炎。不過有些大型研究中,例如美國近期發表、針對5千餘萬65歲以上長者的觀察性研究,可以看到流感疫苗可能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然而並不是說高齡長者就不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助於預防肺炎鏈球菌,在長者染疫後的後續自我照護中,能提供保障。不過針對流感疫苗,除了上述的大型研究結果外,流感死亡率也是非常高。因此還是建議65歲以上的長者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

Q:感染新冠肺炎後還需要接種疫苗嗎?需間隔多久?

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

得了新冠肺炎後,抗體仍持續多久,仍有待研究。有人認為可以持續8個月,甚至更久。但是這樣子的抗體效果,能否用於預防二次感染,的確有觀察到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後,又再感染新冠肺炎變異株。因此建議感染過新冠肺炎者,仍要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國內目前的建議是,自確診日起六個月後,再進行施打。國外的指引則是痊癒後三個月。目前輝瑞、AZ疫苗染疫後再打一劑,可以看到保護力明顯上升。特別是mRNA疫苗,染疫康復者再打一劑的保護效力,與接種兩劑者相當。

Q:關於疫苗混打的效果及建議?

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

確實有國家,包括英國、西班牙、德國和加拿大,都做過相關研究;美國也有研究觀察,但不是以AZ疫苗,而是嬌生疫苗為主。我們知道初步的結果是,打了AZ或輝瑞疫苗,第二劑接種後,抗體一定比較高。但是不是等於保護力,仍有疑問,因為抗體衰退得相當快。此外,接種第二劑的副作用一定比第一劑來得嚴重,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許多國家都允許民眾混打疫苗,然而國內在6/20的專家會議後決議,因為疫苗廠商的指引並不建議混打,若是出了問題,權責難以劃分。除此之外,混打疫苗在行政處置上,也會造成很多困擾,這也要納入考慮。目前國內專家小組(ACIP)是建議不要混打,除非有通報施打後的不良反應,不論輕微或嚴重,只要有通報,第二劑就可以混打。

Q:Delta變種有何不同?目前的疫苗保護力如何?

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

美國、以色列、英國都曾出現,接種疫苗後仍感染Delta變種的案例。疫苗高度關注病毒(Variant of High Consequence, VOC)有四個定義:第一,傳染力變強;第二,毒性變強;第三,病毒發生突變,導致疫苗偵測出病毒的能力變差;第四,現有的預防方式、治療方式都打折扣。目前有Alpha、Beta、Gamma、Delta四種,為了避免污名化而使用希臘字母進行命名。Delta變異株因為抗原決定位發生改變,使其穿透力變高,因此傳染力變強、毒性也變強,死亡率也有所提升。至於疫苗的有效性,第一劑的效果一定比較差,降幅達10%左右。mRNA疫苗打完兩劑後,雖然效果下降,但仍有85%左右的保護力;AZ的效果就差一點,降至約60%~50%。未來病毒會怎麼變化,仍屬未知,因此二代疫苗仍在研發。

Q: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為何會引起血栓?何時發生?如何發現?

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

新冠肺炎疫苗之所以會引起血栓,是因為棘蛋白誘發了一些抗體,這些抗體使血小板凝集在一起,消耗了血小板,並在凝集的過程中,於比較不常見的地方產生血栓,包括腦部、腹部,且因為消耗了血小板,血小板低下,進而導致出血等問題。事實上,血栓發生得機率極低,約為十萬分之1~2,跟買樂透中獎的機率差不多,不用特別擔心。此外,產生血栓並不是AZ疫苗的專利,mRNA疫苗也有發生血栓的個案情形。不論如何,接種疫苗後產生血栓與血小板低下的情形,比起說是給民眾恐慌,不如說是讓醫療團隊有警覺心。舉例而言,患者打了疫苗後,發生血小板低下,那我們就應該去思考,是不是因為疫苗造成的血栓所導致。絕大部分的民眾,不論施打何種疫苗,產生血栓的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Q:癌症患者能否接種新冠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

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

從事任何醫療行為,都必須以不傷身體為前提。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在癌症患者身上事實上是相當安全的。第二個問題是,何時打?許多癌症病友需要接受化學治療,接種疫苗、產生免疫反應必須要有血球,且必須要有好的血球才有辦法產生有效的抗體。因此接受化學治療的病友,需在治療後三週,血液的生成才會恢復正常,此時即是接種疫苗的好時機。而接種疫苗後,間隔三週後,待抗體產生,再繼續進行化學治療,會是比較好的做法。有病友好奇,化學治療會不會使抗體濃度降低?由於全球接種疫苗的癌症患者比例仍較小,因此仍無相關證據。有些血液的惡性腫瘤、骨髓移植,或是打單株抗體的患者,的確這群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漿細胞、B細胞受損嚴重,因此未必會產生好的抗體。美國血液病學會、癌症醫學會的建議是,對於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應在手術完成後三個月,再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英國的研究發現,一群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不論接種輝瑞或AZ疫苗,最終產生中和抗體的機率僅有一半。因此建議癌友,即便是在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疫苗注射,還是要做好自我保護,戴口罩、勤洗手。

Q:洗腎患者能否接種疫苗?抗體會不會被洗掉?

台中榮總腎臟科主任陳呈旭:

洗腎患者多為多重共病患者,例如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因此患者本身較為孱弱、免疫力較低。患者每週需進行三次血液透析,每次約需3~4小時,且期間需面臨群聚的風險,因此施打疫苗是很重要的。未施打疫苗的糖尿病患者,其染疫風險為一般人的5~20倍左右。此外,感染後患者因肺炎重症而死的機率,是6~32%。因此血液透析的患者,比起一般患者,因為新冠肺炎造成死亡多風險,高出10~400倍。所以施打疫苗是避免洗腎患者因感染新冠肺炎重症死亡,同時減緩醫療負擔的重要措施。且即使患者未來感染新冠肺炎,大部分患者因體內已有保護抗體,可以減少嚴重程度,有些患者也能痊癒。台中榮總於6/15~16,為院內450個洗腎患者施打疫苗,發現大部分患者並無嚴重副作用、不良反應產生,僅有倦怠症狀。大約有50%有局部疼痛紅腫現象,僅30~40%的患者有發燒,有20%有腸胃道症狀,10%以下患者有呼吸道症狀。

此外,血液透析並不會把抗體洗掉。因為透析的瓣膜是人工腎臟中的瓣膜,它非常小,只有中小分子的毒素會被洗掉。接種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是球蛋白,是大蛋白、好東西,在透析的過程中會被留下,以保護洗腎患者。面對新生變種病毒,仍建議洗腎患者施打疫苗後,需注意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感染新冠肺炎。

Q:如何防範兒童感染變種病毒?

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柏彥:

針對兒童較少染疫,有許多理論,包括受體較少,以及因為冠狀感染期程短,而產生的交叉保護效果。兒童年紀小,所以接觸外界較少,因此染疫機率較低。不過因為病毒一直在變,仍不排除兒童感染的可能性。兒童從出生到學齡前,都屬於抵抗力發育階段,抗體器官組織都不成熟,感染併發症較多,因此即使現在沒有那麼嚴重,仍要小心提防。之所以18歲以上才能打疫苗,是因為所有的藥物、疫苗,都是18歲以上才能使用,所以目前只有做18歲或20歲以上,是成年的定義的問題。輝瑞最早做到12歲,甚至往下,學理上認為效果、安全性相當,不過因為沒有研究就不能斷言。因此例如高端、聯亞研發的過程中,都被要求要先做青少年,再往下發展,這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沒有資料情況下,無法給予建議。

至於孕婦的部分,婦產科還是建議施打mRNA疫苗,不打AZ,因為孕婦有其他潛在的問題。但是疾管署沒有特別註明說打哪一種疫苗,因為目前疫苗供貨仍然不足,沒辦法讓民眾自由選擇。

Q:中風患者、癲癇患者能否打新冠肺炎疫苗?

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

目前如果處在急性中風,或是癲癇控制不良的狀況下,是不適合施打的。疫苗完成幾種後,大部分人會有發燒、不適的症狀,這些不適的狀況,可能會降低癲癇發作的預指,並不是說疫苗本身會導致腦部損傷,或造成癲癇發生。基本上如果控制良好的、或是穩定後的中風患者,仍可以接種疫苗。

Q:心臟冠狀動脈疾病、裝過支架的病患能否施打疫苗?

台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

只要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都可以施打。此類個案可能會服用抗凝血劑或抗血栓用藥,目前仍建議這些病患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因為他們一旦染疫,症狀會更為嚴重,造成嚴重併發症或死亡,反而是會強烈建議施打疫苗的族群。但如果有服用特定藥物的患者,仍須先與醫師討論、調整藥物濃度後,再行接種。此外,如果過去有因為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狀,就不建議選AZ,應選莫德納。

Q: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等藥物的患者,是否能接種疫苗?

中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許碧珊:

只要是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是可以接種疫苗的。

Q:接受免疫療法、細胞療法的癌症患者,是否可以接種疫苗?

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

美國血液病學會、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停止接受細胞瘤療法的三個月後,再接種疫苗會比較好。其餘接受免疫療法的患者,則並沒有特別限制,不過其反應效果可能會比較差。此族群患者染疫後併發症發生率、死亡率會升高,因此需要儘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即便施打疫苗後,因其免疫受到抑制,還是必須做好個人及周遭防護,達到群體免疫,才能真正保護癌症患者。

抗體 血栓 腺病毒 肺炎鏈球菌疫苗 莫德納疫苗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